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七人同時論天下(23)

只是劉裕最痛恨的,卻是以他爲代表的千千萬萬的赤子之心,卻一次次被那些可惡的門閥利用,甚至於這神聖的北伐當做政治鬥爭和別苗頭的工具,而可悲的是,無數年輕人們,卻根本不知道這一點,還以爲他們北伐是真的憂國憂民,是真的志在光復,以至於爲了他們而拋頭顱灑熱血,埋骨他鄉拋棄妻子,這是何等的悲劇?

自從南遷之後,皇權旁落,基本上就是幾個門閥開始統治這個國家,王、庾、桓、謝等大族先後執掌朝政,幾個主要的大族相互牽制,又相互維繫,從而使這種政出多門的局面得以維持。這種局面固然讓政局在中小規模的混亂之中,保持了一個大概的穩定,但是,在這種亂世之中,這種局面卻極大地妨礙江南社會的全面整合,根本無法形成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也很難產生衆望所歸的領袖,即使真的出現了這樣的人,其他的門閥們寧願葬送國家利益,也一定要把有這樣潛力的人給徹底打下去。所以,之前的北伐如祖逖、褚裒、殷浩、謝萬、謝玄北伐時,江南根本就是一盤散沙,牽制北伐的因素很多,說到底並不是兩個國家之間的對抗,而是這些統帥們個人的勢力和對方一個國家之間的對抗,因此他們未能取得大的成就。

祖逖北伐,朝廷並未給予實質性的支持,只給了祖逖一千人的糧食和三千匹布,無奈之下,祖逖只好帶着數千熱血青年過江,縱然如此,執政的王導和王敦甚至對於祖逖頗不以爲然,還多有掣肘。

而當祖逖剛剛在河南打下基礎,擁有了大片土地和軍隊時,朝廷即派戴淵前往節制。祖逖想到自己夙興夜寐,朝乾夕惕,費盡了心血才取得的成就就將這樣付諸東流,不由得悲從中來,不久病死,北伐事業前功盡棄。

祖逖鬱鬱而終之後,朝廷終於略微有所醒悟,於是褚裒再次北伐,這一次,朝廷倒是給了相當的幫助,出征前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動員,一時間朝野皆以爲中原指期可復,而光祿大夫蔡謨等人,就站出來說怪話了,他們說什麼如果能夠光復中原,當然是好事,可是這樣一來,褚裒就勢必威震天下,無人可當,而手上又有軍隊,這樣一來,豈不是朝廷和皇上的心腹大患了麼?果不其然,朝廷對於褚裒的支持馬上就有所保留了,而他的北伐也毫不意外的敗了。

如果說,褚裒的北伐時,朝廷和某些小人的動作還僅限於局部的秘密的下黑手使絆子,還不敢公開做什麼的話,那麼最讓劉裕感到噁心的,就是殷浩那一次了。

土霸王殷浩北伐,既不是時機到了,也不是他自己一直有光復中原的志向,而完全是朝廷爲了抑制恆溫北伐的動議。爲的只是不讓桓溫搶了頭香佔便宜,因此在完全沒有仔細準備的時候,就匆匆率軍北上,結果自然是一敗塗地,白白讓無數熱血男兒就此埋骨他鄉。而偏偏,劉裕的伯父和兩個叔父,都在那次戰役裡犧牲,這也是劉裕對於這些門閥大族們深惡痛絕的根本原因。

殷浩北伐失敗後,桓溫趁機反擊,通過朝廷政爭的辦法,好歹把反對者全部暫時趕出了朝廷,從而將北伐的資格據爲己有,同時也將軍政大權握於己手。雖然手段可議,但是畢竟勉強實現了暫時的事權統一。

因此,桓溫的北伐,也多少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問題在於,桓溫北伐的用意,並不全在收復北方。他兵臨灞上卻不採王猛之議徑攻長安,進抵枋頭而不採郗超之議直趨鄴城,從此中似可窺見他雖專兵在外卻意在建康的梟雄心態。正是這種梟雄心態妨礙了他北伐成就的進一步取得。桓溫長期專擅上游,遙制朝廷,雖王、謝大族亦無法予以裁製。

至於淝水之戰之後的那一次北伐,是劉裕這一輩子的一個噩夢,他現在還無法忘記,那一次,他渡過黃河,卻被迫南返時留下的眼淚,他也不會忘記,那一次北伐失敗,不是前線將士們不用命,不是敵人太兇殘,更不是前線的將軍們不勇敢不精通謀略,而完全是有人拖後腿!

可是偏偏,劉裕明明知道,是誰託的後腿,卻沒有辦法來將那個人碎屍萬段,只因爲劉裕就算大權在握,他還是寒族,還是沒有和士族門閥較勁的本錢。

劉裕能做的,只有等待,堅持,同時奮鬥!雖然說時勢造英雄,但是英雄也可以造時勢,只要劉裕不斷立功,他的聲望就會與日俱隆,只要劉裕手上有軍隊,他的實力就會越來越強,到時候各方英才都會自動匯聚到他的身邊,到了那個時候,形勢比人強,就是自己和某些人算總賬的時候了!

而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同時給那些枉死的兄弟們報仇,北伐,永遠是最好的辦法!在這一點上,劉裕也不掩飾,自己也要靠北伐來實現自己的目的,不過劉裕卻也是真心實意的想收復故土,這就是區別。

當然,北伐要想成功,卻不能只靠着人心。人心很重要,但是時勢和戰略也很重要。畢竟,北伐除了作爲旗幟外,還應有本身的內涵。只有一個力量整合得比較成功的社會中才能凝聚出強大的力量,纔會有真正徹底的北伐。此時,事權歸一,將帥用命,士氣振奮,社會組織、社會動員也都暢通有效。

自東南發起的北伐,真正成功的少,除了政治方面的原因外,也跟北伐的方略有關。祖逖北伐時,爭於河南,而河南當時正是混亂和動盪的交匯之地。褚裒北伐,師出泗口而趨彭城,結果大敗於代陂。殷浩北伐,意在北出許、洛,但先是有張遇據許昌之叛,以致自壽春出兵的計劃受挫,後來移兵泗口、下邳方向,又有姚襄反目相攻。謝萬北伐,由渦水、穎水北趨洛陽,卻以燕兵勢盛而倉皇退兵,招致士衆驚潰,許昌、穎川、譙、沛諸城相次陷沒。這些北伐,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戰略目標,而且都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實力,卻過低估計了敵人的實力,就算能夠取得階段性的成就,總體來說,卻還是很難取得全局性的勝利。

上一次的三路北伐,由於處在淝水之戰大勝之後的一個特殊的時間點,也是晉朝上下一個難得的團結時候,因此那一次的北伐方略其實是不錯的,荊州方面水陸並進從武關入關中,中路軍直取河洛,東路軍自彭城北上,先取山東,三路大軍又都是士氣高漲,裝備精良,而且這次的佈局,也經過了各方勢力的推敲,並且取得了一致,總體來說,可以說是佈局宏大,配合巧妙,足以撐開全局,而秦軍剛剛慘敗,人心浮動,內部也多有叛亂,本來是一舉顛覆大秦,光復故土的絕好機會,只可惜因爲種種原因,這一次北伐還是功敗垂成。

這一次劉裕的任務非常明確,由於北線的慕容衝剛剛佔領鄴城,根基還不穩固,需要時間來鞏固已經獲得的成功,而之前石越由於戰敗,山東地面已經很空虛了,不得已之下,石越只得率領殘部,退往河南。

換句話說,齊魯大地,現在就處在一個比較空虛的階段,北方的慕容衝暫時沒有能力攻佔這裡,而本來佔據這裡並且經營很久的石越,卻不得不退出這裡,這就給了晉國一個很好的機會佔領這裡,順便還能讓劉裕和北府軍跳出激烈的內訌,得以保全自己,意義實在很重大。

劉裕是知兵的人,他知道,自己事業的基礎,只能是東南之地,而不能是別處,而山東和荊襄猶如東南的兩翼,屏護着整個江淮防禦體系。山東足以屏護淮泗上游,荊襄足以屏護江漢上游。前人曾言“欲固東南者,必爭江漢;欲窺中原者,必得淮泗。有江漢而無淮泗,國必弱;有淮泗而無江漢之上游,國必危。” 北據山東以固淮泗上游,西保荊襄以固長江上游,是爲保據東南者的最好態勢。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山東在南北之間具有樞紐性地位。這一方面是因爲山東一代,有許多低山和丘陵,在一片大平原上可以作爲憑恃,另一方面,山東處在監控南北之間水路運輸線的位置上,衆所周知,北人善於騎射,而南人善於舟船,因而南北對峙之際,山東常是爭奪的焦點。

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如能佔據山東,便取得了很有利的態勢。對於南方而言,得山東,進可以問鼎中原,北臨幽燕,退可以翼蔽淮泗,鞏固江淮;對於北方而言,得山東,進可以南逼江淮,退可以翼蔽河北。而現在,慕容衝卻擺明了暫時沒有能力取得山東,江南的人除非是所有人都瞎了眼,不然也一定要趁着這個時候奪取山東,這也是劉裕當初雖然深陷政爭漩渦,卻還是有機會率部北伐,而沒有遭到激烈反對的根本原因。

現在荊襄還是牢牢掌握在桓家手裡,暫時不足爲慮,只要劉裕這一次能夠拿下山東,整個東南膏腴之地就徹底安全了,而北府軍也大可以直接在前線就擋住敵人,卻不必在淮泗一代年年死戰了。

第28章 滿地落紅花帶雨第16章 談判(2)第21章 變徵(6)第62章 河湟草灘爭雌雄(3)第62章 突圍(23)第140章 烽煙滾滾來天半(1)第15章 變徵(1)第99章 直接攤牌第20章 貴人(4)第81章 突圍(41)第76章 交易(10)第7章 佈局(7)第207章 生死之際的考驗(5)第77章 突圍(37)第50章 科舉(3)第241章 另闢蹊徑取大權(10)第58章 誰堪君前三百問(3)第288章 日落黃昏涼州城(40)第324章 漫長的一天(9)第80章 俘虜倒給出難題(3)第136章 宰輔之才第145章 風起雲涌(8)第77章 突圍(37)第32章 宮變(7)第330章 最長的一天(14)第53章 意料之外第121章 七人同時論天下(23)第152章 風起雲涌(15)第317章 最長的一天(3)第187章 改變命運的時刻(7)第253章 日落黃昏涼州城(5)第149章 烽煙滾滾來天半(9)第171章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11)第182章 改變命運的時刻(2)第243章 另闢蹊徑取大權(12)第115章 格局(8)第140章 齊人之福第157章 敢教日月換新天(7)第118章 七人同時論天下(20)第154章 敢叫日月換新天(4)第2章 佈局(2)第108章 格局(1)第181章 改變命運的時刻(1)第92章 交易(26)第107章 洛澗之戰(1)第109章 格局(2)第326章 漫長的一天(10)第123章 鋪牀疊被(上)第74章 婚禮第170章 決戰(10)第95章 挽救危亡第65章 科舉(20)第179章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19)第104章 弔喪(2)第165章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5)第130章 後院起火第320章 最長的一天(5)第140章 齊人之福第288章 日落黃昏涼州城(40)第4章 獻策(下)第94章 終做抉擇第24章 取字世民第77章 王者歸來第100章 抱香第171章 決戰(11)第106章 七人同時論天下(8)第76章 自古紅顏多薄命(1)第73章 突圍(33)第6章 交鋒(2)第87章 意外來客第86章 連鎖反應第92章 振衰起敝第309章 掀桌(5)第52章 突圍(13)第58章 科舉(11)第72章 突圍(32)第98章 交易(30)第230章 閃轉騰挪求新局(14)第207章 生死之際的考驗(5)第20章 變徵(5)第335章 最長的一天(19)第165章 天下誰堪敵第104章 弔喪(2)第17章 變徵(3)第76章 自古紅顏多薄命(1)第179章 人皆可收買第160章 暴露危機第235章 另闢蹊徑取大權(4)第196章 改變命運的時刻(16)第215章 生死之際的考驗(12)第57章 誰堪君前三百問(2)第100章 交易(32)第223章 閃轉騰挪求新局(7)第173章 千山獨敢戰第111章 格局(4)第48章 突圍(9)第239章 另闢蹊徑取大權(8)第280章 日落黃昏涼州城(32)第88章 交易(22)第20章 長安(20)
第28章 滿地落紅花帶雨第16章 談判(2)第21章 變徵(6)第62章 河湟草灘爭雌雄(3)第62章 突圍(23)第140章 烽煙滾滾來天半(1)第15章 變徵(1)第99章 直接攤牌第20章 貴人(4)第81章 突圍(41)第76章 交易(10)第7章 佈局(7)第207章 生死之際的考驗(5)第77章 突圍(37)第50章 科舉(3)第241章 另闢蹊徑取大權(10)第58章 誰堪君前三百問(3)第288章 日落黃昏涼州城(40)第324章 漫長的一天(9)第80章 俘虜倒給出難題(3)第136章 宰輔之才第145章 風起雲涌(8)第77章 突圍(37)第32章 宮變(7)第330章 最長的一天(14)第53章 意料之外第121章 七人同時論天下(23)第152章 風起雲涌(15)第317章 最長的一天(3)第187章 改變命運的時刻(7)第253章 日落黃昏涼州城(5)第149章 烽煙滾滾來天半(9)第171章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11)第182章 改變命運的時刻(2)第243章 另闢蹊徑取大權(12)第115章 格局(8)第140章 齊人之福第157章 敢教日月換新天(7)第118章 七人同時論天下(20)第154章 敢叫日月換新天(4)第2章 佈局(2)第108章 格局(1)第181章 改變命運的時刻(1)第92章 交易(26)第107章 洛澗之戰(1)第109章 格局(2)第326章 漫長的一天(10)第123章 鋪牀疊被(上)第74章 婚禮第170章 決戰(10)第95章 挽救危亡第65章 科舉(20)第179章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19)第104章 弔喪(2)第165章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5)第130章 後院起火第320章 最長的一天(5)第140章 齊人之福第288章 日落黃昏涼州城(40)第4章 獻策(下)第94章 終做抉擇第24章 取字世民第77章 王者歸來第100章 抱香第171章 決戰(11)第106章 七人同時論天下(8)第76章 自古紅顏多薄命(1)第73章 突圍(33)第6章 交鋒(2)第87章 意外來客第86章 連鎖反應第92章 振衰起敝第309章 掀桌(5)第52章 突圍(13)第58章 科舉(11)第72章 突圍(32)第98章 交易(30)第230章 閃轉騰挪求新局(14)第207章 生死之際的考驗(5)第20章 變徵(5)第335章 最長的一天(19)第165章 天下誰堪敵第104章 弔喪(2)第17章 變徵(3)第76章 自古紅顏多薄命(1)第179章 人皆可收買第160章 暴露危機第235章 另闢蹊徑取大權(4)第196章 改變命運的時刻(16)第215章 生死之際的考驗(12)第57章 誰堪君前三百問(2)第100章 交易(32)第223章 閃轉騰挪求新局(7)第173章 千山獨敢戰第111章 格局(4)第48章 突圍(9)第239章 另闢蹊徑取大權(8)第280章 日落黃昏涼州城(32)第88章 交易(22)第20章 長安(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