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平滅山陽郡

三天之後,兩萬氣勢洶洶的建州軍便在李霖的兵鋒之下徹底煙消雲散,就連此次率軍的建州軍的主帥羅康,也因爲慌不擇路,跌入到了一條河中,被活活淹死在了河水之中。

最終逃回到建州的建州兵將,總計不過只有兩千人不到,九成的建州兵將成爲了這一仗的犧牲品,其中被燒死的,殺死的加上逃命時候被踐踏而死,還有慌不擇路跳入河中淹死的足足有七千人之多,被俘的也有六千多人,剩下的則星散到了山林之中,估計能再走出山林的人不會剩下幾個,不是被野獸吞噬,便會被山林之中的鬼類吸乾,就算是命好一些,估計也難以逃脫山中山民的捕殺。

幹掉了這支建州軍之後,李霖分兵派出兩員大將,各領兩千人馬輕裝只攜帶必須的器甲和少量的糧食,一刻不停的趕往山陽郡南部,偷襲甌越州和慶州。

十天之後甌越州和慶州都被李霖軍襲破,因爲猝不及防,這兩州又都剛交給建州郡,建州郡的官吏還沒有捋順當地,便突然遭到了李霖軍的偷襲,連最基本的防禦都沒有組織起來,城門便被李霖軍奪了去。

結果是建州郡連屁股都沒有暖熱,剛剛接收的甌越州和慶州便又丟了,順帶着還損失了建州好不容易組織起來的兩萬精兵,特別是那五千多披着藤甲的蠻兵,使得建州郡的武力,在這一仗之中,起碼被削弱了六成以上,在相當長時間裡根本無法恢復過來,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再也無力和李霖爲敵了。

而李霖攜大勝之威,立即引兵殺奔了山陽郡郡城,將山陽郡郡城包圍了起來,秦海還打算據城死守,和李霖拼一個魚死網破。

但是他想死,不代表着城中那些世家大戶也想跟着他陪葬,那些新近被強徵爲兵的兵卒們想跟着他陪葬。

李霖軍包圍了山陽郡郡城之後,並未急着攻城,而是反覆不斷的在城外鼓譟,並且日夜不停的朝着城內拋射勸降的書信,威逼利誘,搞得城中守軍人心惶惶鬥志全無。

結果李霖僅僅是兵圍郡城了五天不到,還未展開全面的攻城行動,城中就出現了譁變,幾個山陽郡郡城的世家大戶,突然間率領族中的家丁和族人,又鼓動了一大批城中的守軍,奪了東門和南門,將李霖軍迎入到了郡城之中。

有這些帶-路-黨爲李霖軍充當馬前卒,秦海雖然帶着親軍在城中拼命死戰,但是也已經是回天乏術,最終被李霖軍和叛軍堵到了郡守府之中。

李霖親自勸降,秦海拒不投降,率領親軍和族人死守郡守府,聲稱要和郡守府同亡。

李霖騎在馬背上,冷冷的掃了一眼郡守府,冷聲說道:“既然他們要和這座散發着腐爛氣味的破院子同亡,那麼就滿足他們好了!……”

當李霖撥馬離開的時候,數十部輕型拋石車紛紛揚起了長杆,一個個黑色的裝滿了猛火油的瓷罐,呼嘯着被拋入到了郡守府之中,接着又有無數的火球也被拋入到了郡守府之中,郡守府頓時變成了一片火海。

郡守府的大火足足燒了三天才逐漸熄滅下來,又過了兩天之後,李霖軍中的兵將才用沾了水的棉布掩着口鼻,進入到了已經燒成殘垣斷壁的郡守府之中,而郡守府裡此時早已沒有一個活人,到處都佈滿了燒焦的屍體。

永和三年一年的時間,李霖率軍掃平了整個山陽郡,一共屠滅了山陽郡之中數十家和他爲敵的山陽郡之中的豪門大戶,至於郡守秦海的秦家,更是徹底族滅,雖然有極個別的秦家族人最後得以僥倖逃脫,但是很快也被人出賣,抓了起來送給了李霖請賞。

而李霖在永和三年年末的時候,在處州宣佈繼任山陽郡郡守,同時也宣佈了脫離餘杭郡江楓的轄制,徹底宣告自成一體。

山陽郡雖然不比餘杭郡富庶,人口也比餘杭郡少很多,但是最關鍵的是山陽郡之中礦產資源要比餘杭郡多得多,特別是李霖目前急需的鐵礦、金礦,更是他擴張之路上不可或缺的東西。

南方之所以這麼多年來始終缺鐵,並不是南方沒有鐵礦,而是因爲南方掌權者始終沒有發現他們轄域之內蘊藏的這些礦產,銀礦倒是有幾處發現,於是他們把精力都放在了開採銀礦和銅礦方面。

就算是發現了一些鐵礦蘊藏,也因爲礦石品質太差,不值得開採冶煉,導致了南方富庶,但是卻缺少鐵料的現狀。

現如今李霖擁有着先天性的優勢,再加上藉助了投靠他的道門的幫助,另外他的神魂麾下現在也招募到了大批人手,在各地設立了夜遊神,負責代他管理各地陰界的事務,他授予這些夜遊神探查神通,很快就發現了不少可用的礦藏。

其中小型的鐵礦在山陽郡之中就有四處,還發現了一處儲量不小的金礦,一處銅礦,這些礦藏所在的土地,立即被李霖圈禁了起來,由商團負責組織開採,不受地方官府的轄制,一旦這種事交給地方官府去辦的話,即便是再清廉的官吏,最終也會想辦法伸手分一杯羹,所以目前李霖採用的辦法就是交給商賈來辦,由郡守府統一管控。

這樣可以統一人力物力資源,更快的得到回報,因爲商賈們爲了利益,可以做到以最快的速度獲得收益,這種事還是交給商賈們去做更快一些,當然所產的金銀銅鐵,只能交給他來統一調配,決不許輕易流出他的轄域之中。

到了這個時候,李霖已經掌控了山陽郡全境和近半的餘杭郡,轄域之內的人口數量,終於突破了兩百萬之衆,麾下更是擁有精兵近四萬人之多,本來他還有能力招募更多的兵卒,但是考慮到江南本來就地廣人稀,偌大的山陽郡只有一百多萬的人口,接下來需要大力發展農業。

亂世之中最值錢的並不是金銀,這一點他有着比任何當權者都清晰的認知,最值錢的乃是糧食,有了糧食自然不愁招募不到人口。

永和三年之中,北方各地都陷入到了戰亂之中,目前雖然十王之間還沒有發生大規模的衝突,但是這些封王卻在封地之中,對牴觸他們加強對封地的控制的豪門望族舉起了手中的屠刀。

這些各地的郡望世家絕不甘心既得利益被這些封王奪去,所以不少家族選擇了武力對抗這些封王對於他們利益的侵襲,這就導致了北方開始徹底陷入到了戰亂之中。

就在李家撤離蘭縣不久,徐州便被盧王軍攻克,徐州郡守張宗正被俘,盧王將張宗正滿門抄斬,並且將張宗正凌遲處死。

跟着張宗正一起遇難的還有以前和李家關係不錯的趙司馬的家族,另外一同遇難的還有徐州當地十餘家大戶。

緊接着盧王便揮師海州,蘭縣當地也遭了兵禍,盧王軍進入蘭縣之後,強徵當地民壯入軍,而李家莊原來的鐵礦和鐵場,也被盧王強徵,接手李家莊的那家大戶,也被亂兵攻破莊子,在莊子裡殺了不少人。

餘家幸好提前接到了餘烈的書信,知道餘烈現如今在李霖手下爲官,於是餘家也將大部分族人提前遷出了蘭縣,借李家的海船,遷至了臨海州,雖然沒有像李家這樣走的這麼幹脆利索,還留了一些產業,但是好歹卻也算是躲過了這場兵禍。

李霖特意給餘家在臨海州劃出了一塊地,並且給他們了一個新的莊子安置餘家族人,現在餘家也徹底被綁在了李霖的戰車上,成爲了李霖最忠實的擁躉者。

餘家雖然經商水平一般,可是李霖還是給他們在商團之中留下了一個位子,另外李餘二家在臨海州合作開設了一個大型的織造坊,這座大型的織造坊功能十分健全,擁有繅絲作坊、織錦作坊,絲綢作坊,還有棉紡作坊,利用餘家祖傳的技藝,大批量開始生產棉布。

現如今棉布的優越性已經被很多人所認知,感覺穿着棉布的衣服,比麻質的衣服更舒服舒服,特別是冬天,貼身穿會感覺更暖和,如果是衣服之中填充了一層棉絮的話,那種棉袍既鬆軟,又很暖和,所以棉布短短兩年的時間,便走入了千家萬戶之中,成爲了稍微有點錢的人家必購之物。

特別是棉袍這種東西,到了冬季北方商賈求-購者的非常多,價格也非常之高,其中的利潤自然也超乎人的想象。

現如今種植棉花,已經成了李餘二家的主要農產品,這些年來李家在各地都拿到了不少土地,其中的旱田基本上除了種一季春小麥之外,都要種一季棉花,見到棉花的好處之後,不少人都想方設法的偷一些棉鈴,回去偷偷種植。

李霖下令李家的農莊管事不得干涉,只要不是大量的竊取,就任那些農民偷一些棉種,回去種植,總之現在只有李餘二家掌握了棉花的處理方式,技術上佔據着絕對的優勢,而且還在不斷的對棉布的紡織技術進行改進,再加之餘家祖傳的織布機效率也比一般的手工織布機高很多,更是採用了大規模集中生產,生產成本不是一般小農小戶手工織布可比的。

這種大規模的集約化生產,在生產成本上比起小規模的手工作坊都要好得多,產能產量也高得多,所以根本不擔心小農小戶會擠佔李餘二家的棉布市場,相反還會給李餘二家的棉布作坊提供大量的生產原料。

第一百三十七章 黑手第七十六章 傲海求救第三十二章 震懾第七十一章 溫柔鄉第十二章 青龍破印第一百一十章 攻莊第一百一十六章 司徒之怒第五十四章 橫財第一百二十八章 成刀第八十八章 劉家上門第六十九章 初見成效第五十二章 族祭第一百五十五章 輕騎出擊第十七章 掮客第一百零七章 陰兵屠靈第二十五章 水賊來襲第九十五章 鎮殺第一百六十四章 軍令如山第一百二十九章 道途艱難第五十三章 仇人相見第七十八章 伏殺第一百二十章 死士第七章 黑胡奴軍第四十三章 抱大腿第二十章 賞功第五十八章 建州之役第一百五十六章 破陣第十四章 襲營第八十六章 勁敵第四十章 火燒藤甲兵第一百零九章 墨鏡宗的疑慮第三十三章 招納山民第十五章 歸屬與惡報(求紅票)第一百三十章 縣廟第三十一章 湖州司馬第十九章 人氣第十三章 懈怠第二十七章 黑胡人的噩夢第七十四章 海路第三十三章 衝突第二十五章 範家聯姻第七十六章 勢如破竹第七十三章 出鹽第一百二十九章 道途艱難第五十四章 橫財第二十三章 血食飼養第一百四十五章 死磕到底第九十九章 黃符第四十六章 賬薄的問題第七章 黑胡奴軍第一百三十五章 司徒的懷疑第十七章 此酒只應天上有第五十四章 天罰第一百二十五章 突圍第十七章 掮客第十四章 趕盡殺絕第七十七章 虛晃一槍第一百一十八章 懲戒第一百零一章 鴻門宴第八十二章 再戰海州第八十八章 軍氣第八十二章 再戰海州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發利市第一百五十五章 輕騎出擊第一百四十二章 當頭棒喝第一百零四章 殺官第二十三章 血食飼養第三十二章 觀氣第一百一十三章 鐵場第六十二章 授職(求票)第一百六十八章 誅心強逼第一百一十章 攻莊第一百六十四章 軍令如山第十一章 坑殺第九十七章 調教第一百一十六章 方韓的主意第一百零七章 陰兵屠靈第一百三十四章 焦頭爛額第六章 虎將第十七章 詭異第九十章 暗自戒備第三十八章 贖買第三十五章 範家少爺第七十六章 登門拜訪第十章 唐軍之威第四章 賭鬥第三十八章 棉花第八十六章 劫殺第七十八章 伏殺第五章 唐王強令第一百零五章 天極門第一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第八十九章 馮縣令的噩運第八十七章 誅滅第七十章 灘塗開田第二十二章 妖丹第十七章 劍指樂安第六章 虎將第六十八章 決戰荊州2
第一百三十七章 黑手第七十六章 傲海求救第三十二章 震懾第七十一章 溫柔鄉第十二章 青龍破印第一百一十章 攻莊第一百一十六章 司徒之怒第五十四章 橫財第一百二十八章 成刀第八十八章 劉家上門第六十九章 初見成效第五十二章 族祭第一百五十五章 輕騎出擊第十七章 掮客第一百零七章 陰兵屠靈第二十五章 水賊來襲第九十五章 鎮殺第一百六十四章 軍令如山第一百二十九章 道途艱難第五十三章 仇人相見第七十八章 伏殺第一百二十章 死士第七章 黑胡奴軍第四十三章 抱大腿第二十章 賞功第五十八章 建州之役第一百五十六章 破陣第十四章 襲營第八十六章 勁敵第四十章 火燒藤甲兵第一百零九章 墨鏡宗的疑慮第三十三章 招納山民第十五章 歸屬與惡報(求紅票)第一百三十章 縣廟第三十一章 湖州司馬第十九章 人氣第十三章 懈怠第二十七章 黑胡人的噩夢第七十四章 海路第三十三章 衝突第二十五章 範家聯姻第七十六章 勢如破竹第七十三章 出鹽第一百二十九章 道途艱難第五十四章 橫財第二十三章 血食飼養第一百四十五章 死磕到底第九十九章 黃符第四十六章 賬薄的問題第七章 黑胡奴軍第一百三十五章 司徒的懷疑第十七章 此酒只應天上有第五十四章 天罰第一百二十五章 突圍第十七章 掮客第十四章 趕盡殺絕第七十七章 虛晃一槍第一百一十八章 懲戒第一百零一章 鴻門宴第八十二章 再戰海州第八十八章 軍氣第八十二章 再戰海州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發利市第一百五十五章 輕騎出擊第一百四十二章 當頭棒喝第一百零四章 殺官第二十三章 血食飼養第三十二章 觀氣第一百一十三章 鐵場第六十二章 授職(求票)第一百六十八章 誅心強逼第一百一十章 攻莊第一百六十四章 軍令如山第十一章 坑殺第九十七章 調教第一百一十六章 方韓的主意第一百零七章 陰兵屠靈第一百三十四章 焦頭爛額第六章 虎將第十七章 詭異第九十章 暗自戒備第三十八章 贖買第三十五章 範家少爺第七十六章 登門拜訪第十章 唐軍之威第四章 賭鬥第三十八章 棉花第八十六章 劫殺第七十八章 伏殺第五章 唐王強令第一百零五章 天極門第一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第八十九章 馮縣令的噩運第八十七章 誅滅第七十章 灘塗開田第二十二章 妖丹第十七章 劍指樂安第六章 虎將第六十八章 決戰荊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