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又壞又蠢

自中山國向北,穿越州境,燕氏幽冀一體的政策給予劉艾很大便利,讓他幾乎沒有遭受阻攔便抵達幽州,接着一路向北。他的目標是穿越國境線,最終抵達北方雄主鮮卑軻比能的部落,向他傳遞漢朝皇帝的求助。

此行說動中山國相王門,便已成功一半,若能讓軻比能向南發兵,則大事可成!

爲此已經死去太多人了,劉艾過去最早是董卓的長史,後來成爲皇帝的侍中,原本依靠他的功績,在涼州諸將死後抵達鄴都,應當會補充朝廷九卿的空缺。畢竟他知兵事、又通政事,何況還是皇帝親信。

世事充滿諷刺大抵如此,如今漢朝皇帝的親信,居然是過去董卓的長史。

可誰都沒有辦法,燕北不會好心好意地給皇帝送去親信,而鄴都之中人心惶惶,多的是今日幫皇帝說話轉頭就去告密燕北的騎牆之人,劉協想要在這些人中尋找出值得信任的親信難於登蜀道。

伏完呢?伏完把輔國將軍都辭了。過去有更壞的朝臣時,伏完與燕北相近,但是後來自燕北鎖鄴都,二人情分就算斷了。但到底過去的恩義還在,那時候封鎖鄴都並沒有真正讓伏完成爲他的敵人,直至後來,燕北令各郡蒐羅美女送進宮裡,算是斬斷了過去的恩義。

可伏完生性並不剛強,否則在過去也不會任由董承拿捏,眼看燕北聲勢浩大,伏完也絕了對抗的心思,上表請求皇帝卸去輔國將軍之職,在鄴都黯然告老不問世事。

連老丈人都對皇帝的前途感到絕望,還有誰能幫助劉協呢?

劉艾能。

劉艾又是忠於主君的人,他侍奉董卓時,對董卓盡心盡力;而當他侍奉皇帝,同樣如此。人們嘲笑這個涼州來的侍中想做九卿想昏了頭,就憑他手裡那幾十個涼州親信,能做什麼?有心地善良的公卿試圖說服他,“趙王人多勢衆,兵馬遍佈北方,皇帝現在日子還不錯,你這樣會害死所有人。”

“身爲臣子囚禁皇帝,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劉艾砸碎酒壺,“因爲燕仲卿人多勢衆,所以就不是謀逆了?”

話說到這,便無法再繼續說下去了。道理是這麼個道理,可事情不是這樣的事。因爲道理是人定的,但從來不是一個人定的,燕北如果還是過去太行大山裡竄出來衣衫破舊蓬頭垢面的毛頭小子,於朝臣而言,什麼道理都能放在燕北身上;可現在不是這樣了,燕氏成了講道理的人——權勢與道理同在。

劉艾沒有辦法,甚至就算是皇宮裡的皇帝都沒有辦法讓成千上萬的人認同他們的‘道理’,如果有這個能力,整個鄴都上萬戶百姓齊心合力就能把燕北的封鎖衝開,可別人願意爲你衝鋒陷陣嗎?

種田的農夫在家裡爲這場雪而感到高興,因爲來年當有好收成,交夠今年賦稅那一頃田就是五口人的私產;打鐵的匠在郊外研磨箭簇,因爲來年燕氏會把新的鐵石送來,並用每個箭簇兩個大錢的工費來供養他;商賈在驛置裡湊着篝火飲酒避冬,來年他們要踏上幽州的土地,再購置一批驢子運回來,這種來自趙王賞識的農用牲畜在中原能賣到好價錢,因爲百姓家裡都需要;就連士人,被禁足在鄴都的士人,都卯着勁把開始爲兵戈安天下的功夫換到治理天下上,將來天下平定正是他們的用武之地。

誰會爲你衝鋒陷陣,天底下真正爲誰獨攬大權而感到擔心人才幾個?

道理說破天去,你忠於皇帝,想要讓皇帝重新獨攬大權治理天下,其中難道就沒有你劉艾是天子近臣的緣故嗎?

想法都是好的,但劉艾不能給百姓養家餬口的田地、給商賈通行州郡的貿易、給匠人做工謀生的錢財、給士人實現抱負的舞臺,即便把皇帝從鄴都釋放出來,又能如何?

他們甚至沒有重奪朝堂後面對層出不窮叛亂的兵馬。這一切都是可以預見的,燕北在河南作戰,即便北方叛亂順利,皇帝重新執掌大權,但國庫連發給百官的錢糧都沒有,那麼錢糧從哪來?要加重田稅、商稅,要多力役、兵役,如此一來必將面臨數俞十萬乃至百萬的叛亂,甚至還不如燕北當國的時候。

還別說,以燕北的威信,他未必能徵召到這麼多人爲他所用。可燕氏若是沒了,你猜他們會不會起兵?

所以道理沒得講。

但劉艾不信,甚至以他的見識與閱歷,想不到更深層的預兆,他和王李郭段等人一樣,只要釋放出皇帝,只要比前一個人做得好,就能執掌朝堂大權在握,至於後面的事,一時半會不必考慮。

想的是車到山前必有路,卻沒想半途車馬滾山崖。

但劉艾的方向對了,他認爲即使鄴都尋不到志同道合的人,在整個北方也總有志同道合者。做事情不怕難,只怕方向錯,只要方向對了,多少能夠讓劉艾尋找到幾個心智夠了但想押上一切豪賭一局的亡命徒,而他們就能去煽動數目更多頭腦卻不夠用的人爲其所用,一場聲勢浩大的叛亂就能夠興起。

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又蠢又壞的人挑撥幾個壞人來拉動更多的蠢人,以達成心中不可告人的秘密。

於是劉艾便帶着幾十個護衛絞盡腦汁穿過鄴都層層防線,在抵達中山國時,他還剩十七個涼州親信。沒辦法,因爲走的第一趟太過兇險。劉艾在出鄴都前心中便已有幾個目標,首要之人便是前些時候從鄴都遷居到邯鄲的呂布、楊奉、張燕等人,在這其中還要以呂布爲首,因爲現在他在燕氏軍中的影響是最大的。

可惜邯鄲城劉艾混不進去,便只能一路北上,說動王門,而他最終的目標則是塞外草原上的雄主軻比能。

兩方聯軍,王門取趙國、魏郡,軻比能牽制幽州兵,大河阻斷燕軍還朝,如此一來……大事可成!

第二百二十章 寶珠第五章 窮且益堅第一百九十四章 暴怒第三十五章 王芬廢立第一百零五章 世子拔奇第二章 且入座吧第二百三十四章 汝南之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亮明心跡第三十七章 另起爐竈第九十三章 減稅兩年第二百八十章 包圍第二百三十二章 升帳議事第三百零一章 鮮卑末日第三十七章 劍指黑山第二百一十二章 昌豨第三十九章 平鄉之戰第九十六章 橫掃六州第一百四十章 譙縣之戰 三第一百零六章 陰差陽錯第十二章 郭嘉請命第八十四章 密雲不雨第十章 渤海水戰 先別訂閱,明天修改第三十四章 夜攻紇升骨第八十三章 亦有權謀第三十九章 將軍出征第一百八十章 毫無益處第五十五章 麴義來襲第九十九章 兵形勢家第八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五十一章 好爲人師第二百四十八章 樂觀第二百三十章 晉兜第九十六章 橫掃六州第五十三章 舍北求南第四十八章 來將通名第一百一十六章 事真事假第二百七十八章 某是甘寧第七十二章 夜襲拔寨『訂閱最帥了』第七十六章 君欲何爲第二十二章 烏桓突襲第三十章 汝水之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歸途第八十五章 黑山黑山第一百一十章 回馬襄平第五十一章 求仁之心第二十七章 調離蒲陰第一章 初平三年第五十六章 鮑信被俘第一百五十三章 寨門廝殺第五十二章 心有餘悸第一百八十七章 入益州第二十六章 天造地設第八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二十七章 種卿多慮了第五十七章 驍牙成軍第七十四章 豫州刺史第九十二章 青石橋之戰 五第二章 且入座吧第四十一章 南方戰雲第二百七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六十章 井中屍首第九十章 釜底抽薪第九十五章 前俯後仰第一百一十章 回馬襄平第四十二章 率先動手第五十九章 亂世將至第二十章 並立於世第二白七十二章 怕不怕第三十五章 王芬廢立第六十四章 兵災疫病第二百八十九章 輜重線第二百三十六章 汝南之戰 四第四十九章 關呂交手第四十三章 膽大包天第七十四章 豫州刺史第二百六十三章 增兵第二百九十三章 族羣第三十五章 忠烈慷慨第五十三章 遼西紕漏第二十九章 甄府詳談第一百八十八章 荊州亂第六十三章 萬餘甲兵第一百三十章 夜長夢多第七十六章 劉備借兵第五十五章 後路未知第九十二章 乃翁有氣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里軍陣一日泄第三百章 大快人心第三十八章 平鄉圍城第一百零六章 漢室興第五十四章 好大喜功第二百九十五章 漢鬼第七十四章 豫州刺史第三十六章 此爲國事第八十三章 二虎相鬥第六十三章 萬餘甲兵第六十一章 倒行逆施第九十一章 躍馬魯地第六十三章 借道鮮卑第二百五十五章 出擊
第二百二十章 寶珠第五章 窮且益堅第一百九十四章 暴怒第三十五章 王芬廢立第一百零五章 世子拔奇第二章 且入座吧第二百三十四章 汝南之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亮明心跡第三十七章 另起爐竈第九十三章 減稅兩年第二百八十章 包圍第二百三十二章 升帳議事第三百零一章 鮮卑末日第三十七章 劍指黑山第二百一十二章 昌豨第三十九章 平鄉之戰第九十六章 橫掃六州第一百四十章 譙縣之戰 三第一百零六章 陰差陽錯第十二章 郭嘉請命第八十四章 密雲不雨第十章 渤海水戰 先別訂閱,明天修改第三十四章 夜攻紇升骨第八十三章 亦有權謀第三十九章 將軍出征第一百八十章 毫無益處第五十五章 麴義來襲第九十九章 兵形勢家第八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五十一章 好爲人師第二百四十八章 樂觀第二百三十章 晉兜第九十六章 橫掃六州第五十三章 舍北求南第四十八章 來將通名第一百一十六章 事真事假第二百七十八章 某是甘寧第七十二章 夜襲拔寨『訂閱最帥了』第七十六章 君欲何爲第二十二章 烏桓突襲第三十章 汝水之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歸途第八十五章 黑山黑山第一百一十章 回馬襄平第五十一章 求仁之心第二十七章 調離蒲陰第一章 初平三年第五十六章 鮑信被俘第一百五十三章 寨門廝殺第五十二章 心有餘悸第一百八十七章 入益州第二十六章 天造地設第八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二十七章 種卿多慮了第五十七章 驍牙成軍第七十四章 豫州刺史第九十二章 青石橋之戰 五第二章 且入座吧第四十一章 南方戰雲第二百七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六十章 井中屍首第九十章 釜底抽薪第九十五章 前俯後仰第一百一十章 回馬襄平第四十二章 率先動手第五十九章 亂世將至第二十章 並立於世第二白七十二章 怕不怕第三十五章 王芬廢立第六十四章 兵災疫病第二百八十九章 輜重線第二百三十六章 汝南之戰 四第四十九章 關呂交手第四十三章 膽大包天第七十四章 豫州刺史第二百六十三章 增兵第二百九十三章 族羣第三十五章 忠烈慷慨第五十三章 遼西紕漏第二十九章 甄府詳談第一百八十八章 荊州亂第六十三章 萬餘甲兵第一百三十章 夜長夢多第七十六章 劉備借兵第五十五章 後路未知第九十二章 乃翁有氣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里軍陣一日泄第三百章 大快人心第三十八章 平鄉圍城第一百零六章 漢室興第五十四章 好大喜功第二百九十五章 漢鬼第七十四章 豫州刺史第三十六章 此爲國事第八十三章 二虎相鬥第六十三章 萬餘甲兵第六十一章 倒行逆施第九十一章 躍馬魯地第六十三章 借道鮮卑第二百五十五章 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