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回宮(三)

“什麼?”

太和殿的正殿裡,驟然響起天子驚愕的聲音:“誰回來了?”

宮中內侍衆多,楊公公病後,慶安帝又提任了兩個伺候了數年的內侍。此時前來回稟消息的,正是其中一個。

年約四旬的王公公在宮中也有二十多年了,同樣是慶安帝身邊的老人。楊公公生病後,舉薦了王公公接替自己。

如今宮中內外的密探暗衛,都由王公公掌管。另外一個姓邵的內侍,則負責天子近身伺候的事宜。

王公公很清楚楊公公在天子心裡的分量,有關楊公公的事,都是親自來回稟。

今日,消失了五年多蹤跡的馮三兒忽然回了宮。這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王公公沒敢驚擾天子和衆臣議事,在殿外等候了一個多時辰,直至羣臣散去,才進殿稟報。

饒是王公公也沒料到,慶安帝會這般失態。

這是慶安帝登基的第七年。天子掌控朝堂,威儀日重,喜怒不形於色。像此時這般震驚失色的,幾乎從未有過。

王公公心裡一驚,忙低下頭:“回稟皇上,楊公公的義子馮三兒回來了。是在兩個時辰前進的宮,現在就在楊公公身邊。”

馮三兒曾是宮中熾手可熱的紅人。當年衆內侍都以爲,等楊公公退下來,定是馮三兒接替楊公公,成爲下一任天子內侍總管。

想當年,王公公也得排在馮公公之後。

後來,馮公公忽然離宮,王公公纔有了出頭的機會,漸漸被重用。這都五年多了,誰能想到,馮公公會忽然回來?

話說回來了。以慶安帝的城府,怎麼會爲了一個內侍這般失儀?

王公公心裡暗自揣摩,面上半點不敢流露出來。人貴在有自知之明,他比楊公公可差得遠了。好不容易爬到這等高位,行事說話得慎之又慎,絕不能觸怒主子。

馮三兒回來了。

馮少君,她竟然就這麼回了京城,進了宮!

慶安帝僵立了片刻,思緒紛亂,壓在心底數年的愧疚自責忽然涌了出來。

當年,馮少君一怒離宮,走之前連他的面都不肯見。這幾年裡,馮少君和楊公公時有書信來往,對他這個天子卻從無表示,別說書信了,連句問候都沒有……由此可見,馮少君心中一直氣憤難消。

王公公等了許久,沒等來主子的吩咐。鼓起勇氣小心翼翼地張口問道:“皇上可要傳召馮三兒一見?”

過了許久,慶安帝才張口:“暫且不急。先讓馮三兒好好陪着楊景和……”過了片刻,又補了一句:“如果他要見朕,你立刻來回稟。”

這道命令,又很值得琢磨回味了。

什麼叫想見皇上?

做奴才的,難道還有不見主子的權利?

按理來說,領了差事出宮幾年的馮三兒今日回宮,第一時間應該是來求見慶安帝纔對。偏偏馮三兒直接就去了楊公公的屋子裡。

這般不合規矩的事,慶安帝不但容忍了,還准許馮三兒隨時覲見,甚至語氣裡還有一絲期待……

王公公心裡嘀咕着,口中恭敬地應了,很快退了出去。

慶安帝緩緩坐回寬大的龍椅。過了許久,才長長地嘆了一聲。

……

慶安帝在想什麼,馮少君並不關心,也無暇在意。

她回京進宮,是爲了陪伴義父最後一程,不是爲了慶安帝。

楊公公病得確實重,這一睡,就是兩個時辰。睜眼醒來的時候,已經是傍晚,天都快黑了。

馮少君用火摺子點燃屋子裡的幾盞燭臺,屋子裡頓時亮堂了起來。然後,又倒了杯熱水,伺候楊公公喝了半杯。

楊公公躺在牀榻上,看着馮少君忙來忙去,忽地笑道:“到現在,咱家還有些恍惚,像做夢一樣。”

馮少君挑眉道:“義父心情好,待會兒晚飯送來,可得多吃一些。我問過他們幾個了,義父自從病後,胃口不及從前,時不時地就不願吃飯,誰都勸不動。”

楊公公有些氣短心虛:“聽你的,都聽你的。”

馮少君也沒客氣,笑着說道:“這可是義父親口說的。從今晚起,每頓都多吃些,藥也得都喝了。可不能糟踐自己的身體。”

這要是那幾個內侍說這些,楊公公早就瞪眼將他們罵出去了。換成馮少君嘛,那就怎麼說怎麼好了。

楊公公二話不說就都應了。

馮少君這才滿意,去叫了太醫過來。來爲楊公公施針的,也是熟悉臉孔,是太醫院裡的李太醫。

李太醫的鍼灸之術,在太醫院裡也是頂尖的。慶安帝特意將李太醫派來照顧楊公公,可見楊公公之聖眷濃厚。

可惜,楊公公患的是不治之症。李太醫醫術再好,也治不好楊公公,只能施針,緩解楊公公的頭痛之苦。

施針結束後,馮少君送李太醫出去,低聲問道:“煩請李太醫和我說句實話。義父的身體,到底還能撐多久?”

李太醫自然認識大名鼎鼎的馮公公,捋了捋鬍鬚,才低聲答道:“不敢瞞馮公公。以楊公公現在的情形,隨時可能閉眼西去,再也不會睜眼。如果他按時喝藥,心情緩和,或許能再活兩個月。”

也就是說,楊公公最多再活兩個月。

馮少君眼眶發熱,聲音還算平靜:“多謝李太醫實情相告。這段日子,要勞煩李太醫了。”

李太醫忙應道:“皇上親自下口諭,我奉皇命來爲楊公公施針,當不得勞煩二字。”

“總之,要多謝李太醫。”馮少君誠懇地低語:“沒有李太醫盡心盡力,義父或許早就閉眼西去了。”

“還請李太醫盡力爲義父緩和頭痛,讓義父臨走前,少遭些罪。”

說話間,一個荷包塞進了李太醫的手中。

李太醫哪裡肯要,忙要推辭,馮少君卻已轉身回了屋子。

李太醫略一猶豫,只得將荷包塞進袖中的暗袋裡。反正,在宮中爲貴人看診,貴人賞賜也是常有的事。就是被人知道了,也算不得什麼。

這個馮三兒,對楊公公倒是一片孝心,有情有義。

第316章 隔閡第367章 意外第578章 番外之建功(二)第119章 故人第11章 沈祐第56章 兄弟第494章 震驚第82章 紛亂第547章 喪信(二)第144章 掩耳第455章 噩耗第22章 憤怒第611章 番外之太孫(一)第627章 番外之姻緣(五)第323章 雲裳(二)第430章 及笄(一)第330章 事發(二)第443章 請戰(一)第15章 過往(二)第6章 箱籠第196章 牽掛第346章 紅人第246章 相會第237章 新婦第22章 憤怒第200章 冷遇第172章 異樣第381章 功過第589章 番外之手足(七)第145章 震怒第313章 登門(二)第245章 密室第608章 番外之伴讀(二)第299章 殞命(一)第30章 鬧劇(二)第335章 餘波(一)第278章 離去第564章 燈枯第579章 番外之建功(三)第540章 喜事(一)第19章 巧遇第249章 功成第403章 慶安第67章 一戰(一)第55章 母子(二)第331章 紛亂(一)第141章 卑劣(一)第443章 請戰(一)第277章 說服第493章 捐助第206章 驚馬(二)第459章 點兵第255章 團聚第6章 箱籠第570章 番外之死路(四)第306章 歸來(一)第391章 廝守(一)第78章 做主(一)第352章 兄弟(一)第80章 震驚第349章 漢王(一)第397章 回宮第312章 登門(一)第308章 相聚(一)第363章 後事(一)第373章 扶棺第234章 捱打第73章 幫我第119章 故人第250章 身退(一)第398章 統領(一)第213章 佈局第486章 升職(二)第408章 重逢(二)第341章 重逢第9章 親人(二)第574章 番外之趙王(二)第216章 玉釵第25章 閒氣第399章 統領(二)第170章 往事第10章 故人第354章 美人第153章 憤怒第5章 安頓第224章 風波(一)第289章 立功第465章 傷重第506章 霹靂(四)第190章 歸京第433章 歸來(一)第570章 番外之死路(四)第521章 真相(一)第190章 歸京第494章 震驚第456章 喪信第397章 回宮第419章 滿月(一)第86章 相召第440章 出嫁
第316章 隔閡第367章 意外第578章 番外之建功(二)第119章 故人第11章 沈祐第56章 兄弟第494章 震驚第82章 紛亂第547章 喪信(二)第144章 掩耳第455章 噩耗第22章 憤怒第611章 番外之太孫(一)第627章 番外之姻緣(五)第323章 雲裳(二)第430章 及笄(一)第330章 事發(二)第443章 請戰(一)第15章 過往(二)第6章 箱籠第196章 牽掛第346章 紅人第246章 相會第237章 新婦第22章 憤怒第200章 冷遇第172章 異樣第381章 功過第589章 番外之手足(七)第145章 震怒第313章 登門(二)第245章 密室第608章 番外之伴讀(二)第299章 殞命(一)第30章 鬧劇(二)第335章 餘波(一)第278章 離去第564章 燈枯第579章 番外之建功(三)第540章 喜事(一)第19章 巧遇第249章 功成第403章 慶安第67章 一戰(一)第55章 母子(二)第331章 紛亂(一)第141章 卑劣(一)第443章 請戰(一)第277章 說服第493章 捐助第206章 驚馬(二)第459章 點兵第255章 團聚第6章 箱籠第570章 番外之死路(四)第306章 歸來(一)第391章 廝守(一)第78章 做主(一)第352章 兄弟(一)第80章 震驚第349章 漢王(一)第397章 回宮第312章 登門(一)第308章 相聚(一)第363章 後事(一)第373章 扶棺第234章 捱打第73章 幫我第119章 故人第250章 身退(一)第398章 統領(一)第213章 佈局第486章 升職(二)第408章 重逢(二)第341章 重逢第9章 親人(二)第574章 番外之趙王(二)第216章 玉釵第25章 閒氣第399章 統領(二)第170章 往事第10章 故人第354章 美人第153章 憤怒第5章 安頓第224章 風波(一)第289章 立功第465章 傷重第506章 霹靂(四)第190章 歸京第433章 歸來(一)第570章 番外之死路(四)第521章 真相(一)第190章 歸京第494章 震驚第456章 喪信第397章 回宮第419章 滿月(一)第86章 相召第440章 出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