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大殿密議

楊彪起身之後,看了看左右,見只有楊波一人,於是便低聲對治帝道:“陛下,如今天下諸侯割據,各自爲戰,不服上命,陛下生活在狼羣蛇窩之中,袁紹此人雖然是四世三公之後,卻也是心懷叵測,居心不良,陛下每日更是如履薄冰。袁術乃袁紹之弟,此次袁術稱帝,必然事先通知過袁紹,以袁紹的身份和地位,應當是以陛下的名義發詔□□袁術,但袁紹卻以西征韓遂爲由躲過此事,看來袁紹是想坐壁上觀望,觀察其他諸侯的反應。一旦其他諸侯出兵□□,袁紹必然會‘大義滅親’,隨之□□袁術,若是天下諸侯互相觀望,則袁紹西征歸來之後,只怕陛下性命難保也。袁本初之心路人皆知也,但以老臣之見,其他諸侯也必然不會對袁術輕易發兵,徒損實力,從此之後不知將會有幾人稱帝也。”

治帝一直生活在袁紹的壓抑下,早有勵精圖治、再興漢室之心,只是手中沒有任何權力,但是時間長了,卻也養成了一般明君纔有的才智和風範。

治帝聞言泣語道:“愛卿之言,朕豈不知,然天下諸侯當中無人心繫漢室,無人不想朕早日身死,可憐大漢朝四百多年,竟然亡在朕之手中,朕一人身死不當緊,可又如何去面對高祖皇帝和列祖列宗呀,朕將會是劉家不肖子孫。”

楊波在旁邊一直沒有說話,此刻聞言,心中不禁難過,上前道:“陛下,如今袁紹領軍在外,正是陛下逃離昇天的大好機會。天下諸侯,雖然無人心繫漢室,然劉氏宗親尚有會稽王劉備和成都王劉璋,陛下若能到此二處,雖不保皇位,但至少性命無憂,而且大漢江山亦不會落入外姓手中。”

楊彪生有二子,長子楊波,字德意,文武雙全,次子楊修,字德祖,雖然不懂武藝,但其才華當世能比者只是寥寥數人而已。楊波受父之命,進宮保護治帝,幾年下來,對天下的形勢分析的尤爲透徹。

楊彪聽了,不住點頭,對治帝道:“陛下,德意之言頗有道理,如今形勢堪憂,陛下的皇位已然難以保住。倘若陛下這次真的能夠趁袁紹領軍在外之際,逃離此地,去江東或者益州,將皇位傳給劉備或者劉璋,如此一來能夠保住性命不說,陛下百年之後也可對得起列代先皇了。”

治帝從即位的第一天起,便飽受了連董卓都不如的李榷和郭汜二人的欺凌,而李郭二人也有比董卓好的地方,那便是沒有後宮,後來,治帝又在長安之亂中受盡驚嚇,本以爲在逃離長安來到袁紹的保護之下再也不需要過那些擔驚受怕的日子,沒想到這個有着四世三公家世、道貌岸然的僞君子更是比李郭還要不恥,竟然生出了要殺死自己、取而代之的念頭。

一年前的一件事情更是讓治帝感到害怕,那是去年的十月份,董皇后在十月懷胎待產之際,竟然難產而亡,母子二人皆沒能保住性命。在董皇后母子死後的第二個月,袁紹便將自己的女兒袁箐送入了皇宮,接替董皇后成爲了皇后。

董皇后之兄董承對此深感懷疑,於是便派人暗中調查,在經過三個月的調查後,董承終於得知了事情的真相。

袁紹久有廢治帝而自立的野心,只是周圍諸侯環視,袁紹暫時還不敢輕舉妄動。

但是,董皇后的懷孕卻讓袁紹不安起來,如果董皇后順利產下皇子,那麼袁紹只能繼續挾天子以令諸侯。倘若治帝無後,那麼在治帝身死之後,大漢朝便算是走到了盡頭,各地諸侯會紛紛自立,袁紹更會如此。

然而,董承調查董皇后之死真相的事情很快便傳到了袁紹的耳中,袁紹豈能允許董承繼續調查下去,於是便在朝堂之上舉薦董承爲徵西將軍,西征韓遂。董承雖然是個忠臣,卻也是個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的平庸之輩,只是靠着裙帶關係纔有了今日的地位,不過董承唯一有一點好處便是,此人對漢室極爲忠誠。

雖然明白這是袁紹的陰謀,治帝也不得不順着袁紹在朝堂之上便下了旨意。

董承豈能懂得作戰,在與韓遂的第一場大戰之中便被馬超殺得大敗,董承也死於馬超的槍下。當然,死於馬超槍下只不過是戰報所云,究竟董承如何死的,雖然有人知道,卻是無人該站出來議論一下。

楊彪畢竟老奸巨猾,考慮問題比楊波要周到的多,自然會想到這是不是袁紹故意設下的圈套:“陛下,袁紹領軍在外,必然也會想到陛下會在其外出期間有什麼舉動,此事須得小心行事才行。”

治帝雖然年少精明,但常年生長於深宮大院,對於這樣的勾心鬥角自然沒有楊彪考慮的周全,聞言不禁憂慮道:“太尉所言甚是,只是這皇宮之內幾乎全部都是袁紹安插的耳目,我們一旦行動豈能躲過他們的監視?”

楊彪沉思了一會,對治帝道:“陛下,眼下袁紹剛剛帶軍離開,那些耳目的監視正緊,陛下不可此時有何動作,只是每天讀書、狩獵,裝作意志消沉的樣子,等過了一兩個月之後,我們再行動不遲。”

治帝一聽還要等上一兩個月,眉頭不禁一皺,一臉不悅道:“還要等上一兩個月,那麼這兩個月豈非是要白白渡過了?而且,萬一袁紹突然回來,朕豈不是再也沒有機會了?”

楊彪自然明白治帝的心情,聞言忙勸道:“陛下不必焦慮,這兩個月也並非是白白渡過的,陛下可以考慮是西入蜀川還是南下江東,這樣的話,我們便可以派人與會稽王或者成都王進行聯絡。至於袁紹,陛下放心,不可能會在兩個月之內回來,除非有一路諸侯出兵□□袁術,到那個時候也正是陛下脫身之機。”

“西入蜀川還是南下江東?”聽到楊彪的一番解釋,治帝放下心來,開始考慮究竟選擇投靠誰,確實很難選擇,這兩個認雖然都是漢室後裔,但治帝同二人從來沒有接觸過一次,更別說見面了。就單論實力而言,兩人一個佔據江東,一個虎踞西川,實力相差無幾,卻也都非是天下諸侯中的最強者。

治帝決定不了,於是便轉首向楊彪道:“朕久居深宮,對外界之事知之甚少,太尉可爲朕參謀一下,兩人之中那一個可靠一些?”

楊彪皺眉思索了一會,緩緩說道:“論起忠心,應該是西川劉璋劉季玉,論實力和前途,應當是劉備劉玄德。而且西川正值大亂,張魯爲報母仇,與劉璋正打的不可開交,雖然張魯已經漸漸不敵,但劉璋的實力也是大大受損,如今孫策入主荊州,他日會然會西進蜀川。對於劉備此人,雖然野心較大,但手下文臣武將,濟濟一堂,固守江東自然沒有問題,聽說此人與驃騎大將軍楊奉關係不錯,說不定日後還能一統江南。再者,只要陛下能將皇位相傳,劉備必然不會加害陛下,此一舉兩得也。”

治帝聽了,長嘆不語,眼淚順頰流下。

楊波不解,問道:“若是此次能夠脫離袁紹的掌控,陛下再無性命之憂,更爲大漢延續了命脈,陛下爲何依然悶悶不樂?以波來看……”

楊彪乃是三朝□□,早就成了一個人精,豈能不明白治帝爲何突然落淚,聽到兒子的話,急忙朝楊波使眼色,讓他不要再繼續說下去。

楊波看到父親的眼色,不明白父親爲何不讓自己說下去,卻也不敢繼續向下說。

治帝長嘆一聲道:“朕是在想江南的這三位漢室宗親,一個佔據益州、一個佔據荊州、一個佔據揚州,倘若三人是真心爲漢,聯起手來,袁紹豈能敵得過,朕又豈能每日在此飽受袁紹的折磨和侮辱,致使董皇后母子同難。”

想到董皇后當日身死的情形,治帝不由心中大慟,忍不住又落下兩行眼淚。

楊彪見狀,不忍再勸,於是便扭轉話題道:“倘若陛下沒有什麼異議,老臣回去之後便以陛下的名義與會稽王劉備取得聯繫,陛下以爲如何?”

治帝似乎忽然感到從來沒有過的疲憊,聞言淡淡道:“也罷,朕雖然年輕,卻也將生死看了個通透,朕本就該早死,只是不願看到大漢江山落入他人之手。若是能傳位於會稽王,朕也不想苟活在這人世了。”

楊彪吃驚地看着治帝,這句話似乎不應該是治帝這個年齡的人所該說的話,楊彪半晌說不出話來,最後只是說了一句:“生在此亂世,非是陛下之過也,即便是高祖復出,恐怕也難以重新掌控大漢之江山,又何況是陛下如此之年輕乎。”

就在這個時候,門口的太監突然高聲喊了一句:“太尉之子少府楊修求見。”

三人吃了一驚,楊修這個時候來求見,莫不是出了什麼大事情不成。

果然,只見那太監的話音剛落,就見楊修急匆匆的走來,神情之間甚至激動。

來到跟前,楊修正準備給治帝見禮,卻見治帝伸手阻止了就要下拜的楊修,一臉疑惑道:“愛卿不必多禮,愛卿匆忙進宮,可是有什麼要事?”

楊修看了看四周,又回頭看看了身後,一副高深莫測有很神秘的樣子,然後從懷中掏出了一樣東西,輕聲道:“啓稟陛下,驃騎大將軍楊奉派人送來了一封書信。”

第四十七章戰局平衡(2)第二百七十八章二橋相邀第二百零七章大耳發跡第六章殺雞駭猴(2)第一百七十六章家中劇變第一百二十七章 冀州危機第三十二章 內政人才(2)第四十章正妻王綿(1)第一百六十五章 拐帶人口第九十六章 貪心不足(2)第一百五十五章 田氏詐降第八十四章北海蟄伏(2)第二十七章冷宮驚聞(1)第六十三章陷陣精兵(2)第四十三章何進表現(1)第一百零六章 威武呂布(2)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1)第六十九章急功近利(2)第四十六章失之交臂(1)第一百八十二章退兵藉口第五十七章誘敵劫營(1)第二百七十三章圍攻上黨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2)第一百五十二章 呂曹爭雄第一百九十六章滅辰之謀第二百九十八章 袁術起兵第八十七章 虛實之間(1)第一百零五章 想哭就哭(1)第八十章 威震北海(2)第二百九十章 小將卞秉第十一章 突聞噩耗(1)第六十九章急功近利(2)第六十四章犯言直諫(2)第一百零五章 想哭就哭(2)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1)第二百二十六章奇兵殺出第一百三十八章心性狹隘第三十章 招攬猛將(3)第五十一章一死一俘(2)第二百九十六章 潼關失守第九十九章 婦人壞事(1)第二百九十五章 南投袁術第七十五章局勢變化(2)第一百二十三章 毒士賈詡第一百九十七章出兵代價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1)第一百六十三章奇襲壽春第二百三十三章 張A獻計第十四章又見二女(2)第一百五十九章袁收李通第三十四章啤酒問世(3)第六十四章犯言直諫(1)第八十二章 公孫毒心(1)第九十二章 陳留欒氏(2)第八十一章 險些喪命(2)第五十三章火攻之計(2)第一百八十二章退兵藉口第十二章進山報仇(1)第二百四十七章 完美演技第五十一章一死一俘(1)第三十四章啤酒問世(1)第二百零四章兩個信使第十五章 一場陰謀(2)第十一章 突聞噩耗(1)第一百一十九章甘寧之妹第一百五十五章 田氏詐降第一百六十九章長安交兵第二百六十九章鮮卑內亂第六十三章陷陣精兵(2)第一百五十五章 田氏詐降第五十八章兄弟保重(1)第一百四十九章 曹操退兵第二百九十六章 潼關失守第二百八十六章 山陽失守第一百五十九章袁收李通第七十五章局勢變化(2)第三十三章 朱門酒肉(1)第十四章又見二女(1)第九十六章 貪心不足(1)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1)第二百七十二章宮康心事第八章楊喜拜師(2)第二百三十章同化政策第一百五十二章 呂曹爭雄序章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2)第二百七十二章宮康心事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1)第九十二章 陳留欒氏(2)第二百四十四章 荊州文武第七十七章美女間諜(3)第六十九章急功近利(2)第三百章 程普兵敗第二十九章冷宮變故(1)第五章 機會來到(2)第一百八十一章攻打壺關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2)第八十七章 虛實之間(1)第二十六章力勸皇后(3)第一百六十章使者周瑜
第四十七章戰局平衡(2)第二百七十八章二橋相邀第二百零七章大耳發跡第六章殺雞駭猴(2)第一百七十六章家中劇變第一百二十七章 冀州危機第三十二章 內政人才(2)第四十章正妻王綿(1)第一百六十五章 拐帶人口第九十六章 貪心不足(2)第一百五十五章 田氏詐降第八十四章北海蟄伏(2)第二十七章冷宮驚聞(1)第六十三章陷陣精兵(2)第四十三章何進表現(1)第一百零六章 威武呂布(2)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1)第六十九章急功近利(2)第四十六章失之交臂(1)第一百八十二章退兵藉口第五十七章誘敵劫營(1)第二百七十三章圍攻上黨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2)第一百五十二章 呂曹爭雄第一百九十六章滅辰之謀第二百九十八章 袁術起兵第八十七章 虛實之間(1)第一百零五章 想哭就哭(1)第八十章 威震北海(2)第二百九十章 小將卞秉第十一章 突聞噩耗(1)第六十九章急功近利(2)第六十四章犯言直諫(2)第一百零五章 想哭就哭(2)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1)第二百二十六章奇兵殺出第一百三十八章心性狹隘第三十章 招攬猛將(3)第五十一章一死一俘(2)第二百九十六章 潼關失守第九十九章 婦人壞事(1)第二百九十五章 南投袁術第七十五章局勢變化(2)第一百二十三章 毒士賈詡第一百九十七章出兵代價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1)第一百六十三章奇襲壽春第二百三十三章 張A獻計第十四章又見二女(2)第一百五十九章袁收李通第三十四章啤酒問世(3)第六十四章犯言直諫(1)第八十二章 公孫毒心(1)第九十二章 陳留欒氏(2)第八十一章 險些喪命(2)第五十三章火攻之計(2)第一百八十二章退兵藉口第十二章進山報仇(1)第二百四十七章 完美演技第五十一章一死一俘(1)第三十四章啤酒問世(1)第二百零四章兩個信使第十五章 一場陰謀(2)第十一章 突聞噩耗(1)第一百一十九章甘寧之妹第一百五十五章 田氏詐降第一百六十九章長安交兵第二百六十九章鮮卑內亂第六十三章陷陣精兵(2)第一百五十五章 田氏詐降第五十八章兄弟保重(1)第一百四十九章 曹操退兵第二百九十六章 潼關失守第二百八十六章 山陽失守第一百五十九章袁收李通第七十五章局勢變化(2)第三十三章 朱門酒肉(1)第十四章又見二女(1)第九十六章 貪心不足(1)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1)第二百七十二章宮康心事第八章楊喜拜師(2)第二百三十章同化政策第一百五十二章 呂曹爭雄序章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2)第二百七十二章宮康心事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1)第九十二章 陳留欒氏(2)第二百四十四章 荊州文武第七十七章美女間諜(3)第六十九章急功近利(2)第三百章 程普兵敗第二十九章冷宮變故(1)第五章 機會來到(2)第一百八十一章攻打壺關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2)第八十七章 虛實之間(1)第二十六章力勸皇后(3)第一百六十章使者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