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再入大梁

車右不知道說什麼纔好,只得默不着聲,低頭專心駕車。芒申突然轉臉隔着車右問陳四道:“陳四兄多識異士,得聞豕三否?”

陳四不防芒申會問到自己,也轉過頭去,微微俯首,道:“公子何問?車搖風急,雖近難聞!”

車右先生道:“公子言陳兄識得豕三否?”

陳四道:“史三?市井之人,必非本名。是何人也?”

芒申也聽得有些模糊,問道:“何言也?”

車右先生道:“豕三非本名,蓋何人也?”

芒申道:“一方豪傑,但聞其名,不知其實。”

車右先生再次轉述過去。陳四道:“史氏雖多,行三者亦衆,然少居市坊,多俊才,少豪傑。”

車右先生又轉述過去。芒申道:“豕三居長城外,侯嬴長夷門,或有所聞。”

聽了車右先生的轉述,陳四道:“小子從夷門衛只三數月,見聞短少。或夷門衛能知之。”

車右先生轉向芒申道:“侯嬴或知之。”

成功地轉換了話題,又隱約發現自己與芒申的對話其實陳四聽不清楚,車右先生心裡落下一塊石頭。但芒申所言引起的波瀾並未在車右先生心中消失。芒申只與信陵君近距離牴觸了幾天,就發現這麼多情況,要說芒卯毫無察覺,幾乎是不可能的。但自己從芒卯那裡並未得到哪怕一點暗示……“芒府智囊!”車右先生暗自心傷。“或少年輕狂,亦未可知。”他只能這麼爲自己解釋。

沉默地行了會車,囿中的城樓已經消失在地平線上。車右先生終於還是先開口問芒申道:“依公子之見,將軍何爲,外能合信陵君之力,內能盡臣子之職。”

芒申道:“晉大夫匯中下二策,分兵取南關、華陽,命臣入朝請使赴韓。是但深溝高壘,先爲不可勝。以此籌之,先生必有良策。”

wωω_ т tκa n_ c o

車右先生先背了段書,道:“‘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爲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信陵君計能出此,所謂善戰者也。唯‘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餘。’守不足,何事不足?糧秣軍需也。若糧秣軍需不繼,何能守之,而待敵之可勝?故信陵君之計成與不成,其在糧秣乎!南關殘破之餘,糧秣難繼;華陽,韓之邊邑,雖有積糧,恐難言充足。成敗利鈍,其在大梁乎!南關、華陽,距大梁二三百里,城南有警,需繞城北,尤得重兵護衛。兵法十一至。何能久持?必不支矣。”

芒申道:“秦人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此疲兵也。若急擊之,得無勝乎?”

車右先生道:“公子但知其一,不知其二。秦雖百里而爭利,然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雖千里而不勞,何況百里。急擊非計也。”

芒申道:“急擊非計,緩難持久,奈何?”

車右先生道:“亟肄以疲之,多方以誤之。既疲而後,以三軍繼之,必大克之。乃其計也。”

芒申道:“公子聽之歟?”

車右先生道:“此計用與晉大夫議得之。欲報公子,公子止之,乃命大夫代行將軍令——是委全軍於大夫也。必得行也。”

芒申道:“誠若是,則破秦必矣。大梁何爲?”

車右先生道:“但亟肄之一也。王欲段子幹建功,將軍以偏師擾秦,少建功業,即歸於段子,必能成矣。現城外二軍:信陵君、寅公子;城內一軍,即是三軍。日以一軍擾之,秦必亂,事必成,而功必立。”

芒申道:“如是則信陵君首陣鬥之也。”

車右先生道:“大梁,宗廟安危所繫,不容有失。若需大梁安定如山,惟得信陵君履險矣。雖雲千金之軀,不立危牆;面安危存亡之機乃在於彼,亦無可辭也。”

芒申沉默片刻,轉移了話題,問道:“家兄至今未見,先生何教?”

車右先生沉吟道:“寅公子已至陳留,應無疑義,以運糧入城也……敢仍留陳留?如得陳留之助,又有虎仲先生在側,必性命無虞。……或爲他事所累?”

芒申道:“先生以大兄爲一肄,而兄不在,武卒南歸,何能爲也?”

車右先生道:“但有簫先生在,事必諧矣。簫先生心細事密,不辭勞苦,不爲言語所動,真建大業者。如區區但憑一時機巧,可成小事,不能爲大也。”

芒申道:“先生自責之甚矣!雖然,簫先生之工,吾深慼慼焉。計謀周詳,算無遺策,和合四方,真棟樑也。”

車右先生道:“是故將軍賴之如干城,遣助晉大夫,實不得已,今幸離之。如寅公子得簫先生之助,事必無礙;縱寅公子爲庶事所累,簫先生得預其事,亦無礙也。”

芒申點頭道:“先生之言是也。”交談告一段落,兩人又沉默下來。少頃,芒申再問道:“臣奉魏公子命,入朝請使入韓請兵,先生必有以教我。”

車右先生道:“應無大礙。須賈大夫,久歷外事,行爲幹練,必能不辱使命。”

芒申道:“吾據華陽,於須賈大夫利也,弊也?——雖非吾之責也,亦願先生教我。”

車右先生道:“事在人爲,成敗利鈍亦一念間。”

芒申道:“信陵君言,使臣入韓,必過華陽而後可也。敢亦趨利避害之舉也。”

車右先生道:“雖有其意,但亦有他。華陽尉,王子也。即冠未封,行事昏憒。如魏能助其建功封君,其助出兵援魏必也。復有韓不申爲其左右。韓不申,所慮淺而所謀大,必爲君上所用也。”

言談之間,大梁城高大的城樓已經在望。芒申整了整自己的裝束,從懷中將節掏出來,擎於手上。於城外百步,車右先生將車停下,芒申跳下車,持節跑向城牆,口中照例喊道:“軍~使~歸~命!”待他跑近城邊,城上已經墜下一個皮套。芒申熟練地將雙腿套入,搖動了上方的銅鈴。皮套陡然一緊,芒申的身子立即懸空。他急忙穩住身子,腳輕輕地踏在牆上,交替而上,讓身體與牆保持一定距離,而又不至於被蹬開,頃刻便至城上。翻過垛口,脖子上就掛上了兩支戟。芒申來不及解下套帶,急忙高舉雙手,手上只有一支竹節。旁邊過來一名卒伯,從芒申手中接過竹節,見上面的識記是魏王,急忙揮手讓控制住芒申的武卒放開,道:“此節庶民不敢擅呈,願將軍自入。”

芒申指着下面道:“吾車在彼,願開城以入。”

卒伯道:“無令不敢擅開。”

芒申道:“願報於城門尉。”

卒伯道:“時近黃昏,城門尉回府安歇。”

芒申頓時無語。想了想,只得道:“既如此,吾將軍芒氏之子也,”邊說邊從腰上解下芒府腰牌,“事出緊急,願伯爲吾開城。”卒伯接過腰牌,果見一個芒字,周圍吉祥花樣,料無他,遂道:“既有少將軍令,庶民即開城。”遂引芒申上了城樓,下令開城。

城樓上大旗搖了三搖,遠遠便見馬車緩緩啓動。樓上士卒開始搖動閘門,城下的士卒則擡起沉重門閂。閘門開至一半,士卒們拉開城門。車右先生一抖轡帶,四馬開始加速,至城門徹底打開,閘門升至丈五高時,馬車正好從閘下貼着兩人的冠巾衝入,引得周圍人一片喝彩。車一入城,閘門立即放下,城門關閉,軍士們擡着門閂,重新掛上。而車右先生這時已經將車穩穩停下,離城門不過十丈,兩次引來一片喝彩。

芒申和卒伯立即從城樓上下來,兩人在車下拱手相辭,芒申跳上戰車,卒伯揮揮手,士卒們閃開一條道,車右先生駕車迅速離開。

大梁西門正對宮城的大梁門,芒申一行自然不敢直接向西,直接上朝——雖說戰事緊急,但也沒必要打擾魏王寧靜的夜生活。馬車向北駛去,繞過宮城再往東而去。來到芒府所在的里門外,車右先生停下車。已經上了鎖的監門認得是芒申和車右先生,遂上前開門,點頭哈腰讓進。芒申不動聲色地往他手中塞了兩枚錢,於是他的腰彎得更低了。

陳四道:“小子已送車先生平安歸府,當回夷門繳令。車先生可有話語?”

車右先生道:“陳兄何其急也。於途勞碌,曾無一食一飲相報,某心何安!且至芒府安歇,明日便行。”

陳四道:“芒氏,將軍也。小子,庶民也。上下不齊,尊卑有別,不敢相見。”

芒申道:“陳兄前隨先生,後爲車右,豈有尊卑之別!願陳兄勿辭。”

陳四道:“軍禮不入國,國禮不入軍。軍情緊急,事急從權,故敢與公子等同乘;今既入國,當以國禮。禮不下庶人,理也。小子敢辭!”

陳四的這番話令芒、車二人刮目相看,兩人對視一眼,均拱手當胸,車右先生道:“陳兄以國禮相謝,某等不敢違。回覆拜上夷門衛,言諸事圓滿,後必拜謝。陳兄之助,某不敢言謝,惟願報之於來日。”

陳四道:“先生此言,小子何當!小子但有不周,務請容之!”三人拱手相辭,陳四沿道向東而去。芒、車二人牽着車,進入里門。

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29章 降服(三)第38章 列陣(一)第320章 封賞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68章 城北驛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66章 濮陽呂氏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150章 陳筮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358章 夜聚第4章 信陵君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44章 入城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25章 仲嶽第78章 帳議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235章 貴公子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320章 封賞第213章 贈劍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268章 秦人攻戰第71章 吹臺第3章 祭旗出征第128章 階父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82章 出城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292章 書名第25章 仲嶽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29章 降服(三)第230章 司勝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17章 奸細第83章 俠士第135章 打探第9章 有刺客第293章 韓援第334章 訪友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34章 又見屍身第170章 遠迎第7章 圃田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143章 夜行第219章 夜襲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297章 會魏齊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164章 失散第75章 陳留司士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285章 見陳公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78章 帳議第98章 敵乎友乎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193章 將相和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366章 寧治第133章 呂太公第71章 吹臺第143章 夜行第95章 郭子仲謹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366章 寧治第195章 覆命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235章 貴公子第64章 布衣第122章 豕三第17章 奸細第340章 三牲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79章 掌兵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128章 階父第28章 降服(二)第293章 韓援
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29章 降服(三)第38章 列陣(一)第320章 封賞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68章 城北驛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66章 濮陽呂氏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150章 陳筮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358章 夜聚第4章 信陵君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44章 入城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25章 仲嶽第78章 帳議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235章 貴公子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320章 封賞第213章 贈劍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268章 秦人攻戰第71章 吹臺第3章 祭旗出征第128章 階父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82章 出城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292章 書名第25章 仲嶽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29章 降服(三)第230章 司勝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17章 奸細第83章 俠士第135章 打探第9章 有刺客第293章 韓援第334章 訪友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34章 又見屍身第170章 遠迎第7章 圃田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143章 夜行第219章 夜襲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297章 會魏齊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164章 失散第75章 陳留司士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285章 見陳公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78章 帳議第98章 敵乎友乎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193章 將相和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366章 寧治第133章 呂太公第71章 吹臺第143章 夜行第95章 郭子仲謹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366章 寧治第195章 覆命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235章 貴公子第64章 布衣第122章 豕三第17章 奸細第340章 三牲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79章 掌兵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128章 階父第28章 降服(二)第293章 韓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