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一如侯門深似海。”
宮門不知要比侯門又深幾許。
多少明媚的年華,都悄無聲息地掩埋在深深的宮牆之中。
儲秀宮中,皇后正對着窗外的落雪發呆。
當年她也曾是豆蔻年華,眼如秋波橫,眉如遠山黛。
與現在後宮中那些嬌嫩可人的鶯鶯燕燕一樣,都是紅脣白齒,螓首蛾眉。
佟佳氏一族在康熙朝曾經如日中天,那是因爲康熙帝的生母,順治帝的孝康章皇后便是出自佟佳氏。康熙即位之後,尊生母爲太后,更是厚待佟佳氏一族。不僅冊立太后的親侄女爲皇后,更是寵愛皇后的妹妹愨惠皇貴妃。這愨惠皇貴妃乃是康熙朝首位貴妃,唯一的皇貴妃。
可到了嘉慶年間,佟佳氏早已沒了當年的風光。
於是,佟佳·璇儀的父母親族想方設法地讓她成爲了皇子綿寧的側福晉。
乾隆帝晚年曾經親自操辦皇孫綿寧與原配鈕鈷祿氏的大婚之禮,並且恩准綿寧大婚之後依然可以留在紫禁城中居住,方便乾隆皇帝時常與皇孫相見,盡享天倫之樂。乾隆帝在年幼之時也是極受祖父康熙皇帝的寵愛,因此對這種隔輩的親緣關係非常重視。
這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是欽定了綿寧的皇太孫的地位。
正因如此,即便綿寧生母早逝,嘉慶帝的繼後鈕鈷祿氏(即當今太后)也不敢妄言讓自己的親生兒子取代綿寧的地位,反而着意優待綿寧,不但在嘉慶皇帝跟前博得了個賢良的名兒,更使得與綿寧的關係甚爲融洽。不得不說是非常聰明的做法。
佟佳·璇儀的父母親族也是看準了綿寧早晚能夠繼承皇位,到那時必不會虧待佟佳氏家族。
沒有人在意璇儀的意願,沒有人問過她想還是不想,便被迫入了王府,最後被關進紫禁城高高的宮牆之內,再也不見天日。
她沒有兒女,也沒有丈夫的寵愛。
對於家族和皇上來說,她都只是一顆微末的棋子。
當她有用的時候,千呼萬喚,鳳冠霞帔。
可當她沒用的時候,被冷落被禁足的時候,沒有人在意她的感受,棄如敝屣,一點也不會覺得可惜。
璇儀此刻不想當自己是皇后,她無比想當回璇儀,最好是當回那個青春年少的璇儀。
她年少之時曾經與定恭親王愛新覺羅·綿恩的兒子愛新覺羅·奕紹一見,從此便甚是傾心。
綿恩是乾隆皇帝的長孫,比後來即位的小叔叔嘉慶皇帝還年長十四歲。
若論如今京城內外,哪位世家公子最得姑娘們的芳心,那必是和碩長公主之子溫憲公子無疑。可是幾十年前,身爲皇長孫的綿恩的風頭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弓馬嫺熟、容貌俊秀。不僅僅是乾隆孫輩裡率先封王的,還最早被御賜黃馬褂。
綿恩之子奕紹非常像他的父親,所以也曾惹得紅粉佳人采蘭贈芍。
可是璇儀注定從最開始便失去了機會。
知秋端着一碗燕窩雞絲羹,往殿內走來。走近了發現皇后正在怔怔地看着窗外的景色出神。
知秋小心翼翼地把食案放下,輕手輕腳地往皇后身邊走來。
此時的皇后彷彿沉浸在一個異樣的世界裡。
知秋輕輕地說道:“娘娘,您不用膳,總得進一碗燕窩罷……”
皇后仍舊怔怔地看着窗外,卻打斷了她的話,對她說:“知秋,你還記得嗎?那一年秋天,我央求阿瑪帶我去郊外騎馬。草長得那麼長,馬蹄掠過,濺起星星點點的花瓣兒草葉兒的碎末。”
知秋斜着身體,坐在了榻的邊沿上,說道:“怎麼不記得,那是娘娘第一次騎馬。娘娘不愧是滿洲巴圖魯的後代,真是英姿颯爽,滿場的人都看娘娘呢!”
皇后依舊看着窗外,彷彿窗外時空已經變換。
她幽幽地說:“不,所有人都在看他,我也在看他。”
知秋道:“娘娘,別想了,進膳吧。”
皇后繼續對知秋說道,其實更像是自言自語。
“那是我初次策馬,可是我膽子大,跑得飛快,卻不知怎麼停下來,被馬兒帶着不知道跑到哪兒了。突然他從天而降,把我救下來,還把我抱到他的馬上,帶着我回到阿瑪身邊。”
“娘娘那時風華正茂,誰見了不動心呢?”
皇后眼裡漸漸積了一汪渾濁的淚水,她突然不再看窗外,低下頭,閉上眼,任兩行熱淚滾滾而落。
驀地她睜開眼,對着知秋道:“可惜再見時,我已變成了他的皇叔母。”
知秋道:“前塵往事多想無益,還是要多多地把握住今時今日啊。”
皇后道:“本宮還有什麼指望?沒有恩寵,也沒有子嗣。而且本宮多年未有所出,不知是不是當年狠心鬥倒了嫡福晉,傷了陰鷙。”
知秋道:“娘娘別想那麼多,養好身體要緊。太后在後宮根基太深,這宮中的御醫十個有八個都是太后的人。依奴婢看,不如請旨找外面的名醫進宮給您瞧瞧,別是有人暗害了咱們,到現在還不知道。”
皇后道:“此法好是好,可是本宮正在禁足,又豈能請得了宮外的名醫呢?皇上是不願再見本宮的了,這儲秀宮又出不去。罷了,調養好又有何用?沒有恩寵也懷不上龍種。”
知秋道:“娘娘放心,我這就去打點封宮的侍衛,只要有銀子,不怕沒人幫咱們。畢竟娘娘此時仍是大清的皇后,他們不敢不忌憚。”..
那邊廂,養心殿內,皇上正在批着摺子。
高成在門邊徘徊了好久,不敢進殿。
皇上餘光看到他踟躕不前良久,放下摺子,叫道:“高成!”
高成得了號令一般,老鼠似的躥了進來。
皇上問道:“何事?”
高成答道:“皇上,皇后娘娘想在宮外找個好大夫瞧瞧病。”
皇上認真地問道:“皇后得了什麼病?”
高成道:“倒是沒聽說有什麼大病,無外乎就是失眠多夢、夜不能寐的小毛病。”
皇上道:“宮裡的太醫看不好麼?”
高成道:“奴才也這麼想啊,可是據說皇后娘娘執意要請外面的大夫來瞧病,說是宮裡的太醫淨是沒有用的,這些年調壞了身子,連皇嗣都未能懷上一個……”
高成越說越心虛,就怕提到皇嗣之事惹皇上生氣。
皇上嘆了口氣,說道:“也罷,便去宮外找個好大夫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