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上大學就讀研究生?(3K)
方言今天去找程老,第一當然是赴約,人家邀請他第二次,他肯定是要去。
這次不去就是不給人家面子了。
第二,就是見一見在現場的老師和學生,看看有沒有前世認識的人,沒有認識的也無所謂,主要目的是拓寬一下人脈,以後自己上大學,大概率會遇到他們。
除了這兩點,提供中風治療意見什麼的,只能看當時的情況。
中風的後遺症,是隨着時間拖的越久,就越難治療。
發病後越是及時治療,後遺症也就越好治癒。
黃芪蟲藤飲也不是萬能的,能恢復一些重症患者的狀態已經算是不錯了。
這點方言自己心裡還是相當有數的。
他可不會亂吹一通,到時候給自己找麻煩。
坐上公交車,方言沒有到多久時間就到了目的地。
來到了研究所外邊,方言拿出了昨天程老給他的通行證,給門口的哨兵展示了一下後,果然哨兵直接就放行了。
並且順道還給他指了鍼灸研究所的具體位置。
看樣子是程老特意交代過的。
方言根據剛纔哨兵的指引,來到一棟白色的大樓下面。
登上大理石臺階,方言走進一樓的大廳,看到這裡穿着白大褂的人匆匆而過,方言看到一塊研究院地圖掛在大廳裡。
光是研究所就有十八個,還有中醫古籍出版社,中醫雜誌社這些單位也在裡面。
另外還有幾個中醫藥管理重點研究室,中醫藥質量控制技術工程實驗室,臨牀療效和安全性評估工程實驗室,以及腫瘤研究室,筋傷手法研究室,心血管病血瘀證研究室……一大串的各種各樣的研究室。
方言還是第一次來這種地方,一時間光是在這裡看各種研究室的名字,就花了他不少時間。
期間他還看到了中藥抗瘧疾研究室,這裡負責人正是2015的諾獎得主屠女士。
就在四樓上,上樓幾分鐘就能見到真人。
方言安耐住激動,決定暫時不去打擾人家。
最後終於看到鍼灸基礎理論創新與方法學研究實驗室。
雖然感覺名字好像有點不對勁,但是這裡和鍼灸有關係的也就這個地方了,於是方言只好根據樓層找了過去。
在三樓找到了這個研究實驗室,方言透過門上的玻璃窗,朝着裡面看了一眼,果然發現一大羣人在裡面。
方言敲了敲門,一個戴着眼鏡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打開了實驗室門,看到方言的穿着後,對着他問道:
“同志,您……找誰?”
“你好,請問,程莘農主任在這裡嗎?”方言問道。
шшш ▪тt kán ▪¢○
對方恍然大悟,然後指了指隔壁方向的鍼灸醫院:
“哦,程主任這會兒已經走了,他在鍼灸醫院那邊去了。”
方言有些懵逼,問道:
“不是在討論中風後遺症的鍼灸治療嗎?怎麼去醫院了?”
對方明顯是知道的,他說道:
“哦,上午討論有結果,他們就過去了……”
說罷他對着方言問道:
“您是中醫院的學生?”
方言搖搖頭:
“不是,我是程老叫過來一起討論參謀的中醫師。”
對方一怔,看到方言實在太年輕了,他有些不相信。
方言倒是沒在意這個,對着對方感謝了一聲,然後就告辭直接下樓,朝着隔壁鍼灸醫院而去。
這邊就要比研究大樓那邊熱鬧多了,進出的病人不少,方言直接奔着鍼灸科的臨牀科室而去。
然後順利的就在這找到了程老。
這會兒他正和醫生一起,正在用鍼灸給病人做治療。
病人是個六十幾歲的老同志,看起來沒有什麼中風患者的面相。
方言瞄了一眼,扎的是外關,照海,人中,濂泉,豐隆,至陰,崑崙。
他猜測眼前這位患者應該是中風後很快得到了治療。
不過現在就是腿腳還有些問題,但是後遺症裡算是很輕的了。
他這種比較好治的,也能夠很快的試出鍼灸的效果。
所以這個患者他們找的還挺好。
接着方言看向一旁。
只見房間裡,在病牀旁邊還站着好幾個年輕人,他們都穿着白大褂,年齡上來看,都是二十五六歲,甚至還有看起來三十幾歲的人,方言猜測這些應該就是學生。
看到方言走了進來,這些人都注意到了他。
方言目光在他們臉上掃過,然後對他們露出個和善的微笑。
接着方言對着程莘農招呼了一聲:
“程老,我來了。”
“喲,來了啊?”程老聽到聲音,回頭瞧見方言,然後招呼了一聲。
接着他繼續下針不停,在下完最後一針後。
他看了一眼手錶開始留針計時,這纔回過頭來對着方言笑着說道:
“不好意思,有治療方案我們就過來了,讓你來回跑了。”
方言搖搖頭:
“沒事也就幾步路的事情,一般人還進不去呢,我也算是去看了一眼研究院裡面是什麼樣子,開了眼界了。”
說着從兜裡掏出一個小本遞了回去:
“對了,您的通行證。”
程老笑着接過通行證,對着其他人介紹道:
“給大家介紹下,這位就是我跟你們說的那位方言方大夫。”
“我們這個中風鍼灸治療的基礎,就是建立在他那個藥方上的。”
這話一出,全場都靜了一秒。
所有人的目光投向了方言,然後方言聽到有學生在嘀咕:
“好年輕啊。”
程老又對着方言介紹起在場其他人:
“這些都是中醫藥學院的老師和同學們,今天的治療方案就是他們想出來的。”
方言對幾人都點點頭算是打過招呼。
那幾個學生,他努力辨認了下,然後確認沒看到自己以前聽過課的教授。
接着,程老對着方言特別介紹了一下,站在他身邊的一起施針的老師:
“這位是王玉川老師。”
王玉川?!
方言聽到這個名字後,整個人都一怔。
看到對方手伸出來和他握手,他才反應過來。
“王老師好!”方言趕忙招呼。
看着眼前這位精瘦精瘦的王玉川老師,方言腦海裡浮現出他的信息來。
這位來頭不小,和朱老程老一樣,也是第一屆國醫大師之一。
並且和朱老程老一樣,他同樣是江蘇人。
另外,要論師承這塊的關係,他和朱老還算是同門。
朱老的師父章次公,和王玉川的師父陸淵雷是師兄弟,兩人都是章太炎的門生。
而同時王玉川的師父陸淵雷,還是醫學函授學校創辦人。
王玉川雖然沒有朱老那麼名震一方,但在中醫教育界,他絕對屬於是金字塔尖的那幾個人。
他在1957年被衛生部調到京城,擔任首都中醫藥學院的教學工作。
現在已經有二十年的教學經驗了。
並且還主持負責主編全國中醫院校教材第一、二版。 ωωω✿ttκΛ n✿¢ ○
後來在1978年更是直接升任學校副院長。
方言上學看過的不少書都有他參與編撰。
比如《內經講義》《中醫學基礎》《中醫基礎理論》《運氣探秘》《高等醫藥院校試用教材:中醫養生學》……
沒想到以前教授沒見到,見到教授的教授了。
“方大夫年輕有爲啊,這幾天我都聽程主任提過你好幾次了,據說朱兄把他的醫案筆記也送給你了,前途不可限量。”王玉川握着方言的手沒鬆開,表現出一副非常欣賞的模樣。
方言趕忙說道:
“朱老的醫案筆記只是借給我閱讀,後面我還要還給他徒弟的。”
王玉川笑呵呵的說道:
“我看的出來,這已經是他徒弟待遇了,看來以後京城也要出一位小五毒醫生了。”
方言聽聞,連說不敢,醫案筆記也就只是朱老治療手段的冰山一角,自己還得努力學習才行。
對於方言的謙虛,王玉川很滿意的點點頭。
然後他就轉過頭,對着幾個徒弟指着方言說道:
“看看人家多謙虛,再看看你們一個個的,尾巴都快翹上天了。”
“剛研究出的治療方案都還沒實施,效果都還不知道,就已經在想一些有的沒的了,醫學成果是那麼好拿的嗎?”
聽到這話,那幾個學生,立馬低下頭連忙認錯。
一個個乖的像是鵪鶉似的。
方言這纔看出來,這哪裡是學生啊,這明明就是帶出來開小竈的徒弟。
很顯然他們都是王玉川特別看中的學生,要不然也不能帶到這裡來。
怪不得自己不認識呢,這些人以後十有八九都是衛生部的或者研究院的大佬,人家就壓根不會出來講課。
他也不敢託大,趕忙對着王玉川表示,自己也在學習中,還打算考大學深造呢。
謙虛,反正在這種時候,謙虛就完事兒了。
一旁程老聽到方言這話,笑着對着他透露到:
“你不是以後要考大學嗎?我跟你講,王老師他就是負責主編全國中醫院校教材的人。”
方言雖然知道但是依舊要表現出一副很驚訝的表情。
王玉川說道:
“那些教材都是針對之前工農兵推薦的學生,後面恢復後教材還會改,特別是前面幾屆的學生,有大量跟着名師出來的學生,甚至還有你這種拿了醫學成果的存在,基礎的東西你們早就知道,教材不好編啊……”
程老聽到後,他說道:
“教材肯定是照顧大多數人,方言他們這些人,就該重新弄個更高等的教育,要不然他們在大學裡就是浪費時間。”
王玉川點點頭,他說道:
“沒錯啊,所以學校已經在開會討論這事兒了。”
聽到這裡,方言突然腦子裡閃出兩條前世的信息來。
‘1978年,首都中醫藥大學首開中醫藥研究生教育的先河,1981年又成爲首家中醫藥學博士學位授權單位。’
他一下將線索串聯起來,突然想明白爲什麼高考恢復後第一年開始授課,這所學校就首開研究生教育,這就是針對他們這種人啊!
也就是說,他們這類學生進去,只要是醫術和知識積累是夠的,直接就可以開始讀研究生,聽程老和王玉川的對話就能知道,因爲這就是給他們這類人準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