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國際同情,政府令

現在南方的主要省份,幾乎都脫離了清廷的統治,只不過有的還比較亂,有的卻在復興會的切實控制之下,局勢很快就穩定下來。

而原本是南下剿滅亂黨的湖北第八鎮和北洋第五鎮則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境地。革命一經發動,陳文強便斷絕了武器彈藥的供應,這個時候兩鎮清軍才發現之前的節節推進,以及頻繁的襲擊和騷擾都是革命軍有意爲之,其用心便是消耗清軍的彈藥。

因爲完全沒有料到陳文強的反叛,兩鎮清軍根本沒有節省彈藥的打算。一下子被斷絕了物資供應,革命軍又不斷出擊,規模不大,卻加劇了清軍彈藥的消耗。很快,第八鎮的統制張彪和第五鎮的統制張懷芝便發現,在人數上,當面的革命軍只有本軍的半數左右,但在火力上,彈藥充足的革命軍卻越來越佔有優勢。

對這兩鎮清軍最大的打擊還是來自於心理,廣東、湖南、湖北的光復,可以說是把他們都隔絕於西南一隅,不管他們還能收復多少革命軍原來佔的地盤,對整個大勢是沒有什麼影響的。

孤軍就是孤軍,糧餉還能勉強就地籌措,可彈藥卻是越打越少,最後就是槍枝如同燒火棍,兵員還在,又有什麼戰鬥力可言?

想衝殺出去,方向又是哪裡呢?當面的↖敵人牢牢地粘着,沿途還有敵人節節抗擊堵截,轉戰千百里的下場不用多想也知道。

在這樣的困境下,湖北第八鎮的統制張彪率先表明了態度。他在接到了湖北方面的勸降信後,苦苦想了一夜,終於做出了決定,舉旗反正。

張彪的家人和家產已經落入革命軍之手,第八鎮聞聽武昌光復。已經軍心不穩,更有黨人鼓譟,連軍官都不敢強硬彈壓,只是極力籠絡。張彪做出這樣的決定,可以說並不意外。

稍微令人有些意外的是張彪還想着藉機發達,他宣佈起義後便率兵返。攻取昆明,擒獲了接替錫良的署雲貴總督瑞澂,砍下人頭,撒上石灰裝入木盒,派人送往廣州。在張彪看來,既要表明心跡,那投名狀是不可少的,他對革命的理解就是殺滿人。送上投名狀之後,張彪在昆明宣佈雲南獨立。自任大都督。

對於湖北第八鎮的起義,革命臨時政府很快就表示了歡迎,並派出了政務官員前往昆明,只是對張彪這個自封的大都督不置可否。

明眼人都能看出,張彪自封大都督不過就是過個癮罷了,他手下的湖北兵都想着家呢,誰會替他賣命。他想着佔據一塊地盤,當個土皇帝。不過是一廂情願而已。臨時政府的態度也表明了這一點,暫時遷就。以後騰出手再收拾張彪,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張彪率第八鎮起義反正,西南局勢便一下子翻轉,只剩下北洋第五鎮在桂林、南寧孤掌難鳴。但張懷芝不敢易幟,也不敢再主動出擊,在四面皆敵的情況下只好就地窩着。等待北方的消息或命令。

好在這種彷徨無措的煎熬沒有持續多長時間,袁世凱的使者便帶着秘信由革命軍護送來到了桂林。信的內容很簡單,讓他靜待轉機,不可妄動。

袁世凱既不想讓第五鎮被消滅,也不想讓第五鎮易幟以影響整個北洋軍。他要把這支部隊作爲談判的籌碼,力爭使他苦心訓練的這一鎮人馬安全到北方。

這樣一來,陷於西南的兩鎮清軍便基本上被解決了,革命軍可以抽調出更多的兵力,一部入川,一部進入江西,一部進入福建,擴大並穩定鞏固自己的地盤。

革命固然能推翻滿清王朝,結束在華夏大地綿亙了近五千年之久的封建社會,這無疑是重大的歷史進步。但這一巨大的震盪也迅速波及了廣大地區,一些不逞之徒,趁着混亂局面,到處興風作浪,爲非作歹。

守衛軍府每一道門的士兵,身穿圓領窄袖的長袍,頭戴的是四腳襆頭,前面還紮了一個英雄結子,手裡拿着有柄的長刀或馬刀之類,使人疑惑這些人是不是剛從戲臺下來的

又見市井青年,身着青緞武士袍,頭戴青緞武士巾,巾左插一朵紅戎花,足穿一雙青緞薄底靴,同舞臺上的武松、石秀一樣打扮,大搖大擺,往來市上

象這樣以爲革命是反清復明的人們所造成的景象並不奇怪,雖然怪異,但危害不大。最可恨的是盜賊蜂起,打家劫舍,使社會秩序陷入一片混亂。

亂象叢生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但也不是不能消滅,並使社會秩序恢復正常的。而復興會調動兵力,除了剿匪平亂、穩定秩序外,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便是威懾壓制各省的軍隊,儘量多地控制南方省份的軍權。

浙軍、贛軍、閩軍、蘇軍雖然各省都通電獨立,響應革命,但這些由新軍轉變而來的部隊,卻並不是全都可靠,也並不是都聽命於臨時政府。有不少軍官自恃武力,打着革命的旗號,卻不是幹着革命的事業。

當然,儘管有種種亂象,但大形勢還是越來越明朗。革命運動席捲南方,立憲派倒戈相助,已經不是清廷,或者是北洋軍能輕易鎮壓的。這一點,不光是國人,連洋人也明白。

中華共和國革命臨時政府成立,宋復華當初臨時主席的消息一經傳出,光復地區可謂是一片歡騰。

南方各省或舉行各界集會,或張燈結綵,或提燈遊行,以示慶祝。海外僑胞則是“自總統選舉以來,南洋、澳、歐美各地賀電爲日盈尺”。舊金山、紐約、倫敦、巴黎、東京等地,由復興會各支部組織,當地華人紛紛舉行集會遊行,一方面慶祝祖國獲得了新生,一方面向各國政府遞交請願,要求任何列強不要干涉中國人民自主選擇建立一個新政府的努力。並要求列強政府儘快承認中華共和國。

復興會賑災委員會剛剛在此之前發起了請求國際援助活動,已經得到了很多國家慈善團體和個人的關注和支持,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形象。現在更是借臨時政府的成立,掀起了社會輿論的**,對列強政府多多少少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其中。尤以美國最爲熱烈。

出於對民主價值觀念的信仰,美國民衆和輿論表達強烈的聲音,他們熱烈歡迎用革命推翻清朝統治,認爲這是一場受美國價值觀念和理想影響的革命,是一場“發生在中國的美國革命”,憧憬中國取代日本成爲亞洲最爲西化的國家。

波士頓電訊報歡呼革命是一場由知識分子和進步人士領導的革命;聖路易斯的全球民主報認爲中國的革命,是1787年費城制憲會議上華盛頓、漢密爾頓和麥迪遜等人的民主共和理想在中國的實現;華盛頓時報和印第安納波利斯的新聞雜誌,則讚揚中國人民和他們領導人的能力;美國亞洲協會雜誌將革命看作是“中國復興過程中一個必然的事件”;明尼阿波利斯日報將廣州臨時政府的成立,比作美洲的發現、羅馬帝國的滅亡;紐約商業雜誌稱“這是所有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事件之一”。

此外。聖路易斯郵報、聖保羅先驅報、紐約商報和其他許多報紙都希望中國革命獲得成功。在美國頗有影響力的教會也對革命普遍持贊成態度,他們認爲革命標誌中國的覺醒和對進步的追求,希望革命的成功將有助於基督教事業的發展。

同時,美國民衆極力呼籲美國政府承認和支持中國的革命。在臨時政府成立之後收到潮水般的信件和電報,它們大多要求美國儘快承認中華共和國。

在美國民衆和輿論的影響下,一九零九年六月三日,美國國會參衆兩院通過了衆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威廉?蘇爾澤的提案。“對中國人民實行代議制制度及其理想的努力深表同情”,“對其執掌自治政府的權力、義務和責任表示祝賀”。

隨後。塔夫脫總統在年度國情諮文中闡述美國對中國問題的中立政策時,表示在某種程度上是接受美國民衆的意見,指出:“一九零九年的中國政治騷亂,以及臨時共和政府的成立,直至按期成立一個永久政府的過程中,美國人民恰當地表達了對中國人民主張共和原則的自然同情。”

臨時政府在掀起輿論大潮。爭取國際支持的同時,向世人展示着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和態度。一九零九年五月十日,中華共和國的臨時參議院正式成立,議員到會的有十八省五十一名議員。宋復華致祝詞,然後蔡元培、張謇、馬君武相繼演說。最後推選張謇爲議長。蔡元培爲副議長。

臨時參議院中以復興會爲首的革命聯盟佔二十六席,同情革命的士紳和無黨派人士七人,立憲派十八人,舊官僚根本沒有席位。因此臨時政府表面上是,舊官僚、立憲派、革命派的聯合體,實際上卻是由革命黨人主持的政權。

一九零九年五月三十日﹐廣州臨時政府頒佈了中華共和國臨時約法,其中規定:“中華共和國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中華共和國人民一律平等”,“私人財產不可侵犯”﹐“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通信﹑信仰等自由,和選舉及被選舉等權利”。並且明確了在未來政府的組織形式上實行“三權分立”的原則。規定以參議院、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統治權。

應該說,臨時約法一出,不僅宣判了清王朝封建統治的死刑,而且以根本法的形式廢除了中國延續兩千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確立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政治體制;自此以後,在思想上,樹立起帝制非法、民主共和合法的觀念。

臨時約法強調中國是一個領土完整、主權獨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共和國領土爲二十二個行省、內外蒙古、西藏、青海,這樣便能啓發愛國主義的民族感情,防止帝國主義侵略。

當然,說是臨時約法,其制定得相當完善,不說在當時的亞洲各國當中,即便在國際上,也得到了世界大多數法學專家的認可和讚揚,稱之爲是“一部亞洲最民主、最有影響的資產階級民權憲章。”

臨時約法通過之後,臨時參議院便以令人眼花繚亂的速度審議推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其中有很多是廣州軍政府已經開始實施運行的,現在爲其披上合法的外衣,以便開始在各地都能得以推行。

排排座,分果果,政治其實就是這樣,妥協和讓步是必須的,但原則不容更改。從臨時參議院的組成看,分贓意味非常明顯,革黨、立憲派各有所得,但革黨依靠軍隊作後盾,還是佔據了很有利的地位。

當然,人不能貪得無厭,既然都得到了比較理想的結果,對不屬於自己的就不要亂伸手,反正伸手也沒有。

隨着革命臨時政府開始行使權力,任命了一批省級行政長官,陶成章爲浙江省民政長,湯化龍爲湖北省民政長,譚延闓爲湖南省民政長,龔寶銓爲江蘇省民政長,李烈鈞爲江西省民政長

同樣,這又是一場分贓的協議,革黨與立憲派各有所得。這批被任命的省份都是復興會和立憲派所控制或基本控制的,其餘省份還以大都督總攬軍政,復興會不想搞出動亂,起碼現在不想。

但復興會還是對各省發出了政府令,限期他們在一個月內改組地方政府,實行民政長與衛戍司令軍政分開的體制,並由臨時政府派出了監督員。軍政分開後,民政長長及衛戍司令由當地軍政府選出,須至臨時政府述職報到,接受任命狀。而臨時政府將直接任命委派各省的司法廳廳長,監察廳廳長,以稟承司法獨立、監察獨立的原則。

這是臨時政府開始行使中央權力而又部分承認各地既成事實的靈活手段,合情合法,但卻大大削弱了各省都督的實權,換句話說,臨時政府只承認省長及衛戍司令,不承認什麼大都督這個官職。

每個新政府成立之初,都要加強對地方的控制,這也無可厚非。而且臨時政府的措施並不是很急迫,很嚴厲,起碼中央威權在表面上要樹立起來,而且各地軍政府都發電錶示遵從。至於在其中如何搞鬼,那便是下一步要解決的問題了。(。)

第90章 無間道設想第8章 會做人第140章 巧舌如簧,遊說第248章 突發的“二辰丸”事件第216章 南返,政潮第181章 無題第38章 爭論妥協第207章 大戰第98章 抵制的成本,針對辦法第126章 新武器第142章 再回上海,見妹,會友第41章 鼠有鼠道,家中有變第77章 商團的聯合與擴展第193章 這樣打似乎不對第283章 農民和土地,證券交易所第183章 開闢滇南,首個突破第195章 戰略轉變,重回廣州第33章 遠方客商第180章 大舉南下,密商對策第46章 茶館較量第34章 猶太人第56章 無情殺戮第236章 高調歸羊城第267章 大軍發動,借外安內第109章 攀丹羣雄聚第169章 戰略戰術的改變第160章 起事推後,初識黎元洪第70章 長期攻略第182章 同盟會的孤注一擲第223章 退位第105章 打秋風、拔羊毛第156章 拉打結合第249章 肅王伏法,大總統第120章 狙殺,施恩惠民第40章 打響聲名,談妥生意第201章 驚雷,風起雲涌第177章 潛伏,裡挑外掘第32章 攫取黑金,革命者第89章 羅登困惑,赴瓊州第12章 夜市第8章 會做人第92章 天涯海角第99章 刮目相看的“一盤散沙”第108章 毛娃娃,山谷基地第68章 同樣的迷惘者第20章 搭救第247章 清室安置第78章 賞罰分明的堂規第85章 黑吃黑的可能第2章 一個洞一毛錢第183章 開闢滇南,首個突破第229章 以戰促和第176章 強硬不退,踏足上海第205章 你籌我謀,英使朱爾典第89章 少年,去東京戰鬥吧!第274章 中德會談一第149章 長遠結交,舞會?第258章 蒙亂第244章 大勢所在第171章 法越衝突第204章 滇西南新佈置第73章 佈局,人販第247章 清室安置第167章 英人的刮目相看第142章 再回上海,見妹,會友第61章 陷阱,等待第246章 北京,強行籌款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112章 輕取萬寧第68章 謹慎應對,取巧之法第85章 黑吃黑的可能第92章 天涯海角第93章 包裝革命導師,汽車第196章 積聚的實力,總體良好第48章 狂殺亂砍第76章 黑名單的威懾第126章 新武器第210章 手段多樣,海外華僑第66章 慶生第42章 陰謀論第55章 對德國的分析第224章 開誠佈公,雷霆清鄉第85章 黑吃黑的可能第46章 茶館較量第234章 親德拉美第58章 行前瑣事第49章 茶樓比試第242章 威脅、末落之勢難挽第49章 茶樓比試第84章 辯論還是解釋第46章 茶館較量第81章 合譯出書,搶先出藥第57章 辣手摧磨第244章 革命光復區的招商引資第19章 心死,追人第112章 輕取萬寧第44章 復興會會議第73章 南洋之行的收穫第61章 陷阱,等待第204章 滇西南新佈置
第90章 無間道設想第8章 會做人第140章 巧舌如簧,遊說第248章 突發的“二辰丸”事件第216章 南返,政潮第181章 無題第38章 爭論妥協第207章 大戰第98章 抵制的成本,針對辦法第126章 新武器第142章 再回上海,見妹,會友第41章 鼠有鼠道,家中有變第77章 商團的聯合與擴展第193章 這樣打似乎不對第283章 農民和土地,證券交易所第183章 開闢滇南,首個突破第195章 戰略轉變,重回廣州第33章 遠方客商第180章 大舉南下,密商對策第46章 茶館較量第34章 猶太人第56章 無情殺戮第236章 高調歸羊城第267章 大軍發動,借外安內第109章 攀丹羣雄聚第169章 戰略戰術的改變第160章 起事推後,初識黎元洪第70章 長期攻略第182章 同盟會的孤注一擲第223章 退位第105章 打秋風、拔羊毛第156章 拉打結合第249章 肅王伏法,大總統第120章 狙殺,施恩惠民第40章 打響聲名,談妥生意第201章 驚雷,風起雲涌第177章 潛伏,裡挑外掘第32章 攫取黑金,革命者第89章 羅登困惑,赴瓊州第12章 夜市第8章 會做人第92章 天涯海角第99章 刮目相看的“一盤散沙”第108章 毛娃娃,山谷基地第68章 同樣的迷惘者第20章 搭救第247章 清室安置第78章 賞罰分明的堂規第85章 黑吃黑的可能第2章 一個洞一毛錢第183章 開闢滇南,首個突破第229章 以戰促和第176章 強硬不退,踏足上海第205章 你籌我謀,英使朱爾典第89章 少年,去東京戰鬥吧!第274章 中德會談一第149章 長遠結交,舞會?第258章 蒙亂第244章 大勢所在第171章 法越衝突第204章 滇西南新佈置第73章 佈局,人販第247章 清室安置第167章 英人的刮目相看第142章 再回上海,見妹,會友第61章 陷阱,等待第246章 北京,強行籌款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112章 輕取萬寧第68章 謹慎應對,取巧之法第85章 黑吃黑的可能第92章 天涯海角第93章 包裝革命導師,汽車第196章 積聚的實力,總體良好第48章 狂殺亂砍第76章 黑名單的威懾第126章 新武器第210章 手段多樣,海外華僑第66章 慶生第42章 陰謀論第55章 對德國的分析第224章 開誠佈公,雷霆清鄉第85章 黑吃黑的可能第46章 茶館較量第234章 親德拉美第58章 行前瑣事第49章 茶樓比試第242章 威脅、末落之勢難挽第49章 茶樓比試第84章 辯論還是解釋第46章 茶館較量第81章 合譯出書,搶先出藥第57章 辣手摧磨第244章 革命光復區的招商引資第19章 心死,追人第112章 輕取萬寧第44章 復興會會議第73章 南洋之行的收穫第61章 陷阱,等待第204章 滇西南新佈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