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前線.骷髏師

地帶,一支由兩輛Sdkfz2四輪裝甲車和一輛Sdz1型半履帶式裝甲車組成的快速裝甲偵察小隊正非常謹慎的靠近一座不大的石橋。從橋下流過的小溪最窄處不過一兩米,深也僅有半米,但即便如此,英法軍隊若是堅決破壞一切交通設施,進攻的德國軍隊依然會在前進速度上受到不小的影響。

就在小橋以北不400的農莊旁邊,兩輛廢棄的法國軍車正靜靜的躺在一旁,身邊焦黑的彈坑在告訴人們它們不久之前的遭遇。由於這樣的距離處於機槍火力範圍之內,而那座尖頂農莊所處地理位置是封鎖這座橋樑的上佳掩體,這支小型偵察車隊的德軍指揮官顯得尤爲小心。領頭一輛裝備有一門“步兵殺手”——20毫米口徑的Flak機關炮的四輪裝甲車首先駛過小橋,後面兩輛裝甲車及上面搭載的士兵則隨時準備提供火力壓制。在第一輛裝甲車佔據發射陣位後,第二輛裝甲車也過了河,接着是第三輛滿載10名戰鬥步兵的半履帶裝甲車,而到+國人所擔心的事情並沒有發生。

“第一組搜索那座農莊,第二組保持警戒!”

一名黑鬍子的德國上士率先跳下半履帶式裝甲車,他左手一揮。旋即帶着5全副武裝地士兵便朝廢棄的法國軍車方向前進,留在車上4名士兵2負責操縱這輛裝甲車首尾機槍,另兩人則手持自己的毛瑟步槍警惕的望着公路附近的曠野地帶,兩輛四輪裝甲車此時也已在路邊停下來,一前一後地保持警戒隊形,並隨時準備以車載20毫米機力壓制。

西線戰事爆發至今僅有10天時間。但德軍在法國取得的優勢已經非常明顯,不過英法軍隊並未放棄抵抗,而上一次戰爭的教訓也令德國指揮官們不敢有絲毫的放鬆。儘管這樣晴朗的天氣非常適合空中偵察,可飛行員們畢竟無法看清那些隱藏在樹林和建築物中的敵人,地面的快速偵察部隊恰好能夠彌補這一缺陷。

就在黑鬍子上士帶着他的士兵搜索那座可以用來部署封鎖性機槍火力地農莊時,從北面低空飛來一架深色迷彩條紋的飛機,眼尖的德國士兵一眼就認出那是法國空軍在戰爭爆發時裝備數量最多的MS.406型戰鬥機——達到1064架,這並不比德軍投入~少多少。然而這種30代中期研發的下單翼戰鬥機到戰爭爆發時已經顯得過時,對抗德國的Bf9D就很吃力,更不用說德國空軍在進攻波蘭時就已全面裝備的Bf9E了。除了性能上的劣勢之外,當德國對西線發起全面進攻時,由於法軍指揮部門缺乏足夠的準備,有400MS.406和大批其他作戰飛機被炸燬在地面上。

在敵我優劣明顯地情況下,法國飛行員們還是表現出了驚人的勇氣,他們在各條戰線上拼力抵抗數量和技術都佔相當優勢的德國空軍,先後擊落不少德國轟炸機,但英法空軍在馬斯河一戰中的失敗令盟軍原本就十分堪憂的空中形勢雪上加霜。德國空軍自此奪得了戰場上空的主動權。時至今日,法國人只能將手裡有限地作戰飛機部署在最關鍵的地方,而在主要戰線以外的其他地方,只有少數作戰飛機被用來執行偵察和簡單的對地支援任務。

在敵我力量交錯的前線區域,德軍官兵們顯然不會爲一架法國戰鬥機的出現而亂了陣腳,三輛裝甲車均在第一時間駛離空曠的公路地帶。並各自尋找樹木或者建築物作爲依託準備進行還擊。這時候法國飛行員也很快發現了這三輛德國裝甲車,他駕着自己裝備有兩挺7.5毫門20毫米機關炮的戰鬥機俯衝過來,試圖從德國地面部隊身信,不過這種戰鬥機地火力相比於英德目前的主力機型偏弱,其機炮的也因射速緩慢而飽受指責。此外,它的機身外殼大部分由鋁合金製造,但後機身仍然採用帆布蒙皮,這一設計在當時來說並不致命。但到戰爭爆發時各國軍隊尤其是德國陸軍都加強了地面部隊地防空火力,這對於法國飛行員們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法國戰鬥機越飛越低,眼看一場你死我活的戰鬥即將展開,法國飛行員卻突然放棄了地面上的目標。並且迅速拉起機頭朝相反的方向飛去,原來兩架德國戰鬥機恰好出現在附近,經過此前大大小小的空戰,梅塞施密特109特有的身影儼然成了每一位法國飛行員的夢魘。在航速和機動性能原本就處於下風的情況下,法國人的MS.406忙不迭的逃離戰場,而當兩架Bf9E低空掠過這一區域時,地面上的德國士兵們紛紛興的向自己的飛行員脫帽致意。

經過仔細的搜索之後,德國人終於確信法國軍隊已經徹底放棄了這一區域,於是偵察小隊的指揮官通過車載電臺向上級發去了報告,一個多小時之後,南面的公路上出現了大量塵土,似乎就連大地也在隆隆的履帶聲中微微顫抖着。

在三架Bf9E的護送下,張海諾和埃德文搭乘的容克阿拉克里斯東南方一處臨時機場上。儘管駕駛員的飛行技術不錯,而“容克大嬸”也足夠的堅固,但在這樣並未經過修整的草地上降落還是差點把兩位統帥部來地大人物顛散了架。

兩人好不容易下了飛機。卻驚訝的發現面前鋪着一條奇怪的紅地毯——與其說是地毯,它看起來更像是一條長長的紅布,兩邊站着十二名高矮不一、

色制服的黨衛軍士兵。這個時候,等候在“紅地毯”上來非常認真地敬了一個舉手禮:

“尊敬的黨衛隊全國領袖閣下,黨衛軍第3髏師師部參謀官菲蒂.伯特拉姆少校奉師長西奧多.埃克之命前來迎接!”

埃德文以相同的舉手禮作爲迴應,他禮貌的說:“嗯。伯特拉姆少校,看得出來,你準備的歡迎儀式非常獨特!”

年紀看來不過是三十出頭的黨衛軍少校顯然對這位黨衛軍全國領袖心存敬畏,他很是緊張的回答說:“報告領袖閣下,我是今天上午才接到命令,還來不及做好充分準備,懇請您的責罰!”

“責罰?爲什麼呢?要是你們來一場隆重地歡迎儀式,我反而會不高興的。這裡畢竟是戰場,誰把精力放在這上面誰就是不務正業,對不對?”埃德文適時的展現出自己作爲領導者寬懷和親切的一面,他緊接着對少校說:“這位是海軍的海諾.馮.芬肯施泰因將軍,他剛剛叫整個英國海軍在我們的艦隊面前威風掃地,我想整個英國現在都對他咬牙切齒吧!”

黨衛軍少校連忙用萬分敬仰的語態說道:“馮.芬肯施泰因將軍閣下,見到您真是我莫大的榮幸!我們都熱切盼望德國海軍能夠多給英國人幾記重拳,最好讓他們就此倒地不起呢!”

就英德海軍目前的實力對比而言,這一盼望顯然有很大的“奢望”成份,不過張海諾還是很禮貌地說了句“榮幸之至!”

免去過多無用的恭維。埃德文直接切入主題:“埃克將軍人在哪裡?”

黨衛軍少校答道:“將軍正帶着師部向阿拉斯方向前進,目前已經到了阿拉克里斯郊外!”

阿拉斯這個地名對別人或許是陌生的,但對張海諾來說卻絕非一個普通的法國北部小城,他清楚的記得歷史上英軍便是在阿拉斯發動反擊並且給了隆美爾的第7裝甲師不小地打擊,但那一仗也造就了一種全新的反坦克利器——德軍的88毫米高射炮。

埃德文不假思索的問:“距離這裡有多遠?”

埃德文對於這樣略顯冗長的正式稱呼有些反感。他揮揮手,“好了,暫且忘記那些多餘的稱呼,就直接叫我們將軍吧!現在就帶我們去師部,我們可不是來這裡旅行的!”

“是,將軍!”

黨衛軍少校連忙在前面領路,“紅地毯”地另一頭就停着幾輛汽車,那輛黑色的轎車顯然就是爲貴賓們準備的。但埃德文搖搖頭,“這太容易引起敵方飛機和狙擊手注意了!少校,給我們兩套普通的風衣和鋼盔,我們坐它去前線!”

黨衛隊全國領袖地手。指向了轎車後面的Sdz1型半履帶式裝甲車,它戰鬥全重8.5噸,車內配備駕駛員和車長各一名,車廂裝爲12毫米,可抵禦普通槍彈的攻擊,作戰時一般搭載81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或者相應的彈藥物資,具備機動性好、越野能力強等特點,自年開始裝備部隊並得到了一線官兵的認可,是德國軍隊裝備數量較多、使用相當廣泛的軍用車輛之一。

看來此前去荷蘭和比利時視察的經歷給了這位黨衛隊領袖非常實用的戰地經驗,張海諾心裡想着。儘管5的法國北部時有30的高溫,但風衣和頭盔卻不是無用的累贅,它們不但可以避免裝甲車輛在沙土路上揚起灰塵弄髒了上好材質製成的將官制服,還可以避免成爲敵人散兵遊勇的目標。不過一路上他們並沒有遭遇敵襲,從頭頂上飛過的也都是塗有鐵十字和萬字徽標的德國飛機,而那些沒來得及跟上大部隊的英法官兵似乎也全都成了德國士兵的俘虜,隔一些時間車隊就會遇到一隊垂頭喪氣向和前線反方向行進的俘虜,他們大都衣衫不整,看起來甚至還有整營整連投降地。而負責押送他們的德國士兵一個個正享受着勝利的喜悅,高昂的頭顱和挺起的胸膛讓人們暫時忘記了他們身上的疲倦。

看着這樣地場景,張海諾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自己不做些什麼來影響戰局的話,一旦英軍真的在這裡發起強而有力的反擊,德軍極有可能遭遇自法蘭西戰役開始以來的頭一次挫折。而在歷史上當隆美爾的第7甲師遭到重創的時候,與他們並肩作戰的武裝黨衛軍第3非但沒有力挽狂瀾地表現,反而在英軍規模非常有限的進攻面前讓人失望的敗下陣來——此時的武裝黨衛軍還只經歷了波蘭戰役的磨練,其戰鬥力尤其是正面戰場上的作戰能力還遠沒有達到後來在蘇俄戰爭中的水平,以至於許多國防軍的將領都覺得這些黨衛軍士兵仍停留在街頭打手的階段,根本適應不了正規軍人的戰場。

那位黨衛軍少校一路上都在向埃德文匯報最近一段時間骷髏師地作戰情況,當車隊快要抵達目的地是,張海諾插了一句:

“少校。你們師有88米口徑的高射炮嗎?”

少校首先看了埃德文一眼,然後如數家珍的回答說:“有,將軍!我們師屬防空營編制是6門Flak88毫米重型高炮、12門6型高炮和8Flak20毫米高炮,但實際配備還缺一些,88米高炮只有門,其餘兩種也尚未達到滿編配置!”

張海諾依稀記得當初隆美爾的裝甲師總共也就6門88米高射炮,要知道第7裝甲師還是德國陸軍裝備最好的師之一,看來武裝黨衛軍裝備精良一說真不是胡亂蓋地。不過接下來張海諾並沒有繼續說什麼,因爲他直到現在也無法確定歷史上的阿拉斯血戰究竟會不會在這裡上

歷史的細節已經悄然發生了不少變化,英法統帥是否發起反擊。地點選在哪裡,法國人是否還會如歷史那樣因換帥和意外事故而“缺席”這次反擊,這裡面有着太多的不確定因素,而張海諾對於陸上戰事的研究遠遠不及他的本行——海戰。

40公里聽起來不遠,但因爲一路上到處是行進中的部隊交通設施又在戰鬥中受到破壞。因而行進地速度遠不如平路行車那麼快。臨近正午,這支裝甲車隊方纔抵達了設置在阿拉克里斯以南一處農莊內的武裝黨衛軍第3指揮部。在那裡,張海諾見到了骷髏師大名鼎鼎的首任師長西奧多.埃克中將。歷史上這位黨衛軍指揮官因爲曾在豪達集中營負責管理事務而被認爲是一個殘忍而狂熱的納粹份子,在戰爭期間他所指揮地骷髏師也曾多次製造槍殺俘虜的非人道主義事件,他本人還因此受到國防軍將領的申訴以及上司的斥責,不過在戰場上,他和他的部隊所表現出來的驚人戰鬥力以及頑強又令所有人感到震驚,而他在指揮上的機敏和狡猾甚至爲對手所稱讚。

在黨衛隊全國領袖面前。埃克的態度是畢恭畢敬的,但張海諾依然能夠從他那尖銳的目光以及面部微微隆起的橫肉上看到他的“冷”。應埃德文的要求,這位佩戴上一次戰爭時期所獲得的鐵十字勳章以及國社黨金質勳章的黨衛軍中將就着作戰地圖簡略的將最新戰況介紹了一下:如今這支機械化師正緊隨隆美爾的第7裝甲師由南向北挺進,其側翼還得到了第5甲師的掩護。順利攻佔了阿拉克里斯,這支箭頭部隊的下一個目標就是由英法聯軍共同堅守的阿拉斯。

埃克中將緊接着又介紹說,根據空軍以及先頭偵察部隊的報告,英法軍隊只在阿拉克里斯留有少部分兵力,真正的戰鬥應該會在阿拉斯近郊展開,而隆美爾將軍已經派來聯絡官,他的裝甲師將向西迂迴阿拉斯側翼,以切斷守軍和外界的聯絡,骷髏師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則繼續保護第7甲師的左翼,第5裝甲師一部將在進攻箭頭的右翼活動牽制阿拉斯城內的英法守軍。

“駐守阿拉斯的英法軍隊以法國第3械化師爲主力,根據我們所掌握的情報,該師僅裝備有數量不多的坦克和重型火炮,而且在我方空軍的幾次轟炸下已經損失了相當一部分兵力及武器,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們,法國人按照上一次戰爭模式所構築的陣地根本無法阻擋我們裝甲部隊的進攻!”埃克將幾張經過放大的黑白照片擺在桌上,那很顯然是由德國空軍偵察機所拍攝的,上面用彩筆所寫的數字表明它們是在5也就是一天之前拍攝的。直觀上看,法軍的陣地缺乏深度,且難以得到足夠的空中掩護,如果形勢不發生變化,以德軍第7裝甲師的實力擊破這些防線簡直如探囊取物,何況還有另外兩個裝備有大批坦克和裝甲車輛的師配合。只不過關鍵的問題依然在於裝備上,此時德國陸軍不論是坦克還是反坦克部隊都缺乏大口徑的反坦克武器——如果英國人適時的祭出披有厚重裝甲的馬爾蒂達II型坦克,那麼不論是裝備37毫米炮的III型、T-38坦克還是裝備75米短管炮的IV型坦克都難以有效擊穿英國坦克的裝甲,德國步兵所普遍裝備的37毫米炮也不例外。能夠解決問題的就只有德國陸軍師級單位直屬高炮營的88毫米炮和空軍的後者顯然是目前德軍運用較爲嫺熟的,而據說在西班牙內戰時期已有德國軍官使用88毫米炮攻擊敵方坦克,但那顯然被看作是不得急之作,現在並沒有幾個國防軍指揮官對這種戰法進行哪怕是更深入一點的研究。

在埃克大致介紹過戰局之後,張海諾問:“負責這片區域空中偵察和掩護的是第3空隊嗎?”

埃克有些漫不經心的回答說:“是的,馮.芬肯施泰因將軍!第3空隊負責整個A集團軍羣協同作戰事務,這當然也包括我們部隊所在的區域!”

德軍在西線作戰時的空地支援戰術,依然是以陸軍作戰部隊提出支援請求、相應的空軍指揮部在接到陸軍的申請後再決定調派哪些飛機前往指定區域爲主,而戰地偵察則更多的由師級以上的陸軍指揮部提出請求。在法蘭西戰役初期,德國空軍的作用是決定性的,當德國陸軍的鋼鐵洪流穿過“難以逾越”的阿登山區衝向法軍防線時,超過300架斯圖卡以驚人的出擊率扮演着“空軍炮兵”的角色,它們四面出擊,大肆轟炸英法軍隊的空軍基地、通訊線路、後勤補給中心和其他重要戰略目標,併爲裝甲部隊閃電般的挺進法軍腹地鋪平道路。

就作戰飛機的數量和性能而言,僅空軍第3空隊就遠超過德國海軍航空部隊——這支編400架各式軍用飛機的航空力量目前以海上偵察和近海防禦爲主要任務,它們大部分駐守在德國北部各海軍基地和挪威南部的幾個重要港口,而德軍新近佔領的荷蘭和比利時港口的防空任務仍由德國空軍負責。

空軍第3空隊的強大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樣的現實是他們需要爲整個A集團軍羣下轄的3個普通集團軍和一個裝甲集團軍提供空中偵察地支援,任務之重令各航空團不得不滿負荷甚至超負荷工作,而且由於最高統帥部的影響,這個航空隊目前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向英吉利海峽快速推進的古德里安裝甲軍方面,而張海諾根據自己一路上的觀察也切身的體會到了這一點。

第33章 歸航第19章 “好人”赫森第49章 交鋒第22章 齊柏林的攻擊第28章 海軍紅人第49章 交鋒第41章 難以跨越的距離第27章 意志的對決(2)第29章 意志的對決(4)第5章 傳奇的開始第27章 挑戰馬耳他(1)第13章 夜戰第6章 東線戰事第40章 前程幾何第14章 鷹日(1)第4章 患難“真情”第41章 夢迴日德蘭(4)第37章 英雄匯聚第36章 王子復仇記(1)第17章 鷹日(4)第3章 偷天陷阱(2)第46章 喜與悲第14章 戰爭劇場(2)第22章 關鍵位置第33章 黑色流冰(2)第37章 英雄匯聚第27章 淘寶計劃第7章 魔術第10章 命運的紐帶第25章 變幻莫測的時局第6章 如期而至的反擊第9章 偷天陷阱(8)第17章 鷹日(4)第20章 大戰略(2)第55章 戰魂(3)第12章 以變應變第1章 啤酒館羣像第19章 何去何從第27章 瞭望者第35章 全能指揮官第33章 一枚金幣的代價第16章 鷹日(3)第24章 海戮第55章 與海搏鬥第7章 力挽狂瀾者第14章 重返德國海軍第36章 最後的平安夜第39章 針尖對麥芒第13章 南美三強的海軍競賽第35章 命運之線第30章 時代最強音(3)第55章 與海搏鬥第42章 施耐德的疑惑第37章 初到巴西第23章 誘餌第21章 棋子第9章 澳海追逐第10章 攻心爲上(3)第35章 全能指揮官第8章 偷天陷阱(7)第60章 展翅的雄鷹第21章 棋子第19章 失意的越洋飛行第17章 冬季演習第29章 挑戰馬耳他(3)第36章 爲海而戰(4)第52章 前進,水兵!第31章 定局第28章 赫森的秘密第7章 力挽狂瀾者第1章 開場秀第7章 魔術第6章 會合點第9章 利刃與發電機第27章 淘寶計劃第15章 戰爭劇場(3)第7章 力挽狂瀾者第13章 攻心爲上(6)第15章 四輪馬車第31章 調兵遣將第32章 黑色流冰(1)第41章 紅鷹勳章第32章 巨人的軟肋第17章 新夥伴第18章 戰爭劇場(6)第32章 巨人的軟肋第19章 失意的越洋飛行第32章 時代最強音(5)第33章 一枚金幣的代價第2章 海軍突擊隊第25章 海空大戰第25章 艱難的伏擊第36章 召喚羣狼第30章 離開者與加入者第60章 展翅的雄鷹第37章 戰前部署第25章 炮口第4章 秘密援軍第22章 一線之間
第33章 歸航第19章 “好人”赫森第49章 交鋒第22章 齊柏林的攻擊第28章 海軍紅人第49章 交鋒第41章 難以跨越的距離第27章 意志的對決(2)第29章 意志的對決(4)第5章 傳奇的開始第27章 挑戰馬耳他(1)第13章 夜戰第6章 東線戰事第40章 前程幾何第14章 鷹日(1)第4章 患難“真情”第41章 夢迴日德蘭(4)第37章 英雄匯聚第36章 王子復仇記(1)第17章 鷹日(4)第3章 偷天陷阱(2)第46章 喜與悲第14章 戰爭劇場(2)第22章 關鍵位置第33章 黑色流冰(2)第37章 英雄匯聚第27章 淘寶計劃第7章 魔術第10章 命運的紐帶第25章 變幻莫測的時局第6章 如期而至的反擊第9章 偷天陷阱(8)第17章 鷹日(4)第20章 大戰略(2)第55章 戰魂(3)第12章 以變應變第1章 啤酒館羣像第19章 何去何從第27章 瞭望者第35章 全能指揮官第33章 一枚金幣的代價第16章 鷹日(3)第24章 海戮第55章 與海搏鬥第7章 力挽狂瀾者第14章 重返德國海軍第36章 最後的平安夜第39章 針尖對麥芒第13章 南美三強的海軍競賽第35章 命運之線第30章 時代最強音(3)第55章 與海搏鬥第42章 施耐德的疑惑第37章 初到巴西第23章 誘餌第21章 棋子第9章 澳海追逐第10章 攻心爲上(3)第35章 全能指揮官第8章 偷天陷阱(7)第60章 展翅的雄鷹第21章 棋子第19章 失意的越洋飛行第17章 冬季演習第29章 挑戰馬耳他(3)第36章 爲海而戰(4)第52章 前進,水兵!第31章 定局第28章 赫森的秘密第7章 力挽狂瀾者第1章 開場秀第7章 魔術第6章 會合點第9章 利刃與發電機第27章 淘寶計劃第15章 戰爭劇場(3)第7章 力挽狂瀾者第13章 攻心爲上(6)第15章 四輪馬車第31章 調兵遣將第32章 黑色流冰(1)第41章 紅鷹勳章第32章 巨人的軟肋第17章 新夥伴第18章 戰爭劇場(6)第32章 巨人的軟肋第19章 失意的越洋飛行第32章 時代最強音(5)第33章 一枚金幣的代價第2章 海軍突擊隊第25章 海空大戰第25章 艱難的伏擊第36章 召喚羣狼第30章 離開者與加入者第60章 展翅的雄鷹第37章 戰前部署第25章 炮口第4章 秘密援軍第22章 一線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