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魚躍龍門

個20世紀20年代,由於受到《凡敢明目張膽的發展軍備,但堅守崗位的軍官們並未放棄任何一個提升軍隊戰鬥力的機會,他們利用條約的種種漏洞迂迴“作戰”,許多對下一場戰爭有重大影響力的武器和戰術就是在這一階段發展起來的。

在獲准接觸海軍內部最嚴格的技術機密之後,張海諾愈發深刻的體會到德國海軍自戰爭結束以來就在進行一系列未雨綢繆的戰備工作:拓寬連接威廉港和北海的航道,以便大型軍艦通行;研發一種全新的磁性水雷,效力大幅度超過從前的觸發式水雷;設計用以投放磁性水雷、航空炸彈和魚雷的飛機,以擴大海軍的作戰縱深。德國海軍總參謀部從未想過在20年代能造一艘航空母艦,但他們的工程師卻設計了飛機彈射器,可把偵察機從軍艦彈射到空中,軍方甚至將這種設備搬上商船進行了實際測試。

藉着特別監督員的身份,張海諾馬不停蹄的往返於海軍各秘密研究基地和工廠,瞭解這些秘密技術和裝備的實際研發情況。總的來說,包括磁性水雷、飛機彈射器在內的一系列新式裝備都是成功的,但目前各個研發項目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經費困擾。

爲了儘可能的解決經費問題給各項技術研發帶來的困擾,張海諾花費一個多星期寫了一份長達50多頁地書面報告。報告以他實際發現的問題爲依據,結合自己在施奈德造船廠運作上的相關經驗,提出將這些研發項目整合在一個擁有統一財務調度地集團之下。以更爲高效的分配經費,同時在籌措經費方面也應該擴寬現有渠道:少部分能夠用來生產創收的項目,應該走有限的商業化道路,至於那些鐵定只能依靠財政補貼的,除了海軍部撥款之外,也可以貸款、募集秘密捐款等方式作爲補充。

張海諾的這一報告一經送達即引起了海軍上將雷德爾的重視,他爲此召集總參謀部的主要幕僚開會討論,並請張海諾在會上作了專門地論述。在這個問題上。反對者的意見主要集中在技術保密性方面——如果將這些機密項目整合在一個集團旗下,一旦被敵對勢力滲透,所有項目就都有泄露的可能。

面對持相對保守意見地海軍將官們的疑問。張海諾鎮定自若地一一作答。有關保密性,他的解決方案同樣借鑑了施奈德造船廠的模式。即嚴格區分部門,部門與部門之間的人員除非有技術交流的必要,否則不相往來,即便是主管財務和後勤的上級官員,也不得接觸各部門地技術資料,此外還要額外設立一個專職地安保部門。加強各個研究部門地安全防範工作。並建立嚴格的身份核查制度。

在籌措經費地問題上。張海諾的措辭則更加委婉,他客氣的提醒在座的將軍們。海軍有限的預算難以照顧到方方面面,將各研發部門統一起來並由它們共同的上級負責籌措和安排資金,既能夠防止泄密,又不至於讓各部門因爲經費短缺而耽誤了軍備發展,應該是目前狀況下相對理想的解決方式。

會議結束後,雷德爾單獨將張海諾留下來,並讓他坐在自己身旁。

“很棒的發言!”他由衷的稱讚到。

“謝謝!希望我的努力能夠讓將軍們明白這項計劃的必要性!”

張海諾長舒了一口氣,如果可以的話,他想自己該去向小鬍子學習一下如何說服自己的聽衆,那樣辦起事情來也相對容易一些,說實話,他雖然不喜歡那些保守的將領們,但有時候他們考慮的確實比較全面。

雷德爾樂觀的說道:“從今天的情況來看,你的方案獲得通過基本上已成定局,所以……你得有個心理準備,接下來的工作任務很重,總參謀部缺乏能夠對外籌措經費的人才,整合各研究部門也得挑選可靠的人,這兩項還得由你負責!”

“能爲您分擔一些公務是我的榮幸!”

這一點,張海諾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於公於私,他希望自己能夠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雖說他目前在海軍部的地位不低,但軍銜在將星璀璨的參謀部可就有點寒磣可。此時他的好友、任黨衛隊全國領袖和普魯士警察總監的埃德文,級別已經相當於國防軍的高級將領了!

“你能這麼想我感到非常高興!”雷德爾一板一眼的說道:“海外項目部的事務,依然要勞你和赫森少校多費些心思。依照我的設想,年內德國海軍將以目前在南美進行試驗和訓練的8潛艇編組戰後第一支潛艇分隊,施奈德造船廠在建的6艘潛艇則編入第二分隊,待德國可以公開組建潛艇部隊之後再將潛艇建造重心轉回德國!”

緊接着,雷德爾向張海諾透露道:“總理向我保證,德國在之前定能和英國人達成一個有利於德國海軍擺脫和約條款約束的協議!英國人不希望歐洲的局勢也像遠東那樣失去控制!”

就張海諾所知,這一次希特勒並沒有撒謊,英國的確擔心德國會像日本那樣大肆擴充海軍從而導致區域性的軍事力量不平衡,因而也急於同德國簽署一個具有約束力的協定。德國提出的海軍總登記噸位不超過英國的百分之三十五,正好符合英國的這一戰略考慮。

“希望戰爭來臨的時候,我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張海諾寓意深長的說了這麼一句。

雷德爾頗有同感的點點頭,“但願如此!”

“另一件非常重要地事情。是有關雷達的!”爲了保密起見,張海諾並沒有將這一方案也以書面形式呈報,這也是他早就和雷德爾提過

“經過改進。Gema地F雷達已經能夠達到艦船試驗的要求,我迫切的希望儘快在一艘軍艦或者輪船上進行試驗!據我所知,英國人在這方面的研究基本處於同一進度,我們一刻也不能耽擱!”

既是意料之外,又屬意料之中的,雷德爾說道:“雷達的情況,梅頓斯將軍已經向我作了彙報,他保證這一技術在整個世界都處於領先地位。而我們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做到保密,絕對的保密!”

張海諾平靜地反問道:“如果我有證據顯示英國人的研究至少不落後於我們呢?”

“噢?”一邊是老資格的海軍將領,一邊是自己地得力助手。雷德爾一時間有些迷惘了。

相持約十餘秒,張海諾言語中肯的說道:“尊敬地海軍上將閣下。我懇請您動用海軍諜報部門在英國的力量探查此事,這對德國的未來是至關重要的!”

在和平時期針對某項研究而動用諜報力量是需要經過慎重考慮的,雷德爾說道:“這件事我會盡快給你一個答覆,但是在這之前,F型雷達將繼續呆在它最安全的地方!”

張海諾答道:“願恭候佳音!”

幾天之後,雷德爾帶來了一個好消息。但不是關於雷達地。在他們地努力下。整合研發部門地方案最後在海軍高層獲得高票通過。海軍技術部依然是主管這些機密項目的專業部門,但這些部門地統籌工作則交由一個新成立的技術後勤室負責。這個新科室的領導工作不出意外的落在了張海諾頭上。從此,他可以名正言順的向各個技術部門“輸血”,同時還能將各項新技術與海外項目部的工作結合起來,而這其中艦載雷達和飛機彈射器就是他最爲關注的項目。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張海諾一邊忙碌,一邊盼着有關英國雷達的情報早日到來——他本人是無限期望能夠在世界各國建立高效情報網絡的,但這對於一個非專業人士來說完全沒有可能,僅一個巴西的情報滲透就讓他絞盡腦汁,在英美進行諜報工作和滲透的難度可想而知。

好在兩個月之後,在英國的諜報機關還是不負衆望的傳回一條重要信息: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確實在從事有關無線電探測方面的研究,他們一個優秀諜報人員在英國上流人士聚會中探知的消息也證明了這一情況。

後來張海諾才知道,那個混跡於英國上流人士中間的優秀諜報人員,就是他幾年前推薦到海軍情報部門英國諜報組的金髮惡魔海德里希,兩年之後,他憑藉自己的出色工作升任該諜報組的負責人,年,當海軍諜報組併入帝國統帥部領導下的戰時情報部門之後,他又爲德國軍隊掌握英倫情報立下了汗馬功勞。

1934年初,張海諾再次返回巴西,:=軍參謀長京特.古澤爲首的特別觀察團,他們將全面評估海外項目部在南美的工作成果,以此作爲海軍未來5發展方案的參考依據之一。

在薩爾瓦多港外海,當年進行第一次貨船甲板起降飛機試驗的地方,採用特殊設計方案建造的平板貨輪“卡爾”號搖身一變成爲德國海軍的第一艘試驗性的輔助航母,5雄鷹航空公司自行製造的陸基飛機依次降落在了它的全通式甲板上,之後又一一起飛離開。這次成功的試驗讓隨行的軍官們大受鼓舞。因爲以德國目前的財政情況,海軍無力在建造裝甲艦和巡洋艦的同時撥款建造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艦,而這艘輔助航母的成功,使得德國海軍有了發展航母技術以及訓練艦載機飛行員的資本。

飛機起降試驗結束之後,“卡爾”號的船員們在30個小+|.這艘貨輪裝上了甲板建築、直立煙並拆去了一部分飛行甲板,好讓它看起來與平板貨輪的身份更加相符——在作爲輔助航母時,鍋爐排煙由位於船體兩舷的斜式輔助煙負責,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它作爲一艘航空母艦地作戰效能。卻是目前符合德國海軍實際情況的上佳選擇。

在施奈德造船廠,德國海軍總參謀部的參謀軍官和技術官員們興致勃勃地參觀了一艘幾近完工的美製驅逐艦,在美國海軍。這一級驅逐艦被命名爲克萊姆森級,大戰期間開工建造了162,但隨着戰爭結束有50艘未能完工,眼前這艘就是施奈德造船廠利用威廉.克朗普父子造船廠全套技術資料和多餘零部件建造而成。這種被美國人自己稱爲“平甲板船”的驅逐艦雖然是戰時應急產物,拿到30年代和各國新式已經落伍,但它畢竟是根據一戰經驗建造,上面的一系列技術設計還是值得借鑑的。

相較之下,德國海軍過去的十幾年中在艦艇建造技術上出現了一個明顯的斷層。隨着海軍重建工作的開始,德國海軍地船舶工程師們手裡卻只有一戰時期的舊技術,例如即將開工建造的1934艦隊驅逐艦。雖說在噸位上首次達到英國人地艦隊驅逐艦的水平,且計劃裝備五座單裝五英寸炮以及四聯裝二十一英寸魚雷管。航速也將達到三十八節,但採用過重地火炮,性能不夠穩定的動力系統所帶來的諸多問題是可以預見的。

施奈德造船廠的潛艇生產線,依然是目前張海諾最引以爲豪的部分,同樣也讓初次來到這裡地參謀部軍官們大開眼界。在資金和物資供應充足地情況下,這裡每年最多可以建造8600~:=艘遠洋潛艇。

借這次南美考察的機會。張海諾謙虛而主動地和以京特.古澤將軍爲首的總參謀部人員進行了積極的交流和溝通

|思爲不同的派別。古澤將軍屬於典型的鉅艦大炮派,但他的想法又和一戰時期海軍戰略思路不同:他認爲傳統海戰注重艦艇編隊、羣體作戰的時代已經過去。大型艦艇編隊容易被敵軍偵察到且在海戰中缺乏靈活性,德國海軍應該重點發展軍艦的特遣部隊,即爲完成特殊任務而隨時組成的小型海上編隊,而德意志裝甲艦就是組成這種小編隊的最低要求——通過建造若干戰鬥力強大的重型戰艦,以靈活多變的戰術來挑戰英國人的海權,是符合德國現狀的戰略思路。

儘管張海諾的海外項目部負責的是主力艦之外的艦船以及一些“非主流”的技術,古澤將軍在這次視察過程中仍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因爲他同樣明白即便德國擁有了足夠的重型戰艦,也是需要多種輔助艦艇配合的,他尤其支持以航母和艦載機作爲艦隊的偵察力量,但理由聽起來有些可笑:他認爲一艘完美的戰列艦上應該合理配備各種火炮而不是像輔助艦船那樣攜帶脆弱的飛機——“在激烈的炮戰中,一小塊彈片就能讓它們報廢,唯有強大的火力和厚實的裝甲纔是贏得海戰的關鍵!”

在目前的德國海軍中,鉅艦大炮主義依然是傳統的主流,但也有那麼一部分人認爲大戰時期的戰略思路不適合目前這個經濟窘迫的德國。在考察團的18名成員當中,一個年輕且才華橫溢的參謀軍官.=諾的關注,此人名叫赫爾姆斯.海耶,1895出生,只比張海諾大了兩個月。他一戰期間在一艘輔助巡洋艦上服役,戰後曾長期在基爾海軍學校擔任戰術教官,對水面襲擊戰和潛艇作戰頗感興趣。

同齡的巧合加上相同的軍銜,讓張海諾和海耶從一開始就互有好感,一段時間的接觸和交流,讓它們很快在針對英國海軍的戰術運用方面找到了共同話題。海耶認爲英國海軍的弱點在於英國本土賴以生存的海上生命線,針對這個弱點,德國可對英國海上頻繁往返的商船施以密集的攻擊,而執行密集攻擊的將是衆多速度快、續航距離遠的小型艦隻,因此,他贊成大力發展遠洋潛艇和大型驅逐艦、輕型巡洋艦甚至德意志級裝甲艦那樣的水面襲擊艦,但耗時耗力的大型戰艦對於這樣的戰略卻沒有多大的幫助。

如果不是對若干年後的那場戰爭有着縱觀全局的瞭解,張海諾也許會非常贊同海耶的這種觀點,但是僅靠潛艇和輕型襲擊艦隻能暫時扼殺英國的海上航線,甚至讓英國本土限於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可單一的戰術註定只能應付單一的情形,一旦英國人緩過勁來投入各種護航和反潛措施,尤其是雷達的大範圍運用,德國海軍的襲擊戰術就將面臨巨大的挑戰甚至是失敗。

張海諾並沒有將自己的認知強加在海耶這樣一個出生於19紀末期、經歷過一戰和戰後種種的海軍少校身上,而是通過他的見解完善自己在戰略上的思路。很快,他發現海耶最大的優點就在於對包括魚雷艇和佈雷艦在內的輕型艦船性能及戰術瞭解很透徹,這一點正是他相對缺乏的。

考察團返回德國之後,新的討論隨即在海軍高層之間展開,由於對德國何時能夠突破凡爾賽和約限制仍沒有一個準確的預測,總參謀部最終只是拿出了一個相對模糊的規劃方案:未來兩年成立一支小規模的秘密潛艇部隊,組建以1934級艦隊驅逐艦#.艦隊,以五艘德意志級裝甲艦(最初準備建造5,但後兩艘因爲英德海軍協定而改爲更加強大的沙恩霍斯特級)爲核心的主力艦隊則用來應對野心不斷膨脹的波蘭人以及西面的近鄰法國——若干年後,人們會驚訝發現這樣的戰略設想是多麼的短視,然而此刻除了張海諾之外,誰又能猜到不久前入主帝國總理府的奧地利下士能夠讓德國在短短數年內迅速崛起爲第一流的軍事強國並悍然發動世界大戰?

1934年6月,張海諾終於得到了他重返德國海軍後的第二次晉升:海軍中校。相比之下,當Gema公司的F型雷達終於安裝到巴西籍貨輪“力量”號上並開始爲期八週的海上測試時,他內心的喜悅比前者更甚一籌,儘管這種試驗型雷達還有這樣那樣的毛病和不足,但當這艘屬於施奈德造船廠的遠洋貨輪在大洋深處航行時,相關技術人員可以通過實踐測試收集各種至關重要的數據,並籍此來改進他們研發中的實用型艦載雷達。

兩個月後,當“力量”號重返德國的時候,一件幾乎無可避免的並且影響到整個德國之命運的事情發生了:總統興登堡在任內逝世,經過內閣投票,希特勒戴上了兩個頭銜——元首和帝國總理,這意味着他也是三軍的最高統帥。

兩天之後,國防部統帥和陸海軍總司令向希特勒宣誓效忠:

“我在上帝面前宣誓,我將無條件地服從帝國元首和武裝力量最高總司令阿道夫.希特勒及帝國的人民。我以勇敢的軍人身份,保證誓死遵守誓言。”

這次宣誓是史無前例的——從前的誓詞只要求服從憲法和總統。這個對某人指名道姓作的誓言,在元首與每個海陸空士兵之間建立了私人的聯繫。然而卻沒有哪位軍官曾提過一星半點的反對意見,或對此舉世無雙的措詞提出過疑問。

在這天結束前,三軍將士人人皆進行了同樣的、忠於個人的宣誓。

第25章 冷箭第12章 重量級對抗第3章 旁觀者清第44章 戰爭氣息第11章 冰海初戰第56章 國社黨的打手第1章 先機第35章 披星戴月第32章 窮寇第10章 漸變第21章 自作孽第16章 鷹日(3)第56章 國社黨的打手第13章 整裝以待第14章 炸了?炸了!第13章 夜戰第43章 騎士精神第2章 新對手第27章 意志的對決(2)第3章 磐涅之旅第15章 芬克莊園第37章 王子復仇記(2)第8章 夜戰第6章 大開殺戒第16章 回家之路第11章 亡羊補牢第17章 新夥伴第10章 攻心爲上(3)第11章 猶太聯盟(5)第40章 艱難回航第23章 人造危機第55章 飛行時代第35章 重炮危機第17章 意外託孤第18章 四十日奇蹟第9章 歡迎參觀第34章 驚世之聞第9章 猶太聯盟(3)第18章 新編隊第15章 寶刀未老第50章 便宜有好貨第38章 漢斯.朗斯多夫第52章 沉重的抉擇第1章 未雨綢繆第7章 秘密基地第28章 時代最強音(1)第32章 發現第28章 時代最強音(1)第9章 利刃與發電機第30章 意志的對決(5)第18章 關鍵棋子第37章 波羅的海之王(1)第1章 “沉沒”的U148第29章 意志的對決(4)第25章 獵手本色第15章 看不見的戰場第12章 塞翁失馬第4章 前線.骷髏師第52章 約定第12章 攻心爲上(5)第50章 搏戰北角(6)第37章 英雄匯聚第13章 南美三強的海軍競賽第31章 彼岸第33章 爲海而戰(1)第31章 時代最強音(4)第39章 針尖對麥芒第26章 希姆萊的反擊第35章 全能指揮官第30章 挑戰馬耳他(4)第23章 噩號第27章 日耳曼的孤傲第33章 胡德第25章 炮口第35章 全能指揮官第29章 赤色怒濤第32章 各懷鬼胎第20章 難以逾越的障礙第7章 偷天陷阱(6)第20章 肺腑第8章 偷天陷阱(7)第26章 危機來臨第2章 暴雨前的寧靜第21章 棋子第41章 難以跨越的距離第33章 歸航第15章 不可能之可能第55章 飛行時代第16章 海諾的目標第2章 德式陰謀第59章 丹納曼公主第13章 “新手”上路第36章 最後的平安夜第36章 召喚羣狼第4章 英法船團第37章 與時間賽跑(4)第2章 水面襲擊戰之序幕第35章 與時間賽跑(2)第35章 命運之線第23章 塞利姆一世的戰利品
第25章 冷箭第12章 重量級對抗第3章 旁觀者清第44章 戰爭氣息第11章 冰海初戰第56章 國社黨的打手第1章 先機第35章 披星戴月第32章 窮寇第10章 漸變第21章 自作孽第16章 鷹日(3)第56章 國社黨的打手第13章 整裝以待第14章 炸了?炸了!第13章 夜戰第43章 騎士精神第2章 新對手第27章 意志的對決(2)第3章 磐涅之旅第15章 芬克莊園第37章 王子復仇記(2)第8章 夜戰第6章 大開殺戒第16章 回家之路第11章 亡羊補牢第17章 新夥伴第10章 攻心爲上(3)第11章 猶太聯盟(5)第40章 艱難回航第23章 人造危機第55章 飛行時代第35章 重炮危機第17章 意外託孤第18章 四十日奇蹟第9章 歡迎參觀第34章 驚世之聞第9章 猶太聯盟(3)第18章 新編隊第15章 寶刀未老第50章 便宜有好貨第38章 漢斯.朗斯多夫第52章 沉重的抉擇第1章 未雨綢繆第7章 秘密基地第28章 時代最強音(1)第32章 發現第28章 時代最強音(1)第9章 利刃與發電機第30章 意志的對決(5)第18章 關鍵棋子第37章 波羅的海之王(1)第1章 “沉沒”的U148第29章 意志的對決(4)第25章 獵手本色第15章 看不見的戰場第12章 塞翁失馬第4章 前線.骷髏師第52章 約定第12章 攻心爲上(5)第50章 搏戰北角(6)第37章 英雄匯聚第13章 南美三強的海軍競賽第31章 彼岸第33章 爲海而戰(1)第31章 時代最強音(4)第39章 針尖對麥芒第26章 希姆萊的反擊第35章 全能指揮官第30章 挑戰馬耳他(4)第23章 噩號第27章 日耳曼的孤傲第33章 胡德第25章 炮口第35章 全能指揮官第29章 赤色怒濤第32章 各懷鬼胎第20章 難以逾越的障礙第7章 偷天陷阱(6)第20章 肺腑第8章 偷天陷阱(7)第26章 危機來臨第2章 暴雨前的寧靜第21章 棋子第41章 難以跨越的距離第33章 歸航第15章 不可能之可能第55章 飛行時代第16章 海諾的目標第2章 德式陰謀第59章 丹納曼公主第13章 “新手”上路第36章 最後的平安夜第36章 召喚羣狼第4章 英法船團第37章 與時間賽跑(4)第2章 水面襲擊戰之序幕第35章 與時間賽跑(2)第35章 命運之線第23章 塞利姆一世的戰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