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幽兵出塞

幽州,遼西郡。x23us.com更新最快

兵途漫漫,尤其臨近年關,這在過去一直是兵家所家所忌諱的事情。不過此時的幽州號沮公道的寬闊官道上,卻極其罕見地有大隊穿着臃腫的漢軍穿越沒過小腿的積雪,疾行趕路。

自薊縣啓程,他們已向東行了兩個月,卻仍舊堪堪抵達遼西。算下來,一日之間纔不過僅能行近二十里路。

這是極其緩慢的行軍速度了,可儘管如此,也仍舊讓張遼感到驚奇。

兩個月大雪綿延不斷,他們卻能驅使步卒行進千里……在深冬,不要說行軍,就算是尋常的旅人都無法穿越的距離,卻被他們輕而易舉地做到。若這種速度出現在黃河南岸,借一冬之時,便能將兗州大小城池趁着冬雪圍個乾淨,張遼如何能不感到驚訝。

但他也知道,就算換到兗州,也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因能讓他們在幽州的漫天風雪裡行進千里的,是腳下這條沮公道。

“鮮于府君怎麼來了?”

張遼正捧着積雪磨碎在坐騎的膝腿上,活絡凍僵的筋骨,聽到腳步聲自身後傳來,擡掌按着兜鍪向腦後稍頂一下,擡着頭轉過去便見是幽州的郡太守鮮于輔,聽他說道:“張將軍,遼西郡不比幽西大郡,除了這條沮公道外南北各縣道路受阻,最近的糧草要兩日後才能送到盧龍關。”

盧龍關是過去的盧龍塞,自今年初燕東帶着燕北的授意回到幽州後便只操心了兩件事,一個是與王義溝通高句麗政變的事宜,再一個便是修築盧龍關。雖然這不一定用的到,但燕東爲了不讓兄長在河北擔憂,仍舊勞民傷財地修築起這道能夠封鎖遼東遼西的退路之關。

不過眼下的盧龍關,對這些即將出塞的軍隊而言,倒也是件好事,至少多了個能夠屯兵囤糧的關塞。

“兩日?嗯……”張遼聞言眯着眼睛思慮片刻,點頭道:“無妨,張某這兩個校尉部在海陽多取了五日干糧,如今天寒地凍,不壞。倒是後面的軍校輜重,還要府君多多上心。”

張遼生在幷州,若多年帶兵,尤對後勤輜重之事上心。此次深冬用兵,身爲外將不好出言影響他人,但自己部下兩個校尉部的兵將卻在過每一座城池時都額外要求郡縣多備五日干糧與些許粗鹽,爲此在右北平的時候還受到過些許刁難呢。

也因未雨綢繆,他的兵將並不擔心後續輜重短時間跟不上。

“那就好。”

鮮于輔嘴上雖然說着那就好,臉上卻一點看不出輕鬆的模樣。如今幽州對扶餘國用兵,可不僅僅是張遼這五千多人的兵馬。他們只是先行,多爲步卒,是爲了衝開官道上厚實的積雪,趟出一條路來,以增加後方軍校的行軍速度。張遼不過是個外將,就算心裡不快也沒什麼辦法,可後面的軍隊就不一樣了。

後面是一水的烏桓兵,烏桓大王蹋頓、峭王蘇僕延,那都是在幽州有很深根基也都是大司馬親信的外族部下,可禁不起怠慢。

這次進攻扶余與駐軍高句麗現在幽州部將都是這樣以爲的,認爲他們是借道高句麗進攻扶餘國,發兵可不算少,甚至在很多人看來是有些小題大做了。幽州府派遣偏將張遼領兩個校尉部;徵發烏桓王蹋頓與峭王蘇僕延部下諸部落合兵兩萬餘;遼東與玄菟近畿的歸附鮮卑王素利部成律歸領兵四千;將軍田豫在樂浪南部等待的水卒船隊近萬人;更不必說東道城的趙威孫也有兩個校尉部的兵馬。

幽州刺史部徵發的郡國兵至多是充當些力役,押運糧草,出塞的事沒動用一兵一卒,這個冬季向遼東、玄菟、樂浪三郡彙集的兵力便已超過四萬。

甚至在先前州府議事時,燕東還下來玄菟太守田疇、遼東太守司馬朗、樂浪太守牽招各徵萬餘田卒老兵,於來年春視戰爭局勢酌情出塞。

滿打滿算,爲了這場在幽州城郭鄉野尚且看不到絲毫苗頭的戰爭,漢朝竟準備投入接近八萬的兵力……這難道不令人吃驚嗎?

這種情況也只有在幽州了,換做燕北控制下的任何一州,在徵發兵馬時都無法在這樣情況尚未明朗的時候便將幽州半數兵馬盡數抽調。

鮮于輔見張遼並不見怪,雖然仍舊憂慮後面蘇僕延與蹋頓的兵馬輜重,卻到底是心思輕鬆些許,便又對張遼說了些東行後續的事宜,正打算告辭離開回營帳,卻被張遼叫住問道:“府君,這條沮公道,一直像現在這樣,讓幽州能冬季行軍?”

“將軍可知這道爲何叫沮公道,前些年司隸校尉沮公與任幽州別駕時修的,所以才稱作沮公道。涿郡到遼西這段路還好,夯實了一年八個月任人通行。”鮮于輔提起沮公道很是驕傲,提起沮授名字時張遼明顯感到他有些酸溜溜的,不過也僅僅轉瞬而逝,指着東邊說道:“等將軍帶着兵馬到遼東,那纔是好地方。”

“喔?”

對張遼這個幷州人而言,幽州在他的印象中本就非常遙遠,而若說到遼東?如果不是那裡出了個執掌朝堂的燕北,他甚至對遼東沒有絲毫印象,只知道那裡像涼州一樣,貧窮而苦寒,即便近十年來中原多有百姓渡海避難,也仍舊讓張遼感到疑惑。

遼東,怎麼會是個好地方?

“過去燕將軍,嗯,就是大司馬在遼東的時候,以一郡之力便能安定幽州。那有礦山和開墾的田地,還有道路。等張將軍帶着兵馬東出盧龍塞便知曉了。”鮮于輔笑了,張開手臂在空中揮着說道:“從大遼水到東道城,一路上可容四馬並行的官道盡爲青石爲基、鋪土夯實,現在地上的土都凍裂了,遼東太守在遼水大營留夠了軍馬,等將軍到遼水,便可與部下馳馬前往東道城了!”

“冬天官道能走車騎?”張遼初次露出驚訝之色,便聽鮮于輔揮手道:“青石上的凍土碎了,不滑。”

第三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九十四章 狹路相逢第八章 張頜休走第七十一章 旌書吾名第七十一章 反目成性第九十一章 幽州震動第三十九章 平鄉之戰第三百三十六章 怎麼看第一章 開府假節第三百一十三章 孟德勿憂第二十三章 背井離鄉第一百零四章 龍蛇蟄地第一百七十五章 弄死他們第十四章 值得慶賀第二十四章 吃閉門羹第二百九十四章 早打完了第六十五章 漢騎夜襲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月破敵第二百四十五章 士家第二百七十七章 心眼第五章 明珠蒙塵第二十二章 何人敢動第三百零九章 斷路第三十六章 進擊鉅鹿第三十三章 緊隨其後第九十五章 抄掠各地第九十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九十九章 漠南紛爭第二十六章 天造地設第十五章 一條活路第二百五十八章 攻守勢易第九十一章 燕君救我第九十章 痛打落水狗第五十五章 震天鑼鼓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表起兵第十七章 汴水之難第七十八章 神明垂首第八十八章 滎陽演武第五十七章 驍牙成軍第四十五章 兗州之變第十五章 惡性循環第八十四章 意氣之爭第二百七十章 過不去的第一百零六章 起於卑微第二百二十七章 火第四十四章 沮授求援第六十七章 鮮卑素利第二百六十三章 增兵第六十七章 王於興師第八十一章 逼民赴死第三百二十三章 王朝第四十三章 徵人未還第二百八十九章 輜重線第六十二章 強渡恆水『求訂閱』第一百一十一章 冬夜寂寒第二百六十章 脊樑骨第九章 招兵買馬第四十六章 從長計議第一百五十二章 於文則第一百一四章 不是伯圭第一百零九章 請君入甕第五十二章 定東道城第八十章 白馬之士第十二章 西遷東奔第十八章 勝軍祝酒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豹騎營第四十四章 霜雨已至第七十五章 呂氏有女第一百八十七章 入益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忠君之事第七十九章 出類拔萃第九章 獨自西進第一百七十四章 你們第四十一章 漢騎赤海第三十八章 靜候佳音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八十八章 平定天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記下來第五章 價高者得第二百九十五章 漢鬼第一百一十章 棄關而走第九十四章 成爲漢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表起兵第四十三章 突入遼山第五十四章 只求一勝第二百四十一章 汝南之戰 終第十四章 活在路上第八十七章 無欲則剛第二十二章 向死而生第五十九章 武庫密室第十章 黃天在上第二十五章 逃卒顏良第二十八章 汶土山之戰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戶侯第八十六章 三利三害第一百一十一章 缺兵短糧第三十章 男兒碰撞第十七章 重操舊業第十二章 郭嘉請命第八十六章 參兗州軍
第三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九十四章 狹路相逢第八章 張頜休走第七十一章 旌書吾名第七十一章 反目成性第九十一章 幽州震動第三十九章 平鄉之戰第三百三十六章 怎麼看第一章 開府假節第三百一十三章 孟德勿憂第二十三章 背井離鄉第一百零四章 龍蛇蟄地第一百七十五章 弄死他們第十四章 值得慶賀第二十四章 吃閉門羹第二百九十四章 早打完了第六十五章 漢騎夜襲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月破敵第二百四十五章 士家第二百七十七章 心眼第五章 明珠蒙塵第二十二章 何人敢動第三百零九章 斷路第三十六章 進擊鉅鹿第三十三章 緊隨其後第九十五章 抄掠各地第九十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九十九章 漠南紛爭第二十六章 天造地設第十五章 一條活路第二百五十八章 攻守勢易第九十一章 燕君救我第九十章 痛打落水狗第五十五章 震天鑼鼓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表起兵第十七章 汴水之難第七十八章 神明垂首第八十八章 滎陽演武第五十七章 驍牙成軍第四十五章 兗州之變第十五章 惡性循環第八十四章 意氣之爭第二百七十章 過不去的第一百零六章 起於卑微第二百二十七章 火第四十四章 沮授求援第六十七章 鮮卑素利第二百六十三章 增兵第六十七章 王於興師第八十一章 逼民赴死第三百二十三章 王朝第四十三章 徵人未還第二百八十九章 輜重線第六十二章 強渡恆水『求訂閱』第一百一十一章 冬夜寂寒第二百六十章 脊樑骨第九章 招兵買馬第四十六章 從長計議第一百五十二章 於文則第一百一四章 不是伯圭第一百零九章 請君入甕第五十二章 定東道城第八十章 白馬之士第十二章 西遷東奔第十八章 勝軍祝酒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豹騎營第四十四章 霜雨已至第七十五章 呂氏有女第一百八十七章 入益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忠君之事第七十九章 出類拔萃第九章 獨自西進第一百七十四章 你們第四十一章 漢騎赤海第三十八章 靜候佳音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八十八章 平定天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記下來第五章 價高者得第二百九十五章 漢鬼第一百一十章 棄關而走第九十四章 成爲漢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表起兵第四十三章 突入遼山第五十四章 只求一勝第二百四十一章 汝南之戰 終第十四章 活在路上第八十七章 無欲則剛第二十二章 向死而生第五十九章 武庫密室第十章 黃天在上第二十五章 逃卒顏良第二十八章 汶土山之戰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戶侯第八十六章 三利三害第一百一十一章 缺兵短糧第三十章 男兒碰撞第十七章 重操舊業第十二章 郭嘉請命第八十六章 參兗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