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再下一城

至此建州郡大部都落在了李霖的控制之中,郡內各個州縣聞之周奇被俘,建州和閩州兩座大城都被李霖軍攻克,於是只得紛紛投降李霖,偶爾有個別不願意投降的,但是卻架不住當地豪紳爲求自保,暗中投靠李霖,最終還是獻城投降,帶頭抵抗者往往也只會落得一個身死族滅的下場。

當然這樣清理收尾的事情李霖是沒空做的,畢竟現在幾方勢力還在圍攻他的地盤,他沒時間留在建州爲這些小事耽誤工夫,接下來李霖留下一批人馬,交給了軍中大將張興,授其爲建州招討使,負責掃蕩建州郡剩下不肯投降的州縣。

而張興當初乃是周成的兄弟,投在了李霖門下,這些年來跟着李霖南征北戰,建功無數,早已成長爲了一員猛將,而且對李霖忠心耿耿,所以這一次被李霖授予了重任。

永和五年九月,李霖第二次在餘杭開科取士,這一次投考的士子數量,超過了兩千人之多,不但包括目前餘杭郡、山陽郡、建州郡三地之中的大批寒門士子,而且不少原本不喜李霖的豪門大戶子弟也紛紛投考,報名投考人數超出去年三倍還多。

除此之外,從北方遷徙過來的移民之中,也不乏有人蔘加科舉考試,甚至出現了徐州那邊的寒門士子,和荊州的寒門士子提前半年,就出發趕到了處州,等候參加考試,只是沒料到今天李霖將考試地點,放在了餘杭城中,不得已之下,處州的官員,只好派出了不少牛車,將在處州城等候參加考試的士子,送往餘杭城。

爲此李霖不得不日行三百里,花了七天的時間,從建州趕回了餘杭,親自主持這次考試。

至於所率的大軍則交給了周成,令其在建州稍作休整之後,便立即自池州郡南部殺入池州郡之中,向北一路攻進。

周成本來就是一員猛將,加之在李霖麾下錘鍊這些年下來,也早已成熟起來,殺伐果斷善於打硬仗,同時還心狠手辣,李霖將大軍交給周成,並無不放心之處,另外通過這次行動,也考驗一下週成獨自領軍的本事。

因爲已經是第二次科舉考試,所以李霖手下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在李霖趕回餘杭城的時候,朱宇和石宏已經提前做好了準備。

所以這一次考試進行了十分順利,一共有兩千餘名士子參加了考試,最終依舊錄用了四百人,錄用人數雖然和上次相差不多,但是錄選比例卻大大低於上一次的錄選比例,相對這一次錄選的人員素質,也大大超出了上次很多。

按照舊例,這些被錄選之人,依舊被髮往了各地任用,依舊是從吏員做起,而去年錄選的人員之中,通過考績之後,一批人被拔擢起來,被授予了官職,根據其能力高低,還有前一年的考績結果,分別授給了從九品到正七品不等的官職,將部分原來臨時委派的官員給撤換了下來。

而且其中不少官吏,被拔擢起來之後,派往了新佔的建州郡之中爲官,新一批錄用的士子,也大多被派往了新佔之地任用。

如此下去,用不了兩三年,李霖麾下就不會再因爲缺乏人才,而造成無人可用的窘境了,官吏的吐陳納新,也會逐漸的進入到良性循環之中。

而那些對李霖比較牴觸的豪門大戶,現在逐漸已經看清楚了李霖的想法,在李霖的轄地之中,他們想要和以前那樣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李霖實行了更加嚴格的集權制度,將地方官吏的任免權全部收歸了他手中,地方豪門世家再也不能輕易的把持地方軍政事務。

如果現在他們不想被李霖的文武官員集團排斥在外的話,那麼也只有選擇進入到這個圈子之中,按照李霖的規矩去辦事,否則的話等待他們的將會是徹底被邊緣化,所以他們再也不敢敝帚自珍,於是紛紛將族中有才的子弟放出來,去參加科舉考試,以此求得官職,這樣好歹不會被徹底邊緣化。

既然進入這個體制之中,不管什麼時候官吏都會處於社會上層階級,即便是再清廉的官吏,也能爲家族謀得好處,只有進入這個體制之中,才能繼續將他們家族延續下去,看不清這一點的世家大戶,肯定過不了多長時間的好日子。

在處理過第二次科舉考試的事務之後,李霖馬不停蹄的趕往了衢州,一支一萬精銳兵馬,這時候也提前被調往了衢州一帶等候李霖的到來。

李霖一到衢州,便統兵殺奔了池州郡,這一下池州郡就熱鬧了起來,原本池州軍進攻衢州不利,不但沒有討到一點便宜,還在衢州吃了大虧,現如今李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就將建州郡滅掉,進而開始南北兩路攻入池州郡之中,令池州郡守孫道驚恐萬狀,慌忙整軍分兵抵抗李霖的兩路大軍。

永和五年冬臘月,周成領兵用了四個月的時間,在池州郡之中高歌猛進,攻城拔地如入無人之境,一路將池州郡南部諸州縣接連攻克,池州軍在周成所率的李霖軍面前,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而且李霖在令周成領兵殺入池州郡南部的時候,准予周成便宜行事之權。

而且李霖給周成制定下了一個準則,那就是但凡攻打一處城池,遭遇守軍強烈抵抗者,並且給李霖軍造成千人以上傷亡的城池,破城之後,可屠城三日,盡殺城中鎮守的文武官吏,守軍全部坑殺。

對於抵抗較弱之地,可殺守城文武官吏,對守軍執行十一抽殺令。

對於兵抵城下,不進行抵抗投降者,城中主官可獲保全,但是要罷免官職,給予重新錄用爲官的機會。

對於在李霖軍未抵達之前,就主動獻降之地的官員,保留其官職,調至其它地方繼續爲官。

對於那些投靠李霖軍,幫助李霖軍奪城的當地世家大戶,大軍入城之後,對其家族必須做到善待,確保他們家族的利益,並且給予重賞,其家族子弟中有才之人,可直接在吏曹備案備選,被授予官職。

對於一力協助池州軍抵抗李霖大軍的世家大戶,則實行滅門之舉,一旦破城,舉族抄家問斬,婦孺皆發賣爲奴,沒收其全部產業。

周成獲此標準之後,嚴格按照李霖給出的這個標準執行,一路上一共屠城三次,以至於後來一些縣城的官員聽聞李霖軍到來的時候,紛紛主動投降,以至於後期周成率軍很少對城池發動強攻,只顧着忙着趕路了。

池州軍打不過李霖軍,不少兵將選擇了臨戰之際倒戈投降,所以周成在領兵攻入池州郡之後,只率領了一萬五千兵馬,等殺至池州城下的時候,兵力不降反增,擴充到了四萬人的規模。

而李霖雖然十月底才從衢州率軍殺入池州郡,但是沿途也沒有遭到強烈的抵抗,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便殺至了池州城下。

池州郡郡守孫道見大勢已去,繼續抵抗也只能落得一個身死族滅的下場,爲了族人考慮,在李霖大軍兵圍池州城之後,在城中哀嘆一聲,下令打開城門,開城獻降。

李霖不殺孫道,準其全族前往明州定居,至此池州郡也告滅。

李霖一年連滅兩郡之地,整個吳地中部南部,幾乎都落在了李霖的手中,一躍成爲了江南吳地之中最大的一股勢力,已經超越了吳王的實力很多,整個吳地之中,僅剩下了吉州郡、鄱陽郡和宣州郡三郡,加上吳王掌控的江寧郡和吳郡。

整個吳地的九郡現如今李霖就控制了四郡之地,讓整個江南爲之巨震,原本並未和李霖有什麼正面衝突的冀州軍和鄱陽郡,現如今也緊張了起來,開始整備兵馬,在他們和池州郡交界之地加強了守備力量。

並且兩郡都派出使臣,前往餘杭求見李霖,向李霖示好,希望李霖不要惦記他們兩郡之地,換做以前的時候,這些郡守怎麼可能把李霖放在眼裡,但是現在李霖一舉控制了四郡之地,他們感受到了強烈的危機感,有心想和李霖爲敵,但是現在看到李霖麾下大軍如此兇悍,作爲吳地之中地盤最大實力最強的池州郡,居然短短半年不到,便被李霖攻佔。

換做他們兩郡,加在一起實力也不如池州郡,一旦李霖要是對他們兩郡動了心思,他們即便是綁在一起,也不是李霖的對手。

所以吉州和鄱陽兩郡郡守都只能低下頭,主動派人前來向李霖示好,希望結交李霖,避免李霖覬覦上他們的地盤。

李霖在攻下了池州之後,安排好了池州的軍政之事,等信任的官員到任之後,便令周成暫時坐鎮池州郡,而他則率兵返回了餘杭。

當得知吉州和鄱陽兩郡郡守派來了使臣之後,李霖接待了他們,好言相撫了一番,同時也隱晦的敲打了他們,讓他們休要和吳王以及宣州郡的賈誠勾搭,做出有損他們之間關係的事情。

送走了這兩郡的使臣之後,李霖召集了麾下的文武官員,聽取了他們近期轄地之中的各種事務,足足花了數天的十天,才把一些大事給處理完畢。

地盤大了事情也就多了,李霖又要到處率兵征戰,所以積存下來了不少事情需要他進行處理。

考慮到他目前地盤已經不算小了,於是李霖在和諸位文官商議之後,決定對轄地進行一次劃分,改之前的郡爲府,在轄地之中暫時實行府(州)縣兩級行政管理制度,撤銷郡一級的行政區域劃分。

將目前四郡之地,劃分爲了十二個府(州),每府(州)下轄幾個縣,府下面不再管轄州,而是隻管轄到縣,升臨海州等州爲府,個別比較小的州依舊保留州的建制。

所有各府任命知府一名,主要負責當地民政事務,另外設通判一名,作爲知府或者知州的副手,分管一些事務,同時也兼有監督知府的職責,另外分別設立一些屬官,分管各項事務。

這麼一來知府或者是知州的權力,就比以前郡守的權力小了很多,所轄的地域也小了很多,也就不用擔心這些官員會在地方結黨營私坐大勢力,最終尾大不掉。

第七十二章 誘餌第三章 醫癡第一百零五章 控兵第六十五章 嶽州屠第四十四章 自我推銷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鐵第十九章 獸行第一百六十二章 背水一戰第十一章 湖匪第十章 遊神相救第三十二章 惹得衆怒第二十三章 血食飼養第一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第七章 收服第八十三章 梵門和尚第三十二章 惹得衆怒第九十六章 賞功第八十五章 小施懲戒第八十五章 小施懲戒第十七章 掮客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流涌動第四十章 兄弟第八十二章 打通海路第五十一章 一腳崩飛第一章 南下第二十章 給不行賣可以(求收藏)第一百零七章 陰兵屠靈第五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八十三章 北伐第一百六十七章 脅衆第九十三章 鎮壓第七十七章 陰招第五章 族堂第一百章 再次進山第十七章 此酒只應天上有第一百三十二章 皇帝駕崩第八十六章 冰釋前嫌第七十四章 海路第一百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一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第五十三章 仇人相見第十九章 人氣第六十二章 老祖2第六十七章 內外夾擊第一百五十章 惱羞成怒第二十五章 範家聯姻第九十六章 懸賞開拔第一百三十章 李大忽悠第五十三章 仇人相見第三十九章 生離死不別第三十八章 棉花第八十五章 竊運之賊第一百四十章 爭論第六十二章 老祖2第五十五章 上門打臉(求收藏)第三十二章 惹得衆怒第八十四章 禮佛寺第五十三章 氣運限制第十一章 坑殺第一百三十二章 嫁禍於人第五十三章 氣運限制第一百四十九章 示威第四十八章 講武堂第四十八章 收個妖精小弟第一百六十八章 誅心強逼第五十七章 甘拜下風第五十二章 傲老二第十章 唐軍之威第四十七章 小白鼠第十章 唐軍之威第二十七章 背棄第十三章 逐出家門(求收藏)第八十二章 再戰海州第一章 南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第七十二章 鹽田法第五十六章 平定湖州第四章 兵破洛陽城第六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一百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一百零七章 陰兵屠靈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局第三十章 權力劃分第一百一十章 兄弟情誼第三章 李霖的憤怒第一百零一章 鐵礦第五十一章 置地2推薦一本新書《焚天劍尊》第一百一十二章 勝者的紅利第六十章 厄運之鬼第一百二十七章 精鐵第一百一十八章 懲戒新書感言第三十九章 餘杭長史第十九章 人氣第五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二十八章 奪血換命第七十六章 登門拜訪第六章 原形畢露第一百四十三章 優柔寡斷
第七十二章 誘餌第三章 醫癡第一百零五章 控兵第六十五章 嶽州屠第四十四章 自我推銷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鐵第十九章 獸行第一百六十二章 背水一戰第十一章 湖匪第十章 遊神相救第三十二章 惹得衆怒第二十三章 血食飼養第一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第七章 收服第八十三章 梵門和尚第三十二章 惹得衆怒第九十六章 賞功第八十五章 小施懲戒第八十五章 小施懲戒第十七章 掮客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流涌動第四十章 兄弟第八十二章 打通海路第五十一章 一腳崩飛第一章 南下第二十章 給不行賣可以(求收藏)第一百零七章 陰兵屠靈第五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八十三章 北伐第一百六十七章 脅衆第九十三章 鎮壓第七十七章 陰招第五章 族堂第一百章 再次進山第十七章 此酒只應天上有第一百三十二章 皇帝駕崩第八十六章 冰釋前嫌第七十四章 海路第一百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一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第五十三章 仇人相見第十九章 人氣第六十二章 老祖2第六十七章 內外夾擊第一百五十章 惱羞成怒第二十五章 範家聯姻第九十六章 懸賞開拔第一百三十章 李大忽悠第五十三章 仇人相見第三十九章 生離死不別第三十八章 棉花第八十五章 竊運之賊第一百四十章 爭論第六十二章 老祖2第五十五章 上門打臉(求收藏)第三十二章 惹得衆怒第八十四章 禮佛寺第五十三章 氣運限制第十一章 坑殺第一百三十二章 嫁禍於人第五十三章 氣運限制第一百四十九章 示威第四十八章 講武堂第四十八章 收個妖精小弟第一百六十八章 誅心強逼第五十七章 甘拜下風第五十二章 傲老二第十章 唐軍之威第四十七章 小白鼠第十章 唐軍之威第二十七章 背棄第十三章 逐出家門(求收藏)第八十二章 再戰海州第一章 南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第七十二章 鹽田法第五十六章 平定湖州第四章 兵破洛陽城第六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一百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一百零七章 陰兵屠靈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局第三十章 權力劃分第一百一十章 兄弟情誼第三章 李霖的憤怒第一百零一章 鐵礦第五十一章 置地2推薦一本新書《焚天劍尊》第一百一十二章 勝者的紅利第六十章 厄運之鬼第一百二十七章 精鐵第一百一十八章 懲戒新書感言第三十九章 餘杭長史第十九章 人氣第五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二十八章 奪血換命第七十六章 登門拜訪第六章 原形畢露第一百四十三章 優柔寡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