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黃天在上

燕北在舊部兄弟眼中爲搖錢樹,空手套白狼的本事都是一等一的,更何況有本的生意呢。

這東西可不是樣樣親自躬身做出來的,他只需要琢磨一個想法,剩下勞力的事情交給別人做就好。

大多數時間,他都在盧奴城西十五里的宅子裡打熬力氣,或在鄉野間操練刀馬。

他在城外買了三處破舊的荒宅,加一塊不過賤價一萬六千錢,算是他給兄弟們臨時找的住所,反正一夥弟兄什麼苦都吃過,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就好……在燕北心裡,他在中山國也呆不了多久,一旦張純真的如他所料發動叛亂,他會毫不猶豫地率軍打出去。

有仗打,就有錢拿。

中山國的幾座城池就不說了,更遠的趙國數座城池,還有廣平郡、鉅鹿郡,他派遣了兩個兄弟騎着快馬,混到那些城池裡去探查消息,太守也好、都尉也罷,甚至曲長姓甚名誰,有何喜好,性情幾何……這些東西,可都是將來攻城略地的制勝寶貝。

除此之外,他用剩下所有的錢稍稍買了一些糧食,還找鐵匠訂了六十柄制式環刀。

頂着隊正的身份,不用白不用!

如今冀州大亂方安不足兩年,正是休養生息的時候,何況趕上秋收,糧食粟米不過一百九十錢一石,制式刀劍更爲便宜,一柄都不足一千個大錢。

這下子,算是把所有錢都花光了。

不過燕北並不怕,他手裡既有糧又有刀,他怕什麼?

何況買糧食是打算用來吃了過冬是不錯的,但買刀可未必是打算裝備給將來那些新招募的黃巾黨。

他們若不帶兵器來,燕北可能會將這些環刀配給他們,不過那也要城中武庫沒有武器鎧甲的情況下……左右燕北是不信武庫裡沒有兵器的,要連兵器都沒有,張純還敢大張旗鼓地招兵買馬?

笑話!

所以在鐵匠一把這六十柄環刀送來,他便在宅子裡刨了個大坑,每口刀都用油脂擦拭,再以麻繩捆牢,最後以浸過油的麻布包裹好了放在木盒子裡埋進地下。

他買這些環刀,是爲了等亂事稍顯平定後,拿去賣的。

買刀和買糧有個好時候,天下安定,刀與糧食便都便宜,天下一亂,刀與糧食價格都開始飛漲……不過那時候燕北肯定忙着打仗,沒空去行那商賈之事,對他而言,戰事稍微平定,纔是最好的時候。

戰事一起,燕北估計一柄刀的價格能漲到三千個大錢,即便到了稍稍安定的時候也不會低於兩千,這六十口埋入地下的環刀,到時候在市集上一轉手便是三十塊黃澄澄的金餅子……要是叛亂成功,他有錢賞士卒。

若是叛亂失敗,當然在燕北心裡這場叛亂失敗的機率還是很大的,他從中渾水摸一把魚,到時候把房子一刨左右也不缺帶着兄弟們逃跑的盤纏。

這些日子燕北除了打熬力氣操演刀馬,還讓往來的幽冀之間的商隊給燕氏鄔送了封書信,告訴他冀州可能會出現叛亂,讓他在家注意一點,適當尋求官署的幫助,不行就再收攏些亡命徒。

閒下來的時候燕北總是將目光望向東面,他想念家裡的一切,想念他的兄弟。

拼命也好,亡命也罷……他只希望這一切在將來能夠有個好結果,儘管身處如今這世道讓他也看不清未來的方向。

一切都顯得即有無限可能,又令人覺得萬念俱灰。

更多時候,燕北會背書,雖然他不識字。

燕北有個優點,頭腦清明。

自幼,學習馬術,父親講過一遍的要點他便能始終記在腦海,只需要自己一遍又一遍地練習就好;投黃巾時口口相傳的《太平清領經》,他只需要聽別人讀過一遍,自己便能不差分毫地背出來;行商時只需要站在集市問上幾句,各地物價便全部烙印在腦海裡……這種本事或許還算不上絕對的過目不忘,但也差不離。

這兩箱子書在將來肯定無法時刻帶在身邊,他要用自己的強記將盡量多的書完完全全背下來,哪怕他不認識,也要能完全寫下來。

這要費上很大的功夫,但對燕北來說,很值得。

這段時間耗費的精力,將會在他找到願意教他識字的人時,全部成爲他的學識。

“他媽的,潘興這個王八蛋,得了好差事還給老子顯擺!”

從潘興都尉府上出來,燕北坐在車轅上看車伕御馬,飲多了酒的都尉王政一路罵罵咧咧,那氣憤勁兒估計把幾年憋的火氣全放出來了。

自姜晉與王義帶着多半兄弟募兵,燕北身邊就剩下六個兄弟幫襯,身上暫時頂着個隊率的官職卻無人可供驅馳,偶爾還要被王政叫着當作親衛隊長在中山國走街串巷,一時間倒也對自己將要生存的地方摸清楚個大概。

王政很喜歡走到哪兒都帶着燕北,燕北身形魁梧健美,人年輕不說武藝也是王政手底下數得上的,一手刀馬技藝任誰見了都讚不絕口,再加上平時不苟言笑的臉,挎着環刀立在身後走到哪兒都有面子。

王政的心眼兒談不上大,普通人家的出身,很早就跟着張純共事,算是中山太守張純的親信,不過他與張純的其他下屬關係處的不大好。

簡單來講,張純的親信不少,而這些親信分爲兩類,一類是王政,一類是其他親信。

別人都抱成一團,以名叫潘興的都尉爲首,而王政偏偏與這個叫潘興的都尉看不過眼,事事要壓其一頭……可往往,他心有餘而力不足。

就像此次,前些日子張純剛與張溫吵了架,隨後要派遣一名親信帶人前往塞北與烏桓大人會面,傳遞些東西順便邀請幾名烏丸大人來中山赴宴,這可是個肥差,別的不說,單單是烏桓人對漢人官吏的尊敬,過去就能好好在塞外抖一把威風。

通常像這種活計,張純會在兩名親信,潘興與王政中任選一人前往,而這種好事情通常是落不到王政頭上的,因爲沒有其他人幫他說話。

潘興也不是個好東西,領了任務前往遼西屬國邀請烏丸大人丘力居也就罷了。張純的禮物令丘力居非常開心,賞賜潘興三名美胡姬,這個潘興便在今日宴請王政,當着他面對胡姬讚不絕口,成心氣他。

因而,王政飲多了酒,便在車駕上胡言亂語罵罵咧咧,連帶着令燕北耳邊不得清淨。

張純麾下三名都尉,一個潘興一個王政,另一個名叫陳扉,與潘興交好。

其實以前這仨人都是中山國的軍侯,每人手底下都有個三四百郡國兵,實力相若。如今雖然官位被張純硬生生地拔高了,但手裡軍卒並沒變化,這也是王政一見到燕北前來投靠,連底子都不打探清楚便火急火燎地讓他募兵的原因。

他要有更多的人手,在張純麾下爭奪更多的話語權,至於再長的時間他根本就沒想過。

甚至事情都已經變得明朗,在燕北低價購入六十柄環刀後的半個月,有些精明的商賈都已經在調控物價了,王政還沒有一點覺悟,整天沉迷於跟其他兩個張純手底下的蠢貨爭權奪利。

這位直屬上官的心智,在燕北眼裡也就和只知道殺個乾淨的姜晉一個水平。

燕北很喜歡從物價上看到些其他東西,這和他當年挖空心思想賺錢是有一定原因的,不過到現在,他的那些並不光輝的經歷能夠給他提供更多幫助。

這半個月,盧奴城外市集上一柄環刀已經漲到接近兩千,而一石粟米的價格也高升到三百個大錢……就連王政家的車伕都開始唸叨糧食越來越貴的時候,王政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呢。

實在這個王政是王義的兄長,要沒有這層關係,燕北早就開始琢磨怎麼在張純反叛之後取而代之了。

現在他只能向黃天祈禱,如果黃天真的存在的話,希望它能指引信徒來到自己面前……如果他能有四百個精通戰鬥的黃巾老卒,他便能一躍成爲三都尉之下實力最強勁的軍侯,甚至與這三個都尉平起平坐。

他做過黃巾軍,很清楚在叛軍的陣營裡,出身不重要,學識也不重要,唯一重要的事情便是手底下有多少人馬。

姜晉離開的第二十五日,一名追隨他而去的騎卒叩響了燕北破舊寒舍的門。

“二郎,我們回來了!”騎卒急切地說道:“您快找些食物給他們送去吧,姜晉和王義募到了七百餘人,可都餓得不行了,如今還差三十里路,實在撐不過這個夜裡了,您趕緊想想辦法。”

燕北沒有猶豫,當即奔馬前往王政的軍營,臨時徵調了五十個郡國兵請王政親自去庫府提領出運糧車,將先前存在三處屋子裡的百石糧食全部取了出來,押運着糧食跟着騎卒前往他的兵馬所在地。

七百餘人,整整七百餘人是什麼概念?

燕北想到了王政的大營,四百個軍士無論做什麼都是浩浩蕩蕩,而他燕北這一下子就成爲七百軍士的統領了?

那多多少少,也得是個軍司馬才行!

難道這世上真的有黃天?==本站小說追書神器上架啦!所有小說光速追更,讓書迷不在煎熬等待,不錯過任何精彩章節!書蟲必備!關注公衆微信號zaixianxiaoshuo(按住三秒複製)下載本站閱讀器!

第十三章 收刀下馬第四十一章 初平二年第五十二章 敗軍斬將第二百一十七章 草蓆第九十五章 馳北道第五十九章 劉虞使者第八十五章 顏良躍馬第九十三章 速速殺敵第四十四章 韓馥立功第七十二章 先怒後怕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海軍第二十一章 潘興設宴第三百一十章 足矣第八十一章 兄弟鬩牆第四十一章 投鼠忌器第十三章 潁川陳羣第三十九章 心神不寧第九十六章 黑山之亂第七章 拜見大司馬第八十八章 青石橋之戰 一第三十七章 另起爐竈第一百六十四章 趙子龍第一百八十二章 相對比較第十一章 姑且一試第二十八章 汶土山之戰第八十九章 範縣之戰第二十二章 無米之炊第三章 受人恩惠第九十章 蟄伏於野第六十三章 借道鮮卑第二十五章 蹋頓讓位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豹騎營第一百五十一章 就在今夜第三十七章 屠紇升骨第五十章 幽州有變第二百六十八章 患得患失第一百一十章 有悖禮義第三百零六章 母女平安第二百二十章 寶珠第四十一章 南方戰雲第五十九章 亂世將至第四十五章 薊縣之戰第二百八十五章 刀俎第二十章 並立於世第六十六章 袁紹出奔第九十九章 母子平安第三十四章 一片天第八十三章 遼水設伏第六十五章 謀刺燕東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第六十四章 拉開序幕第七十六章 涼國之英第二百六十九章 聯合抗敵第二百七十七章 心眼第一百六十七章 裡應外合第九十二章 郭圖來訪第八十三章 遼水設伏第十五章 一條活路第四十二章 流離之人第五章 明珠蒙塵第四十七章 摧枯拉朽第十四章 孟起無禮第五十四章 好大喜功第一百八十三章 驢騾第三十六章 進擊鉅鹿第一百零一章 中平四年第二百七十三章 三封戰報第六十八章 更待何時第六十二章 莫提吾名第一百九十八章 須臾可破第十九章 長安難保第三十二章 威逼甄氏第三十五章 大逆不道第一百九十三章 踹營第六十一章 天下至寶第五十八章 塞內遊獵第三十章 邴原泣學第一百二十章 隨我衝鋒第十章 渤海水戰 先別訂閱,明天修改第一百七十二章 御史臺第九十八章 關防要政第六十一章 倒行逆施第三十一章 不見人惡第四十六章 意外破局第十一章 孫堅北上第三百零三章 四面混戰第二百三十二章 升帳議事第五章 窮且益堅第三十二章 樑縣之戰第二章 做些大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亮明心跡第四十六章 從長計議第九十二章 郭圖來訪第一百零六章 起於卑微第五十八章 塞內遊獵第二百零九章 疼第一百二十一章 馴馬口哨第六十四章 慾壑難填 七夕快樂第七十章 狼窩虎穴第三十八章 獻於將軍
第十三章 收刀下馬第四十一章 初平二年第五十二章 敗軍斬將第二百一十七章 草蓆第九十五章 馳北道第五十九章 劉虞使者第八十五章 顏良躍馬第九十三章 速速殺敵第四十四章 韓馥立功第七十二章 先怒後怕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海軍第二十一章 潘興設宴第三百一十章 足矣第八十一章 兄弟鬩牆第四十一章 投鼠忌器第十三章 潁川陳羣第三十九章 心神不寧第九十六章 黑山之亂第七章 拜見大司馬第八十八章 青石橋之戰 一第三十七章 另起爐竈第一百六十四章 趙子龍第一百八十二章 相對比較第十一章 姑且一試第二十八章 汶土山之戰第八十九章 範縣之戰第二十二章 無米之炊第三章 受人恩惠第九十章 蟄伏於野第六十三章 借道鮮卑第二十五章 蹋頓讓位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豹騎營第一百五十一章 就在今夜第三十七章 屠紇升骨第五十章 幽州有變第二百六十八章 患得患失第一百一十章 有悖禮義第三百零六章 母女平安第二百二十章 寶珠第四十一章 南方戰雲第五十九章 亂世將至第四十五章 薊縣之戰第二百八十五章 刀俎第二十章 並立於世第六十六章 袁紹出奔第九十九章 母子平安第三十四章 一片天第八十三章 遼水設伏第六十五章 謀刺燕東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第六十四章 拉開序幕第七十六章 涼國之英第二百六十九章 聯合抗敵第二百七十七章 心眼第一百六十七章 裡應外合第九十二章 郭圖來訪第八十三章 遼水設伏第十五章 一條活路第四十二章 流離之人第五章 明珠蒙塵第四十七章 摧枯拉朽第十四章 孟起無禮第五十四章 好大喜功第一百八十三章 驢騾第三十六章 進擊鉅鹿第一百零一章 中平四年第二百七十三章 三封戰報第六十八章 更待何時第六十二章 莫提吾名第一百九十八章 須臾可破第十九章 長安難保第三十二章 威逼甄氏第三十五章 大逆不道第一百九十三章 踹營第六十一章 天下至寶第五十八章 塞內遊獵第三十章 邴原泣學第一百二十章 隨我衝鋒第十章 渤海水戰 先別訂閱,明天修改第一百七十二章 御史臺第九十八章 關防要政第六十一章 倒行逆施第三十一章 不見人惡第四十六章 意外破局第十一章 孫堅北上第三百零三章 四面混戰第二百三十二章 升帳議事第五章 窮且益堅第三十二章 樑縣之戰第二章 做些大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亮明心跡第四十六章 從長計議第九十二章 郭圖來訪第一百零六章 起於卑微第五十八章 塞內遊獵第二百零九章 疼第一百二十一章 馴馬口哨第六十四章 慾壑難填 七夕快樂第七十章 狼窩虎穴第三十八章 獻於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