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大戰將臨

這是一場無可避免的戰爭,天下上至八旬老丈,下至舞象小兒都明白這個道理,一山不容二虎。這個道理放眼天下也是一樣,天下是容不下這麼多諸侯的,最終能取得勝利的只能是一個人。

燕北希望那個人是自己。

如果有選擇,他並不願發動這場戰爭,就像他一貫的意志一般。或許是因爲年輕時曾事商賈與劫掠爲生,讓他知曉等待在漫長人生中不可取代的重要意義,讓他想方設法從現今的一切看見今後數年的景象。就像他常常掛在嘴邊那樣,他的治下有生民千萬,這幾乎是半個天下的百姓,其餘諸侯任何人在這一方面都比不上他,所以戰爭越向後拖延,對他的燕氏便愈加有利。

但同時北方沒有任何人能像他這樣對燕氏的脆弱感同身受,他統治的疆域太大了,這就像漢劍的兩個鋒面,可以集中力量割傷敵人,可一旦內部出現問題,也能夠輕而易舉地割傷自己。

曹操對北方的宣戰,燕北已經等待很久了,經過連年的戰事,天下只剩下幾個能夠排上號的諸侯,雄踞二州之地的曹袁列位最前。如今袁氏早已對北方宣戰,曹氏加入戰爭便意味着燕氏要同時面對與四州爲敵,面對這樣的敵人,誰都無法心如止水。

哪怕是燕北,也是一樣。

這一戰他若是敗了,恐怕燕東在遼西建起的雄關便有了用武之地;若他勝了,天下便再沒有能夠與他爲敵的諸侯……他沒有太多能夠選擇的餘地,似乎只有擊退敵人,或是將兵馬渡過大河,打到河南之地,奪取敵人的土地。

貴爲趙王的他,回首身後,已沒有一寸能夠後退的餘地。

“兵貴神速,多虧高將軍的間使,我等亦要集結兵馬,來應對曹氏的進攻。”

說出這句話的燕北並不知曉這些帶回重要情報的間使雖然的確是高覽派到趙王宮送信,卻並非是高覽派出,而是來源於率軍圍困樂陵與想要突圍的袁氏大將韓猛有過數次惡戰的張頜。迎接皇帝東歸那年,張頜向黃河對岸派出不少間使,本意是探明曹操爲何派遣夏侯惇進攻河內,不過隨後大軍東進,張頜留下接應的斥候只接回少部間使,更多的生間在兗州成了死間,無法回到冀州。

後來,有部分間使便順理成章地投了曹軍,成爲曹操在河南邊郡的將士。這一次,收到集結軍令的死間中便有人心中活絡,冒死帶回消息,機緣巧合才令燕北得知。

不過間使的來源已經不重要了,因爲數以萬計的冀州軍已攜天下至精銳的兵裝鎧甲抵達黃河北河,集結於魏郡!

典韋仍舊是燕北本部將軍,儘管他的官職僅僅是都尉而已,但這個都尉是趙國的都尉,麾下兵員足有一萬四千,分別由燕北親領四千羽林騎;典韋與管亥各領精驍五千,合爲中軍,部下三百架石砲與八百架武鋼戰車橫行在冀州平原,這個時代最強大的弩炮兵器是他們制勝的殺手鐗。而在燕北親率的羽林騎中,更有呂氏舊將高順、成廉、魏續、曹性等人皆以偏將、校尉之職屈領數百兵員,戰力高昂。

作爲前鋒的是幷州人張遼,儘管擁有平定驪州戰役首功的他仍舊在偏將軍位上看起來有失偏頗,但領部下裨將章碾在內的一萬八千軍卒作爲先鋒官便已足可說明待此戰得勝,官職至少是要升任雜號將軍的。

左翼的領軍者是烏桓王蹋頓,作爲北方碩果僅存的歸附胡族首領,連年征戰中屢立戰功的他早已被燕氏部將視爲同袍,統帥蘇僕延等胡帥,擁數萬烏桓胡騎縱兵南下……燕北許諾,在這場戰爭結束後,烏桓各部將分居中原各地,胡帥都將得到應有的爵位,軍卒則依據他們的戰功得到土地或錢財與足夠的爵位,至此漢胡不分。

右翼同樣的胡人士兵,其中有歸附鮮卑也有歸附烏桓,能夠統領他們的只有閻柔閻志兄弟。儘管他們二人的通報才能尚未被燕北認可,但他們能夠統帥胡人大軍作戰的能力卻是衆望所歸,因此燕北並不吝嗇用偏將裨將的官位來厚待他們。

至於後軍,則是高覽屯守在魏郡的兵馬,他們以管承的水軍陳兵大河,搭建索道供戰船速行河面,率先發兵進入兗州東郡,趁兗州軍還未集結髮往北方便先已壓倒性的兵勢在東郡北部河岸築起接連三座營寨。

局勢始終牽一髮而動全身,各路諸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如曹氏軍中有燕氏的間使一般,燕氏軍中同樣也有各路諸侯的密談,書信探馬自冀州向天下各地接連發出,不知累死幾多驛馬,不過短短數日,燕北與曹操的軍隊都尚未能盡數發往黃河兩岸,天下諸侯便皆收到各自間使傳回的密報。

曹操起兵六萬,號稱十萬,與袁氏共攻燕氏;燕氏起兵四萬,胡兵六萬,自涿、代之地向趙、魏二郡,軍陣中牛馬成羣,旌旗相望綿延百里,先鋒已至魏郡,後陣尚在邢臺,聲勢浩大,有吞併山河之勢。

不數日,又有密報傳至各處,言說袁氏敗績青北,燕氏大將麴義與徐晃連克平原、樂安、濟南三郡,斬及近萬俘虜數千。徐晃領兵自後突擊袁氏大軍,殺蔣奇斬袁尚,呂威璜、呂曠狼奔而逃,軍師逄紀僅領五百騎突出殺陣逃向北海。袁公震怒,留子譚守備徐州,親率大軍三萬揮師北上,欲迎戰麴義。

燕氏大軍渡河而下,東郡各縣望風而降,曹軍大將夏侯淵領奇兵三日行五百里馳援,襲擊蒼亭,戰燕氏前軍張遼部下校尉卑衍,初戰得勝壯大士氣,隨後爲卑衍、章碾聯手抵抗,恐爲大軍所困,撤至廩丘。

至十月,涼州韓遂傳檄各州,應袁氏之邀反叛朝廷,號三十萬涼州兵攻隴縣、陷隴關,殺涼州牧韋康。趙雲領兵欲拒敵於郡境之外,於張家川襲殺韓遂部下大將張橫,後因憂寡不敵衆,僅奪數萬百姓回還隴縣,閉城自守。

至此,天下震動。

第七章 幽冀同盟第一百零四章 兵伏安市第一百二十四章 劍下留人第一百零八章 開城迎人第一百一十章 棄關而走第五十二章 心有餘悸第四十六章 速派援軍第一百一十七章 公孫陽樂第二百八十六章 奪第二章 義正言辭第六十一章 不告而別第二百五十二章 雪山旅行團第六十三章 恆水滔滔『求訂閱』第七十五章 徙民遼東第二十四章 改變天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大殺四方第七章 幽冀同盟第八十四章 意氣之爭第一百三十三章 興和三年第一百零六章 姜晉在此第六十三章 萬餘甲兵第六十章 井中屍首第二百八十五章 刀俎第四十七章 平漢將軍第三十一章 中平五年第五十三章 拔奇繼位第三百零五章 武士爵第二百一十八章 八萬第一百二十八章 想哪去了第二百九十三章 族羣第十四章 遼東遇襲第八章 曹操徵徐第四十七章 徒增氣勢第八十五章 顏良躍馬第三章 鞭撻四海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表起兵第八十四章 意氣之爭第二百六十一章 出其不意第七十三章 人仰馬翻第一百一十章 一月四遷第八十二章 袁氏董氏第一百零一章 武鋼強弩第十三章 收刀下馬第九十七章 西州泯滅第七章 韜光養晦第五十二章 開疆闢土第九十一章 青石橋之戰 四第三十三章 士氣低迷第九十九章 物傷其類第一百零二章 羊入虎口第九十四章 黑雲壓城第三十章 男兒碰撞第三百三十五章 感同身受第二十六章 甄氏一族第二百一十二章 昌豨第二章 孫文臺死第八十章 匈奴王者第一章 初平三年第一百零三章 謀襲高麗第九十一章 燕君救我第八十五章 終不負人第六十二章 幹他孃的第八十四章 讓他一馬第一章 非我即敵第十四章 活在路上第七十章 洛陽郎官第二百四十九章 涼州人第三十一章 大河水戰第六十八章 明修棧道第三十九章 州府議事第九十八章 無題第二百三十三章 汝南之戰 一第四十五章 祖宗的血第三百一十二章 興和五年第十二章 徐徐圖之第二十一章 潘興設宴第三十一章 我可立死第一百零四章 遺禍兒孫第一百零七章 莫要後悔第九十五章 宗室器物第一百八十八章 荊州亂第七十六章 君欲何爲第六十五章 連成一片 七夕快樂第二十九章 甄府詳談第三十六章 此爲國事第一百一十七章 得償所願第一百四十八章 寺衆郎第五十五章 麴義來襲第三十四章 燕潘決鬥第七十四章 將兵進涿第八十章 匈奴王者第五十二章 敗軍斬將第十八章 慷慨解囊第九十三章 速速殺敵第五十二章 開疆闢土第四十四章 沮授求援第七十一章 天下紛亂第七十五章 呂氏有女第七十章 量才而用第一百零二章 張繡躍潁
第七章 幽冀同盟第一百零四章 兵伏安市第一百二十四章 劍下留人第一百零八章 開城迎人第一百一十章 棄關而走第五十二章 心有餘悸第四十六章 速派援軍第一百一十七章 公孫陽樂第二百八十六章 奪第二章 義正言辭第六十一章 不告而別第二百五十二章 雪山旅行團第六十三章 恆水滔滔『求訂閱』第七十五章 徙民遼東第二十四章 改變天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大殺四方第七章 幽冀同盟第八十四章 意氣之爭第一百三十三章 興和三年第一百零六章 姜晉在此第六十三章 萬餘甲兵第六十章 井中屍首第二百八十五章 刀俎第四十七章 平漢將軍第三十一章 中平五年第五十三章 拔奇繼位第三百零五章 武士爵第二百一十八章 八萬第一百二十八章 想哪去了第二百九十三章 族羣第十四章 遼東遇襲第八章 曹操徵徐第四十七章 徒增氣勢第八十五章 顏良躍馬第三章 鞭撻四海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表起兵第八十四章 意氣之爭第二百六十一章 出其不意第七十三章 人仰馬翻第一百一十章 一月四遷第八十二章 袁氏董氏第一百零一章 武鋼強弩第十三章 收刀下馬第九十七章 西州泯滅第七章 韜光養晦第五十二章 開疆闢土第九十一章 青石橋之戰 四第三十三章 士氣低迷第九十九章 物傷其類第一百零二章 羊入虎口第九十四章 黑雲壓城第三十章 男兒碰撞第三百三十五章 感同身受第二十六章 甄氏一族第二百一十二章 昌豨第二章 孫文臺死第八十章 匈奴王者第一章 初平三年第一百零三章 謀襲高麗第九十一章 燕君救我第八十五章 終不負人第六十二章 幹他孃的第八十四章 讓他一馬第一章 非我即敵第十四章 活在路上第七十章 洛陽郎官第二百四十九章 涼州人第三十一章 大河水戰第六十八章 明修棧道第三十九章 州府議事第九十八章 無題第二百三十三章 汝南之戰 一第四十五章 祖宗的血第三百一十二章 興和五年第十二章 徐徐圖之第二十一章 潘興設宴第三十一章 我可立死第一百零四章 遺禍兒孫第一百零七章 莫要後悔第九十五章 宗室器物第一百八十八章 荊州亂第七十六章 君欲何爲第六十五章 連成一片 七夕快樂第二十九章 甄府詳談第三十六章 此爲國事第一百一十七章 得償所願第一百四十八章 寺衆郎第五十五章 麴義來襲第三十四章 燕潘決鬥第七十四章 將兵進涿第八十章 匈奴王者第五十二章 敗軍斬將第十八章 慷慨解囊第九十三章 速速殺敵第五十二章 開疆闢土第四十四章 沮授求援第七十一章 天下紛亂第七十五章 呂氏有女第七十章 量才而用第一百零二章 張繡躍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