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生活的演變

士兵生活的演變

說起中國近代士兵的待遇和生活,實在是很有意思和興趣的東西。從前清到民國基本上是一脈相承。兄弟我minghui就打算在這裡把從前清以來一直到民國滅亡士兵及軍官的生活待遇釐一釐清,前清簡單一些,民國寫得複雜一點,因爲軍隊源流太多,待遇不同,各位有耐心得話,慢慢等吧。如果太監了,那都是minghui的不是,歡迎大家唾棄之。

前清的八旗暫時不用去說它。綠營士兵待遇分爲守兵、戰兵、馬兵等幾個不同的待遇。馬兵多份馬乾。但是分爲行糧和坐糧。坐糧就是平時分守汛地的時候拿的工資,非常之低,一個正戰兵一個月的坐糧不過二兩多銀子,夠做什麼?而且國家供應的主食還有在裡面扣除。而且部隊的軍裝(包括號褂、鞋襪、鍋帳、旗幟等等),還有部分費用要在這坐糧里扣除。但是這筆費用往往被帶兵官扣除,所以綠營兵平時就是軍裝不齊,破破爛爛。更可氣的是,平時訓練,有些費用還要士兵自備,比如說藥繩還有裝火藥的藥袋費用,規定就是士兵自己備辦。所以這些綠營兵單靠平時工資是沒法養家餬口的,只有學個小手藝啊,做點小生意啊之類的。養兵準備打仗這點是談不上了。

但是一打起仗了,餉錢就不是這麼算了。首先原來的坐糧工資就改成行糧工資了,戰兵行糧工資大概2錢一天,一個月就是6兩銀子,比平時高了三倍。雖然吃飯和穿衣服及其他軍裝費用還是要從裡面扣除,但是收入畢竟多了一些。而且打起仗來,士兵還有其他收入。比如說上面札子下來,從這個汛地抽五十個兵,首先就要給一筆開拔犒賞。打仗平時紮營,如果要出隊見仗,那就要先給出隊賞號,並且講明,打了勝仗,一個兵給多少賞錢。這樣纔出隊打仗。這不是打仗,是做生意呢。打完之後,還要驗傷給賞…………總之,要綠營兵出隊打仗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深刻體現了打仗就是打錢的真理。而且有時候兵丁紮營在城鄉局所的時候,還可以勒索地方供億,從米糧到小菜到蘆蓆鍋帳甚至到洋菸火藥,全要地方提供。省下來的口糧,帶兵官有點良心的話,多半和士兵一半一半。還有抓夫之類的,花頭很多。

所以清朝養這個綠營兵很頭疼,平時吧,爲了省錢(其實也沒省多少,每年的糧食轉運,軍裝置辦,很佔了清朝財政收入的極大一塊),把兵都養成叫花子了,一點戰鬥力都沒有。一到打仗,那錢又花得如流水,財政很快就支撐不住。乾隆時候幾場大仗,報銷下來金川7000多萬,臺灣5、6000萬。到他兒子平白蓮教,花了1個多億。到打太平天國的時候,李星沅四個月120萬,賽尚阿11個月550萬,徐永縉2個月210萬,這是中央撥款。地方自籌的防堵費用那就沒數了。中央1年就撥了880萬出去,加上地方截留的稅收,那真是驚人的數字。到了太平軍下武昌之後,中央沒錢了,只得分權地方。當時翁同和看戶部的幾個銀庫,外銀庫還有百多萬(其中有60萬才發的內孥),內銀庫是乾乾的了,把木桶底銀渣搜出20來兩。

到了湘淮勇營成軍的時候,就不能象綠營兵那樣發工資了。首先就把行糧和坐糧都取消了,統一標準發工資,但是工錢長了,戰兵能拿到四五兩一個月,軍裝費用全部由糧臺支付。不要從當兵的工資里扣了,當兵的扣除每個月的伙食費,還能剩擔把大米的錢。待遇穩定了,工作熱情就高了。出隊時候,不用給出隊賞號了,打勝仗的賞號還是要給的。而且多了一個長夫制度,據說是現代工兵制度濫觴,我覺得也差不多。湘軍是出名的結硬寨,打呆仗,這個長夫除了挑軍裝,運軍食,還有紮寨挖溝砍柴燒飯,還真是離不得。這時候的士兵生活呢,似乎是沒綠營兵打仗時候那麼滋潤了,但是畢竟形成制度了。士兵待遇有固定保障啊。不用擔心當官的什麼時候給你按行糧算,什麼時候給你按坐糧算,什麼時候用置辦軍裝的名義把你的工資扣得光光的。這個基本就形成了到民國之後的士兵生活情況了。

到了清末,建立新軍了。當時沾洋務和新政邊的東西都待遇奇高,不能不說清朝那些當道之人也是在孜孜求變啊。結果爲了新政,原來清朝財政收入七八千萬的盤子。到了清末的時候差不多就是二億左右的盤子了,搜刮得狠啊。當時南北洋新軍的待遇是不一樣的。在北洋因爲部隊老,歷史長,自然養的閒人就多了,歷史牽絆也深,正兵一個月八塊錢的待遇,其中六元是伙食和軍服,二元是正餉。到了正副目的級別差不多是十二塊。摺合銀子正兵是五兩七錢,當時的練勇和巡防營纔拿三兩三錢三。這就是差距啊。

南洋因爲歷史新,地方上厘金收入一般都比北方多。南洋八、九鎮正兵軍餉就達十元之多了。廣東新軍更是給正兵開出了十二元的破天荒的高工資!

給的服裝也好,南北洋當時軍服質量都是很高的,都發皮鞋。

待續……

第2章 烈酒淡水第20章 前金遺蹟(中)第八章第25章 軍議第8章 決斷第1章 雨中鐵軍第33章 誓死不降第19章 偷香第十五章第33章 劉黑七第2章 烈酒淡水第26章 血戰第29章 河南第34章 橫刀奪愛第39章 馮大總統第6章 破碎(二)第一章第28章 通貨第10章 完顏玉琢第31章 轉進宜昌第37章 風雪漏汁湖第30章 魚死網破第35章 三堂會審第4章 空前禮遇第9章 宣戰(三)第9章 電文大戰第2章 軍械之爭第27章 丁靜第3章 鬆散聯盟第6章 晨間惡戰(上)第8章 天堂地獄第8章 大海戰上(二)第7章 南方(五)第6章 破碎(三)第34章 剿匪第39章 有美來訪第四 卷結束感言第42章 東南(二)第17章 羣魔亂舞第30章 搶地盤第28章 擴軍新書惡霸開張第25章 哭秦庭第41章 含韻(上)第5章 川鄂和談第7章 祠中論舊第21章 全軍倒戈第41章 含韻(下)第37章 川鄂戰爭(三)第37章 南下北進第41章 含韻第36章 共和萬稅第12章 全軍出征第5章 秘情第13章 政治婚姻第25章 廝殺第17章 友艦押陣第16章 彈雨第14章 危機第23章 激戰正烈(中)第19章 前金遺蹟(上)第42章 大錯鑄成第23章 鴻門宴(上)第36章 意外第20章 前金遺蹟(中)第9章 援軍第16章 欲戰不得第26章 海上舊事不幸的事情第25章 軍議第22章 斷後第13章 哀兵必勝第29章 林西苦戰(五)第9章 電文大戰第14章 黃羊攻勢第二章第7章 就地休整第40章 自薦枕蓆第9章 爵帥來由第24章 結攀強援第41章 含韻(上)第23章 激戰正烈(中)第7章 雙星初會第28章 黃羊軍第32章 淮海省第23章 鴻門宴(上)中幾種火炮的射程第17章 共和舊事第34章 長者之風第42章 東南(一)第7章 公館驚變第7章 援鄂起因第7章 南方四(上)第19章 南征令(下)第8章 能將丁寧第三十章 2潛機第10章 超級雜牌第1章 沂蒙有變第15章 心事第8章 大海戰中(一)
第2章 烈酒淡水第20章 前金遺蹟(中)第八章第25章 軍議第8章 決斷第1章 雨中鐵軍第33章 誓死不降第19章 偷香第十五章第33章 劉黑七第2章 烈酒淡水第26章 血戰第29章 河南第34章 橫刀奪愛第39章 馮大總統第6章 破碎(二)第一章第28章 通貨第10章 完顏玉琢第31章 轉進宜昌第37章 風雪漏汁湖第30章 魚死網破第35章 三堂會審第4章 空前禮遇第9章 宣戰(三)第9章 電文大戰第2章 軍械之爭第27章 丁靜第3章 鬆散聯盟第6章 晨間惡戰(上)第8章 天堂地獄第8章 大海戰上(二)第7章 南方(五)第6章 破碎(三)第34章 剿匪第39章 有美來訪第四 卷結束感言第42章 東南(二)第17章 羣魔亂舞第30章 搶地盤第28章 擴軍新書惡霸開張第25章 哭秦庭第41章 含韻(上)第5章 川鄂和談第7章 祠中論舊第21章 全軍倒戈第41章 含韻(下)第37章 川鄂戰爭(三)第37章 南下北進第41章 含韻第36章 共和萬稅第12章 全軍出征第5章 秘情第13章 政治婚姻第25章 廝殺第17章 友艦押陣第16章 彈雨第14章 危機第23章 激戰正烈(中)第19章 前金遺蹟(上)第42章 大錯鑄成第23章 鴻門宴(上)第36章 意外第20章 前金遺蹟(中)第9章 援軍第16章 欲戰不得第26章 海上舊事不幸的事情第25章 軍議第22章 斷後第13章 哀兵必勝第29章 林西苦戰(五)第9章 電文大戰第14章 黃羊攻勢第二章第7章 就地休整第40章 自薦枕蓆第9章 爵帥來由第24章 結攀強援第41章 含韻(上)第23章 激戰正烈(中)第7章 雙星初會第28章 黃羊軍第32章 淮海省第23章 鴻門宴(上)中幾種火炮的射程第17章 共和舊事第34章 長者之風第42章 東南(一)第7章 公館驚變第7章 援鄂起因第7章 南方四(上)第19章 南征令(下)第8章 能將丁寧第三十章 2潛機第10章 超級雜牌第1章 沂蒙有變第15章 心事第8章 大海戰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