第101章 土法煉鋼

真實的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我國掌握了用鐵礦石煉成鐵。出產的是海綿鐵,經過鍛打後,成爲鐵塊。至西漢,技術發展,出現了炒鋼以及百鍊鋼,後世考古曾發掘出大面積的冶鐵鍊鋼基地。

漢代以後,發明了灌鋼方法。《北齊書·綦母懷文傳》稱爲“宿鋼”,後世稱爲灌鋼,又稱爲團鋼。這是中國古代鍊鋼技術的又一重大成就。到宋代,用煤鍊鋼已經普及。而一直到元、明兩朝,我過鍊鋼技術在世界各國遠遠領先。

文朝的鍊鋼技術在此世界的水準,橫比可能也很高,但國家對大工匠的控制、對技術的控制,也是非常嚴格的。

武器這些東西,有沒有掌握鍊鋼技術,是非常要害點關鍵。地方上的鐵匠,即使有祖傳技藝,相對而言都很古舊,效能差。

利用鑄鐵做材料,自然比之前的鐵塊要前進一大步,但在民間,鑄鐵這種精尖的材料,同樣無法掌握技術。

竹筒槍炸膛,除了製造進程材料因素,還有一個更大的因素,就是生產中建造管理者的貪墨,使得工匠沒有得到合符標準的材料。

同時,作爲管狀物的竹筒,在火藥燃燒過程中,也極易將竹筒燃燒而損壞,導致炸膛。

文朝這時候軍隊有火器營的配設,但真正在對戰中,發揮的作用有限。

目前對弓箭的使用已經非常熟悉,弓箭手訓練的時間雖說較長,但好在有基礎。選拔時,將那些從小接觸過弓箭、聯繫過弓箭的兵源進行集中,訓練起來相對要容易。

弓箭射擊,目前如果從射程和射速相比於竹筒槍,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優勢。竹筒槍一分鐘那個發射兩次,就已經是不錯的成績,但弓箭射手卻可能發射幾倍的箭矢。

倉促而戰、短兵相接的時候,顯然弓箭手是明顯佔優的。不過,論殺傷力,竹筒槍的威能要高,彈丸的穿透力遠強於弓箭。

重甲兵對弓箭手幾乎可全防,至少,受傷不會是致命傷,但彈丸可無視盔甲的防護,穿透而過,進入肌膚後,由於彈丸的旋轉性,對身體的破壞是非常大的。

鍊鋼是一個重要環節,這是解決材料核心問題。另外,對火藥的改進,也該拋出來的。不過,這時候還沒有到時機。等巫家寨這邊先處理好與生蠻之爭,到時候,至少有兩三年的發展期。

巫龍作爲熟蠻未來首領,目前也開始接手一部分管理,對於未來的思考、預判,他是比較主動的。雖說熟蠻管有政策都是謹守自家的地盤,隨着時代而變,迎頭而上,纔是最好的防守。

對於土法煉鋼,主要解決的問題是:人力技術、原材料、燃料和設備。在四大方面中,人力問題有巫龍來解決,技術上,目前已經有可提供思路,對於設備問題,也可提出自己的設想。

原材料主要是鐵礦石、木炭、石灰等等,這些東西有的可自己準備,有的要購買,即使解決起來難度大,可總能夠找到辦法。

大型鼓風機也可以開始摸索造出來,高爐的建造,這個楊繼業記得內部的結構,先畫出來,然後讓村裡人用火磚修建就可解決。同時,在實踐過程中,也可逐漸改進。只要對這些工匠進行啓發,鼓勵他們探索,專業的東西這人已經吃透,即使沒有理論的指導,也會有各自的設想。

討論起來,細節上的事情就很多。巫小陸在旁記錄,作爲以後工作推進的依據,對於能夠參與這些事情,巫小陸是非常開心的。

夜校那邊,楊繼業原本準備自己去授課,可這裡的討論一下子不能收尾。便讓巫國強去代課。

巫國強文采一般,但夜校的授課完全沒問題。楊繼業不到巫家寨來的時候,也多是由他來授課的。

具體的事務,這時候討論也無法進行,只有在鍊鋼這個工作的推進中,逐漸解決遇到的事情。

暫告一段落,楊繼業突然想起一件事,說,“小六,你叔叔家那幾頭小豬,如今怎麼樣?”

“楊大哥,叔叔家很用心餵養,擔心小豬有問題。這可是爲先生你餵養的,比自家餵養更上心。”巫小陸笑呵呵地說,“楊大哥,你放心,我也到看過,長勢好,很好看了。”

楊繼業點點頭,微笑着對巫龍說,“龍哥,目前熟蠻這邊養豬少,主要是養羊、養牛。能不能將養豬也推動起來?我是這樣想的,等秋天之後,熟蠻這邊所養的豬長大了,我們可在縣城開幾家豬肉店,推出新的菜式、菜品。

至於豬肉味大的問題,只要將小豬劁了,公豬就不會味大,而草豬也會長得更快。劁豬的方法,可找幾個草醫或靈活一點的人學學,很容易學會的。”

“好,這兩天把人找齊。”巫龍說,對於楊繼業所說的事情,他都選擇相信。因爲這段時間與楊繼業相處,幾乎每一件事情,都非常靠譜。

而楊繼業與巫小陸逐漸的往來,生死與共,和其他書生完全不同的勇氣和力量。

一起去夜校,到寨子曬穀坪,這裡聚集不少村民。大家都安靜着,似乎是在維持這裡的安寧,不讓小孩子打鬧、追趕,影響到夜校的授課。

唸書對於熟蠻和文朝絕對多數的人而言,都是一件非同尋常的、高大上的存在,具有神聖性能。

這些人見巫龍和楊繼業等到了,都站起來,壓着聲音招呼。小孩子們更是撲進大人的懷裡,偏轉着臉,看一眼,又忙藏起來。

楊繼業笑呵呵地與人招呼,對這個小先生、秀才大人,村裡的人們已經習慣他對任何人都保持着微笑與善意,而這些行止,則讓所有熟蠻的人都在傳誦。

一個人的品行高與低,不在於自己怎麼誇讚,而是與你相處的人在背後怎麼說你。

楊繼業雖然到巫家寨的時間不長,卻得到了人人讚譽。主要是他的秀才身份,小先生角色,與村裡人相處卻都和善、禮貌,自然成爲衆人心目中的聖賢。

第532章 必要休整第407章 標靶五十步第218章 教 化第241章 見學政第169章 交戰規則第270章 離家赴考第121章 回都蠻寨第249章 第一招第14章 巫 家第424章 接戰前第586章 再臨垣武城第249章 第一招第391章 奇襲見湖鎮(三)第588章 韓家兄弟第667章 北地耕織第179章 討要戰馬第283章 良人安在第240章 求 聯第512章 見老爸第43章 蠻族的理智第524章 同一天第152章 大宗師之威第536章 北地多豪俠第179章 討要戰馬第407章 標靶五十步第325章 軍心氣勢第380章 陷 阱第536章 北地多豪俠第274章 身子麻第664章 楊媽的緊箍咒第355章 殺回去第445章 可曾懺悔第219章 雲長坪寨第373章 真要拿我?第674章 論攻與守第134章 生意要不要第702章 佳人有染第686章 襲擊白娘子第527章 文朝周邊外族第263章 秋試三場第376章 護牆交戰第649章 徐衛化緣第190章 精銳之基第356章 挺過來了第369章 招人手第589章 韓家論說楊繼業第239章 新朋友第685章 抵達裕口縣第494章 未來三年第480章 死亡線第585章 劉銘回京第262章 難選擇第59章 腸線及縫合第27章 笨死了第377章 潰 逃第291章 各家選邊第366章 蠻族軍離城遠第377章 潰 逃第625章 金銀不用給第4章 詭 異第615章 張洪庭之雜感第387章 強行軍第425章 一棍放倒第549章 騎兵衝陣第301章 杳無音訊第676章 豫南潰堤第123章 讀與考第5章 抄 詩第16章 你賴皮第128章 聖學教化第248章 暗 謀第282章 考後不能鬆第5章 抄 詩第526章 到底有多強第231章 上 朝第166章 一記耳光第150章 騎兵突襲第296章 孫家助力第383章 逼 問第47章 低級粗糙第39章 刺殺術威力驚人第402章 一飛沖天第336章 殺 賊第331章 何來軍糧第71章 刺殺技之威第354章 王府軍的生死蛻變第219章 雲長坪寨第250章 告官府衙第358章 勢如破竹第482章 前無路第169章 交戰規則第102章 左丞相府第652章 新軍之議第550章 順利截殺第140章 改進的方向第571章 苦口勸說第61章 豹虎鬥第132章 談不攏第411章 王府軍開拔第532章 必要休整
第532章 必要休整第407章 標靶五十步第218章 教 化第241章 見學政第169章 交戰規則第270章 離家赴考第121章 回都蠻寨第249章 第一招第14章 巫 家第424章 接戰前第586章 再臨垣武城第249章 第一招第391章 奇襲見湖鎮(三)第588章 韓家兄弟第667章 北地耕織第179章 討要戰馬第283章 良人安在第240章 求 聯第512章 見老爸第43章 蠻族的理智第524章 同一天第152章 大宗師之威第536章 北地多豪俠第179章 討要戰馬第407章 標靶五十步第325章 軍心氣勢第380章 陷 阱第536章 北地多豪俠第274章 身子麻第664章 楊媽的緊箍咒第355章 殺回去第445章 可曾懺悔第219章 雲長坪寨第373章 真要拿我?第674章 論攻與守第134章 生意要不要第702章 佳人有染第686章 襲擊白娘子第527章 文朝周邊外族第263章 秋試三場第376章 護牆交戰第649章 徐衛化緣第190章 精銳之基第356章 挺過來了第369章 招人手第589章 韓家論說楊繼業第239章 新朋友第685章 抵達裕口縣第494章 未來三年第480章 死亡線第585章 劉銘回京第262章 難選擇第59章 腸線及縫合第27章 笨死了第377章 潰 逃第291章 各家選邊第366章 蠻族軍離城遠第377章 潰 逃第625章 金銀不用給第4章 詭 異第615章 張洪庭之雜感第387章 強行軍第425章 一棍放倒第549章 騎兵衝陣第301章 杳無音訊第676章 豫南潰堤第123章 讀與考第5章 抄 詩第16章 你賴皮第128章 聖學教化第248章 暗 謀第282章 考後不能鬆第5章 抄 詩第526章 到底有多強第231章 上 朝第166章 一記耳光第150章 騎兵突襲第296章 孫家助力第383章 逼 問第47章 低級粗糙第39章 刺殺術威力驚人第402章 一飛沖天第336章 殺 賊第331章 何來軍糧第71章 刺殺技之威第354章 王府軍的生死蛻變第219章 雲長坪寨第250章 告官府衙第358章 勢如破竹第482章 前無路第169章 交戰規則第102章 左丞相府第652章 新軍之議第550章 順利截殺第140章 改進的方向第571章 苦口勸說第61章 豹虎鬥第132章 談不攏第411章 王府軍開拔第532章 必要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