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救援(一)

此時天空閃電雷鳴,暴雨嘩嘩,像天河決了口似的兇猛地往下泄,然而卻掩蓋不住鼓聲陣陣,縣衙內值班衙役聞聲,紛紛從各房室跑了出來,當然,也有一些人表現得極不情願,一邊磨蹭的緩步而行,一邊埋怨起來。

“大雨潑天的,居然還有人擊鼓鳴冤,肯定是存心給哥幾個找麻煩。”

“就是,站班那幾個也真是的,明知道知縣大人不在衙中,居然不知阻攔。”

過了模約幾分鐘,那些衙役才散步似的來到大堂之外,看見先行的同僚已然列隊肅立,就要笑嘻嘻地上前,突然發現大堂內氣氛好像不對,目光知機搜尋,立即見到楚質的身影,心中一驚,下意識的想躲閃。

然而,楚質顯然已經發現他們的存在,冷峻的目光看了過來,遲到的幾個衙役不敢再懈怠,連忙小跑上去,歸列站好,低下了頭,心裡有點惶恐不安,害怕楚質責問。

不過這時楚質也沒有心情玩什麼殺雞給猴看,整頓吏治之類的把戲,看着眼前二十幾個站得鬆鬆垮垮的衙役,額眉立即皺了起來,頓時覺得范仲淹所言非常有道理,就憑這些人想要順利將近萬百姓轉移進城,怎麼看,好像都不怎麼可能。

待衙役集結完畢,劉仁之纔不緊不慢的走了出來,見到大堂內的情形,不由得有些迷惑不解,疑聲問道:“大人,你這是。”

“不必多言,給你們半刻鐘,備好雨傘與蓑衣,即刻隨我前往州衙。”楚質大聲命令道,竭然不同於以前的溫和語氣,態度十分強硬,連一點商量的餘地都沒有。

衆衙役聞言,立即響起輕微的譁然聲,在公門中混跡多年,有些衙役已成爲偷懶耍滑能手,在鄉民百姓面前狐假虎威作威作福慣了,脾性有時比富家公子還要嬌貴,不要說在暴雨天出行,就是天氣稍微酷暑些,也不願意踏出衙門半步,一點苦頭都吃不得。

所以聽到楚質的命令,第一反應不是依令行事,而是在表示質疑,有幾人甚至笑嘻嘻地站了出來,一副討價還價的模樣道:“去州衙而已,豈需許多兄弟同行,若只是爲鳴鑼開道,那隻須七八個就可,怎底也要餘下些許在衙裡辦公。”

當然,也有幾個機敏油滑的衙役,隱約察覺楚質今日的神情不對,十分巧妙的退縮一旁,且冷眼旁觀他人在前打前鋒,反正事成,自有好處,事敗,也與已無關,算盤敲打得非常精細。

如果是在平時,衙役笑容滿面的言談楚質還不覺有什麼不妥,畢竟經受過的教育讓他對於古代上尊下卑的規矩還不怎麼講究,或者正是由於他某種程度的縱容,才導致某些衙役認爲知縣是個誠實君子,雖不能欺之以方,但也不需認真以待惟命是從。

看來真如沈遼所說,自己平日過和氣,有慣縱下屬之意,並非御下之道,楚質暗暗尋思,眉毛輕揚,事情緊急,沒有多餘時間和這些人磨蹭,況且泥人也有三分火性,佛陀還有怒目金剛之相。

“放肆!”一聲暴喝傳來,讓從衙役側目不已,然而卻不是楚質的聲音,卻見劉仁之發須飄起,發怒目圓瞪,大有怒髮衝冠的模樣,指着那幫衙役吼罵道:“上官有令,豈容爾等推諉塞責,還快去準備雨具,不然休怪我。”

相對來說,或許劉仁之這個主簿要比楚質這個知縣有威嚴得多,他的吼聲未落,一干衙役就跑得沒了蹤影。

“幾個兔崽子,這點眼力都沒有,分不清場合瞎胡鬧,若不是看在你們平日多有孝敬的份上,才懶得提點,也叫你們吃些苦頭,好讓眼睛放亮些。”劉仁之心裡嘀咕,表情卻依然不變,上前試問道:“大人冒雨往返州衙,又準備聚衆而去,莫不是出了什麼大事?”

剛纔楚質匆匆奔出衙門,以劉仁之對於他的瞭解,知道這位知縣大人平日性子有些懶散,能閒則閒,決然不會沒事找事,琢磨着肯定爲了什麼緊急的事情纔會這樣,而如今見到楚質的命令,也就更加確定了。

“沒錯。”楚質點頭道:“劉主簿,你且留下三兩個書吏在衙門看守,其餘人等,也要隨衆同行。”

劉仁之驚訝了下,卻沒有多問爲什麼,直接領令而去,讓楚質感到十分滿意,這也就是官與吏之間的差別,身爲知縣副手,劉仁之自然明白自己的位置,早就已經超越什麼該問什麼不該問的境界,達到明白什麼應該表示反對,什麼時候積極服從,進退自如的高度。

半刻鐘快到了,卻只有七八個執傘披蓑的衙役返回集合,其他卻不見人影,而且未等楚質質問,就有衙役上前解釋道:“大人,衙中雨具不夠,他們正在察找是否有遺漏的。”

“既然如此,那就不用找了。”楚質語氣平淡,沒有絲毫的火氣,就當躲在暗處的某些人竊笑之時,突然冷聲道:“本官回衙時,也沒用什麼雨具,現在也是如此,讓他們直接出行就可。”

某些人頓時愕然呆滯,也終於明白了爲什麼知縣大人模樣怎麼跟個水人差不多的原因。

“大人,此言不妥。”開口說話的當然不是那些衙役,他們還沒有這個膽子敢當面駁斥楚質,只見李明達慢步從堂外走入,皺眉說道:“冒着瀑雨而行,若是沒有擋摭之物,豈不是自尋病患。”

這話似有所指,要知道楚質就是淋雨回來的,如果是在以前,李明達不會選擇與楚質當面對抗,只不過近段時間他心情很是不爽,加上一幫手下的掇竄,隱藏中心底深處的怨意涌現出來,以至於說出這種帶刺的話來。

只是被人頂撞幾句而已,楚質這點氣量還是有的,自然沒有生氣,只是因爲李明達的態度而覺得有些奇怪罷了,上任以來,自己好像從沒招惹過他,他怎麼一臉的怨氣。

只不過楚質現在十分急慮,也沒有心情追尋箇中原因,目光掠過李明達,落在幾個衙役身上,平平說道:“人齊了,那就出發吧,沒來的那些,以後也不用來了。”

說着也不理會衆人,投身雨中奔離而去,身披蓑衣的幾個衙役面面相覷了下,匆匆忙忙跟上,有知機的立即打開雨傘,爲楚質摭風擋雨。

大堂之內,躲在暗處的衙役冒了出來,團團圍住李明達,滿面的猶豫說道:“知縣大人好像有要事要辦,不如我也也跟去探個究竟。”

“沒錯,李大人,你且在衙裡等着,容小的探明情況回來稟報。”

“李大人。兄弟,等等。”

三言兩語之間,就有十幾個衙役跑了出去,他們可不是笨蛋,誰都知道在官場上,對於頂頭上司的命令,無論是消磨怠工、偷懶耍滑,甚至陽奉陰違都不是問題,但關鍵在於一個奉字。

依令行事,做不到,或者做不好,那是能力問題,或者有着種種客觀因素,而拒絕不做就是態度問題了,連基本的態度都沒有,誰會留你在衙門吃閒飯,而作爲一縣之主,對於衙役之類的小吏,楚質有絕對任命權,除非他不想幹了,否則沒人敢明着抗令不遵。

所以儘管沒有雨具披身,這些衙役寧願淋雨前行,也不要明日捲鋪蓋回家,當然,衙役也不盡然全部跑光,也有幾個李明達的心腹留了下來,只不過他們也有些忐忑不安:“李大人,我們該怎麼辦?要不,我們也去探個明白。”

楚質的無意忽視,還有一幫手下的見風使舵,讓李明達心中越加憤恨,一張俊臉陰沉得發黑,幾個心腹的話就如同火上澆油一般,讓他徹底爆發了,怒吼道:“探你xx,想去,那就都給我滾。”發泄之後,滿面陰霾的轉身離去。

無緣無故的被罵得狗血淋頭,幾個衙役心裡豈能沒有怨氣,如果不是念在李明達平日對自己不薄,且是分管上司的份上,他們早就反脣相譏了,不過李明達撒手不管,擺在他們面前有兩個選擇,一是留下來,二是冒雨追趕楚質一行。

毫無疑問,這的確是個艱難的選擇,留下來,固然從此更得李明達的信任,但就怕知縣秋後算帳,卻不知李明達是否能保得住自己,追出去,保住了職位,但李明達又是他們的直轄上司,以後指不定怎麼給他們穿小鞋呢。

況且,這也算是一種背叛,作爲李明達的心腹,他們也知道其心性如何,其他人不好說,但肯定容不了他們的存在,以後的下場也好不到哪裡去,想到灰暗的前程,一時之間,幾個衙役欲哭無淚,早知道就不問了,悄悄溜出去也好。

“都忤楞着做什麼。”

還好,不用他們心煩多久,就有人替他們做出了選擇,只見劉仁之領着十來個書吏齊聚大堂,頭戴笠帽,身披蓑衣,都是一身精簡的打扮。

望着空蕩蕩的大堂,沒有發生衆人的身影,順勢遙觀外面白茫茫的雨景,模模糊糊發現一些影子,劉仁之立即揮手說道:“都走吧,沒有雨具就忍耐片刻,別耽擱了知縣大人的要事。”

二比一,猶豫了下,幾個衙役十分識趣的做出了決定,不去,肯定被解職,跟去,未必會丟飯碗,只能賭一把了。

在瀑雨下行走,速度本不快,那些衙役、書吏有心追趕,所以過了不久,就到達楚質身旁聚集,浩浩蕩蕩的奔向州衙。

此時天空之中不時閃過幾道弧形電光,雷聲霹靂,震耳欲聾,積累了數月的雨水傾盆而泄,雨勢之猛,不是區區的雨傘和蓑衣能抵擋得往的,才走了百餘步路,無孔不入的雨水就滲透入到衆人的衣裳之中,至於腳下鞋靴,早已積水如池。

固然渾身溼粘粘的非常難受,但卻沒人敢大聲抱怨,畢竟率隊前行的知縣大人,在風吹雨打的情況下,也沒見有什麼異常,作下屬的就應該有這種覺悟,幸好州衙就在眼前,許多人悄悄地鬆了口氣,旋即好奇之心涌起。

在此種天氣下,縣衙上下可謂是傾巢出動,誰都知道事情肯定非同小可,只不過知情的楚質卻沒有透露絲毫口風,書吏衙役們自然猜測不出來。

希望城外情況沒有想象中的糟糕,楚質低頭淌水而行,任由拇指大的雨珠打落全身,思緒飄飛,雨勢滔天,來得迅急,那些簡陋的草棚肯定不能摭擋,不知道災民們是否懂得到附近村子躲避。

至於進城,古代城門不是想進就進的,要交入城費不說,還要有路引勘合,災民們多數是逃難而來,哪裡有官衙開的證明,不然楚質也不會急忙跑去求助,范仲淹也不會多此一舉的讓顧可知開通行令文。

“太守。”

楚質從恍惚之中驚醒,差幾步就到州衙大門,卻發現門前已有近百人列隊站好,隨時準備整裝待發,其中包括本應在房中養病的范仲淹,固然有兩個衙役執傘擋在他頭上,但在狂風的捲動下,還是有漏網的雨水曬在他的身上,但他卻渾然不在意,見到楚質率衆而來,輕輕微笑點頭,但卻掩藏不住臉上的那蒼白抹病容。

“來了,那就出行吧。”范仲淹示意道,舉步向城門方向走去。

或者是人家人格魅力非同一般,又或者是御下有方,反正在范仲淹的一聲令下,門前列隊待發的衙役絲毫沒有怠慢之意,紛紛無視風雨,邁步前行。

“你們也跟隨其後。”楚質回頭吩咐說道,自己卻疾步上前,將范仲淹攔了下來,滿面的遲疑:“太守,你。”

“老夫奉命知事杭州,牧守一方百姓,如今杭州百姓有難,豈能坐視不理。”范仲淹決然說道。

“但是你。”楚質有些急了,范仲淹就是因爲淋雨而病倒了,現在又跑出來,這不是雪上加霜麼。

“沒有但是,讓開。”范仲淹輕喝道,見到楚質沒有移步的意思,乾脆繞過而行。

“且慢,下官懇請太守回衙。”楚質反應快速,從懷裡掏出紫金魚袋,再次擋在范仲淹面前,大聲說道:“下官奉令負責此事,難道太守準備出爾反爾不成,有憑證在此,若是有違令者,下官有權。”

“那又如何?”范仲淹瞥了眼楚質,似笑非笑道:“莫非,你有膽仗責老夫不成?”

第136章 端倪(一)第8章 一個機會第350章 行蹤第408章 故舊第138章 宋祁第387章 討好第299章 詠月第97章 鴻雁傳情第436章 挑撥第160章 題詩第189章 翩翩風度第383章 遊聚第421章 勾搭第351章 怒火第131章 楊家村第208章 隱謎第404章 重聚第247章 虛心求教第336章 禍害第377章 聖聽第17章 留家反省第三百五十四章第285章 十五之約第337章 專業人士第316章 孤山遊記第283章 名節第104章 梅花酒淳第284章 不宣而散第395章 厚賞與懲治第301章 沉迷第349章 尾行第384章 急告第245章 難得糊塗第117章 恭賀第378章 驚歎第328章 真改行了第324章 求斷第165章 豔福第346章 狡猾第138章 宋祁第53章 成績第150章 還是運氣第4章 善意謊言第247章 虛心求教第218章 相互算計第447章 秘密心思第298章 且慢第208章 隱謎第271章 責任第77章 機遇第44章 聲名漸起第165章 豔福第273章 直諫第288章 微妙的曖昧第312章 義莊第116章 案首第141章 會試放榜第142章 唱名第433章 刺繡第100章 印象第417章 議論第180章 提點第348章 點撥第250章 動之以利第388章 隨意第69章 聚衆第440章 對面相逢第418章 乖巧第329章 算賬第350章 行蹤第124章 策論第167章 宮禁第450章 揭秘第452章 幸福美滿第325章 指點江山第374章 探視第429章 禮第121章 治療之方第47章 隱約察覺第265章 要出亂子第112章 比鬥第421章 勾搭第230章 事了第405章 問路第305章 救援(一)第47章 隱約察覺第311章 千古流芳第347章 嚴打第230章 事了第131章 楊家村第11章 心有所動第34章 九宮格第78章 破解第166章 祝詞第437章 高士林的主意第31章 功課第281章 不對第258章 許漢卿第146章 青出於藍第225章 佈置
第136章 端倪(一)第8章 一個機會第350章 行蹤第408章 故舊第138章 宋祁第387章 討好第299章 詠月第97章 鴻雁傳情第436章 挑撥第160章 題詩第189章 翩翩風度第383章 遊聚第421章 勾搭第351章 怒火第131章 楊家村第208章 隱謎第404章 重聚第247章 虛心求教第336章 禍害第377章 聖聽第17章 留家反省第三百五十四章第285章 十五之約第337章 專業人士第316章 孤山遊記第283章 名節第104章 梅花酒淳第284章 不宣而散第395章 厚賞與懲治第301章 沉迷第349章 尾行第384章 急告第245章 難得糊塗第117章 恭賀第378章 驚歎第328章 真改行了第324章 求斷第165章 豔福第346章 狡猾第138章 宋祁第53章 成績第150章 還是運氣第4章 善意謊言第247章 虛心求教第218章 相互算計第447章 秘密心思第298章 且慢第208章 隱謎第271章 責任第77章 機遇第44章 聲名漸起第165章 豔福第273章 直諫第288章 微妙的曖昧第312章 義莊第116章 案首第141章 會試放榜第142章 唱名第433章 刺繡第100章 印象第417章 議論第180章 提點第348章 點撥第250章 動之以利第388章 隨意第69章 聚衆第440章 對面相逢第418章 乖巧第329章 算賬第350章 行蹤第124章 策論第167章 宮禁第450章 揭秘第452章 幸福美滿第325章 指點江山第374章 探視第429章 禮第121章 治療之方第47章 隱約察覺第265章 要出亂子第112章 比鬥第421章 勾搭第230章 事了第405章 問路第305章 救援(一)第47章 隱約察覺第311章 千古流芳第347章 嚴打第230章 事了第131章 楊家村第11章 心有所動第34章 九宮格第78章 破解第166章 祝詞第437章 高士林的主意第31章 功課第281章 不對第258章 許漢卿第146章 青出於藍第225章 佈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