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定襄大捷震長安

夜晚的長安萬物寂靜,可承慶殿依然燈火通明。

皇后長孫氏正在仔細擦拭着皇帝的鎧甲,一旁的房玄齡幾次想要伸手都被她拒絕了,這種事他從來不假於人手。

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每次出征這些事都是由她做的,不同以往的是,這次她的兒子還沒有回來,有要搭出去一個丈夫。

由於怕李承乾和李靖的行蹤暴露,李績在給朝廷的軍報對於決戰說的很模糊,這讓本就着急萬分的李世民怒火萬丈,決定親自帶兵前去,不能讓大唐的這點家底都賠進去,所以纔有了眼前的這一幕。

“這幅盔甲朕是許久都沒穿過了。”

“陛下,李靖和李績都是穩健之輩,臣以爲這其中必有隱情,是不是再等等。”,房玄齡欠了下身子回道。

“元戍禁軍都準備好了嗎?”

“段志玄等人已經率部在北門集結完畢。”

就在李世民準備着甲的時候,長孫無忌和杜如晦聯袂而至,行過禮後,杜如晦手中的軍報呈給了李世民。

“五日前,我軍以陰山之中,全殲東突厥主力十七萬,生擒自頡利一下王族將校八百餘人。除了少部分給正在負隅抵抗外,頡利所轄之地歸我大唐矣。”

杜如晦儘量壓低了語速,可殿內衆人都聽得出來壓抑的興奮。

李世民看着軍報頓時熱淚盈眶,爲了打贏這仗他揹負了太多太多了,無論是面對李淵,還是百官,甚至是天下百姓,他終於可以有個交代了。

“太子呢,太子怎麼樣?”,長孫皇后一把抓住了哥哥的胳膊神色十分的慌張,長孫無忌當然知道妹妹是怕聽到什麼不好的消息。

“娘娘安心,太子殿下安然無恙,而且在此次的定襄會戰中立了大功,臣等還要和您討杯酒兒呢,是吧,克明。”

“沒錯,太子殿下宵衣旰食,應寒風,攀絕壁,千里突擊,可謂厥功甚偉啊!”

二人的話算是徹底的安了長孫氏的心,長出了一口氣,對皇帝施了一禮就默默地退了出去。看着皇后孤寂的背影李世民的心中爲之一痛。

十幾年的夫妻,他怎麼不知道長孫每夜都被噩夢驚醒,白日也望着北邊發呆。

她和李世民是從戰爭走過了來的,幾十萬人混戰在一起,又有誰能保證的了李承乾絕對的安全呢。

“陛下,陛下”,長孫無忌叫醒了臆想中的李世民。

“哦,輔機,命你爲宣慰使,立刻動身前往定襄前線,宣佈朕對他們褒獎,同時敦促太子返京,野了那麼久也該回來。”

“敲響得勝鼓,讓百官太極宮見駕,下令京兆尹,消禁三天,朕要與民同樂。”

看着皇帝紅着眼圈,手舞足蹈的說着,長孫無忌三人也都笑着應聲而去。

他們知道皇帝這次可是下了血本的,要知道如果戰事失敗大唐會丟盡了所有家當,不僅北方諸州會淪喪。就連李承乾這個太子也得完蛋,他的下場只有兩個,要麼戰死,要麼被廢。

太極宮

李世民舉起手裡軍報,掃視一眼殿中的羣臣,激動的說道:

“定襄前線傳來捷報,我軍在陰山全殲東突厥主力,擒其可汗頡利以下王公數百人,覆滅其國。”

“頡利被擒了,從今天起兩百多萬草原百姓和整個漠北盡歸附我大唐矣。”

李世民的話音剛落,殿內羣臣紛紛齊聲高呼大唐萬勝,陛下萬歲。

當然在這歡呼中也夾雜哭泣之聲,在他們中不乏親族至友死在與頡利的驃掠和作戰中。

今天的勝利來之不易,這股仇恨也不斷的鞭策着他們盡心做事,而這一等就是四年啊,終於對於那些死去的人可以交代了。

京兆尹的差役敲着手中銅鑼,在長安城內的一百零吧坊內走街串巷,還一邊吆喝着“定襄大捷”異常的賣力。

隆隆的得勝鼓聲和銅鑼聲叫醒了沉睡中長安城的百姓,當他們得知頡利被擒的消息後,紛紛涌上街頭山呼萬歲,萬家燈火映亮了半邊天讓整個長安徹夜無眠。

“小姐,小姐,頡利被活捉了,定襄會戰我軍大勝,陛下還讓老爺去前線勞軍呢。”

聽到丫鬟回話的後,長孫悅對着佛龕接連三拜,口中念着佛祖保佑。

“小姐,你的心事實在是太重了,現在仗都打完了,凡事兒可別再往心裡去了。”

被丫鬟扶起的長孫悅,將手中的念珠,恭敬的將念珠放在佛龕上,捋了捋雜亂的青絲。

“以前在趙州的時候,這夢裡啊,不是一樹梨花,就是晚笛牧歌。

可自從到了長安以後,這夢裡就再也找不回從前的柔情蜜意了,剩下的只有苦悶了。”

長長的出了口氣後,長孫悅擡頭看着窗外的明月,也不知道那個人到底怎麼樣了。

定襄唐軍大營

長孫無忌宣讀完聖旨向李靖詢問了草原現在的情況。聽到阿使那思摩消息後不由的皺了下眉頭。

“柴將軍,爲什麼還沒有拿下阿使那思摩?他手下不就剩下幾千人嗎?可你金河軍有五萬之衆啊,你說,你怎麼和陛下交代。”

“長孫大人,這個阿使那思摩就像狐狸一樣,進了山就抓不到影了。一會東一會西,想抓到他着實不易啊。”

聽到柴紹這沒出息的話,帥位上的李靖不由得哼了一聲,嚇得柴紹趕緊退了出去。

“父帥,這長孫無忌也不給您面子了,怎麼說您也是陛下的姐夫啊,再說弟兄臥雪爬冰打了這麼久,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

出了帥帳後,柴哲威爲自己的老爹打抱不平。

“那有什麼辦法,誰讓我們打了敗仗呢,人家的功勞大嘛,在陛下那他都照說不誤,又怎麼會把爲父這個大帥放在眼裡呢。”.......

翌日清晨,定襄城外的閱軍臺旌旗迎風招展,排列整齊將軍將士迎風屹立。

李承乾在李靖和長孫無忌的簇擁下,走上閱軍臺。本來的主角李靖也在皇帝的授意下成爲了配角,恭敬侍立再後。

李承乾着冕有白珠垂九旒,紅絲帶做帽帶,犀角簪導,青綿做兩耳旁飾物,身着淡黃色的太子袞服,好一幅儲君的氣派。

身後看着他的長孫無忌也是激動萬分,此一役後,所有的皇子在唐軍的威望都不可超過李承乾,他這個外甥用自己血勇徹底他們,這點從下面那些軍漢狂熱的臉上就可以看的出來。

長孫無忌輕咳幾聲後,開始宣讀祭文:“維貞觀四年五月,大唐太子李承乾謹陳祭儀,享於故歿王事,告我大唐將校英魂曰:

此戰遠征漠北草原,緣自頡利興兵,縱蠆尾以興妖,盜狼心而逞亂。孤奉聖命,問罪龍城。大舉貔貅之師,悉除敵軍。天軍雲集,賊寇冰消。

才聞破竹之聲,便是失猿之勢。士卒兒郎盡是九州豪傑,官僚將校皆爲四海英雄。

爾等或爲流失所中,魂掩泉臺。或爲刀斧所傷,魄歸長夜。生而則有勇,死而則成名。

今欲奏凱歌,承臨太平。汝等英靈尚在,必聞我聲,隨我旌旗,逐我腳步。同回故國,各歸本鄉。

受骨肉之蒸嘗,享宗祠之祭祀,莫作他鄉之鬼,徒倫異域之魂。孤當表其勳功,勒石於宗廟。

汝等各家均沾恩露,年給衣糧,月賜餉祿,用茲酬答,以安汝心。

生者既凜天威,死者當歸王化。今聊表丹城,敬陳祭祀汝等英靈。嗚呼哀哉,尚饗。”

“踏破胡虜,大唐威武,踏破胡虜,大唐威武......”,閱軍臺下衆軍高舉兵器大聲呼喊,其聲響徹九天。

“本宮以奏請陛下在長安玉山興建一座軍陵,凡我唐軍烈士骨殖一半返歸本鄉,一半供入軍陵。四時八節,享受國家血食,以示吾等同袍之義,以安英烈在天之靈。”

“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李承乾的做法讓這些丘八們不知道該怎麼表達自己的感情纔好。自古以來一直都是士農工商兵,他們這些丘八從來都是最底層的。

什麼時侯能享受到這樣的待遇,太子爺對兄弟們真是沒的說啊。

仗義多出屠狗輩,這些斗大的字不識得一籮筐傢伙只要你對他們好一分,他們都會牢牢的記在心裡。

看着下面手舞足蹈的漢子們,李承乾不由想起了那些在惡陽嶺和陰山下犧牲的士卒,雖然這次打勝了,但這世上有多添了多少孤兒寡母呢。

至於回朝後那些文官是否會對他有所的詰難,他一點兒都不在乎,因爲他從不怕麻煩。

三日之後,李承乾統領着部分府兵返回關中,而李靖等人爲了穩定現有的局勢暫時的留在的定襄。

隨李世民征戰多年的他又怎麼會不知道戰場上的同袍之情甚於手足呢。

第七百二十三章 真神計劃之倉皇逃竄第五百五十四章 上八寨的幺蛾子第四百零四章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第九百零六章 我真是來送禮的!第七百五十六章 褲腰帶都沒有的王爺!第二百四十四章 你舅爺永遠是你舅爺第二百九十九章 學子的屁股和溫彥博的牙第五百一十八章 再聰明也不如我兒子第四百零五章 大唐懟懟王第四百八十九章 這是個人才啊第六百一十二章 忠臣不僅前臺有第八百三十四章 禽獸與禽獸不如!第六百五十四章 封王?沒問題!第三百三十章 鬼精鬼精的狄仁傑第九百六十章 哎呀,層層封鎖啊!第一百五十五章 千金買骨的李世民(2)第七章 華州之亂(1)第三百四十章 睜開你的狗眼看清楚小爺是誰?第一百九十章 承慶殿議事第九百六十七章 作妖的李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一樣的老子,不一樣的兒子第八百三十章 有些女人是碰不得的!第三百三十七章 被說服的江夏王第五十九章 新造紙術帶來的影響(1)第九百六十三章 一團和氣第四十五章 貞觀二年的蝗蟲第七百二十六章 醉打金枝(一)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陽舊事第八百八十四章 長孫衝的發現!第一百八十章 矯枉必學過正第二十八章 大義凜然的李承乾第四百八十章 老頭兒,你太放肆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好,兔爺兒第一百零七章 長安城瀰漫的陰謀(2)第三百一十五章 告別第四百七十二章 賤人和敗類第五十九章 新造紙術帶來的影響(1)第五百一十三章 臣這禮比鄭家重!第六百四十章 讓你死的心服口服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們都被他騙了?第八百四十章 錯綜複雜的賀蘭山!第八百零五章 事情遠遠沒有那麼簡單!第八百五十三章 不一樣的爲政之道!第五百七十六章 繼續唱、繼續跳第七百六十四章 沒完沒了第五百七十七章 翻車了?第五百一十八章 再聰明也不如我兒子第四百一十三章 鄠縣農場的小老頭第二百零三章 千刀萬剮第一人第五百五十二章 你愛的不是李家第五百章 你到底是誰家的丫頭?第五百八十七章 杜如晦的難處第九百八十章 滿堂彩第五百二十一章 底線再次刷新的程咬金第四百六十九章 湯泉遊獵第二百七十章 貞觀朝第一孝子第七百一十四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六百零六章 我說你是咋想的第三百一十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七百三十七章 不一樣的北巡第五百五十四章 上八寨的幺蛾子第七百二十三章 真神計劃之倉皇逃竄第二百八十九章 被老頭兒玩兒壞的吳黑闥第六百四十六章 尊嚴和活命第二百八十七章 皇帝也有被自願的時候第一百零五章 定襄大捷震長安第二百七十八章 做太子也得學會站隊第九百八十三章 太子病了!第七百五十七章 妥,還是不妥!第五百六十七章 反攻,反攻,再反攻第四百四十四章 甩包袱的李世民第三百七十六章 壓到駱駝的後一顆稻草第四十九章 李承乾造反了?(1)第九百六十九章 都圍着小傢伙轉!第四百八十七章 這麼小就會看花姑娘了?第五百六十七章 反攻,反攻,再反攻第三百七十八章 真真正正的活閻王第六百七十七章 老兵永遠不死第七百二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八百零七章 《帝範》第三十三章 不服氣,也有招(2)第五百四十章 再斷一次太監的根兒第五百零九章 蒼天饒過誰(一)第六百五十章 太子妃發威!第九百五十四章 這法場劫了也沒用!第四百零七章 禽獸不如啊第八百五十五章 想不通死去!第六百五十六章 哦,還有這麼個人呢!第八百一十六章 狹鄉遷寬鄉!第五百零一章 萬國來朝(一)第六百章 申州城的匪宴第四百八十一章 哎呀我去,你這是打誰臉呢?第三百一十三章 牛鼻子,下來吹牛批行嗎?第二百六十八章 玄武門上還有散去的疑雲第四百五十六章 有些話是不能當真的第四百二十章 奇怪的官兒,奇怪的官場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八十三章 論糧道(3)第二百一十一章 本宮就是要樹立一個榜樣第七百六十七章 反王-汪華
第七百二十三章 真神計劃之倉皇逃竄第五百五十四章 上八寨的幺蛾子第四百零四章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第九百零六章 我真是來送禮的!第七百五十六章 褲腰帶都沒有的王爺!第二百四十四章 你舅爺永遠是你舅爺第二百九十九章 學子的屁股和溫彥博的牙第五百一十八章 再聰明也不如我兒子第四百零五章 大唐懟懟王第四百八十九章 這是個人才啊第六百一十二章 忠臣不僅前臺有第八百三十四章 禽獸與禽獸不如!第六百五十四章 封王?沒問題!第三百三十章 鬼精鬼精的狄仁傑第九百六十章 哎呀,層層封鎖啊!第一百五十五章 千金買骨的李世民(2)第七章 華州之亂(1)第三百四十章 睜開你的狗眼看清楚小爺是誰?第一百九十章 承慶殿議事第九百六十七章 作妖的李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一樣的老子,不一樣的兒子第八百三十章 有些女人是碰不得的!第三百三十七章 被說服的江夏王第五十九章 新造紙術帶來的影響(1)第九百六十三章 一團和氣第四十五章 貞觀二年的蝗蟲第七百二十六章 醉打金枝(一)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陽舊事第八百八十四章 長孫衝的發現!第一百八十章 矯枉必學過正第二十八章 大義凜然的李承乾第四百八十章 老頭兒,你太放肆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好,兔爺兒第一百零七章 長安城瀰漫的陰謀(2)第三百一十五章 告別第四百七十二章 賤人和敗類第五十九章 新造紙術帶來的影響(1)第五百一十三章 臣這禮比鄭家重!第六百四十章 讓你死的心服口服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們都被他騙了?第八百四十章 錯綜複雜的賀蘭山!第八百零五章 事情遠遠沒有那麼簡單!第八百五十三章 不一樣的爲政之道!第五百七十六章 繼續唱、繼續跳第七百六十四章 沒完沒了第五百七十七章 翻車了?第五百一十八章 再聰明也不如我兒子第四百一十三章 鄠縣農場的小老頭第二百零三章 千刀萬剮第一人第五百五十二章 你愛的不是李家第五百章 你到底是誰家的丫頭?第五百八十七章 杜如晦的難處第九百八十章 滿堂彩第五百二十一章 底線再次刷新的程咬金第四百六十九章 湯泉遊獵第二百七十章 貞觀朝第一孝子第七百一十四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六百零六章 我說你是咋想的第三百一十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七百三十七章 不一樣的北巡第五百五十四章 上八寨的幺蛾子第七百二十三章 真神計劃之倉皇逃竄第二百八十九章 被老頭兒玩兒壞的吳黑闥第六百四十六章 尊嚴和活命第二百八十七章 皇帝也有被自願的時候第一百零五章 定襄大捷震長安第二百七十八章 做太子也得學會站隊第九百八十三章 太子病了!第七百五十七章 妥,還是不妥!第五百六十七章 反攻,反攻,再反攻第四百四十四章 甩包袱的李世民第三百七十六章 壓到駱駝的後一顆稻草第四十九章 李承乾造反了?(1)第九百六十九章 都圍着小傢伙轉!第四百八十七章 這麼小就會看花姑娘了?第五百六十七章 反攻,反攻,再反攻第三百七十八章 真真正正的活閻王第六百七十七章 老兵永遠不死第七百二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八百零七章 《帝範》第三十三章 不服氣,也有招(2)第五百四十章 再斷一次太監的根兒第五百零九章 蒼天饒過誰(一)第六百五十章 太子妃發威!第九百五十四章 這法場劫了也沒用!第四百零七章 禽獸不如啊第八百五十五章 想不通死去!第六百五十六章 哦,還有這麼個人呢!第八百一十六章 狹鄉遷寬鄉!第五百零一章 萬國來朝(一)第六百章 申州城的匪宴第四百八十一章 哎呀我去,你這是打誰臉呢?第三百一十三章 牛鼻子,下來吹牛批行嗎?第二百六十八章 玄武門上還有散去的疑雲第四百五十六章 有些話是不能當真的第四百二十章 奇怪的官兒,奇怪的官場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八十三章 論糧道(3)第二百一十一章 本宮就是要樹立一個榜樣第七百六十七章 反王-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