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番外之建功(一)

時光易逝,一晃又是兩年。

平靜了數年的邊城,在一道道沖天的狼煙中迎來了大舉進犯的韃子騎兵。

這些年,邊軍和韃子衝突不斷。沈祐曾數次領騎兵出關,驅除韃子部落,斬殺韃子青壯。韃子部落減了近一成,不得不一直往北遷移。

此時夏日一過,韃子集結了數萬騎兵,大舉進犯。自然是要趁着冬日到來之前,狠狠地燒殺搶掠一番。

孟將軍坐鎮中軍大營,一邊急速傳戰報進京,一邊迅疾召來軍中武將們商議應對。軍中四品以上的武將,共有二十餘人,前後不一地進了中軍主賬裡。

孟將軍之下,屬沈祐官職最高,且獨立領着一軍,地位超然。沈嘉方鵬都在沈祐身後,還有兩個自天子親衛裡晉身的年輕武將。另外,還有一個叫何峰的年輕武將,正是當年在邊軍戰死的何將軍長子。

何峰守孝三年後,就來了邊軍,一開始是七品的武將。這些年時時隨沈祐出關打仗,立了不少戰功,今年剛升到了從四品。短短几年間,官升五級,在邊軍裡少之又少。

衆人心中都清楚,這其中少不了沈祐的照拂。何將軍當年於沈祐有半師半徒的情分。後來,何將軍在邊軍戰死,沈祐奉皇命去何家祭奠。何峰兄弟兩個現在都在騎兵營,何二郎官職五品,今天沒資格進軍帳罷了。

帳中還有一位從二品的武將。這位袁將軍叫袁江,是袁清袁海的胞弟。此人今年五旬,是身經百戰的沙場老將。在邊軍裡的袁家人,如今以他爲首。

有資格進軍帳議事的武將裡,一共有五個袁家人,另外有六個是袁氏的家將出身。這些年孟將軍和沈祐暗中齊心合力,提拔任用了不少年輕武將。不過,袁家在邊軍經營幾代,盤根錯節,依舊勢力龐大。

此時韃子大舉來襲,軍事緊急,顯然不是盤算琢磨派系爭鬥的時候。

孟將軍神色凝重,直截了當地說道:“前哨營查探過了,韃子的總兵力共有六萬。雖不及當年人多,卻都是精銳。顯然是存了一雪前恥大肆搶殺之心。接下來要如何佈防應對,諸位不妨都說一說。”

袁江在軍中資歷老,率先張口說道:“韃子來了,沒別的可說的,我等要盡力將韃子阻在邊城外。將他們統統攆回去。”

沈祐目光一閃,淡淡道:“韃子都是騎兵,來去如風。平日裡想殺敵,難追尋他們的蹤跡。如今他們主動現身來了,倒是一個難得的良機。我們不但要阻敵,還要盡力殺敵。”

袁江哂然,瞥了沈祐一眼:“沈將軍豪氣干雲,令人欽佩。說起來,也只有沈將軍有資格放這等豪言。我等領的都是步兵,韃子一旦退兵,我們想追都追不上。”

沈祐到邊軍八年,騎兵營從一開始的五千,到如今已經兩萬有餘,整整佔了邊軍四分之一的兵力,也可以說是邊軍最精銳的軍隊。

身爲天子小舅子在軍中三十載資歷最老的袁江,焉能心服?

這些年,袁江和兄長袁海時有書信來往。袁海在信中不敢提沈祐的真實身世,不過,卻隱約的暗示提醒袁江,一定要“留心提防”。

袁江對沈祐一直心存偏見,奈何騎兵營獨立成軍,軍餉戰馬充足。騎兵營裡的武將,要麼是當年隨沈祐一同來邊軍的天子親衛出身,要麼就是這數年裡展露頭角被沈祐提拔任用的年輕武將。袁江根本插不進手。

每次軍中議事,袁江少不得要冷嘲熱諷一二。

沈祐從來不是好惹的善茬,擡眼回視,聲音淡漠平靜:“袁將軍言之有理。步兵以守城爲主,追擊殺敵的重任,自然是我來擔着。”

袁江:“……”

袁江被噎得一口氣差點沒上來。

孟將軍咳嗽一聲,笑着打圓場:“兩位將軍皆是邊軍中流砥柱。守城也好,追擊殺敵也罷,都是一等一的要緊。”

然後,吩咐人將沙盤搬過來,開始部署戰事。

沈祐不動聲色地收回目光。袁江心中重重哼了一聲,一併看向沙盤,側耳聆聽。

這一議事,就是半日,直至天黑。

“戰事緊急,我就不留諸位了。”孟將軍站起身來,目光如炬,聲音沉緩有力:“你們各自回去,速速佈置妥當。”

衆人齊聲應是。

“沈將軍,你暫且留步。”孟將軍又張口,留下了沈祐。

沈祐張口應是。

袁江心中又是一聲冷哼。邊軍原本是袁家的地盤,這些年來,先有孟將軍,再來了一個沈祐,大大削弱了袁家勢力。

孟將軍爲人中正,行事圓融,一邊和袁家相善,一邊又極力拉攏沈祐。還不是因爲沈祐背後有天子撐腰?

且不說袁江心中忿忿不滿地離去。

軍帳裡,孟將軍低聲對沈祐說道:“……練兵千日,用兵一時。這一回邊軍定要大勝,方不負這八年來朝廷厚望。”

“不過,也不能失之急躁,免得被敵所乘。”

沈祐治軍嚴格,身先士卒,有勇有謀,在騎兵營裡威望極高。孟將軍對他期許極高。

沈祐能感受到孟將軍對他的期許厚望,他不善言辭,更不會逢迎拍馬,只點點頭道:“孟將軍放心,末將不會輕浮冒進。”

孟將軍目中閃過欣然,伸手拍了拍沈祐的肩膀:“我當然信得過你。就是隨口囑咐幾句罷了。”

……

軍情緊急,戰事就在眼前。

這等時候,什麼私人恩怨都得先放一旁。袁江心裡不快一回,待策馬回了軍營,也就放下了。立刻召集武將,進行戰略部署。

沈祐也一樣。策馬回騎兵營,連晚飯都來不及吃一口,便立刻召集衆武將,一一部署安排。

一直忙到子時,沈祐才稍稍鬆了一口氣,和沈嘉一同吃了晚飯。

沈嘉憋了半天一晚,到此時纔有機會吐槽:“袁江自以爲是,倚老賣老,一張口夾槍帶棒,實在惹人厭。”

“要不是軍情緊急,我今日非得和他理論一番不可。”

第404章 留京第557章 相見(一)第89章 入宮(一)第338章 請功第506章 霹靂(四)第436章 親善第497章 苦熬第325章 收網(一)第167章 崔家(一)第612章 番外之太孫(二)第177章 心意第381章 功過第207章 休沐第595章 番外之歸京(一)第438章 喜事(一)第240章 負荊第510章 離去(二)第603章 番外之心思(二)第120章 傳信第317章 探望第170章 往事第543章 成雙第379章 苦戰(一)第609章 番外之伴讀(三)第600章 番外之祖孫(一)第308章 相聚(一)第202章 提醒第159章 鷸蚌(一)第50章 江氏(一)第141章 卑劣(一)第22章 憤怒第522章 真相(二)第620章 番外之沈晉(二)第325章 收網(一)第398章 統領(一)第66章 皇子第580章 番外之建功(四)第521章 真相(一)第259章 有孕第584章 番外之手足(二)第373章 扶棺第348章 糊弄第369章 進宮第532章 和睦第173章 秘密第554章 回宮(二)第182章 隱秘(二)第304章 探望第129章 無顏第330章 事發(二)第52章 江氏(三)第451章 慘烈第205章 驚馬(一)第568章 番外之死路(二)第433章 歸來(一)第478章 長假(二)第562章 兄弟第588章 番外之手足(六)第381章 功過第502章 面聖第124章 夜會(二)第374章 作亂(一)第426章 愧疚第26章 姐妹第525章 遠行(三)第215章 及笄(二)第475章 歸京(一)第31章 一見第354章 美人第388章 喜信第113章 轉向第424章 舊事第534章 正事(一)第136章 鐵證第572章 番外之父子第55章 母子(二)第501章 居心(二)第32章 刁難第107章 退親?第334章 嚴懲第82章 紛亂第187章 衷腸(一)第165章 遇襲(一)第141章 卑劣(一)第212章 消息第142章 卑劣(二)第123章 夜會(一)第299章 殞命(一)第355章 天倫(一)第379章 苦戰(一)第106章 威逼(三)第345章 麻煩(三)第69章 高下第410章 臨盆(二)第264章 恩寵第17章 出府(一)第441章 病重第379章 苦戰(一)第585章 番外之手足(三)第426章 愧疚
第404章 留京第557章 相見(一)第89章 入宮(一)第338章 請功第506章 霹靂(四)第436章 親善第497章 苦熬第325章 收網(一)第167章 崔家(一)第612章 番外之太孫(二)第177章 心意第381章 功過第207章 休沐第595章 番外之歸京(一)第438章 喜事(一)第240章 負荊第510章 離去(二)第603章 番外之心思(二)第120章 傳信第317章 探望第170章 往事第543章 成雙第379章 苦戰(一)第609章 番外之伴讀(三)第600章 番外之祖孫(一)第308章 相聚(一)第202章 提醒第159章 鷸蚌(一)第50章 江氏(一)第141章 卑劣(一)第22章 憤怒第522章 真相(二)第620章 番外之沈晉(二)第325章 收網(一)第398章 統領(一)第66章 皇子第580章 番外之建功(四)第521章 真相(一)第259章 有孕第584章 番外之手足(二)第373章 扶棺第348章 糊弄第369章 進宮第532章 和睦第173章 秘密第554章 回宮(二)第182章 隱秘(二)第304章 探望第129章 無顏第330章 事發(二)第52章 江氏(三)第451章 慘烈第205章 驚馬(一)第568章 番外之死路(二)第433章 歸來(一)第478章 長假(二)第562章 兄弟第588章 番外之手足(六)第381章 功過第502章 面聖第124章 夜會(二)第374章 作亂(一)第426章 愧疚第26章 姐妹第525章 遠行(三)第215章 及笄(二)第475章 歸京(一)第31章 一見第354章 美人第388章 喜信第113章 轉向第424章 舊事第534章 正事(一)第136章 鐵證第572章 番外之父子第55章 母子(二)第501章 居心(二)第32章 刁難第107章 退親?第334章 嚴懲第82章 紛亂第187章 衷腸(一)第165章 遇襲(一)第141章 卑劣(一)第212章 消息第142章 卑劣(二)第123章 夜會(一)第299章 殞命(一)第355章 天倫(一)第379章 苦戰(一)第106章 威逼(三)第345章 麻煩(三)第69章 高下第410章 臨盆(二)第264章 恩寵第17章 出府(一)第441章 病重第379章 苦戰(一)第585章 番外之手足(三)第426章 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