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楔子

當聽罷了李霖的解釋之後,這些部將們這才閉上了他們的嘴巴,因爲當他們真正瞭解了呂成樑的用兵之術以後,發現如果當時那種情況,把他們放在呂成樑的位置上,絕大多數人都自認爲,絕對不可能做到呂成樑的地步,甚至按照他們自己的辦法進行推演一番之後,發現換做他們,非但不能取勝,還極可能導致他們全軍覆沒。

李霖歷來在屬下里面推行的是達者爲尊的用人策略,現如今已經在屬下心中根深蒂固的形成了這種觀念,有本事之人可以上位,這一點他們都沒有意見,既然呂成樑確實有這種才華,那麼他們也只能閉上了嘴巴。

呂成樑對於李霖對他如此信任,絲毫不在乎他以前的所爲,剛一歸順,便對他委以重任,更是對李霖感激不盡,暗下決心唯有捨命報答李霖的恩典了。

在克復湖州之後,李霖爲呂成樑組建了一都人馬,交給了呂成樑統御,並且爲呂成樑麾下配齊了軍將,在裝備上也一視同仁,沒有做任何手腳,或者是故意弱化呂成樑所轄這都人馬的戰力。

呂成樑更是對李霖的胸襟佩服不已,叩謝了李霖之後,便一頭扎入了他的營中,和他麾下的兵將摸爬滾打,開始大力練兵。

而司徒家族敗走之後,李霖將城中以前的範府發還給了範家族人,沒收了司徒家族在湖州城的全部產業,並且起獲了大量的糧秣器甲以及錢財,分賞給了諸軍。

至此整個餘杭郡便徹底落在了李霖的手中,使得李霖成爲了眼下整個江南,唯一一個同時控制兩郡之人,實力上甚至已經超出了吳王的實力。

如此一來,李霖想不引起江南各大勢力的敵視都難了,所有各大勢力,都把李霖視作心腹大患,於是他們開始真正的被迫聯合了起來,來對抗李霖這個怪物的威脅。

而李霖在江南,絕大部分江南的豪門大戶,對他的認同感是很差的,這個時代地緣上的差異,造成了南北兩地之間的人相互之間都瞧不起對方,而李霖生於北方,卻崛起於江南,這讓本地的很多世家大戶甚至於平頭百姓,對他的認同感都很差,甚至在一些人刻意的宣揚之下,很多人敵視李霖,認爲江南是江南人的江南,李霖作爲外來者,不該掌控江南之地。

所以這樣的情況下,其餘各大勢力很容易就達成了一致,在吳王的主導之下,給李霖扣上了一個禍害江南的罪名,開始了聯合征討李霖,甚至於連北方的道門在得知李霖掌控了五雷正法之後,也對李霖的這種手段產生了覬覦的心理,開始摻和到了江南事務之中。

此時的北方早已陷入到了徹底的大亂之中,袁涉在誅除了曹冉之子曹靖之後,平定了關中,徹底位極人臣,並且控制了朝政,野心也隨即膨脹到了極點,先是將皇帝軟禁起來,代行皇帝之權,打算削藩,強化他對於大陳朝的控制。

此舉立即就遭到了諸王的強烈反彈,幾個封王立即就聯合在了一起,晉王、豫王、秦王、盧王、魯王組織起聯軍,兵發關中,以清君側爲名,和袁涉徹底撕破了臉,徹底引發了北方大亂。

數十萬大軍殺入關中,袁涉麾下的關中禁軍節節敗退,最終京師被攻破,袁涉在永和四年冬季在家中自焚而死,聯軍殺入京師,將袁涉一黨盡數誅除,進而秦王把持住了朝政。

秦王因爲地利的優勢,控制了朝政之後,看着這個癡癡傻傻的皇帝,自然野心也迅速的開始膨脹,有心想要取而代之,廢黜傻皇帝,登基稱帝。

秦王此舉其他諸王豈能答應!於是豫王便立即聯合了晉王和盧王再次對秦王發動了戰爭,聯軍又一次攻入關中,和秦王大軍展開了大戰。

連番大戰之下,最苦的當然還是普通百姓,整個江北的局勢進入到了動盪之中,豪門大戶趁機大肆兼併土地,招兵買馬擁兵自重,對境內百姓橫徵暴斂,以滿足他們所需,導致了大量百姓流離失所,成爲了流民。

而盧王這一年來,始終在不斷的有意將境內大批流民,朝着海州一帶驅趕,讓流民進入到了海州境內,給張可君製造麻煩。

但是誰都沒有想到,大量流民進入海州之後,卻並未引起海州大亂,這些流民被江南新興勢力李霖的手下,大批招募裝船運往了江南進行安置。

而江南之地不似北方,人口密集,土地也被耕種數千年之久,早已變得十分貧瘠,而江南之地大多還是荒蕪之地,土地十分肥沃,而且雨水豐沛,氣候溼潤,糧食單產遠超過北方許多,而且還是一年兩熟,糧食供應並不是很困難的問題。

大量北方的流民被運往江南之後,很快被安置在了荒地之中,以工代賑爲李霖開荒種田,將大批荒地墾作成爲了良田。

這些良田則是屬於李霖的公田,移民並不是這些土地的主人,只能佃租這些土地,每年給李霖繳納大量的糧食作爲租賦,使得李霖可以獲得大量的糧食,從不發愁會出現缺少兵糧的問題。

另外也爲李霖儲備下了大量的可供賞功的土地,還有大量的後備的兵源,實可謂是一舉數得。

等盧王發現的時候,李霖已經通過海州,轉運走了大批流民,海州卻沒有一點亂的跡象,氣的盧王火冒三丈,於是便派細作混入流民之中鼓動流民不接受招撫,移民江南,製造謠言說張可君將他們賣給李霖,到了江南之後,這些流民便會都被賣爲奴隸。

於是終於挑動了流民在海州作亂,可是流民剛剛在海州亂起來,便遭到了駐紮在海州的一支李霖的兵馬的強力鎮壓,殺的亂民軍人頭滾滾,將數萬亂民抓了起來,但凡是挑頭或者在亂民之中當頭頭之人,都全部被活剝了人皮。

至於甄別出來的那些盧王手下的細作,則被削成了人棍,裝在大甕之中,擺在海州各地示衆,嚇得盧王的手下再也不敢在海州胡來了。

對於亂民,單靠安撫的手段是絕對控制不住他們的,一旦他們通過暴力手段嚐到了甜頭之後,慾望便會開始極度膨脹,再也不是什麼溫順的良民,而變成了真正的暴徒。

對待這些暴徒,便只能用最爲殘暴的手段進行鎮壓,方能起到震懾其他流民的作用,這些懸掛在海州各地的一張張風乾的人皮,還有城門外面擺放的那些被削成人棍裝入大甕之中的的人彘,就成了現身說法的最好的例子。

江南軍如此殘暴的手段,也就徹底震懾住了流民之中的一些心懷叵測之輩,而李展這個時候親自前往海州坐鎮,一手打一手拉,對於不服管制的流民,毫不手軟,殺的人頭滾滾,對於聽從安排的流民,則給予食糧衣物,妥善安排裝船轉運。

盧王這樣的辦法再次以失敗而告終,而李霖的這種手段,把張可君也徹底鎮住,使得張可君意識到了這海州其實現在已經是李霖說了算,於是爲了張家血脈以後可以得以延續,張可君最終暗中投效了李霖,對外名義上還是他張可君在海州說了算,但是實際上李霖卻成了海州真正的主事之人。

而海州也成爲了李霖打入北方的一個楔子,通過海州源源不斷的將大量的流民輸往南方,隨着北人在江南人口數量的增長,也逐漸的形成了南人在江南獨大的格局,制約了南人在江南處於絕對的支配地位的現狀,形成了對南人的制約。

李霖則通過軍中的賞功制度,吸引了大量北方南下的流民投入了軍中,大大增強了軍隊的實力。

而江南各大勢力聯合想要將他絞殺,此舉也正中李霖下懷,現如今的他可不是當初那麼羸弱的小門小戶了,一不小心便會被大的勢力一口吞掉,現如今的他麾下擁兵數萬之多,而且全部都是精悍之士,各地的更戍營始終源源不斷的給軍中輸送着新鮮血液,始終保持着李霖軍之中可以隨時補充到精悍的兵員。

同時李霖堅持不斷的興商的做法,也使得轄地之中工商業得到了急速的發展,收取的商稅包括市舶司所收取的稅賦,在永和五年的時候,便達到了全年總收入的六成之多,同時還儲備下了大量的糧食。

所以面對着幾大勢力對他的進討,李霖並不感到緊張,制定了一個由南至北逐一攻破的策略,先對南方的建州郡下手,任命呂成樑爲湖州防禦使,給他調配了五都精兵,坐鎮湖州抵禦宣州郡和吳王的大軍,確保餘杭郡的安全。

而任命李威坐鎮衢州,授其衢州防禦使之職,負責抵禦池州郡的進犯,不求他們能攻城略地開疆拓土,但求無過,不放敵軍攻入李霖的屬地就行。

而李霖自己,則依舊是披掛上陣,率領兩萬精銳大軍,出慶州殺奔向了建州郡,開始對建州郡發動了攻勢。

建州郡郡守周奇聞之大驚,一邊趕緊派人前去聯絡池州郡、宣州郡和吳王,請他們立即發兵進攻李霖的轄地,逼迫李霖回師御守,一方面傾盡全力招兵買馬,趕往松原縣阻擋李霖大軍攻入建州郡之中。

第三十九章 結交第一百零二章 勒逼三千貫第八章 唐王來援第一百四十二章 當頭棒喝第一百二十一章 真兇第八十章 最悲催的一天第八十九章 破城擒將第三十二章 惹得衆怒第一百一十六章 方韓的主意第一百零四章 至寶銅爐第二十四章 回馬槍第二十一章 要價千貫第一百三十四章 司徒家的不滿第四十一章 歸附之心第一百三十六章 臨海州第一百二十一章 真兇第六十六章 破村第七十八章 伏殺第四十一章 辭行第三十一章 鬥法第二十二章 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第三十三章 衝突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桐破陣第九十三章 縣令蒙難第一百零五章 天極門第七十四章 撿漏的蜀軍第二十一章 鮎魚精第一百二十七章 晉見第二十四章 鬥法屠城第一百六十四章 軍令如山第二十八章 誰是兔子第六十三章 爭搶第七十六章 登門拜訪第七十四章 撿漏的蜀軍第三十五章 警告第七十四章 當場氣暈第十八章 兄弟來援第一百二十六章 嫌疑者第五十五章 法域甬道第一百六十三章 恩威並重第三十一章 立契第八十三章 梵門和尚第五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一章 試劍石第一百零八章 兵發劉家莊第十一章 認祖第二十二章 鬼類襲人(今日三更)第一百四十九章 示威第二十六章 因果第三十七章 圍三厥一第十三章 逐出家門(求收藏)第八十七章 誅滅第一百零一章 鐵礦第十三章 逐出家門(求收藏)第一百零四章 殺官第三十九章 餘杭長史第九十章 深入敵巢第一百零八章 兵發劉家莊第九十四章 交易第二章 被釋放的惡魔第十四章 襲營第一百零九章 墨鏡宗的疑慮第八十七章 誅滅第一百三十九章 投奔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局2第十二章 開打第一百一十九章 再爲正祀第六十四章 大妖第八十二章 再戰海州第六十三章 招兵(求收藏)第十一章 認祖第三十四章 赤果果的作弊第十九章 人氣第一百三十三章 嫁禍第三十六章 撿便宜沒門第三十八章 贖買第二十二章 妖丹推薦一本新書《焚天劍尊》第九十一章 踹門而入第一百三十六章 臨海州第六十六章 餘家的決斷2第六章 原形畢露第六章 願賭服輸第十七章 掮客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智之舉第一百零二章 勒逼三千貫第三十一章 立契第三十五章 範家少爺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奸第五十章 文鬥第十一章 湖匪第七十五章 價格戰第七十章 地縛靈第十四章 趕盡殺絕第八十七章 克敵之術第三十三章 衝突第八十五章 喪心病狂第十五章 臨陣叛亂第五十五章 法域甬道第一百五十九章 討逆檄文
第三十九章 結交第一百零二章 勒逼三千貫第八章 唐王來援第一百四十二章 當頭棒喝第一百二十一章 真兇第八十章 最悲催的一天第八十九章 破城擒將第三十二章 惹得衆怒第一百一十六章 方韓的主意第一百零四章 至寶銅爐第二十四章 回馬槍第二十一章 要價千貫第一百三十四章 司徒家的不滿第四十一章 歸附之心第一百三十六章 臨海州第一百二十一章 真兇第六十六章 破村第七十八章 伏殺第四十一章 辭行第三十一章 鬥法第二十二章 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第三十三章 衝突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桐破陣第九十三章 縣令蒙難第一百零五章 天極門第七十四章 撿漏的蜀軍第二十一章 鮎魚精第一百二十七章 晉見第二十四章 鬥法屠城第一百六十四章 軍令如山第二十八章 誰是兔子第六十三章 爭搶第七十六章 登門拜訪第七十四章 撿漏的蜀軍第三十五章 警告第七十四章 當場氣暈第十八章 兄弟來援第一百二十六章 嫌疑者第五十五章 法域甬道第一百六十三章 恩威並重第三十一章 立契第八十三章 梵門和尚第五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一章 試劍石第一百零八章 兵發劉家莊第十一章 認祖第二十二章 鬼類襲人(今日三更)第一百四十九章 示威第二十六章 因果第三十七章 圍三厥一第十三章 逐出家門(求收藏)第八十七章 誅滅第一百零一章 鐵礦第十三章 逐出家門(求收藏)第一百零四章 殺官第三十九章 餘杭長史第九十章 深入敵巢第一百零八章 兵發劉家莊第九十四章 交易第二章 被釋放的惡魔第十四章 襲營第一百零九章 墨鏡宗的疑慮第八十七章 誅滅第一百三十九章 投奔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局2第十二章 開打第一百一十九章 再爲正祀第六十四章 大妖第八十二章 再戰海州第六十三章 招兵(求收藏)第十一章 認祖第三十四章 赤果果的作弊第十九章 人氣第一百三十三章 嫁禍第三十六章 撿便宜沒門第三十八章 贖買第二十二章 妖丹推薦一本新書《焚天劍尊》第九十一章 踹門而入第一百三十六章 臨海州第六十六章 餘家的決斷2第六章 原形畢露第六章 願賭服輸第十七章 掮客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智之舉第一百零二章 勒逼三千貫第三十一章 立契第三十五章 範家少爺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奸第五十章 文鬥第十一章 湖匪第七十五章 價格戰第七十章 地縛靈第十四章 趕盡殺絕第八十七章 克敵之術第三十三章 衝突第八十五章 喪心病狂第十五章 臨陣叛亂第五十五章 法域甬道第一百五十九章 討逆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