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西遷東奔

洛陽,天下皇都。

洛陽,兵荒馬亂。

自去歲涼州兵開進洛陽,皇都便亂套一般,蠻夷胡兵橫行街市,**擄掠無惡不作,吏民敢怒而不敢言。至今年,元月起河內太守王匡閉鎖旋門關,關中的消息出不去,關東的消息進不來,更是一片大亂。

接着到二月,鄉閭傳聞關東各路諸侯結盟起兵,相聚與陳留,兵力之盛可達二十萬。

一時間,朝野震動。

義兵,是士大夫的義兵,但他們絕不是百姓的義兵也不會是朝廷的義兵。在朝廷與百姓看來,他們亂臣賊子,是叛黨。

在洛陽百姓眼中看來,他們與其說是討董聯盟,倒不如說是反董聯盟。只不過是不承認中原王朝的地位,紛紛於關東屯兵割據罷了。這樣的兵馬,又怎能讓人放心呢?

兼之遷都傳聞已被證實,洛陽人心浮動,百姓紛紛遷居。或渡過黃河一路北上,或南入秦嶺逃向益州。

“這,董公傳信了!”

治書御史司馬防府上的涼州兵方纔離去,司馬防便癱坐於榻上,大口喘着粗氣,汗水浸溼了身上大氅,開着的門吹進涼風,讓他感到徹骨的寒意。

董卓有命,遷都洛陽,治書御史司馬防應一同西遷至長安。這種多事之秋,傻子纔想要一同遷往長安!

可是車駕就在府外,董卓的口信已傳至此處,他還能怎麼辦呢?

危及之中,司馬防只得一面命家中僕從收整行裝準備隨車駕前往長安,另一面招來長子司馬朗,讓他帶着還在洛陽的家小回還河內郡的老家溫縣。

總不能連累兒子跟着自己一同受罪。

可惜,他司馬防生了太多兒子,家小逃出洛陽沒多遠,便被人知曉從而高發。領頭的長子司馬朗被涼州兵將抓住,押着去見董卓。

董卓在洛陽北營駐軍視察營寨。他已經知道關東諸侯起兵的事情,也正因如此打算遷都長安。如今小皇帝已經被車駕送往長安的路上,聽說司馬防的兒子帶着家小逃出洛陽,令他感到自己受了欺騙與背叛,因而一見到司馬朗便怒火中燒。

“你與我失去的兒子一樣的年歲,難道董某對你沒有恩義嗎?”董卓皺着塌鼻子,對司馬朗喝問道:“爲何要背叛董某!”

在洛陽的這段時間,令原本粗獷豪邁的涼州豪傑變得敏感而多疑。人們親近他,他卻不知曉那些人究竟是攀附權貴還是蓄意謀反,正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舉薦袁紹、劉岱等人出任太守的周毖、伍瓊被董卓異心所殺,殺了之後他又感到後悔。而袁隗等人,面上好似支持自己,實際上他媽的子侄在外頭起兵造反,令人厭惡。

董卓雖然是在喝罵司馬朗,心裡卻不禁回憶其涼州的大漠草原……那時候縱馬馳射的日子,可真好啊。

好過了現在權傾天下,好過了如今威服四海。

司馬朗面對董卓卻並不感到畏懼,他只是拱手行禮後很隨意地說道:“明公多慮了。”

“多慮?”董卓瞪着一雙大眼,下頜的肥肉緩緩抽動着,這些日子他時常露出這般兇惡的神情,似乎在暗潮洶涌的皇都只有這樣的表情才能給他些許安心的感覺,他眯起眼睛,緩緩坐下,口氣已溫和了些許,問道:“如何多慮,你且說來。”

“在下的確想要逃離洛陽,但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司馬朗似乎並沒有生死之間的膽怯或豪壯,彷彿面前坐着的不是惡名遠播的董卓而是鄰家長者一般,端正地跪坐下去拱手長揖道:“明公有舉世無雙的德行,在天下大亂中輔佐天子,清除了宦官的穢亂又舉薦許多賢士,這的確是虛心深慮,是夠成復興社稷的肱骨之臣。”

董卓嘴角勾起笑容,這豎子……說的好像確有幾分道理啊!不過面上還是佯怒道:“你這豎子莫要花言巧語晦騙於我。”

他本以爲司馬朗會做出膽戰心驚之狀。怎料接着,司馬朗便話鋒一轉道:“但是隨着威德愈加隆重,功業愈加著大。兵災戰亂卻日漸嚴重,地方州郡像有大鼎煮沸一般,就連京城的近郊,人民都不能安家樂業,因爲戰亂要拋棄住家田產,四處流亡躲竄。雖然明公在四方關口設置禁令,以重刑加以殺戮處罰,卻不能阻止逃亡的風潮。這就是我爲什麼會想回故鄉的原因。希望明公有所借鑑,若能稍加反省深思,那麼名聲就可像日月一般的榮耀,就是伊尹和周公也不能比擬了。”

說罷,司馬朗再度長揖行禮,目光不閃不避地看着董卓。

“嗯……”董卓鼻子裡深深應出一聲,目光有些迷濛地看着司馬朗半晌,目光閃到木屏後面的身影,過了良久才長嘆了口氣,對司馬朗說道:“你這小子啊,起來吧。你說的很有道理,董某覺得也是這樣。以後再有什麼事情直接來找董某說便是,不必帶着家小逃跑,你回去吧,跟着兵馬去追上你父親的隊伍侍奉陛下。”

司馬朗拱手告退,在大營裡自有一隊騎兵等着他朝西遷的方向奔走。

等司馬朗出了中軍帳,董卓這才把着頭看看外頭,見司馬朗走遠,朝木屏之後舔着嘴脣喊道:“李文優給我出來……你給老夫好好說說,剛纔那小子說的是什麼意思,什麼伊尹周公的,老夫沒明白!”

……

董老二的疑惑暫且不提,別看司馬朗在帥帳中煞有介事,出了大帳受春風一吹被汗溼的後背透骨發涼。

說到底,司馬朗纔不過是弱冠孩子,還差着一年才能加冠,對上董卓這般的凶神惡煞,又哪裡不會感到害怕呢?不過是強裝鎮定罷了。

尾隨着騎手一路與司馬氏家小匯合,司馬朗的二弟,不過才十一歲的司馬懿被涼州騎手擒在馬上東張西望着,眼見到司馬朗回來,連忙喊道:“兄長!”

司馬朗應了一聲,臉上強打起笑容,看着披着毛皮大襖騎長毛野馬的羌人武士,在心底裡嘆息。

這便是人爲刀俎我爲魚肉,刀槍攥在別人手裡,哪裡還會有我說話的份呢?

這個世道已經變了,就不能抱着守成的固有思想活下去。就像父親說的,要帶着家小離開庇護天下的朝廷,回到小小的河內溫縣去。

可是溫縣難道就安全嗎?離洛陽不過區區隔着一條黃河,關東聯軍若殺過來,涼州兵若殺進去……無論怎麼看都是首當其衝。

汶縣也不能久留。

司馬朗自涼州羌騎座上抱下二弟司馬懿,坐在牛車上聽着吱吱呀呀踏上向西的路。

“大兄,你在憂愁什麼?”

聽到年幼二弟的話,司馬朗環顧着牛車上母親與幾名弟弟,小心地看向周圍的涼州羌騎,抱着二弟輕聲說道:“仲達啊,爲兄再想如何才能讓這些羌騎放了我們,讓我們回到溫縣。”

“兄長讓他們送我們去溫縣吧,就說去接上家小一起去……他們要把我們帶到哪兒啊?”司馬懿人小鬼大,擡着手指自顧自地點頭道:“對嗷,他們要帶我們去長安侍奉皇帝,就說父親讓兄長回鄉帶上親族一起,躲避戰亂。否則我們去長安,家裡人會被戰亂所禍……兄長,是戰亂吧?戰亂,會打到溫縣。”

“會是會,可到了溫縣。”司馬朗有些不放心,不過還是對司馬懿誇獎道:“仲達很聰慧,但到了溫縣又該怎麼辦呢?咱們在溫縣的家兵恐怕也不是這些涼州兵的對手。”

司馬懿隨着牛車顛簸,翹着腳一晃一晃,臉上卻滿是茫然。他不過十一歲的孩子,就算聰慧也有限度,又哪裡知曉應當如何呢?

不過司馬朗看着涼州騎兵的背影,心裡已經有了打算。

他發現這些普通騎卒與他們的隊率衣着都很破舊,想來是比較貧窮的吧?父親臨行前讓他們攜帶的財物不多,卻也不少。想來賄賂這隊騎兵的主官應是足夠了。

這亂世每天都有人丟失,就算是朝廷前往西遷的隊列,還會有官吏走失,何況他們這些無傷大雅的老弱婦孺呢?

這應當行得通!

想到就做,眼看着離洛陽大營已經有一段路,司馬朗叫停了隊列,請騎兵首領隨他到偏僻些的地方密談片刻。不過片刻,他便以隨行所攜帶的財物賄賂了這名下級武吏,讓其答應了送他們渡河前往溫縣。

有這些涼州騎兵沿途護送,渡河自是暢通無阻,不過僅僅一日便到達了溫縣。

司馬朗回到宗族,勸說鄉里鄉鄰遷居別處,但鄉人大多不願離開,只有與司馬氏世代姻親的趙諮願意帶着宗族隨同離開。而他們想要遷居的地方,是黎陽縣。

司馬朗模糊地意識到,天下的局勢在今後的幾年裡將會更加動盪不安,身處這樣的亂世至少要有足夠護衛自己的力量,而黎陽,有能夠讓他們護衛自己的力量。

黎陽有營兵,便是燕北麾下的黎陽營。營中的監營謁者,名叫趙威孫,是司馬朗的姑父。

黎陽營在司馬朗的印象中,就是一支爭鬥不足,守族有餘的兵馬,足夠護衛司馬氏在黎陽安家的周全。

第五十章 北方有變第七十二章 同而不和第三百一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三十章 邴原泣學第四十七章 攻其不備第四十四章 挫敵銳氣第十九章 久候多時第一百零二章 張繡躍潁第八十四章 誰敢阻我第二百五十三章 本事第十八章 浮沉風雨第一百零一章 反賊出身第二十章 多事之秋第五十四章 好大喜功第一百二十三章 向大王賀喜第六十一章 天下至寶第一百四十四章 麻桿打狼第一百七十五章 弄死他們第八十一章 水能載舟第二十六章 甄氏一族第八十九章 廣平夜話第三十八章 獻於將軍第四十六章 給你刀子第三十七章 爭雄天下第十八章 掌控一切第七十九章 長途漫漫第六十四章 兵災疫病第三十八章 平鄉圍城第三十章 皮肉之苦第二百三十四章 汝南之戰第一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二十一章 分官認主第九十二章 郭圖來訪第三百零六章 母女平安第一百二十二章 最後一戰第六十一章 等待時機第八十二章 大戰將臨第七十七章 新年伊始第十章 渤海水戰 先別訂閱,明天修改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表起兵第九十二章 進退之道第一百零九章 始終未變第四十三章 突入遼山第七十五章 舊部陳佐第三百二十七章 麴將軍第二十三章 屯田之法第三百一十七章 西域大都護第一百零六章 起於卑微第七十七章 新年伊始第六十六章 袁紹出奔第八十六章 夜戰五阮第一百三十一章 又壞又蠢第八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二百四十二章 傷寒第六十三章 恆水滔滔『求訂閱』第一百一十九章 千箭齊發第四十九章 燕公之名第一百一十三章 混亂開篇第二百二十五章 廣陵第四十六章 給你刀子第八十六章 冢外老狗第一百七十四章 你們第一百二十九章 附亂應死第七十六章 劉備借兵第六十五章 渡河夜戰第三百二十六章 氣死第二十四章 改變天下第三十章 汝水之戰第四章 孤陋寡聞第一百七十四章 你們第六十章 井中屍首第十七章 重操舊業第一百五十八章 決死而已 新年快樂!第一百八十一章 智與力第一百八十三章 驢騾第五十八章 兵進皇宮第一百一十一章 誰伏擊誰第二百章 幹到底第十五章 一條活路第八十七章 田產變法第六十三章 獵人獵物第四十五章 祖宗的血第二百三十一章 記下來第十五章 一條活路第一百五十三章 寨門廝殺第一百零三章 枯草復青第一百四十五章 滔天巨浪第七十五章 舊部陳佐第五十一章 求仁之心第一百一十一章 興和元年第七十六章 涼國之英第四十三章 膽大包天第一百二十四章 劍下留人第五十三章 拔奇繼位第四章 多面準備第九十九章 善用勢者第七十六章 涿縣廢墟第二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一章 非我即敵第十七章 平難中郎將
第五十章 北方有變第七十二章 同而不和第三百一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三十章 邴原泣學第四十七章 攻其不備第四十四章 挫敵銳氣第十九章 久候多時第一百零二章 張繡躍潁第八十四章 誰敢阻我第二百五十三章 本事第十八章 浮沉風雨第一百零一章 反賊出身第二十章 多事之秋第五十四章 好大喜功第一百二十三章 向大王賀喜第六十一章 天下至寶第一百四十四章 麻桿打狼第一百七十五章 弄死他們第八十一章 水能載舟第二十六章 甄氏一族第八十九章 廣平夜話第三十八章 獻於將軍第四十六章 給你刀子第三十七章 爭雄天下第十八章 掌控一切第七十九章 長途漫漫第六十四章 兵災疫病第三十八章 平鄉圍城第三十章 皮肉之苦第二百三十四章 汝南之戰第一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二十一章 分官認主第九十二章 郭圖來訪第三百零六章 母女平安第一百二十二章 最後一戰第六十一章 等待時機第八十二章 大戰將臨第七十七章 新年伊始第十章 渤海水戰 先別訂閱,明天修改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表起兵第九十二章 進退之道第一百零九章 始終未變第四十三章 突入遼山第七十五章 舊部陳佐第三百二十七章 麴將軍第二十三章 屯田之法第三百一十七章 西域大都護第一百零六章 起於卑微第七十七章 新年伊始第六十六章 袁紹出奔第八十六章 夜戰五阮第一百三十一章 又壞又蠢第八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二百四十二章 傷寒第六十三章 恆水滔滔『求訂閱』第一百一十九章 千箭齊發第四十九章 燕公之名第一百一十三章 混亂開篇第二百二十五章 廣陵第四十六章 給你刀子第八十六章 冢外老狗第一百七十四章 你們第一百二十九章 附亂應死第七十六章 劉備借兵第六十五章 渡河夜戰第三百二十六章 氣死第二十四章 改變天下第三十章 汝水之戰第四章 孤陋寡聞第一百七十四章 你們第六十章 井中屍首第十七章 重操舊業第一百五十八章 決死而已 新年快樂!第一百八十一章 智與力第一百八十三章 驢騾第五十八章 兵進皇宮第一百一十一章 誰伏擊誰第二百章 幹到底第十五章 一條活路第八十七章 田產變法第六十三章 獵人獵物第四十五章 祖宗的血第二百三十一章 記下來第十五章 一條活路第一百五十三章 寨門廝殺第一百零三章 枯草復青第一百四十五章 滔天巨浪第七十五章 舊部陳佐第五十一章 求仁之心第一百一十一章 興和元年第七十六章 涼國之英第四十三章 膽大包天第一百二十四章 劍下留人第五十三章 拔奇繼位第四章 多面準備第九十九章 善用勢者第七十六章 涿縣廢墟第二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一章 非我即敵第十七章 平難中郎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