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陳筮

尉氏家老道:“此正曾季所衛護也。於秦人中得赴啓封,實賴曾季也。”

張輒乘機問道:“曾季何能爲也?”

尉氏家老道:“曾氏孤身至此,無家無業,而有俠名;身無立錐之地,視千金如糞土;四方來投,糜不贈以錢財;凡有所求,無不應者。天下有是人乎,有是人乎!故尉氏託之於曾季,曾季應之。”

張輒聞聽此言,心中的印象完全被顛覆。他強忍着心中的震驚,臉上擺出一副專注的神態,洗耳恭聽,暗中卻再次仔細回憶自己與曾季交往的點點滴滴。他對曾季的來歷是有懷疑的,這也是他一再挑逗對方的原因。在他的挑逗下,曾季表演了一手神奇的短劍技術,但對自己的來歷卻絲毫未露……不,還是露了一點:“某非韓人,劍爲韓劍。”另有一點,正如尉氏家老所言,其言鄭衛之音,看來所從來之地也距此不遠,非遠方飄然而來——而且很可能就出於韓,不管他是否韓人。

韓人之俠?張輒心中再次一震,大名鼎鼎的聶政不正是韓人嗎?單劍直闖相府,從容刺殺韓相俠累;又於千軍之中,擊殺數十人,猶有餘蘊皮面決眼,自屠出腸,其劍術亦大有可觀。憑心而論,如果不是早有懷疑,時時提防,處處立於有效攻擊範圍之外,對方凌晨那暴然一擊,自己絕對避不過。想韓相俠累也會倒在這一擊之下吧。

那曾季會不會與聶政有什麼關係?聶政雖然窮困,但也以屠豬狗謀生,而曾季則毫無謀生之技……啊,不,他直接用自己的俠名謀生,比如今天……很明顯,今天他在暗示自己什麼,到底是什麼呢?

張輒發現,自己識人還是不明:如果是君上,大概一眼就能看清曾季的真面目吧。他決定,一但有機會與曾季見面,一定要恭敬禮賢。

張輒思慮至此,開言道:“小子深有所惑,願尉老解釋之。”

尉氏家老見張輒沉默了半晌,突然開言,以爲是張輒在鼓足勇氣,心中有些得意,便道:“但言不妨。”

張輒道:“尉氏與曾氏所交者淺,所託者深。何深淺相遠若此哉?”

尉氏家老看着張輒,顯然沒想到張輒會問出這一問題,他自己也不知道。於是口裡道:“其中自有隱情,非爾小子可知也。”

張輒從尉氏家老的眉目中看出些端倪,再加一把火道:“此等隱情,自非小子輩所知,願尉老開導愚鈍,吾等受益不淺!”把火引到周圍年輕人的身上。周圍的年輕人聞張輒說得如此恭敬,想尉氏家老心中樂開了花,也跟着隨和道:“吾等皆願家老教訓!”

尉氏家老不願說自己不知道,只得支吾地轉換話題道:“此事難言……汝等可知誰告秦人市粟?諒汝等不知。實韓相平也。”

一名年輕人道:“此吾所知:日前有一乘至,乃韓相府史也。”

尉氏家老道:“汝可知所言何事?”

年輕人道:“不知也。”

尉氏家老道:“又何言焉?”

年輕人遭到斥責,只得一縮頭,退了下去。

張輒接口道:“韓相平承父之蔭,守成之輩也,何能知此,必有他人教之。”

見張輒說得斬釘截鐵,尉氏家老心中一愣,自己不瞭解真像,但見張輒說得如此確定,好像實有其事,也不敢輕易駁回。正狼狽間,猛然想起一事,道:“聞陳筮言之於韓相。”

張輒聞聽陳筮二字,心中一震,失聲道:“陳筮?!”旁邊一名年輕人接口道:“陳筮何人也?”倒把張輒的失態掩飾過去。

尉氏家老道:“陳筮,田氏,齊王族也。遊食於諸侯——與公子同道。”

張輒道:“小子豈敢!”

尉氏家老發現了新的話題,心中又得意起來,道:“汝等知陳筮何田氏?”

周圍人湊趣道:“不知也。”尉氏家老來的興頭,沒有注意到張輒神態的異常,自顧自地言道:“齊王本呂氏,陳王孫爲王不喜,奔齊,齊恆公納之,賜田氏。後田氏竟佔鵲巢,遂爲齊王。陳筮其苗裔,實田氏也。”

陳筮在一般民衆中毫無名聲,但對張輒這樣明晰最高權力動靜的人,卻如雷貫耳——那是一名能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縱橫之家,不論到了哪裡,都是風雲人物。但近幾年,各國朝堂上均失去了陳筮的蹤跡,信陵君幾番尋找,都未找到他的下落,不意突然被尉氏家老一口喝破,現在韓國朝堂,張輒心中的震驚可想而知。

他想從尉氏家老口中知道陳筮更多消息,故作不知內情,恍然道:“陳筮齊人,固知商賈也。”

尉氏家老聞聽此言,果然覺得張輒不知道陳筮的真實來歷,便嗤笑道:“汝意陳筮商賈乎?大謬不然矣!陳軫,汝必知之,遊食諸侯,一言興邦,一言喪邦。陳筮,其族也,一言興喪,亦其類也。”

張輒沉思一番,故意大驚道:“陳筮,其田苓乎?”

尉氏家老也只是耳聞,哪裡知道其中奧密,陳筮和田苓什麼關係根本不知,但聞“筮”“苓”音近,陳、田同氏,料也不差,遂道:“公子原知田苓,田苓正陳筮也。”

張輒道:“遊食之人,孰不知田苓。聞田苓之名,何國不驚懼並加,惶惶不知孰將亡矣!今在韓朝,吾不知禍至何處矣!”

尉氏家老道:“然也,然也!陳筮在朝,人盡不知,惟吾尉氏知之。”

張輒道:“陳筮何時歸韓氏?”

尉氏家老道:“料不長久,不過年許!”

張輒道:“曾氏至此,亦年許乎?”

尉氏家老聞言大喜道:“汝等且視公子,遊食於諸侯,見識自不凡!曾氏至此年許,正與陳筮相符。故尉氏雖與曾季交淺,所託者深,蓋因陳筮、韓相平也。汝等知之乎?”

張輒和左右的青年人一齊點頭稱讚,共道“大開茅塞”。

“陳筮至韓年許,有曾氏隨之而至此,所爲何來……”張輒在心中不停地盤算着,卻得不出答案。

第295章 示警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86章 尉府第303章 韓襲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55章 段子幹第219章 夜襲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85章 軍市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60章 餱糧第136章 宴前第37章 點兵第二章 戰警第30章 陷城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213章 贈劍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297章 會魏齊第320章 封賞第62章 兵符第366章 寧治第147章 尉氏第243章 伐兵第77章 聚兵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137章 軍市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78章 帳議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333章 積竹柲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64章 布衣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137章 軍市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169章 誘供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273章 練兵第56章 計謀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66章 濮陽呂氏第79章 掌兵第262章 傷營第82章 出城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24章 調兵第275章 和議第29章 降服(三)第285章 見陳公第219章 夜襲第182章 爭武卒第261章 秦箭第135章 打探第1章 鄭安平第323章 訪夷門衛第169章 誘供第157章 交糧第22章 俠客第87章 武將第260章 議連衡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262章 傷營第215 歃血爲誓第170章 遠迎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31章 陷城(二)第168章 夜襲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306章 另尋墓穴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243章 伐兵第128章 階父第54章 賣王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199章 歸華陽第168章 夜襲第82章 出城第240章 蓋聶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83章 俠士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199章 歸華陽第48章 真心第319章 請關分例
第295章 示警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86章 尉府第303章 韓襲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55章 段子幹第219章 夜襲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85章 軍市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60章 餱糧第136章 宴前第37章 點兵第二章 戰警第30章 陷城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213章 贈劍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297章 會魏齊第320章 封賞第62章 兵符第366章 寧治第147章 尉氏第243章 伐兵第77章 聚兵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137章 軍市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78章 帳議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333章 積竹柲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64章 布衣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137章 軍市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169章 誘供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273章 練兵第56章 計謀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66章 濮陽呂氏第79章 掌兵第262章 傷營第82章 出城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24章 調兵第275章 和議第29章 降服(三)第285章 見陳公第219章 夜襲第182章 爭武卒第261章 秦箭第135章 打探第1章 鄭安平第323章 訪夷門衛第169章 誘供第157章 交糧第22章 俠客第87章 武將第260章 議連衡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262章 傷營第215 歃血爲誓第170章 遠迎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31章 陷城(二)第168章 夜襲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306章 另尋墓穴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243章 伐兵第128章 階父第54章 賣王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199章 歸華陽第168章 夜襲第82章 出城第240章 蓋聶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83章 俠士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199章 歸華陽第48章 真心第319章 請關分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