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立儲(二)

第243章 立儲(二)

秦王是隆安帝長子,原本是儲位最有利的競爭者。如今秦王心甘情願地退讓,推舉燕王爲太子。

這道奏摺一出,還有誰能和燕王爭鋒?

漢王當時就變了臉色,狠狠盯了秦王一眼。

秦王視若未見。

留得青山在,日後纔有東山再起的可能。

做了太子,能不能熬到天子駕崩平安登基, 就不好說了。

眼下,先借着這一舉動,挽回父皇對他的惡劣印象,重新爭得一席之地再說。

秦王上了奏摺之後,吏部郎中王章也上了奏摺。然後,一直未曾出聲的袁大將軍, 也拿出了奏摺, 請天子立燕王爲儲君。

衆臣紛紛舉薦,燕王卻未露出得色, 上前一步,拱手道:“兒臣自知才幹平平,不及兄長和兩位胞弟,不敢當此重任。”

這等自謙之詞,誰也不會放在心上。

四個皇子裡,當差最勤勉最精明能幹的,就是燕王了。

隆安帝舒展眉頭笑道:“連秦王都願以你爲首,你也不必妄自菲薄。”

“朕已經老了,立儲一事,勢在必行。來人,代朕擬旨,昭告天下。燕王是朕次子,少時聰慧, 如今沉穩持重, 對朕孝順, 友愛手足,是大齊皇子典範。朕今日立燕王爲儲君。希望燕王不負朕厚望!”

一旁的中書令,恭聲領命,立刻揮筆擬旨,由負責保管御印的內侍蓋上天子印,再由福親王當朝宣讀聖旨。

滿朝文武,齊齊躬身,向大齊儲君行禮。

以燕王的城府和鎮定,此時手也微微顫了起來。

從十四歲起,他就暗中籌謀。二十多年了,終於等到了這一天。

所有的隱忍,終有回報。

燕王定定心神,跪了下來,接了聖旨,恭聲對隆安帝說道:“承蒙父皇厚愛,兒臣愧之受之。日後,兒臣一定盡心當差,盡力做一個合格的太子。不令父皇失望!”

隆安帝目中閃過笑意,從龍椅上起身,走到燕王面前,親手扶起燕王:“朕相信你, 也相信自己的眼光。朕替大齊挑了一個好太子!”

福親王率先張口恭賀:“臣弟恭喜皇上,爲大齊立了優秀的儲君!”

隆安帝心情舒暢,哈哈一笑:“今日這等大喜事,傳朕旨意,令御膳房備膳,朕要設宮宴,讓百官同喜。”

沈公公忙笑着領命,去御膳房傳旨。

秦王忍着噬骨的劇痛,拱手向燕王道喜:“恭喜二弟!”

燕王做戲的功夫一等一,笑着說道:“我應該多謝大哥纔是。若不是大哥竭力舉薦,父皇也不會這麼快下旨立我爲太子。”

趙王忙笑着接了話茬:“我們兄弟四個,論能耐論胸襟,誰也不及二哥。二哥做儲君,我們都心服口服。以後,我一定好好當差,輔佐二哥。”

漢王慪得吐血的心都有了,卻不得不拱手道喜:“我和三哥想的一樣。以後有什麼事,二哥只管差遣我這個四弟。我絕無二話。”

……

立儲的喜訊傳至後宮。

早有心裡準備的曹貴妃,驟然聽到這個消息,一顆心忍不住地往下沉。面色泛白,坐了片刻,才緩過勁來。

坐了許久,才起身去慈寧宮道喜。

一進慈寧宮,曹貴妃就恢復了往日的從容,親熱地對曹太后笑道:“國有儲君,人心安定。皇上下旨立燕王爲太子,於國朝是宮中都是大喜事。妾身特意來向母后道喜。”

曹太后也是真的高興,拉着曹貴妃的手絮叨:“你能想通最好不過。”

“皇子們都是親兒子,皇上也是人,哪有不疼兒子的道理。不過,這祖宗傳下來的家業,只能傳給一個。皇上也難啊!”

“沒有嫡出的皇子,四個皇子都是庶出。前些年,皇上偏愛長子。不過,這幾年冷眼看着,秦王心胸窄了些,欠了些爲人君的氣度。”

“倒是燕王,冷靜沉穩,精明強幹。最難得是胸襟寬廣,有容人之量。”

“不瞞你說,其實,去年燕王從平江府回來的時候,皇上就下定決心,要立燕王爲太子了。又拖了一年,是想再看一看燕王的心性如何。”

“你呀,之前就是沒看明白,倒鬧出這麼多動靜來。漢王上躥下跳地請天子立後,皇上能下旨立你做皇后嗎?你做了皇后,漢王就成了嫡子,還怎麼立燕王做太子?”

“所以啊,皇上是不可能立你爲後的。”

曹貴妃:“……”

這些話,怎麼不早說?

曹貴妃慪得想吐血,勉強擠出笑容道:“做兒子的一片孝心,希望親孃能坐上鳳位,成爲皇上的正妻。妾身如何拒絕得了。”

曹太后目力大不如前,老眼昏聵,心思卻清明的很:“在哀家面前,還遮遮掩掩的。你那點心思,連哀家都瞞不過,更別說皇上了。”

“你是貴妃,掌着鳳印。除了一個名頭,其他的和皇后有什麼區別?”

“你就是貪婪不足,想讓漢王做太子。也不想想,就漢王那副模樣,承歡膝下做個孝子也就罷了,有什麼能耐做太子?”

“連戶部的差事都當不明白,去年戶部鬧了那麼大的貪墨案,官員被牽扯進了一半。被燕王揪出來,還得皇上替他收拾爛攤子。”

“要是讓他這樣的皇子做了儲君,纔是大齊禍事。江山都不夠他敗的。”

“皇上寵愛你,也寵愛漢王。不過,他更是大齊天子,要爲大齊挑選最合適最優秀的儲君。”

曹貴妃臉色忽紅忽白,用力擰緊帕子,想說什麼,所有話都卡在嗓子眼裡,一個字都吐不出來了。

原來,曹太后什麼都明白。

倒是她和漢王母子兩個,像小丑一樣,讓人看了笑話和熱鬧。

曹太后說累了,喝了一盞茶,清了清嗓子,看了一眼難堪的曹貴妃,慢慢說道:“這些事都過去了。”

“現在皇上下旨立燕王爲太子,燕王有了名分大義,你們母子兩個,將不該有的念頭都收拾起來。日後安心過日子。”

“有哀家在,有皇上在。少不了你們母子的富貴安逸。”

曹貴妃垂下頭,低聲應是。

(本章完)

第337章 餘波(三)第593章 番外之示好(三)第129章 無顏第259章 有孕第325章 收網(一)第588章 番外之手足(六)第163章 離京第129章 無顏第369章 進宮第446章 花燈第192章 禁足第218章 碰面第126章 惹禍第448章 惱怒第487章 酒醉第244章 立儲(三)第55章 母子(二)第577章 番外之建功(一)第78章 做主(一)第32章 刁難第73章 幫我第127章 敲詐第2章 馮府第372章 驚馬(二)第492章 隱憂第208章 登門(一)第604章 番外之進宮(一)第77章 繼父第457章 浮動(一)第416章 洗三(一)第457章 浮動(一)第526章 衝突(一)第400章 姐妹第38章 亂麻第246章 相會第158章 離京第33章 憤怒(一)第605章 番外之進宮(二)第593章 番外之示好(三)第384章 後續(一)第297章 好戲(一)第183章 坦誠(一)第335章 餘波(一)第511章 離去(三)第574章 番外之趙王(二)第522章 真相(二)第195章 殉葬第162章 疑心第342章 改變第509章 離去(一)第361章 隱秘第345章 麻煩(三)第45章 投誠(二)第140章 紛亂第188章 衷腸(二)第170章 往事第553章 回宮(一)第201章 靠近第519章 疑心(一)第47章 燕王(一)第453章 蛻變(二)第199章 重逢(二)第510章 離去(二)第342章 改變第258章 恨嫁第70章 姑母第475章 歸京(一)第247章 冊封第402章 母女第564章 燈枯第284章 搬走第33章 憤怒(一)第115章 義父(一)第303章 大鬧第48章 燕王(二)第405章 殞命第356章 天倫(二)第425章 祖孫第310章 相聚(三)第104章 威逼(一)第81章 婚約第203章 新年第140章 紛亂第81章 婚約第587章 番外之手足(五)第413章 舊案第165章 遇襲(一)第194章 小喜第543章 成雙第328章 收尾第597章 番外之歸京(三)第518章 了結第10章 故人第494章 震驚第607章 番外之伴讀(一)第209章 登門(二)第584章 番外之手足(二)第409章 臨盆(一)第468章 處置第328章 收尾
第337章 餘波(三)第593章 番外之示好(三)第129章 無顏第259章 有孕第325章 收網(一)第588章 番外之手足(六)第163章 離京第129章 無顏第369章 進宮第446章 花燈第192章 禁足第218章 碰面第126章 惹禍第448章 惱怒第487章 酒醉第244章 立儲(三)第55章 母子(二)第577章 番外之建功(一)第78章 做主(一)第32章 刁難第73章 幫我第127章 敲詐第2章 馮府第372章 驚馬(二)第492章 隱憂第208章 登門(一)第604章 番外之進宮(一)第77章 繼父第457章 浮動(一)第416章 洗三(一)第457章 浮動(一)第526章 衝突(一)第400章 姐妹第38章 亂麻第246章 相會第158章 離京第33章 憤怒(一)第605章 番外之進宮(二)第593章 番外之示好(三)第384章 後續(一)第297章 好戲(一)第183章 坦誠(一)第335章 餘波(一)第511章 離去(三)第574章 番外之趙王(二)第522章 真相(二)第195章 殉葬第162章 疑心第342章 改變第509章 離去(一)第361章 隱秘第345章 麻煩(三)第45章 投誠(二)第140章 紛亂第188章 衷腸(二)第170章 往事第553章 回宮(一)第201章 靠近第519章 疑心(一)第47章 燕王(一)第453章 蛻變(二)第199章 重逢(二)第510章 離去(二)第342章 改變第258章 恨嫁第70章 姑母第475章 歸京(一)第247章 冊封第402章 母女第564章 燈枯第284章 搬走第33章 憤怒(一)第115章 義父(一)第303章 大鬧第48章 燕王(二)第405章 殞命第356章 天倫(二)第425章 祖孫第310章 相聚(三)第104章 威逼(一)第81章 婚約第203章 新年第140章 紛亂第81章 婚約第587章 番外之手足(五)第413章 舊案第165章 遇襲(一)第194章 小喜第543章 成雙第328章 收尾第597章 番外之歸京(三)第518章 了結第10章 故人第494章 震驚第607章 番外之伴讀(一)第209章 登門(二)第584章 番外之手足(二)第409章 臨盆(一)第468章 處置第328章 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