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書院

盧王雖然因爲接連在海州吃了兩場大敗仗,但是現在正騎虎難下,滿頭都是火星,一肚子的氣無處發泄,聽聞張可君派使臣前來求見於他,當時他就想讓人把這人給拖出去剁了喂狗,但是轉念一想,還是強壓下了怒火,下令將他招入府中,聽聽張可君想做什麼。

當張可君的使者見到了盧王之後,呈上了張可君的一份告罪書,張可君在書中表示,願意臣服盧王,今後該給盧王繳納的賦稅,他都會如數繳納,請盧王停止繼續攻打海州。

但是條件是張可君必須要繼續留任海州刺史之職,盧王不得干涉海州的軍政之事,不得禁絕海州和外界的通道。

如果盧王同意的話,張可君表示可以給盧王奉上一萬貫錢,作爲此次對盧王進攻海州的損失。

盧王雖然十分憤怒,但是在謀臣的勸說之下,還是捏着鼻子同意了張可君的條件,雙方盟約,從此之後盧王不再對海州用兵,張可君繼續留任海州刺史之職,盧王不干涉海州軍政之務,並且不再禁絕海州與外界的通道。

而張可君在得到了盧王的同意之後,也很快將價值一萬貫錢的白銀送往了徐州,交給了盧王,盧王這才撤去了各處對海州的封鎖。

在這個時候,有謀臣爲盧王出了一個損招,那就是有意識的將盧王封地之中的流民,朝着海州驅趕,一旦大批流民涌入海州,看看張可君怎麼處置,如果流民的事情處置不好的話,單單是流民就能把海州給鬧翻天,到時候張可君還怎麼當他的海州刺史。

盧王一聽覺得這個辦法確實不錯,於是便採納了謀臣的這個主意。

自古以來流民都一直是掌權者頭疼的事情,這些人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到處流動,各個都爛命一條,爲了口吃的,根本不怕死,往往一旦流民集中起來,受到有心人的蠱惑,很快就會鬧出大亂。

所以各地官府都視流民爲洪水猛獸,對流民是避之不及,現如今如果能將因戰亂形成的大批流民有意識的驅趕到海州一帶的話,大量聚集起來的流民就會成爲海州的巨大負擔,流民如果找不到吃的,那麼就會鬧出大亂,看看到時候張可君該怎麼處置這些流民。

按下海州的事情不提,再說李霖在江南的行動,當李霖控制了山陽郡並且繼任山陽郡郡守之職以後,李霖自視了一下自己頭頂的氣運。

現如今李霖的本命之氣,因爲在奪了吳寧州孟暉和山陽郡秦家的氣運之後,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原來李霖在攻克了臨海州的時候,氣運還只是純紅色,但是現如今卻已經轉化成爲了淡黃色,並且正在逐步的朝着金黃色轉變,現如今已經大半轉爲了金黃色。

淡黃色氣運六品到從五品的官員才能擁有的氣運,一旦轉爲金黃色之後,便擁有了正五品以上的氣運,再進一步就該朝着青色氣運轉換。

一旦轉爲青色氣運的時候,便可以稱候,這就是一個轉折點,之所以現在李霖的氣運還沒有變成純黃色,那是因爲他控制的地盤上人口數量還有些不足,而且新佔之地內部還沒有理順,地盤之中還存在很多敵視他的勢力,尚未爲他所用造成的。

這兩年來李霖發展的速度實在是有點太快,吞下的地盤也實在是有些太多,現在到了一個瓶頸時期。

特別是在文官方面,出現了嚴重的空缺,雖然李霖想方設法的收集可用之才,可是因爲他對待世家大戶的態度,使得很多世家對他並不感冒,即便是他多次下達命令,讓轄域之內的世家大戶爲他薦才,可是效果卻並不好。

一些世家大戶即便是迫於無奈,也只是給他推薦一些庸才,在這些世家豪門的眼中,像李霖這樣的當權者,如果離開了他們的支持的話,那麼就談不上對於地方的有效治理。

雖然李霖的軍隊很是強悍,但是治理天下總是離不開他們這些世家吧!李家就算是人才再多,也不可能有這麼多的人才,來爲他治理地方,所以只要他們不把人才推薦給李霖,李霖遲早還是要求到他們頭上。

這也是歷朝歷代,之所以會形成門閥郡望控制地方軍政的原因,當權者也不得不向這些門閥郡望以及豪門世家低頭,不得不讓權給他們,即便是再強勢的當權者,也沒有能力掌控天下所有的地盤,也不可能殺光所有的世家豪門,只要他想有效統治地方,那麼就離不開這些世家豪門的支持。

單單是人才一項,就能讓當權者焦頭爛額。

而豪門之所以人才衆多,是因爲他們始終處於社會的上層,掌握着更多的資源,有能力培養出族人,讀書在這個時代,是很奢侈的事情,只有有錢人才有機會讀書,至於普通的百姓子弟,稍微長大一些,便成爲了家中的勞力,要幫着家人幹活,哪兒有時間去讀書。

更何況讀書是個很花錢的事情,書的價格非常之高,而且還有價無市,豪門世家有意識的控制書籍的擴散,將書籍視作傳世之寶,一般關係根本不會外借,所以也就把持住了讀書的渠道。

寒門之家想要通過讀書培養出人才,可想而知是多麼困難的事情,普通百姓的子弟,一是沒有時間讀書,二是沒有財力讀書,以至於也難以出現氣運很好的人才。

李霖在山海縣當縣丞的時候,便意識到了這一點,不吝撥出有限的財力,支持縣衙的縣學,招募寒門子弟入縣學之中就讀,並且想方設法的四處蒐羅各種書籍,供給這些縣學之中的學子研讀。

另外爲了讓這些寒門子弟有時間讀書,李霖還不惜撥出錢財,給這些學子按月發放一些錢,可供他們交給家人,不必讓他們回家幫着幹活,影響他們的學習時間,這樣的作爲,得到了當初山海縣有名的士人魯敬的全力支持。

後來李霖攻佔臨海州之後,將魯敬請到了臨海州,又在州衙之下,設立了州學,成立了臨海州書院,即便是在他手頭十分緊張的情況下,還是撥發給了州學書院大量的錢財,招募寒門士子入學就讀。

另外李霖還讓李方在臨海州暗地裡盤下了一家專門印書的印坊,選擇了一些書籍令印坊中的雕版工匠雕版付印,專門供給縣學和州學書院中的寒門士子攻讀。

出了在臨海州設立州學書院之外,李霖還着令轄地之中各縣縣衙重視縣學的興辦,原來各縣雖然都有縣學,但是因爲從無人重視,所以都處於廢棄之中,根本沒有能力招收學子,現如今在李霖的強令之下,這些縣學才被複辦了起來,開始招募寒門學子入縣學就讀。

但是像這樣的縣學和書院,豪門世家的子弟是不屑於前去就讀的,因爲他們自家就有私塾,可供他們讀書,而且有財力請教習教他們讀書,故此但凡入縣學就讀的,基本上都是寒門子弟,世家族人是不屑於和這些寒門子弟爲伍的,爲此李霖花了不少錢,這兩年也儲備了一些人才。

可是畢竟書院之中的寒門士子就讀時間還太短了一些,目前還沒有成才,尚不足以對他們委以重任,現如今豪門世家牴觸李霖,不肯將族中人才交給李霖任用,想要看李霖的笑話,迫使李霖不得不另闢蹊徑,解決手下缺乏文吏的問題。

於是李霖下令由各縣學以及書院的教諭將他們的學生之中優秀的學子推薦出來,令他們到處州,他將親自考校這些學生的學識。

李霖培養學子,注重實務,而不注重經義之類的學問,對於詩詞歌賦更是不加看重,但是對於從前很少有人重視的算學方面卻比較重視,並且百忙之中親自編寫了一本算學初解,令人刊發交給各處縣學以及州里的書院供學子研讀。

李霖如果說他的算學在這個世間第二的話,那麼目前還真就沒人敢自稱第一,這方面李霖是有自信的。

當初在餘杭的時候,范進的老爹範舉就曾經考校過他的算學,範舉學識相當不錯,算學方面也頗有建樹,但是在考校過李霖的算學之後,範舉哀嘆一聲,對人稱李霖此子,恐怕算是此世間算學第一人了。

當時餘杭郡之中還有兩個自認爲在算學一途上很有建樹之人,聽聞之後頗爲不服,於是還曾經專門跑到山海縣找李霖討教,結果當他們和李霖見面之後,很快都面帶愧色的逃回了餘杭郡,從此再無人敢來找李霖比拼算學的學問了。

在這方面,李霖可是名聲在外的,現如今李霖成爲了一郡之首,親自編寫的算學初解,自然也獲得了學子們的追捧,所以現在李霖所轄之地各處寒門學子對於算學方面,都很感興趣。

甚至於連一些豪門大戶聽聞李霖編寫了這麼一本算學初解,也都紛紛想盡辦法求-購這本書,拿回去供他們的子弟研讀。

當李霖的諭令送達各州縣之後,各州縣的教諭聽聞之後,都立即行動了起來,將他們自認爲最好的學生,推薦了出來,送往了處州。

第十五章 圈殺第九十章 深入敵巢第一百五十五章 輕騎出擊第一章 試劍石第二十章 給不行賣可以(求收藏)第八章 湖州兵變第二十六章 因果第七十四章 海路第一百二十三章 夜行第四十章 火燒藤甲兵第二十章 人神殊途第三章 李霖的憤怒第十四章 埋骨之地第七章 黑胡奴軍第六十章 再見伊人第六十六章 破村第九十八章 縣城易主第七十六章 傲海求救第十九章 獸行第七章 收服第五十七章 養靈村第五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六十七章 決戰荊州第三十三章 衝突第五十章 文鬥第八章 控訴第一百二十章 死士第一百二十三章 夜行第六十七章 再下江南第九十九章 馮春投效第三十四章 路見不平者第二十五章 飛火流星箭第八十六章 劫殺第一百二十九章 道途艱難第二章 意外的同行者第二章 被釋放的惡魔第三十三章 衝突第一百零五章 天極門第十四章 憐人(求收藏)第四十四章 求賢令第二十八章 裝備優勢第十八章 兄弟來援第十四章 埋骨之地第一百三十章 縣廟第九十八章 縣城易主第九十二章 小勝一局第四十九章 借力林家第十七章 劍指樂安第一百一十章 攻莊第六章 願賭服輸第四十四章 求賢令第一百二十三章 夜行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奸第八章 兵行險招第四十八章 又蹦出一個第五十一章 醫官第六十五章 嶽州屠第三十六章 撿便宜沒門第十五章 圈殺第十八章 逍遙第五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五十一章 置地2第三十九章 結交第六十八章 決戰荊州2第三十三章 託夢救母第三十六章 撿便宜沒門第一百四十章 爭論第三十三章 衝突第六章 逼出來的勇氣第一百二十五章 不一樣的鐵作第二章 不服第四十九章 開科取士第五十一章 一腳崩飛第一百一十二章 勝者的紅利第一百五十六章 破陣第七章 七步詩第二十一章 要價千貫第五十三章 仇人相見第一百一十一章 男女之防第九十七章 縣兵第二十五章 水賊來襲第九十章 深入敵巢第一百五十九章 討逆檄文第七十八章 羣毆第七章 收服第五十九章 洪澤劉正第十四章 襲營第一百四十五章 死磕到底第八十九章 破城擒將第一百三十四章 司徒家的不滿第六十九章 誅殺厲鬼第四十二章 小施懲戒第二十一章 鮎魚精第一百零一章 鴻門宴第四十章 火燒藤甲兵第四十一章 辭行第二十四章 功德(求收藏)第四十一章 平滅山陽郡第六章 逼出來的勇氣
第十五章 圈殺第九十章 深入敵巢第一百五十五章 輕騎出擊第一章 試劍石第二十章 給不行賣可以(求收藏)第八章 湖州兵變第二十六章 因果第七十四章 海路第一百二十三章 夜行第四十章 火燒藤甲兵第二十章 人神殊途第三章 李霖的憤怒第十四章 埋骨之地第七章 黑胡奴軍第六十章 再見伊人第六十六章 破村第九十八章 縣城易主第七十六章 傲海求救第十九章 獸行第七章 收服第五十七章 養靈村第五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六十七章 決戰荊州第三十三章 衝突第五十章 文鬥第八章 控訴第一百二十章 死士第一百二十三章 夜行第六十七章 再下江南第九十九章 馮春投效第三十四章 路見不平者第二十五章 飛火流星箭第八十六章 劫殺第一百二十九章 道途艱難第二章 意外的同行者第二章 被釋放的惡魔第三十三章 衝突第一百零五章 天極門第十四章 憐人(求收藏)第四十四章 求賢令第二十八章 裝備優勢第十八章 兄弟來援第十四章 埋骨之地第一百三十章 縣廟第九十八章 縣城易主第九十二章 小勝一局第四十九章 借力林家第十七章 劍指樂安第一百一十章 攻莊第六章 願賭服輸第四十四章 求賢令第一百二十三章 夜行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奸第八章 兵行險招第四十八章 又蹦出一個第五十一章 醫官第六十五章 嶽州屠第三十六章 撿便宜沒門第十五章 圈殺第十八章 逍遙第五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五十一章 置地2第三十九章 結交第六十八章 決戰荊州2第三十三章 託夢救母第三十六章 撿便宜沒門第一百四十章 爭論第三十三章 衝突第六章 逼出來的勇氣第一百二十五章 不一樣的鐵作第二章 不服第四十九章 開科取士第五十一章 一腳崩飛第一百一十二章 勝者的紅利第一百五十六章 破陣第七章 七步詩第二十一章 要價千貫第五十三章 仇人相見第一百一十一章 男女之防第九十七章 縣兵第二十五章 水賊來襲第九十章 深入敵巢第一百五十九章 討逆檄文第七十八章 羣毆第七章 收服第五十九章 洪澤劉正第十四章 襲營第一百四十五章 死磕到底第八十九章 破城擒將第一百三十四章 司徒家的不滿第六十九章 誅殺厲鬼第四十二章 小施懲戒第二十一章 鮎魚精第一百零一章 鴻門宴第四十章 火燒藤甲兵第四十一章 辭行第二十四章 功德(求收藏)第四十一章 平滅山陽郡第六章 逼出來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