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火

在大多數戰鬥中,攻城往往是一場戰爭中最消磨時間的事。x23us.com更新最快經常會出現攻城方因士氣不足、死傷過重而退軍,從而進入漫長的圍城期中。圍城,毫無意外是所有攻城方法中對攻城方最有利的戰法,僅需要耗費些無足輕重的糧草,便能從春季圍困到秋末……一座城池裡的百姓越多,圍城便越有利,因爲百姓消耗的糧草,將會對城中敵軍帶來巨大的影響。

花上一年半載,以最簡單手段奪取一座城池,總要比屍橫遍野來得容易。鉅額糧草與龐大人力與傷亡軍卒的撫卹相比微不足道。

投石炮的大規模應用於燕軍極大地改變這一現象,給予攻城軍隊能夠越過城牆擊打守軍士氣的機會。在燕軍南下的路上,石轟擊之下,硬生生砸出除強攻與圍城外更加行之有效的戰鬥方式即集結數目巨大的石轟擊單一城牆,輔以弓弩齊射打擊守軍士氣,從而於單面形成絕對優勢,再以大隊步卒登上無人防守的城郭,搶奪甕城後直接與敵軍進入巷戰。

這種戰法在燕氏向南擴張之路上立功良多,可一旦遇上護城河極寬的城池,便只能另尋他法。就像這廣陵城,因四面水域頗多,護城河足有三十餘丈寬,將石架設於河畔泥沙陷地間都不能轟擊城池,反倒有可能因碎石累積而令攻城軍卒難以攀援,令人不得攻城之法。

倘若平時,像廣陵這樣的城池燕氏便只能圍困,除此之外束手無策,因爲任何強行攻城的舉動都意味着城頭會使燕氏軍卒死傷無算。不過今時今日,局勢卻有所不同,城中可能的內應讓軍卒在城頭死傷不再毫無意義……這種情況,任憑哪一個將軍都應當有膽量放手一搏。

自護城河中暗道穿過圍城進入城中西南營地的斥候回到營地,向徐晃回報了城中營寨的情況,並帶回廣陵太守陳登的信物。城中拼殺仍在繼續,徐晃擰着眉頭望向城上。密密麻麻的守軍正仰仗城池給予攻上城頭的燕軍強有力還擊,短時間內他們的軍隊無法突破守軍在城牆上站穩腳跟。

這纔不過是甕城,這場攻城戰裡結束還差得遠,可日頭卻已經消下去了。

“再派兩個校尉部,進攻西甕城。”

徐晃的中軍同樣設在西南角,這個方向使他能兼顧西城牆與南城牆兩個方向的攻城局面。東面護城河外則是田豫的營寨,水卒輕便的皮甲與短兵弓弩並不適合攻城這樣近身搏殺烈度極高的戰事,因此他們只是在城外堆砌土方構築望樓,好在夜裡觀察城中動向,除此之外僅僅是以強弓勁弩加強守備吊橋的力量罷了。

北面城牆外則並未陳布軍寨與大軍,徐晃留出供城中厭戰的軍卒與百姓出逃的缺口,同時在城外十里水中有艨艟數十封鎖河面,陸上有華雄部下精騎封路……如果袁軍大部從北門出逃,西涼驍將會讓他們吃盡苦頭。

這場戰爭的主攻力量便是徐晃部下的主力,伴着日薄西山,徐晃的營寨中燃起篝火,在沒有光亮的望樓上,徐晃舉目東望。區區一座廣陵城,在徐晃心中卻有兩個戰場,一個是他部下主攻的西城牆與南城牆,另一個便是城中陳登廣陵郡國兵與袁氏的街巷戰。

兩個戰場雖方位不同,卻面臨着同樣的敵人,亦因此而相輔相成。城牆的守軍若遭到重大打擊,必然使城中後備軍兵力吃緊以減輕陳登的壓力,陳登部壓力減少便能從後方奪取城門,以回饋攻城軍隊;相同的情形對陳登部也是一樣,若城中巷戰擊潰袁氏後備軍,則城上守軍亦要派兵下城,使城頭空虛給徐晃部帶來可趁之機……不論他們哪一邊取得戰果,都將使戰事走向勝利。

但相同的是徐晃部也要因此承受更多風險。天色黑了,再打下去就是夜戰,他的部下卻因城中友軍而不能返回,依然在城上拼殺。這是一條不能回頭的路,一旦城中陳登部潰敗,則強攻上城頭承受的巨大傷亡便化作平白無故的損失。

日頭漸黑,護城河上由艨艟搭起的浮橋佈滿河面,隨再度增援兩個校尉部順着雲梯攻上城頭,轉眼間攻城軍隊已付出超過千人的傷亡,更多的軍卒則在西面城牆下蹬着雲梯攀上城頭,攻城軍隊這才稍稍有站穩腳跟的意思。

在他們開始攻城的一個時辰之後,徐晃得到回報,兩個曲部的軍卒成功扼守住西城牆甕城的兩頭,讓出城牆空地以供後續攻城軍隊登城。

甕城被攻下了!

緊跟着,城中西南面便爆出巨大喊殺聲,徐晃心中猛地一跳……陳登部強攻巷戰有結果了!

袁氏的後備軍對薛州部下經久善戰的海寇而言並不強悍,一面是散兵遊勇的海寇整編而成的郡國兵,拿着稱不上精悍的兵甲;一面是倉促集結的袁氏善戰老卒與毫無參戰經驗的民夫整編而成的袁氏後備軍,在接戰的開始離開營寨保護的薛州部幾乎被打得潰不成軍。

但隨着戰事持續,整編複雜、軍卒水平參差不齊的袁氏後備軍顯露疲態,他們當中那些披着甲冑卻根本稱不上軍士的民夫露出怯態,拖着袁氏老卒的後腿,當袁氏老卒的兵力在巷戰中被消耗小半,恐懼在他們中間蔓延,海寇卻在見到袍澤鮮血後被刺激地越戰越勇,緊隨其後的必然是袁氏後備軍在城中潰散!

喊殺聲裡,薛州帶兵衝至西城門,兩隊軍士方纔抵達城門街巷便被城上投下的箭矢射翻,接着數百人堵住城門,將巨石滾木推在城門洞裡,企圖堵死城門。

見此情景,薛州當即命傳令兵向南城門馳去,傳信陳登去搶開南城門,自己則帶兵向城門的敵軍殺去,他要在這裡爲攻城的燕軍吸引敵軍注意力。

局勢對袁氏守軍而言越來越好,廣陵城就像一個破陶罐,四處漏水卻只有那麼幾個瓦片,根本不知該堵哪裡好。

漆黑的夜空下,不知是戰場上哪裡先出來驚呼,接着雙方的拼殺便不約而同地停下了……廣陵城官寺,起火了!

第十九章 應當應份第九十二章 濮陽疑陣第一百六十五章 電光火石第八章 不懼一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電光火石第一百二十九章 附亂應死第八十六章 參兗州軍第三百二十三章 王朝第六十章 求仁得仁第九十一章 幽州震動第十章 剷除異己第九十五章 聞風變節第二十章 多事之秋第四十八章 迫在眉睫第十九章 抄掠涿郡第二十二章 向死而生第十八章 田豫勸北海第八十九章 打個商量第一章 初平三年第八十二章 聽天由命第九十四章 青石橋之戰 完第八十八章 溫婉美人第五十六章 戰勝謀勝第十八章 勝軍祝酒第一百零二章 張繡躍潁第二百九十四章 早打完了第三百一十九章 龍虯第九十二章 濮陽疑陣第一百零四章 兵伏安市第二百一十四章 專事第九十五章 馳北道第三十七章 金樽與共第一百章 幽州風雪第三十一章 我可立死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第三十八章 獻於將軍第三百零五章 武士爵第三十三章 教習弓術第七十四章 思想念舊第十二章 燕三不知第一百一十五章 破敵之策第一百二十四章 逃逸第四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七十四章 豫州刺史第二百九十一章 重整第二百六十四章 迷之雞湯第八十六章 冢外老狗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不速降第五十三章 將帥成長第九十章 會盟封爵第八十四章 意氣之爭第三百零六章 母女平安第三百三十八章 不甘第一百一十九章 千箭齊發第四章 孤陋寡聞第六十二章 強渡恆水『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七章 五百四十里第五十五章 夜襲曹營第五十六章 戰勝謀勝第一百一四章 不是伯圭第六十六章 請主公響鼓第一百七十一章 他要害朕第十九章 長安難保第三十一章 大河水戰第三十三章 教習弓術第一百二十八章 想哪去了第一百七十一章 他要害朕第十八章 慷慨解囊第八十三章 酒癡徐邈第七十九章 出類拔萃第三十八章 驕陽正烈第八十章 邊郡學風第一百九十九章 甕城第六章 殺郭公則第二十九章 弓高絕境第三百一十四章 大月氏貴霜帝國第五十五章 隔水相敵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將入相第九十三章 青石橋之戰 六第十八章 掌控一切第四章 大河滔滔第五章 狹路相逢第八十九章 範縣之戰第十八章 浮沉風雨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亂第十二章 郭嘉請命第八十三章 遼水設伏第三十八章 獻於將軍第六十六章 袁紹出奔第七十三章 人仰馬翻第一百九十五章 去蔡陽第二百四十章 汝南之戰 八第四十章 不世之功第五十七章 幽東四郡第一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百六十四章 趙子龍第七十八章 張燕遣使第七十八章 鳴鏑刺耳第八十一章 徐庶石韜第五十六章 戰勝謀勝
第十九章 應當應份第九十二章 濮陽疑陣第一百六十五章 電光火石第八章 不懼一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電光火石第一百二十九章 附亂應死第八十六章 參兗州軍第三百二十三章 王朝第六十章 求仁得仁第九十一章 幽州震動第十章 剷除異己第九十五章 聞風變節第二十章 多事之秋第四十八章 迫在眉睫第十九章 抄掠涿郡第二十二章 向死而生第十八章 田豫勸北海第八十九章 打個商量第一章 初平三年第八十二章 聽天由命第九十四章 青石橋之戰 完第八十八章 溫婉美人第五十六章 戰勝謀勝第十八章 勝軍祝酒第一百零二章 張繡躍潁第二百九十四章 早打完了第三百一十九章 龍虯第九十二章 濮陽疑陣第一百零四章 兵伏安市第二百一十四章 專事第九十五章 馳北道第三十七章 金樽與共第一百章 幽州風雪第三十一章 我可立死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第三十八章 獻於將軍第三百零五章 武士爵第三十三章 教習弓術第七十四章 思想念舊第十二章 燕三不知第一百一十五章 破敵之策第一百二十四章 逃逸第四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七十四章 豫州刺史第二百九十一章 重整第二百六十四章 迷之雞湯第八十六章 冢外老狗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不速降第五十三章 將帥成長第九十章 會盟封爵第八十四章 意氣之爭第三百零六章 母女平安第三百三十八章 不甘第一百一十九章 千箭齊發第四章 孤陋寡聞第六十二章 強渡恆水『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七章 五百四十里第五十五章 夜襲曹營第五十六章 戰勝謀勝第一百一四章 不是伯圭第六十六章 請主公響鼓第一百七十一章 他要害朕第十九章 長安難保第三十一章 大河水戰第三十三章 教習弓術第一百二十八章 想哪去了第一百七十一章 他要害朕第十八章 慷慨解囊第八十三章 酒癡徐邈第七十九章 出類拔萃第三十八章 驕陽正烈第八十章 邊郡學風第一百九十九章 甕城第六章 殺郭公則第二十九章 弓高絕境第三百一十四章 大月氏貴霜帝國第五十五章 隔水相敵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將入相第九十三章 青石橋之戰 六第十八章 掌控一切第四章 大河滔滔第五章 狹路相逢第八十九章 範縣之戰第十八章 浮沉風雨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亂第十二章 郭嘉請命第八十三章 遼水設伏第三十八章 獻於將軍第六十六章 袁紹出奔第七十三章 人仰馬翻第一百九十五章 去蔡陽第二百四十章 汝南之戰 八第四十章 不世之功第五十七章 幽東四郡第一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百六十四章 趙子龍第七十八章 張燕遣使第七十八章 鳴鏑刺耳第八十一章 徐庶石韜第五十六章 戰勝謀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