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祭禮之問

郭先生道:”如長者所意,其祭當若何?“

老者道:“吾等庶民,所祭不過三牲、五穀、五果,奉於神前,衆人跪拜叩首。於夜則起篝火,歌舞盡夜。聞大夫之祭則不然,設壇掘坑,殺生瀝血。微庶等未見,不敢妄言。”

郭先生道:“有地必有社,敢問管邑之社何在?”

老者道:“出西門約二里,有柏藹然,是吾邑之社也。”

郭先生道:“邑中祭社當以何日?何以祭?”

老者道:“社祭無定日,但有其事則祭之。或家祭,或族祭,或邑祭,其狀不同。大率亦不過供奉三牲、五穀、五果,衆人叩拜而已。”

郭先生道:“邑中常主祭者誰?”

老者道:“主祭者,自然是長老。各家最長者。如敝家,老奴最長,忝爲長老,凡家祭者皆主之。邑中主祭者蓋管伯,其諸父雖長,只主家祭,不及於邑也。”

郭先生道:“管伯頗能神耶?”

老者道:“管伯之祭也,常見風雲變色,祥雲籠罩,亦神矣!”

郭先生道:“其次者誰?”

老者道:“或有一二能相仿者,或靈或不靈,皆不若也。”

郭先生從懷中掏出錢來,數出六十錢,遞與老者,道:“吾六人今日之宿也,願長者納之。”

老者推託道:“大夫下臨,庶民之幸也,焉敢取值?”

郭先生道:“邑中被兵,生計維艱。今吾等願管邑繁庶,長者正當取值,以爲經營之本。”把錢塞進老者懷中,又數出六錢,道:“夜間加一餐,願長者備之。”

老者的眼眶竟然溼潤了,語聲哽咽道:“若此、若此,……微庶何以堪!”

郭先生道:“月明之祭也,願長者助祭。”

老者道:“微庶謹奉!”

回到房間,一衆人等把錢都掏出來,遞與郭先生。郭先生道:“焉得許多?”

鄭安平道:“或有他用,先生其藏之。”郭先生想了想,也就收了,道:“有餘則歸。”

坐在大通鋪上,郭先生問大家道:“月明之祭,諸子何意?”

鄭安平道:“惟以君上之意是從,焉得有他。”

小四道:“鄭兄之言是也。吾等正欲觀王家祭禮,奐之侖之!”

粟兄和犬兄也都顯得十分興奮,道:“壘壇掘坑,未爲難也。正要顯吾大魏威儀,令小民勿得犯也。”

曹包道:“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禮也。王禮雖尚,不下庶人。君意,月明之祭,得與鄉祭合,復顯王家氣概。”

郭先生道:“曹先生所言是也。管立國百年,神必福也,未可輕也。其祭或有參差,未可廢也。故當精求其法,以得神心。”

鄭安平道:“何以得祭祀之法?”

郭先生道:“管邑主祭者,乃城主也。各家主祭者,皆長老也。旦日遍訪長老及城主,求其祭法可也。”

小四道:“吾觀城主,誠難與也。詢之,未必得之。”

郭先生道:“諸長老中,孰爲易與?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於心也。”

鄭安平道:“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郭先生道:“公子之言是也。子曰,不與祭,如不祭。”

鄭安平道:“是故賢者之祭也,必受其福。何者,上順於鬼神,外順於君長,內孝於親,唯賢者能備,能備然後能祭。君上備上德,祭無不成!”

郭先生擊節讚道:“誠哉,公子之言也。是故君上必欲從邑人之祭,而顯尊貴之象。”

鄭安平道:“先生之意,欲從其野祭之禮乎?”

郭先生道:“非只從之,且欲大之。犧牲玉帛,壇坎之制,皆得加之,以顯其誠。”

鄭安平道:“先生之意,吾已略知。旦日訪長老,求其爲祭之道,斟酌增損,以爲其儀。”

郭先生道:“然則禮有先後,旦日之訪也,必先城主而後已。”

鄭安平道:“旦日主祭者盡往郊外,一一勘驗,各抒己見,擇善而從。”

郭先生道:“公子之言也,正合君上之策。旦日就以公子爲主,吾等輔之。”

鄭安平道:“臣豈敢,當以先生爲主,臣等輔之。”

郭先生道:“非吾等敢辭也,公子乃管令,舉祭之事,自當主之。況公子祭法嫺熟,必無差池。”

鄭安平道:“安敢稱祭法嫺熟,不可強誦故文也。”

郭先生道:“公子就庠時,頗習禮法?”

鄭安平道:“詩書之外,但習禮法三五篇。”

郭先生道:“此誠天所助也。”

鄭安平知道,這下自己是被徹底推上一線了,想退都退不下來,不由深悔不該強出風頭。事到如今,也沒辦法,連找張祿商量也不可能了。明天見機而行吧!

第二天,城主早早過來,請六人過府進餐。

在郭先生的引領下,衆人均以鄭安平爲首,以官職爲序依次而進,沒有任何銜職的郭先生走在最後。

衆人坐定,城主先寒喧了幾句窮鄉僻壤,委屈大夫等語,鄭安平代表大家對招待表示滿意。閒敘已畢,鄭安平道:“入國問俗,入家問諱,禮也。今入祭於貴邑,願聞其俗。”

城主道:“鄉野草祭,焉得入大國之祀。願勿在意。”

鄭安平道:“管邑立城百年,焉得無福。此必主祭者有德,而邑民赤心也。不可罔也。祭者,非外至,內生於心也。必也得其民心,乃上達天聽。願其城主明示其道,臣等願遵而行之,拓而廣之,必不敢背。”

城主道:“大夫之言,正合祭法。吾邑之祭也無他,惟誠心也。或雞或魚,或粟或果,但盡其心,無不可祭。”

鄭安平道:“誠哉是言!願城主詳示其狀,幸得神福,皆城主之力也。”

城主道:“微庶忝爲城主,但有祭,自主之,並無一定之法。但依所祭之事,諮之長老,便宜制之。”

鄭安平道:“誠如是,願請諸長老!”於座上伏拜。

城主感到壓力,連忙避席回禮道:“大夫之命,謹領!”下堂去叫來一個兒子,讓他去請各家長老,但言管令訪問風俗。

少時,長老一一到來。每位長老到時,鄭安平等都跪起相迎,殷勤執問。城主一一介紹。長老們或周到回禮,或略一致意,都被城主引到主座上就坐。

待城主示意諸長老到齊,鄭安平復問道:“今者,有信陵君獻祭於貴邑,恐風俗有異,禁諱不同,特命臣等,諮於城主與諸長老,必使上下合順,人神兩安。願長老教我!”

鄭安平話音剛落,座中一人即答道:“正要觀信陵君祭法若何,奈何反求諸吾等!”

猝然遭遇毫無道理的發難,鄭安平強壓不快,道:“孔子入太廟,每事問。非子之不明,是禮也。事有疑,問三老。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君上之入管也,非奪人社稷,毀人宗廟,在順天而治其民也。體管邑之建也幾百歲,必有神福也,不欲廢之。故命臣等殷勤訪問,必得其宜,而民得福也。”

一位年齡較長的長老起應道:”君上體草莽之艱辛,誠明君也。入而問其俗,禮也。惟吾等草莽野民,焉知祭。燒燎瘞埋,惟稟於心,安有定則。大夫縱問,無能爲也。“

鄭安平道:”臣之所問一者,管邑之神有幾,各何獻?“

城主道:”管邑最崇之神,蓋管叔,或曰管祖,無植無位,蓋一頑石也。歲一祀之。其次則社也,在城西門外二里,有柏藹然,即此也。複次則管子,此業商賈者所祭也。其餘日月星辰,四方山嶽,或有所祭者,皆非全城也。其獻者大率相同,各家各盡其力而出祭品,或牲或谷或果,至貧者,一水亦得。享神之餘,諸祭品入一鼎而共烹之,戶得其一,其名散福。“

鄭安平道:”管子亦有所祭乎?有祭稷神者乎?“

城主道:”吾管人多稱管子,每祭之以求多財。稷神則未聞也?“

鄭安平道:”地產豐登,得無祭乎?“

城主道:”是則有之,惟城中業農者少,常祀者不過三五家。“

鄭安平道:”聞城主素業農,是必祀之。“

城主道:”然也。敝邑稱爲穀神。於秋日收穫之時,或菽或粟,或棗或桃,必備醴酒一尊,於南畝而祭之。惟不散福,皆瘞於地。復以酒酹之。“

鄭安平道:”君上主祭者,但爲管民祈福。長老或有其祈者,願以教之。惟當祈福,不可禳禍,尤不可詛也。“

一名長老道:”管祖之祀也,在家不在野,惟公祀也,城主主祀,長老助之;管子之祀也,各家自祀,非公祀也。穀神之祀,亦家祀也。“

另一名長老道:”敝邑之祀也,不過春秋兩社。春分日祀管祖,秋分日祀社神。今君上於正祀之外,別加一祭,當有所求也,非正祀也。敢問所求者何?“

這句話把鄭安平給問住了,不知該如何回答,於是側頭望向曹包。曹包閉了閉眼,示意自己也回答不了。最後座的郭先生坐起道:”管邑初歸大魏,信陵君初領其地。其祭也,乃召告天地山川,日月星辰,信陵君當居其地,神其福之!“

第95章 郭子仲謹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222章 善後第229章 初戰第144章 訪老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9章 有刺客第129章 草舍第135章 打探第298章 離華陽第128章 階父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237章 圖秦第77章 聚兵第48章 真心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155章 共其利第247章 魏使第182章 爭武卒第170章 遠迎第75章 陳留司士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285章 見陳公第43章 等待第177章 點軍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91章 美酒美姬第42章 失機第24章 調兵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372章 巴姊第230章 司勝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90章 整頓軍務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104章 夜訪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179章 再入長城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244章 慰功第275章 和議第333章 積竹柲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237章 圖秦第23章 大梁門衛第245章 入韓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79章 掌兵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364章 戒備第38章 列陣(一)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318章 退兵第133章 呂太公125章 洛陽白氏第321章 管令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56章 計謀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79章 掌兵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65章 梁氏賈米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292章 書名第53章 私授第53章 私授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35章 計議第261章 秦箭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83章 俠士第219章 夜襲第364章 戒備第35章 計議第69章 芒氏大子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29章 降服(三)第270章 賞罰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37章 點兵第357章 管祭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327章 夜守第47章 龍陽君第41章 備戰
第95章 郭子仲謹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222章 善後第229章 初戰第144章 訪老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9章 有刺客第129章 草舍第135章 打探第298章 離華陽第128章 階父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237章 圖秦第77章 聚兵第48章 真心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155章 共其利第247章 魏使第182章 爭武卒第170章 遠迎第75章 陳留司士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285章 見陳公第43章 等待第177章 點軍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91章 美酒美姬第42章 失機第24章 調兵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372章 巴姊第230章 司勝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90章 整頓軍務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104章 夜訪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179章 再入長城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244章 慰功第275章 和議第333章 積竹柲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237章 圖秦第23章 大梁門衛第245章 入韓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79章 掌兵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364章 戒備第38章 列陣(一)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318章 退兵第133章 呂太公125章 洛陽白氏第321章 管令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56章 計謀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79章 掌兵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65章 梁氏賈米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292章 書名第53章 私授第53章 私授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35章 計議第261章 秦箭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83章 俠士第219章 夜襲第364章 戒備第35章 計議第69章 芒氏大子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29章 降服(三)第270章 賞罰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37章 點兵第357章 管祭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327章 夜守第47章 龍陽君第41章 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