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朱由校,昏君耳

天啓七年九月,深秋時節,因翰林院檢討李明睿彈劾當朝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提督東廠魏忠賢擅殺幼男幼女,明熹宗朱由校聽聞後龍顏大怒,叱罵魏忠賢畜生耳。

一度權勢熏天的魏忠賢因此被革掉司禮監秉筆一職,貶爲南京鎮守,且被奪掉九千歲稱號,各地官員所建生祠也嚴令立即拆毀。

與此同時,在內閣大學士孫承宗和侍郎徐光啓被起復後,王在晉、畢懋康、孫元化、茅元儀等曾應黨錮之爭而罷職的朝廷文武官員相繼復職。

緊接着,陛下又親自下詔,爲前遼東經略熊廷弼平反,追封兵部尚書,諡號襄愍,蔭其幼子爲錦衣衛千戶。

一時間朝中東林黨大臣聞此無不歡欣鼓舞,不少東林黨官員更是趁此繼續彈劾魏忠賢,也有彈劾其他閹黨成員,從內閣輔黃立極、大學士魏廣微到吏部尚書崔呈秀、工部尚書霍維華等無不被彈劾。

真正是痛打落水狗,將宜將剩勇追窮寇這句話演繹得淋漓盡致。

通政司收到的彈劾奏摺足足堆成了一座小山,工部營繕司郎中更是大呼朝中奏摺供給不足,京城紙張價格已漲了三倍。

不過也就只有皇帝本人朱由校依舊淡定的在紫禁城裡陪着自己的皇后閒逛,一時惜薪司的太監奏報說,因天氣轉冷,一時柴火供應不上,需動內帑。

朱由校一聽就急了,王之臣要動自己的內帑,自己都沒給而且還直接把王之臣調了回來,讓戰略思想更經濟的王在晉做了遼東經略。

甚至孫承宗自請督師遼東,他都沒答應,原因無他,這孫承宗的戰略思想是燒錢的。

朱由校可不想把國家的大部分資源砸在遼東那幫吃裡扒外又無能至極的關寧鐵騎身上,自己的內帑就更不行了。

“通政司那麼多彈劾摺子,留着幹嘛,都去給朕搬來,朕正好拿來烤火”,朱由校這麼一說,一羣宮裡的人便果真去了通政司。

新上任的秉筆太監兼提督東廠王承恩人雖忠誠可靠但沒有李進忠那麼盛氣凌人,在文官面前也知道藏拙,去了通政司後,也只是說要給陛下審批,通政司的官員也就信了,反正彈劾摺子也不走內閣,倒也無所謂。

於是,大量積壓的奏摺就這樣進了宮廷,成了柴火。

朱由校將一本僉都御史的彈劾摺子拿在手中拍了拍後道:“哎呀,這麼好的紙張,就這樣做了柴火,想想朕都覺得自己奢侈”,說着他就把那奏摺丟進了爐鼎裡,頓時竄起老大火焰,興奮的朱由校忙喊一旁的陪侍的小黃門一起過來烤火。

“什麼!陛下竟然把我們當摺子當柴火燒了!”

東林黨官員徐必謙一得知朱由校將自己彈劾閹黨的奏摺全給燒了,頓時氣得是咬牙切齒,也不顧及君臣之義,罵道:“這個朱由校,昏君耳!”

“哼,枉我等以爲他已改過自新,自此之後不再包庇閹黨,沒想到不過是欺騙我等,氣煞人也!”

陳憲卿也附和了一句,一股想要把朱由校吞了的樣子。

唯獨右諭德張雍依舊是古井無波的樣子,冷冷一笑道:“朱由校何時改變過,我也不是沒跟你們說過,朱由校不死,我東林黨就無出頭之日!”

“那依孜階兄所見,我們該如何應對,如今朝中大臣,除閹黨外,中立的官員也已靠向了朱由校,連大學士孫承宗等也不再與我們爲伍,常此下去,東林黨必會四分五裂啊!”

已投靠東林黨的孫之獬憂心忡忡的說了一句,他心裡現在也是萬分後悔,後悔自己當初不該改換門庭,但現在是後悔也來不及,而且他一想到自己那一日被朱由校羞辱,心裡也很想有朝一日真的能把朱由校從皇帝寶座上拉下來。

張雍笑了笑:“諸位不必驚慌,我張某先爲大家引見一人。”

說着,張雍就拍了拍手,然後就見一白面書生和一魁梧的韃子走了過來。

這白面書生自然是寧完我,而那留有銅錢孔細的韃子則是後世滅亡弘光政權的兩大韃子統帥之一,阿濟格!

寧完我,這些東林黨官員已經認識,上一次密謀策劃暗害朱由校,就有這寧完我的參與,但衆人都以爲這寧完我是信王朱由校的幕僚,但衆人沒想到這寧完我竟然還認識關外韃子。

張雍見其他東林同僚面帶驚異之色,便忙解釋道:”諸位不必驚奇,這位寧兄其實是後金國的大學士,深受後金大汗皇太極寵信,而這位則是努爾哈赤十二子貝勒阿濟格,此次隨寧兄一同進京辦事。“

張雍說畢,寧完我則乾脆把頭上綸巾扯開,露出一搭極醜陋的辮子來:

“正如孜階兄所言,鄙人乃我朝大汗之臣,此次進京特來拜會諸位大明賢臣,冒失之處,還請見諒!”寧完我很謙虛地說道。

這些東林黨官員包括孫之獬都只是訕笑了笑,現在大明和後金是敵對關係,任誰也不會在敵人面前有好心情。

倒是張雍很是淡然,見氣氛有些僵硬,便勸道:“唉,諸位同僚何必如此拘束,寧兄與我們不過是各爲其主罷了,兩國交兵尚且不斬來使,何況我們只是私下交往。”

“何必這麼多廢話,要麼合作殺了那大明皇帝,要麼不合作我殺了你們!”

這阿濟格一副莽夫脾氣,說着就將一把混鐵打造的大刀往桌上一拍,嚇得東林黨官員們心裡一哆嗦。

寧完我見此忙勸道:“貝勒爺,您彆着急,一切都有奴才。”

“哼!”阿濟格很不以爲然的坐了下來。

而其他東林官員也不敢再說什麼,最後還是張雍打破了僵局,道:”諸位知道,如今這朱由校不得不除,究竟該如何除掉,張某和寧兄思忖了很久,終得一計。“

孫之獬素來膽小也沒言,倒是徐必謙有些感興趣的問了一句:“噢,是何計策,說來聽聽。”

“是這樣的,衆位皆知,我張家是八大晉商之一,常年做的就是關外關內外的生意,如今正好我張家要從遼東運一批生皮進京賣,到時候我們會將十八後金打扮成小廝混在商隊中,等進京後在冬至日朱由校出宮祭天之日,秘密刺殺!“

張雍說着又道:“可諸位也都知道,這朱由校如今是深居簡出,輕易不肯出宮,少不得就得仰賴各位臣僚務必逼他出宮祭天,只要他出宮,這十八位巴圖魯就必會殺了朱由校!”

“這個容易,如今這狗皇帝爲了矇蔽視聽,着實做了不少一個帝王該做的事,我恩師剛巧是禮部右侍郎王繼謨,我明日就去面見恩師,請恩師親自勸諫陛下祭天”,徐必謙自告奮勇道。

“好,那我陳某就趁機上摺子彈劾他朱由校罔顧禮儀,不重農教,這樣一勸一諫,由不得朱由校不答應!”陳憲卿也隨身應和道。

孫之獬見此也只得說道:“正好我恩師還不知道我已改投東林,我也去勸我恩師勸諫朱由校祭天!”

“孫侍讀之恩師乃孫承宗,如今聖眷正隆,如此正好!”寧完我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並低聲對張雍道:“孜階放心,事成之後,爲兄一定向大汗稟報你的功勞。”

“如此就多謝了”,張雍低聲回了一句,在座東林黨官員都不知道,這位張大人早已暗投了後金皇太極。

第三百九十章 較量第五百三十二章 帝王要開宴會第三百七十八章 不自信的君王和自信的臣僚第四百二十四章 爪哇國對大明宣戰(第三更)第三百零一章 因材施教第兩百七十四章 王爺,何不謀之第一百零二章 採取強制措施第四百二十五章 是否對爪哇國採取滅國行動(第四更)第一百五十三章 憋不住的朱由校第三百七十一章 又見鄭家船隊第四百四十四章 分割包圍第三百九十章 較量第四百七十二章 預謀活捉多爾袞第七十六章 我只是陛下走狗第兩百九十六章 帝王的職責第三百六十章 讓李永芳首級掛到盛京城樓上第四十七章 正軍威,斬殺駙馬爺第一百一十六章 朕親自爲誘餌第三百七十三章 兵鋒直指澳門第兩百一十二章 包圍孔府第一百五十九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三百三十三章 習慣了就好了第三百零二章 忠臣與奸臣第兩百六十八章 活捉范文程第兩百四十三章 劉孔昭倒戈與朱由校動屠刀第三十六章 寧完我與鰲拜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爲有個好皇帝第六十九章 抽朱由檢耳光第三百四十四章 別開生面的經筵第五十二章 讓朱由檢進京第八十七章 挑撥第三百二十章 白磷彈發射與路障第一百四十九章 閣老納小妾(一)(第三更)第四百五十章 僵持第三百七十七章 銷燬煙土第兩百九十五章 重新評定張居正第八章 皇后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明最大的風塵地第十章 孫之獬獻寶第一百零五章 無權節制毛文龍第五十章 非一百白甲兵不能全殲第兩百八十二章 胡編亂造第二十九章 抄家(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懷好意與嚴懲不貸第四百四十章 盧督師看破皇太極詭詐之處第三百三十一章 漠南蒙古改土歸流第五百三十六章 紅葉塢見顧橫波第七十一章 笨得像豬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孔胤植氣急敗壞第五十三章 廷議第十五章 去江南,那裡是東林黨的老巢第五百一十章 讓祁彪佳去西伯利亞第五百七十二章 平定安南第一百四十三章 科學研究制度化第四百一十七章 不識擡舉第五百零一章 當今大明之社會風氣第兩百六十二章 張岱恨藩王第四百五十六章 移民和行政改革的迫切第一百七十三章 羣臣憎恨溫體仁第四百零七章 不過馬革裹屍耳第四百零七章 不過馬革裹屍耳第五百三十章 全殲西洋聯合艦隊第一百五十三章 憋不住的朱由校第兩百九十五章 重新評定張居正第四百六十章 獲得生員與舉人功名難度下降第兩百零六章 孔聞詩欲留遺言第一百五十六章 閣老身敗名裂與大明致富故事第兩百三十九章 威脅與訛詐第三百五十章 鄭芝虎敗象已現第四百五十六章 移民和行政改革的迫切第五百二十九章 輕視與重視的不同後果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孔胤植氣急敗壞第六十二章 授課第兩百五十三章 大肆抓捕第三百四十九章 瑤家女第四百二十五章 是否對爪哇國採取滅國行動(第四更)第六十五章 執拗的朱由檢第兩百六十章 招工與土地承包第一百七十三章 羣臣憎恨溫體仁第兩百一十章 魚死網破第四百五十八章 克倫威爾照會錦衣衛第一百八十四章 逮捕袁崇煥第五百六十八章 英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第兩百九十二章 威逼第三百二十章 白磷彈發射與路障第五百零六章 德川幕府見天皇第三百二十六章 攻佔關寧軍老巢第四百三十五章 準備對付建奴第七十五章 變色龍第三百六十四章 被滿門抄斬第三百八十章 治外法權第五百二十章 帝王吃農家飯第六十四章 朱由校的帝王心術第一百六十五章 侵權第九十一章 新技術的運用第一百三十八章 回京第四百零二章 當古典軍隊遇上近代化步兵第一百五十七章 銀行開張第十二章 當給天下人一個交待第四百九十九章 逼羅剎國談判
第三百九十章 較量第五百三十二章 帝王要開宴會第三百七十八章 不自信的君王和自信的臣僚第四百二十四章 爪哇國對大明宣戰(第三更)第三百零一章 因材施教第兩百七十四章 王爺,何不謀之第一百零二章 採取強制措施第四百二十五章 是否對爪哇國採取滅國行動(第四更)第一百五十三章 憋不住的朱由校第三百七十一章 又見鄭家船隊第四百四十四章 分割包圍第三百九十章 較量第四百七十二章 預謀活捉多爾袞第七十六章 我只是陛下走狗第兩百九十六章 帝王的職責第三百六十章 讓李永芳首級掛到盛京城樓上第四十七章 正軍威,斬殺駙馬爺第一百一十六章 朕親自爲誘餌第三百七十三章 兵鋒直指澳門第兩百一十二章 包圍孔府第一百五十九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三百三十三章 習慣了就好了第三百零二章 忠臣與奸臣第兩百六十八章 活捉范文程第兩百四十三章 劉孔昭倒戈與朱由校動屠刀第三十六章 寧完我與鰲拜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爲有個好皇帝第六十九章 抽朱由檢耳光第三百四十四章 別開生面的經筵第五十二章 讓朱由檢進京第八十七章 挑撥第三百二十章 白磷彈發射與路障第一百四十九章 閣老納小妾(一)(第三更)第四百五十章 僵持第三百七十七章 銷燬煙土第兩百九十五章 重新評定張居正第八章 皇后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明最大的風塵地第十章 孫之獬獻寶第一百零五章 無權節制毛文龍第五十章 非一百白甲兵不能全殲第兩百八十二章 胡編亂造第二十九章 抄家(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懷好意與嚴懲不貸第四百四十章 盧督師看破皇太極詭詐之處第三百三十一章 漠南蒙古改土歸流第五百三十六章 紅葉塢見顧橫波第七十一章 笨得像豬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孔胤植氣急敗壞第五十三章 廷議第十五章 去江南,那裡是東林黨的老巢第五百一十章 讓祁彪佳去西伯利亞第五百七十二章 平定安南第一百四十三章 科學研究制度化第四百一十七章 不識擡舉第五百零一章 當今大明之社會風氣第兩百六十二章 張岱恨藩王第四百五十六章 移民和行政改革的迫切第一百七十三章 羣臣憎恨溫體仁第四百零七章 不過馬革裹屍耳第四百零七章 不過馬革裹屍耳第五百三十章 全殲西洋聯合艦隊第一百五十三章 憋不住的朱由校第兩百九十五章 重新評定張居正第四百六十章 獲得生員與舉人功名難度下降第兩百零六章 孔聞詩欲留遺言第一百五十六章 閣老身敗名裂與大明致富故事第兩百三十九章 威脅與訛詐第三百五十章 鄭芝虎敗象已現第四百五十六章 移民和行政改革的迫切第五百二十九章 輕視與重視的不同後果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孔胤植氣急敗壞第六十二章 授課第兩百五十三章 大肆抓捕第三百四十九章 瑤家女第四百二十五章 是否對爪哇國採取滅國行動(第四更)第六十五章 執拗的朱由檢第兩百六十章 招工與土地承包第一百七十三章 羣臣憎恨溫體仁第兩百一十章 魚死網破第四百五十八章 克倫威爾照會錦衣衛第一百八十四章 逮捕袁崇煥第五百六十八章 英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第兩百九十二章 威逼第三百二十章 白磷彈發射與路障第五百零六章 德川幕府見天皇第三百二十六章 攻佔關寧軍老巢第四百三十五章 準備對付建奴第七十五章 變色龍第三百六十四章 被滿門抄斬第三百八十章 治外法權第五百二十章 帝王吃農家飯第六十四章 朱由校的帝王心術第一百六十五章 侵權第九十一章 新技術的運用第一百三十八章 回京第四百零二章 當古典軍隊遇上近代化步兵第一百五十七章 銀行開張第十二章 當給天下人一個交待第四百九十九章 逼羅剎國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