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失機

芒卯離開後不久,信陵君接到大營傳來緊急商議的命令。信陵君將小城的軍務交給武卒校率暫管,自己帶着門客們趕往廢城。

到會的只有三軍軍將,他們同時也是各軍武卒左偏的偏俾。除他們外,其他偏俾都未與會。三軍主將均報告說,他們派出的哨探並未發現秦軍,而瞭望哨則發現南邊有警號狼煙。

晉鄙總結道:“目下,秦軍已神鬼不覺地離我軍而去,進至長城南端。那裡鄰近韓鄭,諸將以爲後將如何?”

前軍主將道:“我等被秦人擺了一道!我等全力準備與秦軍會戰,他卻向南去了,置我等於無用武之地。”

中軍主將道:“我等本非爲秦軍而來。秦軍離我而去,我等正好繼續揮師北上,攻城略地,不必在此死等。”

後軍主將道:“依爾之見,當往何處攻略?”

中軍主將道:“自然依原議,北過黃河攻略河內南陽。”

後軍主將道:“各軍只備十日餱糧,目下已過四日,進至南陽尚需四日,僅餘兩日能下城麼?”

中軍主將道:“依爾之見卻當如何?”

後軍主將道:“俾未有定見,只是提醒我軍糧秣只餘六日。無論如何,都要在六日內定奪!”

前軍主將道:“還有一計是拔營都起,直拊秦軍後背。兼程而行,二日可達。至則饗士卒,一鼓而擊之。”

中軍主將道:“敵先處戰地,我兼程而行,則敵逸而我勞;至則攻之,以疲兵對強秦,不待計而成敗之數已定矣!”

晉鄙將頭轉向信陵君:“公子之見如何?”

信陵君道:“我軍目下取防禦陣勢,要南下則需轉爲攻擊陣勢。故若決意南進,則不可過速,當早定籌算,三軍各依次序,緩緩而進,如此三四日接敵,方有成算。”

晉鄙道:“公子高明!臣即一面以軍使急報大王,一面巡哨秦軍,並籌劃陣勢。一旦王命下達,即行出兵!目下自當嚴整軍陣,深溝高壘,遠斥侯,以備不測。公子以爲如何?”

信陵君只得道:“大夫老成之謀,我不及也!”

晉鄙隨道:“諸軍今日原地築營,只半食,明日聽令而動!”

諸將俱行禮而退。信陵君被晉鄙留在大營,道:“臣之奏報,尚請公子過目斟酌!”信陵君看過奏報,道聲“善”。晉鄙封好,交給軍使,加急回報大梁。

信陵君道:“大營之事,全憑大夫,我自回小城佈陣。”

晉鄙道:“目今小城已無大事,公子可安臥營中,何必身犯險地!”

信陵君道:“我來之時,營中之事卻未安排。明日有事,倉猝難齊。況我少不更事,尚容細細辦去。”

晉鄙道:“如此,願公子珍惜千金之軀,勿立危牆之下!”

信陵君道:“多承看顧!哦,張輒先生何在,煩請來一見!”

晉鄙道:“張先生能者多勞,目下正在各營忙於軍務,不在營中。公子若要見,可稍等片刻,臣差人請來!”

信陵君道:“張先生既軍務繁忙,不必勞動。吾並無大事,就此辭過!”

信陵君出營後,驅車再回小城,仲嶽爲車右。信陵君大致介紹了大帳中討論的情況,以及晉鄙的決定。仲嶽道:“晉大夫自是以大王爲要,至於戰機倒在其次。”

信陵君道:“王命恐要明後日方到,白白費去兩天。”

仲嶽道:“君上且論王命爲何?”

信陵君道:“這卻難論。敢聞先生之見!”

仲嶽道:“王命總不出於芒將軍之意。謀主豈是虛名。”

信陵君道:“芒將軍意欲就地堅守,與大梁遙相呼應。”

仲嶽道:“此處距大梁百里,緩急如何呼應?如欲與大梁呼應,我軍當退至囿中,——但必爲大王所不取。”

信陵君道:“爲何?”

仲嶽道:“十萬饑民困於大梁城邊,大王食不甘矣!”

信陵君道:“芒將軍也道,十萬民軍入長城,恐變起肘腋,其禍尤甚秦軍。”

“如此,十萬大軍空置於無用武之地,糧儘自散。”仲嶽嘆息道。

信陵君道:“依先生之見,但當如何?”

仲嶽道:“此次秦軍行爲與往常不同,行蹤詭秘,與穰候與武安君勇猛殺伐大異其趣,其主將當另有其人。”

信陵君道:“難道秦軍又得一員虎將?穰候與武安君已令天下色變,再來一個,天下何安!”

仲嶽道:“穰候與武安君但只殺伐,尚不足懼。如有人使之以大略,則天下危矣!”

信陵君道:“如此,吾當如何?”

仲嶽道:“曹先生身率勇猛善走之精卒爲前驅,而秦軍已去,曹先生無功矣。靳先生善於地勢,目下正教民軍深溝高壘,又無用矣!目下只能再遣曹靳二先生率精卒遠赴秦軍,時時回報。吾等方能依秦動向,採取方略。此時最爲緊要者,不能再失秦蹤。”

信陵君道:“時已日晡,二位先生快回營了吧。且回營與二位先生見面再談。”

不多時,戰車已駛出大營,轉到小城所在的防區。信陵君看到一隊隊民軍正在溝裡溝外掘壕壘牆,心裡涌出一種說不出的滋味:這些人並不知道,他們所做的一切可能都是白費勁,敵人已經遠去,而他們賴以養家餬口的戰鬥已經遙不可期。

“如果就此散軍……”信陵君心中這麼想,但又很快否定了。大戰在即,大軍豈能說散就散;何況散軍後,這些人既無功賞,又無過罰,如何處置?難道說一聲,沒仗打了,散了吧!那不成了笑話!但如果不散軍,這隻大軍如何維持,又要維持到什麼時候呢?

心裡這麼想着,戰車已經來到壕溝附近。信陵君幾乎本能地說到:“停車!”戰車停下。信陵君跳下車,向正在施工的民軍走去。在溝上壘牆的民軍首先望見一行人向自己走來,一時不知所措。好在附近一位長老有些見識,知道過來的不是一般人,趕緊跑過來躬身施禮:“恭迎公子!”。信陵君還禮道:“老父有禮!”而後走近長老:“老父鄉里何處?”

長老誠惶誠恐地道:“小老兒戶牖鄉新陽裡安身。”

“裡中高鄰來了幾位?”

“裡中青壯百人全都來了!”

“這裡都是高鄰?”

“正是正是!”一邊說,一邊帶着信陵君走向一隊正在壘牆的民軍。

第126章 傭車第28章 降服(二)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76章 敬賢之道第37章 點兵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72章 節鉞第165章 破臉第327章 夜守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92章 整軍第228章 戰臨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295章 示警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247章 魏使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213章 贈劍第66章 濮陽呂氏第76章 敬賢之道第151章 匯合第90章 整頓軍務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240章 蓋聶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83章 俠士第262章 傷營第112章 以俸爲質第152章 賈匏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4章 信陵君第38章 列陣(一)第348章 管仲明第64章 布衣第89章 壯行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76章 敬賢之道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244章 慰功第28章 降服(二)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308章 救暴鳶第363章 韓警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6章 囿中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302章 報喪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78章 帳議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193章 將相和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132章 晉見第242章 撲空第235章 貴公子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178章 驚訊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47章 龍陽君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318章 退兵第206章 洗塵第20章 行刺第132章 晉見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95章 郭子仲謹第40章 勵士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215 歃血爲誓第338章 祭壇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9章 有刺客第228章 戰臨第22章 俠客第173章 夜議第273章 練兵第159章 啓封令尉
第126章 傭車第28章 降服(二)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76章 敬賢之道第37章 點兵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72章 節鉞第165章 破臉第327章 夜守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92章 整軍第228章 戰臨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295章 示警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247章 魏使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213章 贈劍第66章 濮陽呂氏第76章 敬賢之道第151章 匯合第90章 整頓軍務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240章 蓋聶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83章 俠士第262章 傷營第112章 以俸爲質第152章 賈匏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4章 信陵君第38章 列陣(一)第348章 管仲明第64章 布衣第89章 壯行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76章 敬賢之道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244章 慰功第28章 降服(二)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308章 救暴鳶第363章 韓警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6章 囿中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302章 報喪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78章 帳議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193章 將相和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132章 晉見第242章 撲空第235章 貴公子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178章 驚訊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47章 龍陽君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318章 退兵第206章 洗塵第20章 行刺第132章 晉見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95章 郭子仲謹第40章 勵士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215 歃血爲誓第338章 祭壇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9章 有刺客第228章 戰臨第22章 俠客第173章 夜議第273章 練兵第159章 啓封令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