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不歡而散

“二弟,慎言。”太子劉靜聽劉偉如此說,心生怒氣,不知劉偉是故意針對自己,還是對北地本身就這個心思。或許在朝堂,就已經有人這樣議論,才使得劉偉有這樣的說法。

不管別人怎麼議論,但作爲皇室的人,卻不能有這樣的言詞。皇室對於文朝的子民、對文朝的疆域,那都是自家之地域。只有開疆拓土的皇室,不能有敗壞、舍賣祖業的皇室。

天下人如果聽到皇室不要北地,又如何讓人心生臣服?一旦上下離心,這個皇室也將走到末路。

劉偉見天子劉靜冷言,也不在意。說,“大哥,我不是要丟下北地不要啊可北地作爲抵禦韃子的縱深,不就能夠更好地消耗韃子實力嗎。策略如何選,那是你太子的事吧。可不要因爲解決不了北地經營的問題,將罪責推到我身上來。”

劉偉故意這樣說,也是找到一個渲泄口,揪住不放。站起來,對二親王、五親王說,“二叔、五叔,你們也見了,可不是我不願意。對了,我還得回王府去變賣家產……告辭。”

對於劉偉站起來走人,二親王和五親王猶豫一陣,二親王劉佩也走了,五親王倒是沒走,留了下來。不知是劉景給太子劉靜面子,還是留下來繼續探查太子府這邊的動向。

太子劉靜見劉偉和劉佩提前走人,心中自然很不滿。經營北地,固然是爲了太子府的生根,可也是爲了劉家皇室,北地破敗,如果淪落到韃子手中,文朝就剩下半壁江山。這可是歷史罪人了。

面對外敵時,大家該凝聚成一股繩,纔可能將外敵抵禦在邊境外。劉偉的做法,對大局而言卻是有影響,但也反襯裡太子劉靜。這也是劉靜沒有強加攔住劉偉他們離開。

朱子善沉着臉,也知道今天這樣子肯定討論不出什麼結果。這種事關北地,半壁江山,哪可能一次就討論出章程的。太子府之所以這樣做,將各部門都拉過來,估計也是做出一個決心給朝堂大人和民衆看的,以此來收穫人心和名聲。

楊盛文才回到京都,離開六年,對北地和朝堂不熟悉,他即使不說什麼,朝堂上下對楊盛文都不會有異議,可對左丞相府說來,這樣的事情,朱子善如果沒有說出一些有用而可行的陳條,那就是朱子善這個左相無能。

“太子殿下,今天各位大人沒做什麼準備,討論北地之事,自然也拿不出多少可行陳條。您看,能不能先讓各位大人回去,精心準備後,再討論此事,定然可找到可行之策……”朱子善面帶微微笑意,以退爲進,先將今天的事情解決,下次如何,那等下次再說。

太子劉靜也體會到解決北地問題的難度,這個事情,較真去做,肯定是牽扯麪大。更重要的是,目前國庫沒錢,無錢想要做事,那是不可能的。但太子劉靜也不想讓這些人就此離開,讓外人誤解自己不過是做作樣子。

“左相,您說的也在理。今天確實匆忙了些,下一次再討論出經營北地之策,更恰當一些,也會有更爲成熟的思路,慎密的方案。”太子劉靜說,“不過,今天還得先將問題羅列出來,然後請各位大人想辦法解決問題吧。右相,請你先將經營北地,面對的問題列出一份陳條,可好?”

“善。”楊盛文自然明白,今天被徐衛鬧過,何駿與鄭粱鈞再鬧,而後劉偉這個二皇子藉機也鬧一番,走人,這個會的氛圍早不存在了。

“經營北地,目前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邊軍的戰力。而戰力強弱,牽涉到操練、軍心、武器裝備、後勤供應等這一系列的工作。我看,這些事情如何解決,交給鄭大人列出具體陳條吧;

武器裝備、維修邊牆這些事情,則事關工部,請何大人列出解決問題的陳條吧;

邊防是首要問題,其次,北地安撫民心,勸人返耕,回村安居。這第二問題也牽連甚廣,責成戶部、吏部協同辦事,分塊解決,列出陳條吧。第三是北地人口驟減,如果不從內地遷移民衆去北地,終究難以恢復之前的元氣。如何解決人口空缺問題,責成戶部來解決……”

楊盛文將牽涉到北地的經營之事,一條條列出來,分到各部門去。這些人也不分辨推託,知道這時候說什麼都不對,駁太子殿下的面子,可不是什麼好事。

列出陳條後,置於可不可做到,誰能擔保?列出陳條是交待任務,做不做得到,那是另一個問題,也不是這次會議上要解決的問題。

聽楊盛文說,各人也不表態。但大家心裡沉重,知道楊盛文和太子監國時期到來,有些事情不再像之前那樣,必然會有改變。只不過,不知自己能夠在新的時期中,能夠拿到多少好處……

朱子善眼眉低垂,似乎在聽,又像在思索。自然不會在意楊盛文說什麼,二叔在推想,太子殿下和楊盛文到底在謀求什麼?目的何在,針對的是哪些人?

朝堂皇權執政,朱子善當然明白。他更明白,太子劉靜一旦站穩之後,很可能他左丞相府就會被取消,而他這個左丞相不會有好多歸宿。

如此,又讓朱子善如何肯接受這樣的結局?如何解決問題,聯絡什麼人才是抗衡楊盛文的盟友,甚至如何讓太子劉靜走出更多壞招,讓文昭帝發怒,徹底失望,另立太子。

“左相,我對如今朝政所知不多,還有哪些沒有想到的。可要請左相多費心了。”楊盛文對朱子善說,知道朱子善如今心情不美,但明面上,誰敢表露不滿?

“右相自謙了,對於朝政大局,右相自是定鼎之人。我朝定海神針,本相無法同右相相提並論啊。各位,右相所說,大家有什麼要問的,都說說吧。”朱子善將問題推出,讓大家來分擔壓力。

到來的各部大人們,自然不會多說。這次會議,大家不過是不歡而散。

第357章 退路被堵第476章 全殲宮左部第431章 有刺客第154章 朱成章和劉世博第521章 託 付第406章 祥山鎮第488章 選擇的機會第381章 無需明證第18章 縣學內第21章 再抄詩第287章 行動了第625章 金銀不用給第463章 白素梅第532章 必要休整第557章 三面伏殺第620章 我們贏了第195章 輕鬆擒下第300章 等了個空第575章 王師抵達第118章 入生蠻村寨第700章 陳羽霏的消息第667章 北地耕織第332章 自我介紹第123章 讀與考第429章 句句屬實第55章 冬梅落陷第652章 新軍之議第101章 土法煉鋼第543章 演武與誓言第150章 騎兵突襲第397章 新年大禮第429章 句句屬實第118章 入生蠻村寨第299章 進伏擊圈第672章 心與善第28章 酬 謝第76章 逃逸與襲擊第103章 用楊家束縛楊家第541章 完 勝第88章 洗 臉第582章 各方得失第718章 家事國事第699章 排禾縣第662章 印象不搭第349章 新規劃第509章 校長人選第191章 山寨城堡第234章 碎馬腳第266章 去我家做客第448章 去皇宮第319章 匹夫有責第409章 沱田坳第576章 王師對峙韃子第575章 王師抵達第188章 消滅掉第643章 尚書秦鍾彬第490章 與禮不合第73章 三尊炮第316章 大喜大喜第420章 不缺膽氣第401章 大儒登門第499章 議清剿第20章 曲解經典第189章 拿下小寨第525章 怒氣難平第521章 託 付第559章 用意有二第83章 雙魔女之戰第439章 幾種作物第693章 按屋管理第677章 誰遞陳條第496章 巫龍尋礦第514章 一起嫁第47章 低級粗糙第527章 文朝周邊外族第394章 奇襲見湖鎮(六)第541章 完 勝第619章 殺上去第530章 新婚了第634章 老餘找上門第82章 我是他的大姐大第407章 標靶五十步第114章 與生蠻的第一份協議第132章 談不攏第637章 韓新勇的猜疑第398章 流民出路第88章 洗 臉第658章 陳老頭第622章 鏢旗的威力第232章 皇上不昏庸第209章 遙聞楊詠石第416章 張靖海家世第55章 冬梅落陷第161章 楊猛出戰第69章 精銳齊出第519章 少年身份第543章 演武與誓言第698章 殺無赦第221章 沒找到第347章 芒勁角
第357章 退路被堵第476章 全殲宮左部第431章 有刺客第154章 朱成章和劉世博第521章 託 付第406章 祥山鎮第488章 選擇的機會第381章 無需明證第18章 縣學內第21章 再抄詩第287章 行動了第625章 金銀不用給第463章 白素梅第532章 必要休整第557章 三面伏殺第620章 我們贏了第195章 輕鬆擒下第300章 等了個空第575章 王師抵達第118章 入生蠻村寨第700章 陳羽霏的消息第667章 北地耕織第332章 自我介紹第123章 讀與考第429章 句句屬實第55章 冬梅落陷第652章 新軍之議第101章 土法煉鋼第543章 演武與誓言第150章 騎兵突襲第397章 新年大禮第429章 句句屬實第118章 入生蠻村寨第299章 進伏擊圈第672章 心與善第28章 酬 謝第76章 逃逸與襲擊第103章 用楊家束縛楊家第541章 完 勝第88章 洗 臉第582章 各方得失第718章 家事國事第699章 排禾縣第662章 印象不搭第349章 新規劃第509章 校長人選第191章 山寨城堡第234章 碎馬腳第266章 去我家做客第448章 去皇宮第319章 匹夫有責第409章 沱田坳第576章 王師對峙韃子第575章 王師抵達第188章 消滅掉第643章 尚書秦鍾彬第490章 與禮不合第73章 三尊炮第316章 大喜大喜第420章 不缺膽氣第401章 大儒登門第499章 議清剿第20章 曲解經典第189章 拿下小寨第525章 怒氣難平第521章 託 付第559章 用意有二第83章 雙魔女之戰第439章 幾種作物第693章 按屋管理第677章 誰遞陳條第496章 巫龍尋礦第514章 一起嫁第47章 低級粗糙第527章 文朝周邊外族第394章 奇襲見湖鎮(六)第541章 完 勝第619章 殺上去第530章 新婚了第634章 老餘找上門第82章 我是他的大姐大第407章 標靶五十步第114章 與生蠻的第一份協議第132章 談不攏第637章 韓新勇的猜疑第398章 流民出路第88章 洗 臉第658章 陳老頭第622章 鏢旗的威力第232章 皇上不昏庸第209章 遙聞楊詠石第416章 張靖海家世第55章 冬梅落陷第161章 楊猛出戰第69章 精銳齊出第519章 少年身份第543章 演武與誓言第698章 殺無赦第221章 沒找到第347章 芒勁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