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離國,蘇報案轉折

海水卷着風浪不斷涌來,衝到船邊發出“啪啪”的響聲,飛濺起銀色的浪花,彷彿在哭着與人們告別。

陳範站在船頭,眺望遠方的上海,任由海風吹起鬢角蒼白的亂髮,卻沉默不語,眼中滿是憂憤。而他的兩個妾室和二女兒愁容滿面,眼圈發紅,似乎剛剛哭過。

《蘇報》在發出了一連串的雷霆之音後,終於走到了它輝煌的頂點,也是它的終點。

六月二十九日,蘇報登載章太炎駁康有爲的長文,冠以《康有爲與覺羅君之關係》的標題發表,矛頭直指清朝光緒皇帝載湉,斥之爲“小丑”。這下當道者真的受不了,當即與租界當局勾結,查封了《蘇報》,製造了轟動一時的“蘇報案”。

案發後,陳範在陌生人的幫助下乘船逃往日本。離家別國,那是怎樣的傷感。望着漸漸遠去的上海,陳範眼睛潮溼了,他不禁緩緩吟道:“東風習習拂征衫,別緒離情百不關。卻怪舵樓回望處,眼中猶著舊河山。”

“父親。”陳擷芬走到他身旁,輕聲說道:“上船時,有個人偷偷塞給我一個信封。剛剛我打開看了,裡面有一張銀行匯票,還有一張字條和一封私信。”

“字條上說些什麼?”陳範有些詫異地問道。

“字條上說可去東京,持私信找《革命軍》的作者鄒容,協助其繼續辦報,以競未完之事業。”陳擷芬停頓了一下,又補充道:“字條上還說,請父親多加保重,不出十年,必能重回故土。”

“不出十年,我們便能重回故土?”陳範不太確定地問道。

“是的。”陳擷芬用力點了點頭,重複道:“字條上是這樣寫的,不出十年,我們當重回故土。”

“好,好。”陳範跺着腳連說了兩個好,精神也振奮起來。

給你一個希望,給你一個振作的理由,這是傷感失望的人最需要的靈丹妙藥。陳文強交代龍興堂的人多加註意,儘量營救,並將一筆錢送給陳範,只是感佩他毀家紓難的精神,卻不知道由此竟改變了陳範的人生悲劇。

“亡命十年,困躓以終,不聞有何怨言”,這便是陳範的真實寫照。歷史上,陳範流亡東京,貧困幾無以自給,兩妾改嫁,長子出走,不知所終。次子仲彝出獄以後,清廷一直迫他交出父親,也只得逃走。

名動上海的《蘇報》館主可謂是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而歷史上當革命告成,民國新建後,多少人以功臣、元勳、偉人、志士自居,無不以爲“手造共和”,應該論功行賞。而他甘願做一個默默無聞的共和國國民,只口不提自己當年倡言革命的輝煌歷史和慘痛遭遇,更不謀求一官半職。最後,陳範晚境淒涼,孤身一人,在上海貧病交加,幼孫病故,兩個女兒不在身邊,去世時年僅五十四歲。

如果陳文強知道這些,就更不會讓陳範這樣的“潮流中之長厚君子”落到如此境地。他只是一個簡單的想法,鄒容血氣方剛,經驗閱歷不足,有陳範這樣的老報人相助,他便能放心許多了。

而蘇報案的爆發和審理,實際上卻暴露滿清政府的無能和無恥。腐朽的滿清朝廷目光短淺,不學無術,《蘇報》案的專案組長慈禧,組員張之洞、端方、魏光燾等人自以爲得計,卻是自取其辱,爲此丟盡了“國家主權”的臉。

堂堂正正的國家政府,卻要求“居民委員會”級別都不到的“會審公廨”來主持法律公道,求外國人殺中國平民。尊嚴何在?面孔何在?從大清皇朝拜倒在會審公廨腳下,清洋律師,求審判官處決中國人的那一時刻起,大清皇朝就等於向國人宣佈了自己的完蛋。

法庭上脣槍舌劍,激烈交鋒,法庭外各家媒體的輿論也如火如荼,使租界當局面臨着巨大的壓力,也使反清革命思想爲衆多媒體所熱議,影響着更多的民衆。

“蘇報案”作爲晚清最大的**,是二十世紀中國第一次重大轉型時期一個極富象徵性的事件。滿清無所不能的專制權力與一無所有、惟有一腔熱血的平民之間面對面交鋒的場景,一幕一幕,全無遺漏地展現在民衆面前。雖然鄒容缺席了,但素有“章神經”、“章瘋子”稱呼的章太炎卻在,庭審中嘻笑怒罵,表演依然精彩。

滿清政府爲完成太后“懿旨”,將人犯押至南京,凌遲處死以實現“殺一儆百”的目的,先是用二十萬兩白銀利誘租界當局,遭到拒絕後,竟然再次出賣國家主權—願將滬寧路的路權讓給列強,以換取“引渡”的承諾。就在列強有些心動之際,“沈藎案”的突然爆發,一下子將清政府的野蠻、殘忍與不智暴露無遺,使《蘇報》案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折。

人有人格,報有報格,國有國格,三格不存,人將非人,報將非報,國將不國。在百年前的沉沉暗夜裡,無數仁人志士如同啓明星一般,出現在二十世紀的地平線上,稟持着“刀放在脖子上還是要說”的執着,讓人們看見了光亮,看見了希望。

沈藎也是一個傾向於革命的報人,出於愛國熱情,他在報紙上披露了“中俄密約”的內幕。清政府正被蘇報案搞得焦頭爛額,沈藎又從背後捅了它一刀,揭露了其“見不得人”的賣國行徑。慈禧老妖婆惱羞成怒,當時正逢老妖婆的“萬壽月”,例不“殺人”,所以由“斬立決”改爲“立斃杖下”。沈藎就此成爲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殺戮的新聞記者。

沈藎慘死後,立刻震驚中外,天津、上海、廣州等地報紙紛紛刊出報道和評論。獄中的章太炎聞訊寫下“文章總斷魂”等詩句,發表在報端。西人也聞之膽寒,北京的公使夫人們會同向慈禧抗議這種慘無人道的暴行。隨後,英美政府向其駐華公使發出訓令,絕不引渡“蘇報案”政治犯,更不能任由華官審判,理由是清政府嚴重踐踏人權。

在得到確切消息後,陳文強終於可以放下心了。只要不引渡給滿清政府,那麼按照國際慣例,章太炎這種“國事犯”即便受到處罰,也不過是監禁而已。幾年西牢,成就一世英名,或許這正是章太炎所追求的結果,鄒容卻由於他的插手,而喪失了這次成名的機會,不知他心中是否有遺憾呢?

……

第184章 不可留,倒逼清廷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160章 起事推後,初識黎元洪第218章 都是二號人物第108章 毛娃娃,山谷基地第142章 再回上海,見妹,會友第61章 陷阱,等待第209章 戰局變換,再會張之洞第261章 強硬背後第227章 翻臉如翻書第51章 商團,試槍第88章 提前避禍第54章 攤牌第56章 急切,原則第227章 翻臉如翻書第239章 編練新軍,惠州清鄉第177章 生不逢時,西南劇變第230章 舊督新督第213章 國際形勢第221章 逼宮,中英會談第212章 國際同情,政府令第23章 禮字輩大佬第212章 軍心之勝,暗殺影響第54章 攤牌第138章 遲來的拜見第36章 禮物,不知所措第209章 災荒,賑災,袁氏復起第286章 戰前大借款第200章 輕取武昌第242章 攫取海軍,西南形勢之變第204章 滇西南新佈置第72章 南洋,軍火第86章 黑吃黑第225章 標本兼治,明暗結合第98章 抵制的成本,針對辦法第256章 先國家後政治第66章 碰壁的革命苦行僧第116章 排水救人論第177章 潛伏,裡挑外掘第166章 緊鑼密鼓,提前發動第177章 生不逢時,西南劇變第254章 美國的判斷,日人碰壁第270章 潛艇,華僑第78章 拒法拒俄第214章 宗社黨,袁氏阻礙第178章 將以有爲?當頭棒喝第81章 合譯出書,搶先出藥第264章 利用的價值第52章 保障?名聲,入學第135章 商談,忽悠第218章 誘惑,朱爾典的困難第197章 猛烈展開,北上會袁第81章 合譯出書,搶先出藥第39章 新思路第38章 爭論妥協第126章 新武器第76章 商團的前景第168章 不能容忍的折騰第134章 專訪,閉塞的改變第19章 心死,追人第206章 人心恐慌,大戰難免第81章 合譯出書,搶先出藥第220章 大權在握,雷厲風行第29章 暗殺團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207章 憲政會第198章 天津會袁第29章 暗殺團第217章 勸說,中德密商第203章 黨派之爭,交涉第205章 清廷應對,排兵佈陣第198章 兵貴神速,不戰而勝第246章 湖廣變數第70章 長期攻略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240章 革命的兩條戰線第8章 遭罪,青樓第178章 主場設想,地方自保第78章 拒法拒俄第78章 賞罰分明的堂規第220章 出離憤怒,外交突圍第210章 手段多樣,海外華僑第11章 強卓實驗室第243章 革命根基穩固第248章 北京新面貌第82章 各有感慨第220章 大權在握,雷厲風行第84章 辯論還是解釋第178章 主場設想,地方自保第80章 理論班子第一人第8章 遭罪,青樓第30章 暗殺非正道?第265章 朱爾典的分析第140章 巧舌如簧,遊說第236章 重擊,敗得不冤第273章 訪德第46章 茶館較量第79章 點評《革命軍》第71章 龍興堂初立第252章 分化拉攏
第184章 不可留,倒逼清廷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160章 起事推後,初識黎元洪第218章 都是二號人物第108章 毛娃娃,山谷基地第142章 再回上海,見妹,會友第61章 陷阱,等待第209章 戰局變換,再會張之洞第261章 強硬背後第227章 翻臉如翻書第51章 商團,試槍第88章 提前避禍第54章 攤牌第56章 急切,原則第227章 翻臉如翻書第239章 編練新軍,惠州清鄉第177章 生不逢時,西南劇變第230章 舊督新督第213章 國際形勢第221章 逼宮,中英會談第212章 國際同情,政府令第23章 禮字輩大佬第212章 軍心之勝,暗殺影響第54章 攤牌第138章 遲來的拜見第36章 禮物,不知所措第209章 災荒,賑災,袁氏復起第286章 戰前大借款第200章 輕取武昌第242章 攫取海軍,西南形勢之變第204章 滇西南新佈置第72章 南洋,軍火第86章 黑吃黑第225章 標本兼治,明暗結合第98章 抵制的成本,針對辦法第256章 先國家後政治第66章 碰壁的革命苦行僧第116章 排水救人論第177章 潛伏,裡挑外掘第166章 緊鑼密鼓,提前發動第177章 生不逢時,西南劇變第254章 美國的判斷,日人碰壁第270章 潛艇,華僑第78章 拒法拒俄第214章 宗社黨,袁氏阻礙第178章 將以有爲?當頭棒喝第81章 合譯出書,搶先出藥第264章 利用的價值第52章 保障?名聲,入學第135章 商談,忽悠第218章 誘惑,朱爾典的困難第197章 猛烈展開,北上會袁第81章 合譯出書,搶先出藥第39章 新思路第38章 爭論妥協第126章 新武器第76章 商團的前景第168章 不能容忍的折騰第134章 專訪,閉塞的改變第19章 心死,追人第206章 人心恐慌,大戰難免第81章 合譯出書,搶先出藥第220章 大權在握,雷厲風行第29章 暗殺團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207章 憲政會第198章 天津會袁第29章 暗殺團第217章 勸說,中德密商第203章 黨派之爭,交涉第205章 清廷應對,排兵佈陣第198章 兵貴神速,不戰而勝第246章 湖廣變數第70章 長期攻略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240章 革命的兩條戰線第8章 遭罪,青樓第178章 主場設想,地方自保第78章 拒法拒俄第78章 賞罰分明的堂規第220章 出離憤怒,外交突圍第210章 手段多樣,海外華僑第11章 強卓實驗室第243章 革命根基穩固第248章 北京新面貌第82章 各有感慨第220章 大權在握,雷厲風行第84章 辯論還是解釋第178章 主場設想,地方自保第80章 理論班子第一人第8章 遭罪,青樓第30章 暗殺非正道?第265章 朱爾典的分析第140章 巧舌如簧,遊說第236章 重擊,敗得不冤第273章 訪德第46章 茶館較量第79章 點評《革命軍》第71章 龍興堂初立第252章 分化拉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