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樑西驛卒

麻三腿上的血終於流盡了,身下一大片土地被染成紅色。四人在仲嶽先生的引導下,將麻三安放在一輛輜車上,口裡放上幾粒餱糧。他的弩箭和長戟也被拾來,放在他的身邊。

經過這麼長時間沒加柴,篝火漸漸暗下去,只有最中心的一堆火因爲小奴和蓋聶加柴,還燒得很旺。一衆門客經此打擊,一個個心情沮喪,又忙於防務,也沒有心情重新加柴。驛卒這邊漸漸脫離了火光之外。

剛纔全部身心都被悲痛所覆蓋,現在事情結束了,四名驛卒才感到身上的傷口火辣辣地疼。解開皮甲看時,衣服已經和血肉粘在一齊,一扯,鑽心地疼。仲嶽先生從水車上舀下一盞清水,找一名門客要了些鹽化在水裡,扯下一塊衣角,沾水輕輕地把衣服潤開;一處一處將每一個傷口周圍的血跡都清理乾淨,溫言囑咐道:“不可輕忽。若血跡不淨,沾染蠅蟲,恐腐爛化膿。……今日不及矣,旦日入城,必至敝處取藥敷服,方保無事。”

衆驛卒惶恐不安,道:“焉敢勞先生!”

仲嶽先生道:“客之來也,與子同仇;客之走也,當與子同袍。何勞之有哉!”

四人中,鄭安平開始衝得最靠前,受的箭最多,加上一個月前還受過劍傷,前胸狼藉一片。但他偏咬牙支撐,非要讓其他人先治,自己最後。仲嶽先生在他這花的時間,比別人都多。幸虧這時弩手離得還遠,而且沒有集中瞄準他,他中的箭有先有後,方向也不一,其中一支箭還是在他被轟飛以後,擦上的,否則他也和麻三一樣,被轟塌前胸。饒是如此,仲嶽先生爲他治療時,他也是呲牙咧嘴,嘬氣不已。仲嶽先生爲他清洗完傷口後,特別囑咐他一月內不得用力,恐有內傷;還特別把他的內衣扯成布條,用力裹住胸背。其他人都沒有這麼治。這也讓另外三人感覺到鄭安平傷勢的嚴重。

長城內的守軍終於出來了,知道只是遭遇了小賊,衆先生並無傷亡,但死了一名驛吏,傷了四名驛卒,賊人已經退走。帶隊的卒伯領着人煞有介事地巡哨一圈,就回城覆命了。隨着局勢漸漸平靜,警戒線漸漸擴展,營地內的篝火重新點旺了。

仲嶽先生讓四人重新回去,四人拒絕了,道:“吾驛五子願爲一處。”仲嶽先生也不勉強,向最近的一個火堆的門客們交代也句,自己回到中間的火堆邊去。

前去追趕的門客們雖然沒有追上刺客,但也有重大收穫:爲了逃跑方便,刺客扔下了弩和箭。仲嶽先生回來後,郭先生把撿到的弩、箭交給仲嶽先生查看。仲嶽先生和他們交談了片刻,叫着郭先生等一行人,重新到營外,打着火把尋探可能蛛絲馬跡。

就近的火堆坐的門客紛紛過來慰問他們,很說了些讚頌的話。後來大家都累了,沉沉地閉眼睡去。

隨着鐘鼓聲響起,營地重新活躍起來。吃過早餐後,重新整隊出發。

四名驛卒沒有再被要求護衛安車,而是被安排隨麻三的屍身同行。駕車的唐氏車伕有些不樂,驛卒索性讓車伕給別的車幫忙,自己駕車。三人身上都有傷,也流了很多血,身體疲憊,顧不得什麼忌諱,輪流坐在車上前行。

一支百乘的大軍通過城門是一件十分拉風的事。兩天前出城一趟,今天進城又一趟。特別是今天,比出城時更加威風,陣容整齊,引得守軍個個喝彩。拉着屍體的牛車通過城門時,守軍相互之間傳遞着異樣的目光;而安車則直接被人猜測是信陵君本人的車——魏公子嘛,自然連出陣也要坐安車,可能還要帶個小嬌娘!陣末的一羣叫花子,引得守軍忍不住笑:和前面嚴整的陣容對比太鮮明瞭。

圃田的道路狹窄,兩邊是稻田。車隊必須一輛輛地通過,而且跑不出速度。這就是爲什麼昨天不能進城,非要在城外宿營的原因。等車隊完全通過時,已經過了兩個時辰,快到中午了。

交割完水車,在和煦和冬日下重新整理好陣型,車隊開往囿中。囿中守早已迎出十里開外。仲嶽先生自然不能讓他面見信陵君,只推公子夜間受驚,謝客!囿中守大聲報告說,前面準備了糧秣,可以歇馬。

囿中守十分機警,他把補給基地設在小橋的另一側,使兩座小橋完全處於控制之中,從而徹底杜絕了過橋的風險。

仲嶽先生代信陵君道了勞,過橋後,在囿中城外歇息了半個時辰,讓牛馬吃了些草,就又起程望大梁而來。

路過樑西驛時,驛卒們的心情無比複雜,想哭又想笑。仲嶽先生讓四名驛卒連同麻三的屍體一同離隊。叮囑他們不要着急,自己回去就將此事報告君上,君上或賜葬儀。只讓他們通知親屬。

牛車拐到樑西驛門前。四名驛卒卸下一扇門板,將麻三擡進驛舍,就放在大堂門前。 退出堂來,就在院內席地而坐。年齡最小的驛卒忽然失聲痛哭,其他三人聽了,也都憋不住,或笑或哭,竟似瘋癲。發泄過後,四人感到極度勞累,竟於堂前酣然睡去。

當他們被叫醒時,太陽已經西沉。張輒和仲嶽先生親自押着一乘牛車來到驛前,四名精壯的漢子跟在車後,車上是高高的一座棺槨。

張輒道:“君上聞麻兄之勇,知麻兄之耗,心爲之折,情爲之動。乃賜以士禮葬之。”

除了鄭安平以外,剩下三人都聽不懂張輒說了什麼,只是驚詫這座棺槨竟然如此高大,與以前見過棺材完全不是一個級別,自然心有榮焉。

鄭安平回話道:“麻氏家眷盡在華陽城外,其朋輩皆居大梁之中。微賤等忝列驛卒,盡屬麻氏,義同兄弟,願以守送!”

張輒道:“四壯士身被重創,忠義可嘉。入棺之事,弟等願行!”

那四名大漢上前,從車上取出一副擔架,把門板上的麻三脫得乾淨了,放在擔架上,取來一桶水,把麻三全身擦拭乾淨。從車尾取來一套錦緞衣裳給麻三穿上;複用胭脂和黛青爲其化妝。經過一番整容,麻三竟復面色紅潤,宛如熟睡。四人見了,齊向張輒和仲嶽先生伏拜道:“君上之恩,微賤等死矣難報!”

兩位先生回禮,道:“請壯士擡棺!”四名驛卒在大漢的指導下,將棺槨從車上擡下,治到堂前。四名大漢從棺內取出一整匹白布,墊到麻三身下。兩名先生在一旁唱讚道:“麻兄升棺!”

四名驛卒各抓住布的一角,將布舉過頭頂,在大漢的指示下,將麻三的屍體放入棺槨中。四名大漢將棺蓋和槨蓋蓋上。

張輒和仲嶽先生審度了形勢,決定將靈堂設在後堂的西室。帶着四名驛卒把房間整理出來,把棺槨擡到室內,前面設張几案,點上三盞油燈。四名驛卒和兩位先生皆拜祭了。復將其衣物、皮甲、弩和戟都放進靈堂收好。四名大漢駕車走了。

仲嶽先生把四人帶出來,從懷中取出一支陶瓶,卻找不到清水。鄭安平道:“驛中並無清酒,但汲戶外河水使用。”

仲嶽先生想了想,讓他們升火準備燒湯。自己出去汲了一罐水回來,支在火上煮沸。用小匙撇去上層的水沫,把水放涼,放了鹽。用布爲四人清洗了傷口,把小瓶中的藥爲他們敷上。再三叮囑他們一定要用沸湯清洗,不可直接用汲來的水。

在燒湯的過程中,兩位先生詳細告知了葬禮的安排。四人哪裡懂得許多,都只道:“但遵先生言!”

敷好藥後,驛卒們到後面取來粟和菜蔬、醬果等物,請先生晚餐。兩人要辭,四人哪裡肯放,不得已,兩人只好在驛站吃了回大梁的第一餐。

兩位先生走後,鄭安平惦念家中的老者張祿,就和同伴商量今夜自己先回家,他們三人守夜。三人家都不在附近,也無他言。

鄭安平拎着棍走在靜謐大道上,大口呼吸着清新的空氣,想着在華陽的日子,恍如隔世。放鬆下來後,胸部的疼痛一陣陣傳來,讓他不敢使勁呼吸。他只得放慢腳步,沿着大道直走到樑西鄉東鴻裡。看到眼前熟悉的廣場,鄭安平興奮得要哭。他扯起步子,直奔裡後而去。

突然身後一個聲音叫道:“何人?”

鄭安平趕緊回頭,見身後站的是里長,連忙過來見禮,道:“微庶安平歸邑!”

里長也認出了鄭安平,臉上立即露出熱情的笑容,道:“公子歸,敝邑有榮焉。”兩人略敘幾句閒語,鄭安平又匆匆往家趕。

那一座被周圍房舍完全孤立的院落出現在眼前。鄭安平激動地衝上前去叩門。廂房內,張祿慢悠悠地出來,嘴裡嘟囔着:“時近人定,何人來訪!”一眼看見了鄭安平,當即也激動地奔過來,卻被絆了一跤,顧不得疼,爬起來打開門,鄭安平一步邁入,兩人四手相握,淚眼朦朧。

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53章 私授第158章 女閭第64章 布衣第144章 訪老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14章 定計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262章 傷營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32章 陷城(三)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57章 樑尉公子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147章 尉氏第98章 敵乎友乎第58章 藍田玉第103章 危機第340章 三牲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30章 陷城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168章 夜襲第151章 匯合第162章 離啓封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363章 韓警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150章 陳筮第108章 故事重溫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46章 入國第105章 夜談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42章 失機第81章 換防第43章 等待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170章 遠迎第165章 破臉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83章 俠士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57章 樑尉公子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366章 寧治第85章 軍市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295章 示警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53章 私授第241章 隱蔽出陣第30章 陷城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308章 救暴鳶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89章 壯行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357章 管祭第51章 棄民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321章 管令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95章 郭子仲謹第320章 封賞第98章 敵乎友乎第123章 豪傑鄉里第193章 將相和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356章 訪圃田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24章 調兵第262章 傷營第32章 陷城(三)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107章  一身擔之第168章 夜襲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318章 退兵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234章 旦夕評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292章 書名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286章 陳公之說
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53章 私授第158章 女閭第64章 布衣第144章 訪老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14章 定計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262章 傷營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32章 陷城(三)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57章 樑尉公子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147章 尉氏第98章 敵乎友乎第58章 藍田玉第103章 危機第340章 三牲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30章 陷城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168章 夜襲第151章 匯合第162章 離啓封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363章 韓警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150章 陳筮第108章 故事重溫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46章 入國第105章 夜談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42章 失機第81章 換防第43章 等待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170章 遠迎第165章 破臉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83章 俠士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57章 樑尉公子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366章 寧治第85章 軍市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295章 示警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53章 私授第241章 隱蔽出陣第30章 陷城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308章 救暴鳶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89章 壯行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357章 管祭第51章 棄民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321章 管令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95章 郭子仲謹第320章 封賞第98章 敵乎友乎第123章 豪傑鄉里第193章 將相和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356章 訪圃田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24章 調兵第262章 傷營第32章 陷城(三)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107章  一身擔之第168章 夜襲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318章 退兵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234章 旦夕評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292章 書名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286章 陳公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