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疊壓型遺蹟

第242章

迭壓型遺蹟

坡有些陡,小車開不過去,皮卡也只能開到一半。

下了車,任新波攙着水即生上了坡。

很長,走了五六十米,纔到立着釺探機的地方。

低頭再看:同樣是三根釺管,總長六米,釺滿土層。

前半米是熟土,中間半米是間歇層,第三層是厚達一米多的生土層。

到三米左右,陸續出現類似黑石渣一樣的東西,水即生撿了一小塊,在手裡慢慢的捻。

很脆,一掐就碎,跟石粉一樣。

他又放在鼻子底下聞了聞:“窯頂的紅磚?”

“對,經年累月的燒,早已酥脆如煤!”

林思成點點頭,蹲下扒拉了幾下,約摸在三米半左右,土層中出現像是寶石一樣的東西。

有碎渣,有片狀,越往下越多。

又扒拉了幾下,林思成捻出一隻水滴形狀的東西。

帶着長長的尾巴,七彩流光,邊緣暈散,彷彿水滴中映出了一團彩虹。

再細一瞅,裡面裹着零星的氣泡。

一羣人愣了愣:這什麼,玻璃?

“差不多,如果出自陶瓷窯爐,那就是窯汗!”

林思成又挑出幾塊碎渣,“這是柴窯高溫環境中,灰燼中的礦物質與窯壁、陶坯中的硅、鐵銅等元素髮生化學反應,熔融成液態。”

“一般都吸附在窯壁、頂棚或煙道表面,經年累月迭加,反覆熔融,冷卻後形成玻璃質層。大多爲晶體狀或層迭堆積的片狀,水滴狀不多見。當然,窯汗本身就不多見……”

何止是不多見,而是極爲稀有。

這東西成因極爲複雜,首先燃料必須爲純天然無污染木柴,如松木、柏木等,木炭都不行。

其次,窯溫要達到一千兩百度以上,才能產生窯汗。而且需要多次燒製,逐步增厚,才能形成晶狀體或片狀。

以柴窯最高溫度一千二左右的窯溫,想形成滴水狀的窯汗,持續燒瓷至少在十五年以上。

且需要多年熔鍊迭加形成,所以在極偶然的情況下,鐵銅等金屬元素過渡交融,纔會形成這種具有彩虹一般的暈散效果。

說簡單一點:人爲控制不了,現代科技即便仿造,也仿造不出這種過渡自然的暈散效果。

但重點不是這個,而是既然在深土層中發現了窯汗,那說明在他們的腳底下,肯定有一座窯爐。

算一算,從下了車到現在,有沒有一個小時? 這還要加上給各組分派任務,組裝機器,鑽釺勘探等等工序。刨開這些,從水總工指了一下發現樣本的位置,到林思成確定遺址核心的窯爐位置,還不到半個小時。

再回憶一下:他只是在松林裡轉了一圈,又上到山頂瞅了一眼……

就感覺,跟吃飯喝水一樣,輕輕鬆鬆,簡簡單單?

當然不可能這麼簡單,就像水總工說的:要簡單,他四五十年前就找到了。

正驚疑不定,對講機裡傳來高章義的聲音:“林老師林老師,一隊發現了瓷土堆,處於地表之下兩米左右。二隊發現了石灰淘洗池,大約地下四米左右。”

所有人擡起了頭。

不遠,離這兒不到百米,插着一杆三角紅旗。再往前差不多三四十米,又插着一杆。

遠處的那一杆肯定是原料區,再近一點的就是淘洗池。再回憶一下:與林思成最先畫的那張草圖上標註的位置,恰好重迭。

一羣人面面相覷:

如果找的時間久一點,倒也不算太驚奇:畢竟市領導親自出馬,才把林思成從西京請來,肯定有過人之處。

比他們強一點實屬應該。

但從前到後,就一個小時?關鍵的是,林思成指哪,哪兒就是哪,這讓他們怎麼理解?

說實話,今天站這兒的大部分都不算外行,其中有一半,不是考古出身,就是從事考古相關的職業。但像林思成這麼考古,極隨意,像逛街一樣,卻準到不能再準,聽都沒聽過? 就感覺,這處窯廠是林思成看着建出來的一樣? 一羣人被震的不愣一愣,林思成波瀾不起。

“這兒是燒造區,瓷土堆是原料區,淘洗池屬於作坊區……等於瓷窯的四大核心附屬設施,已經發現了三處。如果再找到成品庫或廢品坑,意義和價值不比老窯頭低……”

水即生深以爲然:“當然!”

雖然小一點,但一個清代,一個唐代,從歷史角度而言,天差地別! 更何況,還是首次發現……

林思成把水滴窯汗裝進標本袋:“黃教授,做展覽標本吧,別搞壞了!”

黃智峰小心翼翼的接了過去。

不怪他這麼小心:就這一滴,如果給識貨的玩家,少說也能換一塊雞蛋粗的田黃石。

林思成繼續扒拉釺管中的土層,但這次換到了底部,也就是最深的那一層。

扒拉了一會,他又撿出了幾片:“水老師你看,這一層也有窯汗!”

確實有,而且是一片一片,沒之前那一塊好看,大都以深灰和黑褐爲主,有幾塊還帶着開片紋理。

大致算算:形成水滴狀窯汗的部位肯定是窯爐的棚頂,那離窯頂三米左右,形成片壯窯汗的部位,應該是窯爐的什麼區域? 只有一個:窯底。

問題又來了:窯汗只在窯頂、窯壁、煙道這三處地方形成,窯壁不可能建的窯底,那就只剩煙道。

但煙道處於底部,這種構造的窯爐,大多數的人聽都沒聽過? 正狐疑着,林思成直起腰,從方進手裡接過紙和筆,刷刷刷的幾下。

雖然是簡筆畫,但清晰明瞭。

“窯爐大概長這樣:火膛與窯室處於同一水平面,窯室下再挖坑道,留吸火孔,之下就是煙道……

咱們腳下應該就是窯室,長度應該在五到八米左右,儘量避開。不要鑽的太深,儘量用短釺管,每半米觀察一次……”

田傑接過圖紙,重新安排隊員。

林思成回過頭,看着水即生:“水老師,這一座應該屬於早中期,周邊必然還有中晚期的窯爐,你休息一下,我到上游看看!”

“好!”水即生笑了笑,“你忙你的,不用管我!”

田傑要擴大勘探範圍,待這兒礙事,一羣人下了坡。

攙着水即生,任新波努力的回憶:“老師,林工畫的那種窯爐,好像沒見過?”

水即生想了想:“龍窯見過沒有?”

任新波點點頭:“見過!”

依山坡而建,狀如長龍,又稱斜坡式龍窯: 林思成畫的卻長這樣:

乍一看,兩者外部極爲類似:火膛在窯爐的最下面,中間爲窯室,煙囪在最後。

但看內部,卻有本質性的區別:龍窯窯洞本身即爲煙道,而且距離比較長,可實現分段升溫。這種設計的好處是:同一座窯,高溫瓷、低溫瓷,乃至大型陶器,都可以同一批入窯燒成。

而林思成畫的這一種,窯室較短不說,底部還專門留有吸火孔,之下才是煙道,而且拐了好幾個彎?

感覺太怪了?

水即生看了看自己的得意弟子:“半倒焰型的馬蹄窯,見過沒有?”

任新波點點頭:“當然,老師你發掘的晉陽(太原)隋代古窯,就是半倒焰馬蹄焰!”

水即生再沒說話,嘆了口氣。

任新波愣了一下,腦海中閃過一道光:晉陽的隋代馬蹄窯,煙道不就設在最底部,窯室更短,底部同樣留有吸火孔。

如果把這一部分和斜坡式龍窯結合一下,不就是林思成畫的這一種? 再細一琢磨,任新波漸漸明悟:爲什麼煙道和吸火孔要設在底部?

因爲火焰向上,會先衝到窯頂,然後受吸火孔抽力驅動,會向下反撲。等於火焰會直接覆燒匣體,瓷器受熱更高。

煙道爲什麼會拐好幾個彎? 同樣的道理:避免熱量快速流失,延長高溫在窯室中的停留時間。

再想想老師買到的那隻碗,至少需要一千四百度的高溫才能燒成。而普通的龍窯或馬蹄窯,最高窯溫也就一千兩百度左右,不管是哪種窯,都燒不出來。

唯有兩者結合,才能達到那隻碗近似於玉質一樣的結釉溫度。

霎時,任新波恍然大悟:

從一開始,林思成就斷定,這兒的窯爐肯定是他所說的“洞坑室倒焰窯”,不然燒不出那隻碗。

然後以此推斷,窯爐必然建在山腳下的緩坡上。

來了後再一看挖到那隻碗的地方,再對比與山坡之間的距離,就能推斷出窯爐與附屬設施的具體位置。

即便有誤差,也誤差不到哪。

這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還沒來這兒之前,只是憑着那隻碗,林思成已經構畫出了遺址的佈局結構,來了後只需要確定一兩處座標,再把已構畫好的佈局圖往上一套。所以,纔會這麼快。

但僅僅只是一隻碗?

這算什麼,隔空考古,意念勘探? 說實話,這比林思成隨便在老窯頭轉了一圈,一釺子就找到窯址還讓人難以接受。

任新波越想越覺得不對:這需要多少年的積累,才能達到這種“窺一斑而知全豹”的程度?

問題是,林思成才二十出頭? 暗暗轉念,已經下了坡,走到了車邊,任新波才反應過來:“老師,這種窯爐,是不是省內首次發現?”

“簡直廢話,你這文物局的處長是怎麼當的?”水即生瞪着他,“省內有沒有出土,你自己不知道?”

任新波愣住。

他當然知道。

但林思成一直說洞坑窯,洞坑窯,他就誤以爲是作坊型的小窯洞,壓根就沒有和老師的那隻碗往一塊聯想過。

但現在再想:一千四百度的窯溫,別說唐代時窯溫最高的邢窯,連宋代的定窯都達不到。

換種說法:何止是省內,這應該是全國首次發現……

頓然,任新波的心跳止不住的跳了起來。

他看了看正在坡上釺探的田傑和隊員,剛要說什麼,水即生搖了搖頭: “應該不是這一座!這座窯能產生窯汗,就必然是柴窯,但柴窯溫度最高,只能達到一千兩百度!”

“但那隻碗,燒成溫度需要一千四。所以,不止這一座窯爐,應該是好幾座。除此外,小林還推斷,除了柴窯,北午芹一帶應該還有煤窯!”

任新波睜圓了眼睛:啥東西,煤窯? 所有的歷史文獻記載,用煤燒瓷始於宋代。考古發現也證實這一點:迄今發現最早的燒煤瓷窯,是遼代BJ門頭溝窯,大致北宋中期。

等於林思成只是動了動嘴,就把中國用煤燒瓷的歷史往前推了兩百年?

但還是不對。

既便是燒煤,窯爐溫度基本也就一千三左右,比如宋代窯溫最高的定窯燒的就是煤。考古發現,窯溫最高才一千三百二十度。

這樣一來,這隻碗需要的一千四百度的結釉溫度,是怎麼來的?

水即生笑了笑:“我們探討過,小林推測,很可能是焦煤型瓷窯……”

任新波的眼皮跳了兩下,張了張嘴,不知道該說點什麼。

越說越不靠譜了? 悶燒煉炭同樣始於宋代,而且比用煤燒瓷更晚:迄今發現煉焦爐遺蹟在河北邯鄲,大致已是北宋晚期,金代初期。

運城稷山縣有座金代墓,同樣發掘出過焦炭,同樣爲北宋末,金代初。

但那時候只用來冶鐵或燒玻璃,明代物理小識:(煤)其臭者,煉爲礁(焦炭),以煮玻璃。

用焦炭燒瓷最早的記載,已是成化時期,且只用來燒烤花瓷,即鬥彩之類的釉上彩。

這樣一來,哪怕是從晚唐的900年左右算起,到成化登基的1465年,等於林思成把中國用焦炭燒瓷的歷史,整整往前推了五百多年? 關鍵的是不止燒瓷,很可能涉及到冶金史:以老祖宗的好戰程度,焦煤這玩意這麼好使,怎麼可能不拿來煉兵器?

任新波直覺不可能,下意識的就搖頭:“老師,你也覺得不可能,對不對?”

水即生又笑:“這哪能說得準?”

話是這麼說,但潛意識中,水即生也覺得可能性不大。

他更傾向於林思成最初的判斷:那隻碗,十有八九是窯變瓷。

換種說法:運氣使然,不受人爲控制。

所以除了這一隻,再沒有任何類似的發現,所以,才鄭重其事的供在窯神廟裡……

正暗暗思忖,對講機裡傳來田傑的聲音:“林老師,你過來看一下,三號位應該是迭壓型遺蹟……”

“具體有什麼發現?”

“離剛纔的勘探點十米左右,發現焦炭類物質,不過埋的比較淺,約摸兩米左右……”

所有人都愣住了。

剛說什麼來着?

焦煤型瓷窯……

(本章完)

第201章 何止是三百萬第233章 窯址就在這下面第12章 怎麼可能第192章 雄關漫道,從頭邁步第198章 你可以啊?第214章 帶你去看大傻子第142章 東園溫明第194章 收禮收的莫明其妙第111章 什麼都敢買?第194章 收禮收的莫明其妙第220章 想想都覺得震憾第229章 慢慢來第166章 開始第185章 洗洗睡吧第156章 五世襲爵,皆祔葬園第237章 契機第80章 否極泰來,因禍得福第66章 孽徒第226章 京師天宮志第132章 支鍋貴姓?第228章 有些眼熟第6章 雞毛撣子第143章 找墓去了(月票加更34)第255章 又紮了一釺子第205章 徹談第47章 書上學的第38章 一看就是有錢人第252章 他說多深就多深第58章 我拿錘子努力?第172章 聽不懂?第41章 誰讓你是舅舅第197章 一枚軍功章第50章 都是爲了最後一句第219章 這就叫專業第188章 水漲才能船高第124章 誰敢說這是補的?第85章 趙孟頫《心經》?第156章 五世襲爵,皆祔葬園第181章 試試手第93章 戰鬥要開始了第5章 闖禍了第120章 嘴都笑歪了第66章 孽徒第221章 大明黑三代第37章 考都不用考第97章 增加點信心第32章 我這就滾!第255章 又紮了一釺子第52章 要糟解釋一下第51章 江湖救急第162章 我不弄你,我不姓林第254章 收穫不小第264章 陽謀第166章 開始第159章 唐墓和漢墓埋重了第105章 臉上貼金第166章 開始第94章 幹私活的女助理第78章 洗貨第125章 要保護好(月票加更99)第258章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第52章 要糟第138章 萬一不行,就自己來!第186章 林老師?第205章 徹談第179章 這還差不多第139章 他在發光(加更14:上月末發錯章節,說聲抱歉!)第178章 不辛苦第24章 鳴遠壺第159章 唐墓和漢墓埋重了第78章 洗貨第147章 天才不需要理由第21章 充數第37章 考都不用考第205章 徹談第178章 不辛苦第175章 這些案子,全都犯過?第31章 洗壞了賠你一塊第55章 這小子有點邪門第211章 燈會第257章 他記性好第207章 你也是敢講?第120章 嘴都笑歪了第113章 絕技重現第262章 站在先賢的肩膀上第119章 貴姓?第40章 漲見識了第147章 天才不需要理由第245章 工藝不可能憑空而來第149章 玉豬龍第139章 他在發光(加更14:上月末發錯章節,說聲抱歉!)第29章 八萬!第196章 搗亂的還在後面第71章 沒辦法講道理第133章 魚鑰司辰第67章 能不能教得了?第243章 言之尚早
第201章 何止是三百萬第233章 窯址就在這下面第12章 怎麼可能第192章 雄關漫道,從頭邁步第198章 你可以啊?第214章 帶你去看大傻子第142章 東園溫明第194章 收禮收的莫明其妙第111章 什麼都敢買?第194章 收禮收的莫明其妙第220章 想想都覺得震憾第229章 慢慢來第166章 開始第185章 洗洗睡吧第156章 五世襲爵,皆祔葬園第237章 契機第80章 否極泰來,因禍得福第66章 孽徒第226章 京師天宮志第132章 支鍋貴姓?第228章 有些眼熟第6章 雞毛撣子第143章 找墓去了(月票加更34)第255章 又紮了一釺子第205章 徹談第47章 書上學的第38章 一看就是有錢人第252章 他說多深就多深第58章 我拿錘子努力?第172章 聽不懂?第41章 誰讓你是舅舅第197章 一枚軍功章第50章 都是爲了最後一句第219章 這就叫專業第188章 水漲才能船高第124章 誰敢說這是補的?第85章 趙孟頫《心經》?第156章 五世襲爵,皆祔葬園第181章 試試手第93章 戰鬥要開始了第5章 闖禍了第120章 嘴都笑歪了第66章 孽徒第221章 大明黑三代第37章 考都不用考第97章 增加點信心第32章 我這就滾!第255章 又紮了一釺子第52章 要糟解釋一下第51章 江湖救急第162章 我不弄你,我不姓林第254章 收穫不小第264章 陽謀第166章 開始第159章 唐墓和漢墓埋重了第105章 臉上貼金第166章 開始第94章 幹私活的女助理第78章 洗貨第125章 要保護好(月票加更99)第258章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第52章 要糟第138章 萬一不行,就自己來!第186章 林老師?第205章 徹談第179章 這還差不多第139章 他在發光(加更14:上月末發錯章節,說聲抱歉!)第178章 不辛苦第24章 鳴遠壺第159章 唐墓和漢墓埋重了第78章 洗貨第147章 天才不需要理由第21章 充數第37章 考都不用考第205章 徹談第178章 不辛苦第175章 這些案子,全都犯過?第31章 洗壞了賠你一塊第55章 這小子有點邪門第211章 燈會第257章 他記性好第207章 你也是敢講?第120章 嘴都笑歪了第113章 絕技重現第262章 站在先賢的肩膀上第119章 貴姓?第40章 漲見識了第147章 天才不需要理由第245章 工藝不可能憑空而來第149章 玉豬龍第139章 他在發光(加更14:上月末發錯章節,說聲抱歉!)第29章 八萬!第196章 搗亂的還在後面第71章 沒辦法講道理第133章 魚鑰司辰第67章 能不能教得了?第243章 言之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