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謀襲高麗

燕北迴還遼東,給幽東三郡帶來兩個月的安定,四方來賀。

可顯然這並不能讓遼東一行人高枕無憂。

十月四,小雨初歇,天氣轉涼,高句麗在大梁水的士卒與燕北駐防軍武士發生衝突,雙方各有死傷。據說起因僅僅是因爲上游的高句麗人在河岸邊浣洗衣裳順流飄下,但漢人並不讓他撿,不允許其過境,後兩隊士卒拔刀相向,演變爲雙方兩個軍侯曲對搏。

傷亡百餘。

這種事情在邊境實際時有發生,雖然高句麗與遼東郡只有這一條官道可容納大隊人馬通行,但漢高兩國的邊境線極爲寬廣,雙方駐防軍隊都只能保證早先發現對方可能的大規模兵馬調動,和平時期敵我百姓互相翻山越嶺,是誰都無法阻止的。

但這樣一來,雙方百姓的交往便也會影響到他們的關係。

別說雙方軍隊發生衝突,就是漢家百姓一頭牛走到高句麗境內被東夷人帶走,鄉中三老都能把狀告到燕北、沮授這裡。

在燕北迴還之前,沮授親自爲百姓兩頭牛走失而派人與高句麗駐軍交涉,高句麗也因爲鄉中有男丁與漢女私定終身逃往漢地而向遼東提出異議……但那歸根到底還都只是小事。

這次雙方數百軍卒在河岸上亮明刀矛開打,難得的和平時期死傷上百是什麼概念?

足矣令許多人大發雷霆!

幾乎是不分先後地,遼東郡向邊境增兵三千,高句麗向在邊境駐入兩千五百軍士與五艘戰船。

漫長而可怕的對峙打破燕北迴還時高句麗國獻禮帶來的和平。

“將軍,開戰吧!”麴義聽說了這件事,放下手中安置黎陽營軍士家眷的任務,第一個跑到襄平城外燕氏莊子上鼓動燕北道:“屬下願將兵一萬,橫掃大梁水,拆了他們的紇升骨城,直取國內!”

高句麗能稱得上雄城的地方並不多,紇升骨城就是爲防備漢朝而建,整個地區都是山地丘陵易守難攻,漢軍若能擊破紇升骨城,前往國內城的道路便是一馬平川,能夠直接威脅高句麗都城國內。

但這樣的戰事顯然太過艱難,四百里山地,走水路遼東戰船相比高句麗並不佔優勢,走陸路山地他們的輜重必然會與軍隊脫節,稍有不慎便是孤立無援的狀況。

燕北不願用士卒的性命去做這樣一場豪賭,何況他手下的士卒並不多。

他和麴義的人手合兵一處,滿打滿算才只有一萬六千多人,就是加上遼東郡的老卒,也才堪堪兩萬有餘……乍一看病例很多,但實際上這些軍卒都習慣了平原作戰,對抗步騎有充足的經驗,可是讓他們進山裡和高句麗人打仗?

燕北輸不起。

“先不要開戰,也不要急着和他們打。”燕北示意麴義稍安勿躁,對他說道:“你調派黎陽營三千士駐防在襄平以東一百五十里的大梁水北岸吧,六千兵馬能在國境設防即可。”

“可將軍,那他們殺咱們百十個軍卒,這事就這麼過去了?”

“當然不能就這麼算了,你手上的兩個校尉部,先募滿六千人再說,抽調精悍軍卒,調撥軍備,在襄平南做出招兵買馬準備一戰的架勢。我們等高句麗的使節來和談,在此之前不要開戰。”燕北搖頭,說着從地上立起,拉着麴義繞到府中暗室,點起燭火露出暗室中巨大的幕布,對他說道:“如果沒得到這個,或許燕某還想與高句麗在大梁水一戰,但你看看,大梁水附近皆是山谷,我部士卒不熟悉地形很容易便會落入高句麗崽子的埋伏。”

燕北讓麴義看的,是他從洛陽帶回來的天下輿圖。巨大的銅鼎內銘刻的輿圖在回到遼東的第一時間便尋找畫匠人將之拓刻下來,暗室中懸掛的幕布正是幽州乃至東海之濱的龐大地圖,這塊區域即便在整個天下輿圖上都能佔據出四分之一的輪廓。

當然了,這片輿圖所代表的土地也僅僅有四分之一掌握在漢人手中。

“這,這是輿圖?”麴義第一次見到這個,揉着臉不敢置信,捧起燭火引燃暗室中的銅枝獸首燈,小心翼翼撫摸着幕布,驚喜地轉過頭對燕北道:“將軍!有了這個,我們將戰無不勝!”

“戰無不勝是未必,但料敵於先總是可以的。”燕北志得意滿地點頭,隨後手指在輿圖上劃出一道輪廓,說道:“大梁水一帶,無論是我遼東還是高句麗,皆是易守難攻,只要做好防備,即便高句麗爲東夷雄國,在北有扶余威脅的情況下亦不敢率先發難,因此我預料,他們要不了多久便是派遣使節來求和……在此之前,我需要你去率領黎陽營及潘棱別部,在大梁水沿線與敵人僵持。”

“不能開戰還去僵持着做什麼,讓趙威孫去吧。”麴義感到無趣,顯然燕北不想與高句麗打這一仗,在麴義看來,一切防守都是受氣包,打仗嘛,只有摧城拔寨纔是戰爭!“屬下還是在遼水募兵吧!”

燕北當然知道麴義心裡是怎麼想的,搖頭道:“你可以進攻,但最遠不能超過紇升骨城,僅僅擊破敵軍駐防軍隊就夠了。”

燕北想要打擊高句麗人對漢朝的輕視,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士卒熟悉山地作戰,“還有樂浪郡的牽招,我會傳信他在分界山小股進入高句麗境內作亂,牽制一部分敵軍。但這並不是戰爭,高句麗不會派遣大隊人馬,所以你也不要動用三營以上兵力,重在給高句麗壓力,並藉此機會操練士卒。”

這,這對麴義來說太難了。他習慣於打硬仗,可像這種半打半不打的戰事,他覺得很沒意思。

“這,這太難了。牽招又不受我節制,相隔那麼遠根本無法聯繫。”麴義納悶道:“而且,而且這圖的什麼啊?又要打敵人邊防,又不讓打紇升骨城。”

“爲了今後與高句麗的大戰!”

燕北言之鑿鑿,隨後用手在遼東郡北部海岸劃了個圈,對麴義道:“你看,如果從大梁水與高句麗作戰,正好似高句麗與我們在大梁水作戰一樣,要先翻過山嶺,越過河流,士卒疲憊卻要承受敵人的防守,再徒步行進三四百里才能抵達佈防重兵的襄平城下,紇升骨城也是同樣……這樣去作戰,你不覺得難嗎?”

“可沒有別的道路啊,總不能讓士卒翻過蓋馬山去打仗吧!”

麴義覺得燕北說這話根本沒有意義!不從大梁水作戰,他們還能去哪兒?翻過百丈高的蓋馬大山?人早凍死了!

“汶縣水寨、沓氐水寨、渾彌水寨,三處連成一線,可以把我們的船隊送到三韓辰國,三個月的航行可以讓船隊抵達單單大領的山那邊……正如我們不在海岸設防一樣,你認爲高句麗人會在海岸設防嗎?”

“這……”麴義還真沒想到燕北居然要這麼打,遲疑道:“水卒不善水戰,若海上有敵船,恐怕,恐怕難以取勝吧?”

燕北擺手道:“這不必擔心,我問過王義,高句麗的戰船俱爲艨艟走軻,鬥艦都少得可憐,而他們的船港皆在內河,不在外海,他們的海岸就像襁褓裡的嬰孩一般!”

麴義的眼睛亮了起來,即便他不曾參與水戰,但卻認爲這種方略的確是可以一試的,抱拳握住對燕北道:“若是如此,請將軍務必讓麴某前去作戰!”

繞過高句麗人的重重設防,奇襲其後路,就算沿着海岸漂泊半年也值了!

“如果以萬餘強軍奇襲其後,再以萬衆之兵在大梁水牽制敵軍,麴某能一路打到國內城下!”麴義臉上帶着獰笑,似乎已經想到兵臨國內城是高句麗王的驚訝,朗聲大笑,隨後對燕北問道:“將軍打算什麼時候打?”

麴義想的不錯,但還不夠燕北的全部設想。燕北盤算的這場爲收復漢四郡故地的戰爭,將會以扶餘國在高句麗之北大舉進攻而開始,至少牽制住高句麗五萬人馬;再由燕北於大梁水開啓邊釁,陳兵萬衆拖住高句麗萬餘軍力,使其全國兵力銳減至兩到三萬,甚至強迫高句麗只能募新卒守備國內,最後由牽招新募之卒在樂浪郡分界山一帶搖旗吶喊,到那個時候纔是麴義與田豫共率水軍出擊的大好時機!

“不要着急,現在我們的戰船還不夠,何況冬季太過寒冷,作戰於士卒不利。”燕北笑了,他不在現在和高句麗人撕破面皮地大戰,是因爲他沒有必勝的把握,當他有足夠的把握出兵,便要一擊制勝!“等到明年,我們便會有六七十艘戰船,同時也需要與三韓建立關係,能夠爲水軍沿途補給……明年先打公孫越,再襲高句麗!”

燕北的野心不大,他始終着眼現在,腳踏實地的南征北討。但是漢四郡故地,是每個漢人心中的痛,尤其當燕北在天下輿圖上見到漢四郡舊址,如今的漢帝國疆域便好似被野狗啃去一塊般。

“朝廷無能,丟了玄菟郡。可燕某不無能,麴義!明天秋,便由你我代大漢收復漢四郡故地,拿回漢高百年戰爭中失去的一切!”

第九十六章 虎與蜼第四十五章 守城之志第九十七章 就食與敵第十六章 人心易變第七十章 都不好受第十七章 人世難安第一百零三章 沙汰官吏第五十二章 心有餘悸第一百零六章 陰差陽錯第十六章 強渡樑水第五十八章 兵進皇宮第二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十六章 人心易變第七十章 洛水之會第四十四章 韓馥立功第二百一十二章 昌豨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表起兵第二十六章 董卓進京第四十章 不世之功第一百四十章 譙縣之戰 三第二百三十五章 汝南之戰 三第一百零四章 襲破邊防第七章 馬首是瞻第六章 真正威脅第七十八章 陳明厲害第九十四章 黑雲壓城第一百九十二章 破營第七十七章 天下蒼生第十四章 值得慶賀第一百一十四章 二克王侯第三百章 大快人心第二十八章 天運有常第六十四章 絕戶鮮卑第一百零三章 牆頭架弩第一百零三章 謀襲高麗第五十章 狼奔冢突第七十七章 潁川郭嘉第七十三章 誘敵之計第二百六十一章 出其不意第一百零八章 世之虎將第二百九十七章 羊骨頭第四十八章 用兵一時第五十章 幽州有變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第二百六十二章 撲空第九十六章 虎與蜼第九十三章 衝擊第八十二章 大戰將臨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四十三章 圍困邯鄲第四十一章 南方戰雲第九十二章 郭圖來訪第三百二十四章 喜憂參半第八十七章 吏民之苦第一章 初平三年第六十三章 獵人獵物第二百一十四章 專事第七十七章 天下蒼生第一百一十章 諸王聯軍第三十二章 何以爲士第二十章 懾人心魄第一百六十二章 諸侯必須死第一百八十五章 關變第一百七十三章 位及至尊第二十六章 天造地設第一百二十一章 血光之災第一百二十五章 孤軍力戰第四十一章 南方戰雲第八十三章 亦有權謀第五十八章 身不由己第五十九章 亂世將至第一百二十三章 向大王賀喜第一百六十五章 電光火石第二百一十九章 好世道第十一章 七百餓狼第一百一四章 不是伯圭第九十九章 物傷其類第二十七章 種卿多慮了第九十六章 樂浪噩耗第二章 且入座吧第四章 襲擾腹背第五十九章 俱爲浮萍第三百三十五章 感同身受第六章 時過境遷第二十三章 屯田之法第五章 價高者得第三十五章 陳留,典韋!第一百三十九章 譙縣之戰 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你們第一百零二章 羊入虎口第四十七章 徒增氣勢第一章 走馬入薊第一百八十二章 相對比較第一百六十九章 抉擇第五章 馬騰出隴關第五十八章 塞內遊獵第九十一章 攀山之徒第一百零六章 漢室興第七十一章 天下紛亂
第九十六章 虎與蜼第四十五章 守城之志第九十七章 就食與敵第十六章 人心易變第七十章 都不好受第十七章 人世難安第一百零三章 沙汰官吏第五十二章 心有餘悸第一百零六章 陰差陽錯第十六章 強渡樑水第五十八章 兵進皇宮第二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十六章 人心易變第七十章 洛水之會第四十四章 韓馥立功第二百一十二章 昌豨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表起兵第二十六章 董卓進京第四十章 不世之功第一百四十章 譙縣之戰 三第二百三十五章 汝南之戰 三第一百零四章 襲破邊防第七章 馬首是瞻第六章 真正威脅第七十八章 陳明厲害第九十四章 黑雲壓城第一百九十二章 破營第七十七章 天下蒼生第十四章 值得慶賀第一百一十四章 二克王侯第三百章 大快人心第二十八章 天運有常第六十四章 絕戶鮮卑第一百零三章 牆頭架弩第一百零三章 謀襲高麗第五十章 狼奔冢突第七十七章 潁川郭嘉第七十三章 誘敵之計第二百六十一章 出其不意第一百零八章 世之虎將第二百九十七章 羊骨頭第四十八章 用兵一時第五十章 幽州有變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第二百六十二章 撲空第九十六章 虎與蜼第九十三章 衝擊第八十二章 大戰將臨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四十三章 圍困邯鄲第四十一章 南方戰雲第九十二章 郭圖來訪第三百二十四章 喜憂參半第八十七章 吏民之苦第一章 初平三年第六十三章 獵人獵物第二百一十四章 專事第七十七章 天下蒼生第一百一十章 諸王聯軍第三十二章 何以爲士第二十章 懾人心魄第一百六十二章 諸侯必須死第一百八十五章 關變第一百七十三章 位及至尊第二十六章 天造地設第一百二十一章 血光之災第一百二十五章 孤軍力戰第四十一章 南方戰雲第八十三章 亦有權謀第五十八章 身不由己第五十九章 亂世將至第一百二十三章 向大王賀喜第一百六十五章 電光火石第二百一十九章 好世道第十一章 七百餓狼第一百一四章 不是伯圭第九十九章 物傷其類第二十七章 種卿多慮了第九十六章 樂浪噩耗第二章 且入座吧第四章 襲擾腹背第五十九章 俱爲浮萍第三百三十五章 感同身受第六章 時過境遷第二十三章 屯田之法第五章 價高者得第三十五章 陳留,典韋!第一百三十九章 譙縣之戰 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你們第一百零二章 羊入虎口第四十七章 徒增氣勢第一章 走馬入薊第一百八十二章 相對比較第一百六十九章 抉擇第五章 馬騰出隴關第五十八章 塞內遊獵第九十一章 攀山之徒第一百零六章 漢室興第七十一章 天下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