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靜候佳音

初平元年的冬,在中原對峙的情形下很快如期而至。

至少在這個冬季,許多欲以刀兵爲蒼生立命的英雄豪傑們同心戮力,要做那回天轉日之事。

整個秋季,各地陷入農忙,無論董卓還是關東諸侯都沒了交戰的心思,除了呂布率兵馬在旋門關以西耀武揚威了幾次之外便不再又什麼戰事。而對於呂布的趾高氣揚,燕北也沒打算理他。

燕北忙着從現有的關東諸侯當中脫身出來,他對袁紹等人的無所作爲心灰意冷,籌劃着組建一支新的討董聯軍。

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全力支持曹孟德爲東郡太守。眼下曹操在關東聯軍當中的聲望也不低,至少不似開始兵敗之後的頹唐,夏季於廣濮城北大河之畔阻擊了郭汜船隊,麾下兵馬雖有死傷卻也是實打實地贏得一場勝利。

而關東諸侯,也愈加顯露出分裂之態。一方是名門望族出身,以袁紹爲首的關東各路諸侯,他們的目的是爲了獲取更多的政治資本;另一方則是隱隱以草莽出身的燕北爲首,有一心討董的曹操、孫堅,還有供給糧草的韓馥與袁術,他們的目的是爲了討伐董卓。

要說燕北孫堅等人完完全全是爲了朝廷也並不是,他們這些人都是需要政治資本太多,單純的興兵隨後退兵並不能夠讓他們得到什麼……這也是身份使然,讓他們一開始的目的便是要將董卓趕出朝廷。

而這一次,燕北以個人威望表曹操爲東郡太守,雖然關東諸侯對燕北的越庖代俎感到不快,但他們誰都無法拒絕。無法拒絕的原因在於曹操本身,即便沒有燕北的支持,只要有人提出要曹操來做東郡太守,誰都不會拒絕。

曹操是什麼人?雖然他出身不好,卻絕不低微,甚至宗族比關東諸侯中大部分人還要高出一頭,遠非那些什麼太守刺史所可以比擬。而另一方面,曹操與袁紹、袁術、張邈、鮑信等關東諸侯中的強勢人物自幼爲友,相交甚密。若說誰言語上對曹操冷嘲熱諷,是沒有什麼關係,但曹操做個東郡太守,沒誰不開眼地阻攔。

就算是兗州刺史劉岱,都無法拒絕。

前有燕北表舉,上有袁紹默許,身後有鮑信、張邈等人的萬衆兵威,再加上曹孟德本身手底下就有從燕北那得來的數千兵馬……曹孟德在關東諸侯中的聲勢可謂雄厚!

而曹操在孤立無援的時候被素不相識的燕北伸出援手,內心感激自是無以言表,更爲燕北的大義而感動,共事半年以來使得他成爲燕北在關東諸侯中最親近的盟友。所以當燕北對曹操說出袁紹下一步打算輔立劉虞爲帝時,同樣爲曹操所恥。

曹操問燕北,“本初這麼做與王芬何異?”

燕北笑的樂不可支,王芬何許人也,早在燕北縱兵冀州爲亂時,王芬便放着燕北不打,而去想着廢立劉宏,最終畏罪自殺。而今曹操以王芬比袁紹,燕北自是感到高興。

實際上燕北也希望曹操能說動袁紹,不要去動什麼另立皇帝的歪心思,如果大家能夠交心聯手,區區董卓根本不足爲慮,還天下清平也是指日可待的。

但是曹操失敗了,從袁紹處返回的曹操更是失望至極,甚至要超過當時在酸棗大營得不到兄長支持時的心灰意冷。袁紹或許還是許多年前帶着他一同玩耍遊獵的那個兄長,但是當曹操擁有了自己心中的志向,並全力爲之努力時,這個兄長居然無法給他一點幫助。甚至……甚至在後面跳來跳去,全然不希望天下平定一般。

是什麼讓曾經英明神武的兄長成爲如今只會爲了一己私慾而拖人後腿的模樣呢?

這個袁紹令曹操感到萬分陌生。

後面的事情就簡單地多了,曹操因爲袁紹對討董的不上心,而被完全推到了燕北陣營,並拉攏鮑信鮑允誠成爲燕仲卿最堅固的夥伴,三人一拍即合表曹操爲東郡太守,就近在這個秋天收攏糧草,以防關東諸侯斷掉討董前軍的糧草。

除了濟北國與東郡兩處後方糧草大營之外,曹操與鮑信還遊說陳留太守張邈爲了衛茲的死而繼續參與討董聯軍復仇;意外之喜便是河內郡的王匡雖然兵馬先前被郭汜盡數擊潰,卻用了幾個月的時間重新在河內招募到萬餘兵馬,眼下已經由河內名將方悅統領直奔河內郡最西端扼守洛陽以北的平陰、孟津渡口,王匡本人更是親自前往旋門關告知燕北等人,只要燕北不退軍,他王匡便勢要與燕北共存亡。

最不希望討董聯軍退走的其實就是河內太守王匡,他很清楚如果關東諸侯退走,他的河內郡單憑一己之力是無法保全的,如今雖然袁紹等人打算另立劉虞爲帝,王匡對那邊的決策表示贊同,但他也要陳兵黃河北岸守備董卓軍。

袁紹的計策如果成功,王匡的河內郡便是邊境;如果計策不成功,王匡同樣首當其衝,他要做兩手打算,便是一面贊同袁紹另立皇帝,一面全力支持燕北討董,盡力將戰線推至河東、弘農潼關一帶。

只有那樣,河內郡纔是安全的。

而南面的孫堅對於燕北這支盟軍主力的拉攏自然是不必多說,當即定下了來年開春同時進攻直取洛京聚首的約定,至於其後的袁術倒沒有那麼激進,只是簡單地承諾絕不會斷了孫堅軍的糧草,對於派兵之事是絕口不提。

眼下對袁術而言,他根本沒想着什麼取洛陽或打董卓,將南陽郡化爲自己領地纔是最重要的事宜。不過對擁有強大戰力的燕北,袁術還是本着作爲盟友儘量交好的態度,言明如果燕北有什麼需要,袁公路也會鼎力相助。

左右只要不擋着他袁公路的前進步伐,他是不會與燕北這樣的豪傑爲敵的。

有了曹操、孫堅、袁術、韓馥、鮑信、王匡這些人的約定,至少爲燕北保證了即便袁紹等人退兵,他們仍然不傷元氣,擁有與董卓對峙甚至進取潼關的力量。

另一方面,燕北親筆書信對白波谷羣賊帥、青州奮武將軍公孫瓚的出兵邀請書信,也都得到了答覆。

別的不說,原本作壁上觀的郭太等白波帥在見到討董聯軍中燕北大放異彩,接連奪下滎陽、汜水旋門關等前線重鎮,證明了自身勢力,更與聲勢頗爲浩大的袁紹擁有分庭抗禮的威望,白波谷衆賊帥也從搖搖擺擺的態度中改變了心態。

尤其是楊奉,一直記得燕北那句,我輩草莽之人生逢此時,正應火中取粟。

這句話說中了楊奉心中的癢處,當即不顧郭太等人的搖擺,聯合南匈奴欒提於夫羅與燕北定約,來年春季出持度遼將軍燕北的旗號自河東南下,引軍截斷董卓與關中洛陽的聯繫……作爲此次出兵的交換,他們要求在燕北得勝後,親自爲他楊奉向朝廷表舉,求得一個雜號將軍的名位。

燕北對此自是無不應允,自關東起兵會盟於酸棗,雜號將軍已是在關東之地滿街都是,單單幾次作戰兵敗或喪命的人之中,別部司馬、校尉這種官職已經是低的了。比方說兵敗的奮武將軍曹操、濟北相鮑信等人。別說是擊敗董卓後上表皇帝給楊奉一個雜號將軍,就是燕北如今效法袁紹私自任命一個河東太守,這官位在關中關東之地,照樣有着不亞於朝廷的可信度。

這年頭手底下有兵馬,朝廷的威信已經低到空前。

這也正是燕北拼盡全力要討伐董卓的原因,他不願看到袁紹等人竊命……因爲他的身份不同了。他是朝廷正統的度遼將軍,在一年之前,整個北方有他這樣官位的人只有區區一個公孫瓚,可是現在呢?

滿地都是雜號將軍啊!

他想要繼續保持自己的威望與正統,要麼學袁紹另立一個皇帝,但除了劉虞沒有誰有這樣的威信,而劉虞不會希望稱帝,這也就斷絕了燕北的念頭;除此之外,便只能擊敗董卓,恢復朝廷法度。

只有這樣,他才能繼續保持自己凌駕於泛泛之輩的地位。

如若不然,將來天下大亂,每個人的官職都全靠自封,到時候各地混戰,非我即敵。他手裡要有多少兄弟死於非命?他們是人上人了,燕北不希望再重走回從前的老路。

所以他選擇派劉備去邀請公孫瓚與他結盟。

公孫瓚是把雙刃劍,統帥兵馬攻無不克,平生敗績也不過是在燕北手上輸過一場而已。雖說他們曾經是敵人,但公孫瓚是能夠與江東孫文臺、涼州董仲穎、幷州呂奉先、幽州燕仲卿相提並論的天下強者。

如果他們能夠交心聯手,燕北十分願意與這樣的男人作爲盟友。一個對他而言危險而強大的公孫伯圭,勝過袁紹、孔伷、劉岱等人綁在一起。

劉備在得到燕北拜託其前往青州說動公孫瓚後當即應允,留關羽、張飛兩名心腹保護老師盧植,獨自踏上前往青州結盟的路。

這個冬天,燕北時常登上旋門關舉目向西眺望關中的大好河山,他在等待……等待一場真正的天下英豪會獵關西盛會。

初平元年冬,度遼將軍燕仲卿,靜候佳音。

第四十二章 千萬生民第三十五章 忠烈慷慨第一百零二章 羊入虎口第六章 鎮關中第七十三章 人仰馬翻第三百零九章 斷路第五十八章 說沒就沒第九十三章 衝擊第六章 時過境遷第十三章 先禮後兵第一百七十八章 代天行事第二百七十七章 心眼第七十八章 陳明厲害第三百零二章 諸生下鄉第九十七章 僭越之舉第一百零五章 林間伏擊第三十二章 威逼甄氏第九十八章 還師遼東第一百零四章 兵鑿易水第八十三章 羨高皇帝第三百三十八章 不甘第二百零五章 驢陣第一百二十六章 兗豫大亂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戶侯第五十八章 兵進皇宮第二百一十七章 草蓆第七十章 狼窩虎穴第二百七十六章 鬥勢第一百二十二章 最後一戰第一百零二章 夜宿青澤第十四章 遼東遇襲第五十五章 麴義來襲第七章 幽冀同盟第一百一十一章 冬夜寂寒第一百四十二章 譙縣之戰 五第四十九章 王政所思第一百零六章 姜晉在此第九十三章 定計哄騙第一百二十三章 以武立命第八十九章 故漢官儀第三百二十一章 瘧疾第八十二章 鳩佔遼東第三十章 如坐鍼氈第二十七章 種卿多慮了第二百七十八章 某是甘寧第七十三章 誘敵之計第二百三十三章 汝南之戰 一第四十二章 私信王芬第三百二十章 開市第一百零一章 決計私鑄第七十二章 先怒後怕第二百八十二章 南奔第十章 鼓瑟齊鳴第二十二章 燕北贈驢第八十三章 遼水設伏第一百五十七章 父死子繼第三百一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二百八十八章 守第二百七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二百六十九章 聯合抗敵第九十一章 燕君救我第七十五章 徙民遼東第二百零三章 浪戰第二百二十章 寶珠第八十二章 威風艦隊第六十三章 借道鮮卑第五十一章 遼東往事第五十八章 虎傷人意第六十四章 拉開序幕第七章 幽冀同盟第七十八章 張燕遣使第一百二十三章 向大王賀喜第二百一十四章 專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飲若鳩酒第四章 多面準備第二百一十章 再要一個第二百一十一章 次室亭之戰第八十一章 徐庶石韜第十五章 劍如雷霆第四章 多面準備第四十五章 祖宗的血第二百三十七章 汝南之戰 五第一百八十章 毫無益處第八十四章 誰敢阻我第八十三章 亦有權謀第八十五章 終不負人第五十三章 將帥成長第二百八十三章 追逃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戶侯第十五章 生而有命第一章 走馬入薊第一百九十三章 踹營第一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五十二章 敗軍斬將第十七章 重操舊業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海軍第七十章 洛水之會第二十一章 鄴都修太學第一百章 拜見陛下第六章 鎮關中
第四十二章 千萬生民第三十五章 忠烈慷慨第一百零二章 羊入虎口第六章 鎮關中第七十三章 人仰馬翻第三百零九章 斷路第五十八章 說沒就沒第九十三章 衝擊第六章 時過境遷第十三章 先禮後兵第一百七十八章 代天行事第二百七十七章 心眼第七十八章 陳明厲害第三百零二章 諸生下鄉第九十七章 僭越之舉第一百零五章 林間伏擊第三十二章 威逼甄氏第九十八章 還師遼東第一百零四章 兵鑿易水第八十三章 羨高皇帝第三百三十八章 不甘第二百零五章 驢陣第一百二十六章 兗豫大亂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戶侯第五十八章 兵進皇宮第二百一十七章 草蓆第七十章 狼窩虎穴第二百七十六章 鬥勢第一百二十二章 最後一戰第一百零二章 夜宿青澤第十四章 遼東遇襲第五十五章 麴義來襲第七章 幽冀同盟第一百一十一章 冬夜寂寒第一百四十二章 譙縣之戰 五第四十九章 王政所思第一百零六章 姜晉在此第九十三章 定計哄騙第一百二十三章 以武立命第八十九章 故漢官儀第三百二十一章 瘧疾第八十二章 鳩佔遼東第三十章 如坐鍼氈第二十七章 種卿多慮了第二百七十八章 某是甘寧第七十三章 誘敵之計第二百三十三章 汝南之戰 一第四十二章 私信王芬第三百二十章 開市第一百零一章 決計私鑄第七十二章 先怒後怕第二百八十二章 南奔第十章 鼓瑟齊鳴第二十二章 燕北贈驢第八十三章 遼水設伏第一百五十七章 父死子繼第三百一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二百八十八章 守第二百七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二百六十九章 聯合抗敵第九十一章 燕君救我第七十五章 徙民遼東第二百零三章 浪戰第二百二十章 寶珠第八十二章 威風艦隊第六十三章 借道鮮卑第五十一章 遼東往事第五十八章 虎傷人意第六十四章 拉開序幕第七章 幽冀同盟第七十八章 張燕遣使第一百二十三章 向大王賀喜第二百一十四章 專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飲若鳩酒第四章 多面準備第二百一十章 再要一個第二百一十一章 次室亭之戰第八十一章 徐庶石韜第十五章 劍如雷霆第四章 多面準備第四十五章 祖宗的血第二百三十七章 汝南之戰 五第一百八十章 毫無益處第八十四章 誰敢阻我第八十三章 亦有權謀第八十五章 終不負人第五十三章 將帥成長第二百八十三章 追逃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戶侯第十五章 生而有命第一章 走馬入薊第一百九十三章 踹營第一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五十二章 敗軍斬將第十七章 重操舊業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海軍第七十章 洛水之會第二十一章 鄴都修太學第一百章 拜見陛下第六章 鎮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