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平定安南

朱由校自然知道,交趾布政使司就是現在的越南,在宣德年間被大明放棄,但後來在嘉靖年間,時主政安南的莫氏政權又內附爲安南都統使司,但實際上並不受大明實際控制,只能算是一個羈縻地區。

不過如今的安南國卻也並非莫氏所主宰,而是分裂爲名義上是莫朝、後黎朝、占城三個政權同時存在,實際上卻是後黎朝又分爲南北阮趙和一個獨立的武氏,一共三個割據政權的局面。

總之,現在的安南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也正是大明重新統治安南的最好時機。

而如今,隨着大明海洋貿易發展,特別是南海領域的開發越發的深入後,安南的地理位置就變得尤爲的重要,更何況在安南也蘊藏着豐富的礦產資源。

所以,對安南進行改土歸流,剷除地方割據政權,重新建立交趾布政使司,對於大明而言,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

再加上,現在大明軍隊特別是陸軍停歇已久,也是時候小試一下牛刀,以在實戰中促進大明軍事實力進一步提升。

並且,一些新研製的槍炮與其他非常規武器也需要實戰經驗一遍。

兵部呈上來的這道奏疏就闡明瞭這些內容,並也做了軍費估算,但朱由校並沒有立即在奏疏上直接批覆,而是向盧象升說道:“這安南如今具體是什麼情況,愛卿可有所知?”

“回稟陛下,自我朝棄交趾布政司後,安南本爲黎朝所統治,但後來莫氏做大,莫登庸逼黎氏禪位而建立莫朝,我朝嘉靖年間前黎朝大將鄭氏反叛,從新恢復黎朝,莫氏退居高平,但後黎朝中鄭阮兩族不合,再加上原大將武氏也擁兵自重,因而造成現在這種四分五裂的局面。”

盧象升起身回答後,朱由校便點了點頭道:“如此更好,不過若我大明直接冒然動兵倒也不妥當,一則名義上安南還是我大明之都統使司,二則一旦我大明壓境則勢必會使得其安南國內各級政權摒棄前嫌,協同一心,共抗我大明;武氏、阮趙等雖說矛盾重重但都還歸順於後黎朝爲臣,而莫氏也甘願納貢於後黎朝,則正說明了這一點,所以,我們得想個萬全之策即要控制安南又不能讓這些割據政權聯合起來對付我大明。”

“依微臣看,既然莫氏曾內附我大明,我大明當不承認黎朝之政權,並降旨於莫氏逼其平叛,同時以黎朝不歸附我大明爲由協助莫氏滅黎,以達到助弱勝之效,等黎朝鄭阮兩族一滅,滅掉武氏與莫氏不過是輕而易舉之事”,楊嗣昌這時候回道。

朱由校點了點頭,回道:“就這樣辦,傳旨給兵部,立即調動兵力南下,以演練爲名陳兵兩廣一帶,南海艦隊主力回防海南,也以參與此次聯合演練爲名進抵北部灣,調任扶桑總督楊廷麟爲兩廣總督,命其以兵部左侍郎兼兩廣總督名義指揮此次演練。”

朱由校此令一下,內閣與吏部兵部立即運作起來。

然而,這時候的安南國各地割據政權並沒有意識到危險的臨近。

就在後黎朝鄭氏籌劃着如何打敗阮氏,並進而滅掉莫氏殘餘勢力和武氏時,大明兵部調動的第四軍盧家鈺部攻擊十萬大軍已經從湖廣集訓地乘坐大型蒸汽機車沿着襄梧(從襄陽到梧州)公路南下,且直接在半月內抵達梧州,並在一月後陳兵鎮南關。

同時,於爪哇島、蘇門答臘島甚至前往澳洲一帶擄掠土著建立殖民地的南海艦隊也陸續向北部灣集中。

等到楊廷麟赴任兩廣總督後,海陸共計十二萬多人已經集合完畢。

莫氏此時也已經收到了大明要他平定黎氏的旨意,而莫氏還沒來得及迴應,兩廣總督楊廷麟便以得莫氏狀告黎氏背叛大明爲由,直接命令盧家鈺的第四軍出鎮南關攻擊安世。

同時,南海艦隊直接炮轟河靜,即後黎朝鄭氏控制區最南的城市。

第四軍是山地戰王牌部隊,進入安南境內後也並不因爲安南的瘴氣所阻,直接用了短短三天時間火速穿插到其北部重鎮安世境內的老嶺關。

而這時候,黎朝實際統治者清都王鄭梉也知道了大明大舉來攻的消息,忙調撥自己的五萬御林軍前去安世老嶺關守衛。

本意積蓄力量南征阮氏政權的鄭梉此時還沒有經歷長德之敗,也算的上是兵強馬壯,因而面對大明的來攻,他也就沒有直接投降,而是直接反抗。

第四軍先頭部隊第三旅第一營也不客氣,直接將一百門營屬火炮擺開,直接兩輪炮彈發射後,整個老嶺關頃刻間就變成了廢墟。

而這鄭梉的五萬御林軍也被直接炸懵,上萬人直接死於炮火之中,緊接着大明的軍隊直接衝過去,手中火槍噼裡啪啦地就猶如割麥草一般將這些安南士兵擊斃在地。

沒到半個時辰,在不過三千人的大明軍隊面前,這五萬御林軍就全面崩潰,大明輕而易舉地進佔老嶺關。

接着,第四軍直接分兵南下,佔領椰州、西都、奇華、高平等城,而同時阮氏卻也趁機落井下石直接進佔長德。

不到一個月,鄭梉直接跳湖自殺,而同時阮氏佔領長德的軍隊還沒來得及撤回便被大明南海艦隊海軍陸戰隊所全殲。

大明陸軍第四軍直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阮氏控制的安南南部也全部佔領,等到大明準備揮兵奪取武氏政權時,武氏見大勢已去,直接投降,而莫氏也主動放棄永鎮安南之特權。

與此同時,南海艦隊則直接炮轟占城,並以兩天的時間佔領占城全境。

安南國的軍隊已經完全不能對大明的海陸兩軍形成任何挑戰,唯一形成挑戰的則是這些殘餘的遊擊勢力。

但在火炮、燃燒彈、毒氣彈以及金錢、劃分土地等諸多誘惑下,這些遊擊勢力也對大明統治安南形成不了什麼挑戰。

總計時間用了三個多月,大明便直接平定安南,且重新恢復放棄時間達百年之久的交趾布政司。

盧家鈺由廣東巡撫調任爲交趾巡撫並提督交趾軍務,而張煌言則成漠北南調爲交趾左布政使負責交趾布政司民政。

第五百九十六章 法蘭西滅亡第三十八章 巡城御史第兩百六十一章 詔令各地藩王進京參祭第五百八十四章 想打歐羅巴第四百零二章 當古典軍隊遇上近代化步兵第三百五十三章 李閣老見鄭芝龍第三百七十七章 銷燬煙土第四百七十三章 困住多爾袞第四百六十四章 去看看朕的妃子第五百三十四章 船舶運輸業的興起與懷念第一百二十二章 彈藥將竭第四百三十五章 準備對付建奴第五十二章 讓朱由檢進京第四百五十七章 突然變得很賤的多爾袞第七十四章 嚴格要求第四百七十七章 京城突發事件第四百八十七章 漢化從改名開始第四百五十八章 關於電的研究進展第五百九十一章 佔領佛羅倫薩城上架感言第二十八章 抄家(一)第四百零七章 不過馬革裹屍耳第一百五十一章 閣老納小妾(三)第五更!求訂閱!第兩百四十五章 抓捕王文奎第五百二十五章 軍事上高壓經濟文化上低壓第兩百二十一章 張岱是主筆第五百八十八章 兵抵威尼斯第一百八十七章 闖駕第四百六十三章 宮闈之事第三百零八章 天啓八年的大明財政狀況第五百七十七章 科舉改革第兩百八十八章 平叛第五百一十一章 升官與封爵第三百三十二章 朱由校無視林丹汗第四百二十章 緝拿爪哇國王儲第四百零五章 全殲哥薩克騎兵和處理戰俘第一百八十章 這是好事呀第三百五十六章 顧三麻子的住院生活第四章 計行險招第四百一十七章 不識擡舉第三百一十章 檢閱禁衛軍第一百一十章 繼續給他升官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門崛起的新方式第五百四十三章 大明城市新風貌第一百五十九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兩百四十二章 董其昌和張溥求情第三百七十一章 又見鄭家船隊第三百零九章 流放到雲貴川的文人們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補大學士第十七章 結黨第四百五十章 僵持第九十三章 會試第一第四百零二章 當古典軍隊遇上近代化步兵第三百零六章 大明變了第兩百八十五章 范文程受刑第一百五十七章 銀行開張第四百三十五章 準備對付建奴第五十四章 工程營第三百一十三章 楊嗣昌的意見第三百八十九章 事情變得更糟糕第九十五章 真實目的不是這個第四百四十七章 活捉皇太極第五百九十五章 佔領馬賽第三百零三章 下獄(上)第四百八十七章 漢化從改名開始第一百二十章 無良文人范文程第三百九十章 較量第兩百零三章 判處凌遲第六十六章 軟禁與威逼第兩百五十九章 皇莊的性質第九十六章 生殺予奪一念之間第一百五十五章 第一個百萬產業第一百七十三章 羣臣憎恨溫體仁第兩百七十四章 王爺,何不謀之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悔的儲戶們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明版蒸汽動力紡紗機與文化產業興起第十章 孫之獬獻寶第五百二十四章 帝臨澳門第五百九十四章 攻擊法蘭西馬賽港第五百二十九章 輕視與重視的不同後果第十二章 當給天下人一個交待第兩百一十二章 包圍孔府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芝龍歸附的條件第兩百七十章 裝瘋第兩百二十四章 挖吳三桂祖墳第六十七章 不給力的宋應星第三百四十二章 第一步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疆大吏們第七十七章 自以爲是第三百八十三章 讓朱由校頭疼的事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五百四十五章 在西洋蓬勃發展的鴉片貿易第三百三十一章 漠南蒙古改土歸流第四百二十三章 只有擴張纔是最符合帝國利益(第二更)第七十一章 笨得像豬第兩百零九章 孔興凱心狠手辣第三百二十二章 宣傳動員韃子普通民衆第兩百四十一章 禁衛軍兵圍籬水閣第兩百九十八章 鳳陽發生新變化第三百七十八章 不自信的君王和自信的臣僚
第五百九十六章 法蘭西滅亡第三十八章 巡城御史第兩百六十一章 詔令各地藩王進京參祭第五百八十四章 想打歐羅巴第四百零二章 當古典軍隊遇上近代化步兵第三百五十三章 李閣老見鄭芝龍第三百七十七章 銷燬煙土第四百七十三章 困住多爾袞第四百六十四章 去看看朕的妃子第五百三十四章 船舶運輸業的興起與懷念第一百二十二章 彈藥將竭第四百三十五章 準備對付建奴第五十二章 讓朱由檢進京第四百五十七章 突然變得很賤的多爾袞第七十四章 嚴格要求第四百七十七章 京城突發事件第四百八十七章 漢化從改名開始第四百五十八章 關於電的研究進展第五百九十一章 佔領佛羅倫薩城上架感言第二十八章 抄家(一)第四百零七章 不過馬革裹屍耳第一百五十一章 閣老納小妾(三)第五更!求訂閱!第兩百四十五章 抓捕王文奎第五百二十五章 軍事上高壓經濟文化上低壓第兩百二十一章 張岱是主筆第五百八十八章 兵抵威尼斯第一百八十七章 闖駕第四百六十三章 宮闈之事第三百零八章 天啓八年的大明財政狀況第五百七十七章 科舉改革第兩百八十八章 平叛第五百一十一章 升官與封爵第三百三十二章 朱由校無視林丹汗第四百二十章 緝拿爪哇國王儲第四百零五章 全殲哥薩克騎兵和處理戰俘第一百八十章 這是好事呀第三百五十六章 顧三麻子的住院生活第四章 計行險招第四百一十七章 不識擡舉第三百一十章 檢閱禁衛軍第一百一十章 繼續給他升官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門崛起的新方式第五百四十三章 大明城市新風貌第一百五十九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兩百四十二章 董其昌和張溥求情第三百七十一章 又見鄭家船隊第三百零九章 流放到雲貴川的文人們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補大學士第十七章 結黨第四百五十章 僵持第九十三章 會試第一第四百零二章 當古典軍隊遇上近代化步兵第三百零六章 大明變了第兩百八十五章 范文程受刑第一百五十七章 銀行開張第四百三十五章 準備對付建奴第五十四章 工程營第三百一十三章 楊嗣昌的意見第三百八十九章 事情變得更糟糕第九十五章 真實目的不是這個第四百四十七章 活捉皇太極第五百九十五章 佔領馬賽第三百零三章 下獄(上)第四百八十七章 漢化從改名開始第一百二十章 無良文人范文程第三百九十章 較量第兩百零三章 判處凌遲第六十六章 軟禁與威逼第兩百五十九章 皇莊的性質第九十六章 生殺予奪一念之間第一百五十五章 第一個百萬產業第一百七十三章 羣臣憎恨溫體仁第兩百七十四章 王爺,何不謀之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悔的儲戶們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明版蒸汽動力紡紗機與文化產業興起第十章 孫之獬獻寶第五百二十四章 帝臨澳門第五百九十四章 攻擊法蘭西馬賽港第五百二十九章 輕視與重視的不同後果第十二章 當給天下人一個交待第兩百一十二章 包圍孔府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芝龍歸附的條件第兩百七十章 裝瘋第兩百二十四章 挖吳三桂祖墳第六十七章 不給力的宋應星第三百四十二章 第一步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疆大吏們第七十七章 自以爲是第三百八十三章 讓朱由校頭疼的事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五百四十五章 在西洋蓬勃發展的鴉片貿易第三百三十一章 漠南蒙古改土歸流第四百二十三章 只有擴張纔是最符合帝國利益(第二更)第七十一章 笨得像豬第兩百零九章 孔興凱心狠手辣第三百二十二章 宣傳動員韃子普通民衆第兩百四十一章 禁衛軍兵圍籬水閣第兩百九十八章 鳳陽發生新變化第三百七十八章 不自信的君王和自信的臣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