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陳留司士

就在室內議論正熱烈時,芒府中突然起了一點騷動。芒卯叫守在外室的兒子去看看發生了什麼,芒辰出去了會兒,回報說是陳留的糧運到了,正在卸車入倉。芒卯心中既疑又喜,臉上卻不露出來,淡淡地道:“寅兒到底還能辦點事。”就繼續與魏齊議論軍國大事。

魏齊見說到芒寅,道:“芒氏大子果然幹才,竟能在戰亂之中,將糧運入危城之內,誠可謂後生可畏!”

芒卯問芒辰道:“汝兄可曾押車入城?”

芒辰道:“伯兄出城時,即佩節符,相國盡知,自不能隨車入城。”

芒卯面露恍然,道:“是了,昨日浴中,是彷彿聞得寅兒道請節符之事。只是心存齋戒,未多理會。敢是相國相助!”

魏齊心中不快,臉上卻笑道:“昨日大子赴敝宅,言說將軍命其出城總領民軍;而欲借大梁尉駕先行出城。齊思之,將軍今日封拜,大子昨日出城雖於律不合,卻情有可原,故未請將軍,即將節符相付。今日將軍不提,齊也是要稟告的。”

芒卯道:“大子出城,原是催糧,總掌城外民軍,只是內議。未得相國之允,某安敢專之。但大梁尉出城在即,時限緊急,某又要沐浴齋戒,不得上府討教,故令寅兒進府,專稟相國。卻不意城外民軍節符卻是在相國府上,一舉而兩得。”

魏齊道:“民軍本屬大梁尉節制,大梁尉出陣,將軍又在齋戒,故王命將節符暫寄舍下。大子取走城外三鄉民軍,其餘節符齊已令家下取來,少時便到。”

芒卯道:“由相國掌兵,某誠求之不得,就不必取來了。”

魏齊道:“豈有此理。大梁尉在外不能理事,將軍又要齋戒,齊暫管一日已是不得已。究其實,兵符還應由王掌,偏大王如此不理事……要說還是將軍門下無弱兵啊。這麼亂的局勢,竟然還能把糧順順利利地運進城來,不凡,不凡。敢問陳留是哪位家老主理,齊頗想親近親近。”

芒卯一口回絕道:“君子不奪人所愛,陳留大夫乃某得力股肱,相國萬不可動心啊!”

魏齊笑道:“豈有此意,豈有此意。將軍門下盡精明強幹之士,車、虎二先生就非常人,又有陳留大夫……真真羨煞人也。押車的可是陳留大夫?”

芒卯一時語塞,見打岔打不過去,只得把芒辰叫來問道:“陳留運糧,押車者何人?”

芒辰道:“素未見過,節上書名爲陳留司士蔡澤。”

芒卯道:“此人何在?”

芒辰道:“卸過糧,領過收執,已經走了。”

芒卯也有些詫異道:“走了?未留用膳?”

芒辰道:“司士言事勢難料,恐稍晚即難出城,故不稍停即出。”

芒卯道:“如此忠誠,合該重賞。”

芒辰道:“兒已額外與錢百,收執中也頗多褒語。”

芒卯道:“如此甚好。相國可有囑咐?”

魏齊道:“令人羨煞,令人羨煞!一個小小司士,竟有如此幹才。敝宅中卻無此等之人,陳留大夫齊不敢妄想,如將軍將那司士相贈,足感大恩!”

芒卯問芒辰道:“這名司士何時入府,吾爲何不知?”

芒辰道:“兒言不達義,蔡司士非芒氏司士,實陳留大夫司士。”

魏齊聽了,以手撫額道:“羨煞人也,羨煞人也。家老之家老竟也是這般幹才,何芒氏之幸如此!”

芒卯也道:“不意陳留竟有此等人物。待戰事過去,倒要好好親近親近。”

魏齊道:“爲甚要等戰事過去,想其人去之不遠,將軍立即追回即可。如此幹才,正當爲亂世所用。”

芒卯道:“此事恐有不妥。陳留大夫雖敝宅家臣,然蔡司士卻是陳留大夫家臣,合當奉陳留大夫爲主。某何能加之?”

魏齊道:“非也,非也。吾實欲以國士待之,非敢以家臣目之。願將軍成全。”

芒卯道:“勿寧太過乎!蔡司士既以投效陳留,即當奉陳留爲主,即王召亦不必奉。相國既有心相召,吾當薦於陳留,相國自召之。”

魏齊趕緊道:“將軍又錯會了。將軍將軍有所不知,圍城之中,齊最擔憂轉粟運輸。蔡司士能與圍城內外,轉輸不輟,實國家之幸也。將軍其爲國召之,斷不敢奪愛!”

芒卯道:“既相國如此相愛,辰兒可命人追回。”

芒辰答應一聲,轉身離開。少時返回道:“陳留車隊已無蹤跡,無法追尋。”

魏齊道:“行動如此迅急,真幹才也。”

芒卯道:“吾當密書一封,赴陳留,再召蔡司士入城,只說相國徵召。”

魏齊道:“不可不可,齊何人也,敢奪人所愛。齊只知芒府有如此人物,將來城中轉輸之事,自會來與將軍商議。願將軍勿辭。”

芒卯道:“轉輸一道,某甚荒疏……”還未說完,魏齊截住道:“只諮之蔡司士,必妥。司士可不必入城,在城外更爲自如。”

芒卯道:“如此,某自當奉命。”

魏齊道:“將軍府有糧了,也了某心中一樁大事。敢不知運來多少?”

芒辰道:“不多,一車而已,且有蔬果雜物。”

魏齊道:“秦軍必不能久持,圍城這段時間是可以撐過去了。”

芒辰道:“如庇相國之福,芒氏感激不盡。”

魏齊道:“齊何功德之有!”

芒卯打斷道:“辰兒無事且退,吾與相國還有國事商議。”

芒辰行禮退下。魏齊口中還不斷念叨着“蔡司士”“蔡司士”。芒卯也不再言,只靜靜地在一旁拿眼瞪他,直到彷彿從自己的境界中恍然醒來,連稱“失態”。

芒卯也不及其他,只接着前面的話題道:“如此採買之事,就託於相國了。”

魏齊似乎清醒過來,道:“齊請將軍命一人襄助,只蔡司士便可。”

芒卯見又扯到蔡澤身上,只得道:“某自當傳書於陳留。”

魏齊道:“宮中採辦之事,實付於須賈大夫。齊非賈家,其中奧妙也難盡知。”

芒卯道:“須賈大夫,王臣也,恐難爲用。相國負一國之任,採辦雖小事,實軍務所賴,願相國屈就。”

魏齊道:“有蔡司士襄助,事必成!”

芒卯道:“蔡司士得相國如此厚望,某也深羨!”

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93章 故地重遊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270章 賞罰第135章 打探第348章 管仲明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47章 龍陽君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28章 降服(二)第199章 歸華陽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170章 遠迎第293章 韓援第53章 私授第282章 疑雲第3章 祭旗出征第344章 神蹟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22章 俠客125章 洛陽白氏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104章 夜訪第19章 邂逅第46章 入國第155章 共其利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167章 協合之策第308章 救暴鳶第144章 訪老第260章 議連衡第194章 追蹤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94章 再入小城第19章 邂逅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365章 執帚第238章 議兵第60章 餱糧第36章 定奪第285章 見陳公第229章 初戰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107章  一身擔之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121章 豪強第235章 貴公子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306章 另尋墓穴第65章 梁氏賈米第145章 曾季第5章 夜行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291章 密書戰報第44章 入城第150章 陳筮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298章 離華陽第12章 張輒第97章 月下清談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75章 陳留司士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55章 段子幹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64章 布衣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137章 軍市第92章 整軍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133章 呂太公第38章 列陣(一)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321章 管令第164章 失散第321章 管令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235章 貴公子第281章 夜歸華陽
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93章 故地重遊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270章 賞罰第135章 打探第348章 管仲明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47章 龍陽君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28章 降服(二)第199章 歸華陽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170章 遠迎第293章 韓援第53章 私授第282章 疑雲第3章 祭旗出征第344章 神蹟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22章 俠客125章 洛陽白氏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104章 夜訪第19章 邂逅第46章 入國第155章 共其利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167章 協合之策第308章 救暴鳶第144章 訪老第260章 議連衡第194章 追蹤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94章 再入小城第19章 邂逅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365章 執帚第238章 議兵第60章 餱糧第36章 定奪第285章 見陳公第229章 初戰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107章  一身擔之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121章 豪強第235章 貴公子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306章 另尋墓穴第65章 梁氏賈米第145章 曾季第5章 夜行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291章 密書戰報第44章 入城第150章 陳筮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298章 離華陽第12章 張輒第97章 月下清談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75章 陳留司士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55章 段子幹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64章 布衣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137章 軍市第92章 整軍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133章 呂太公第38章 列陣(一)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321章 管令第164章 失散第321章 管令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235章 貴公子第281章 夜歸華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