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隔水相敵

今年的雨季,來的要比往年晚一些。天籟小說www.⒉3txt.com

“諸君皆非冀州人,而頜對這條恆水卻是瞭解的深。誠如從事所言,黑山平漢賊陶升對兵法有些瞭解,但卻並非良將。”張頜在帳中對着鮮于銀侃侃而談,擡二指指天說道:“平漢據盧奴守恆水沿線,此爲知地利,可其人不知天時,**月的盧奴城,可不似他想象中那麼好守!”

去年夏天燕北在冀州,深知每年夏季正是暴雨時節,河水漲勢迅猛。而盧奴城牆高四丈,沒有攻城軍械就他這點人馬,坐擁萬衆守備的平漢賊陶升如果糧食足夠,足可以將戰事拖到冬天!

因此燕北打算誘陶升渡河而戰,只需在河岸這頭堅守一段,陶升必會退卻,而制勝的關鍵,就在於陶升退兵還盧奴的時機……他要在上游築壩,積水淹黑山!

“我家將軍知曉天象,觀夏雲低垂,料定月餘之內必有暴雨降下!將軍則剋日領大兵至望都,於盧奴城對岸紮下營盤,到時便可在恆水中游築壩,引敵軍渡河搦戰,尋得時機,放水淹河,中山叛軍則可一戰而定也!”

張頜有些誇耀地說完這些話,當即做回案几之後不再言語。他沒說話,這將軍知曉天象還確實是燕北看出來的,從前燕北沒這麼大本事,但現在有了。

沮授教的。

去年燕北在冀州圍困沮授時便是夏天,那是一場令燕北記憶深刻的圍城戰,面對死守邯鄲的沮授,戰事打得艱難無比。整個夏天,燕北都耗在護城河堆滿屍以至臭氣熏天的邯鄲城外。

當時燕北最大的渴望便是上天降下大雨,好把縈繞鼻間的腐臭沖刷乾淨,因而總是望着天空……一月之內,連降三場暴雨。

天象,便與此時一樣。

築壩其實也無非是用人力來控制水流,本質上還是在依靠天時。如果不降大雨,即便築出堤壩放出水流也只能是對敵軍造成一點小的困擾。若降下暴雨,河水流量又未必是堤壩所能阻擋的。

何況築堤壩未必不會被敵軍現,就算阻斷敵人可能現的機會,戰局瞬息萬變,時機的把控也是施行這一決策的大難題。

關鍵,還是在於兵力、戰法的對抗,築壩淹軍也僅僅是其中一種可以運用的手段。

“若真如閣下所說,這倒是南進的一大助力。”鮮于銀看着燕北身後的地形圖仍舊愁眉不展道:“但南進仍舊不易,除非燕將軍欲渡過恆水,否則陶升死守堅城不出,將軍又能有什麼辦法呢?”

渡河而攻,或是在恆水南岸與黑山軍作戰都不是明智之選,一過恆水再往西沒多遠便是常山,郡國相連之地盡是山丘林地,暗箭伏兵防不勝防,單論兵勢便已是西強東弱之局,到時候此消彼長,遼東軍未必還能打出第三場交手後的勝仗。

“他會出來的。”燕北語氣堅定,手掌覆在地形圖中山國東北部,言之鑿鑿的說道:“陶升率軍南下是所有計策中對他最好的一個,但是同樣,他既不敢冒險在望都與我一戰,想借恆河之力阻我南下,便已放棄北方大片良田……但是恰恰,北方的土地是他所不能放棄的,黑山軍缺少糧草。”

接連兩場戰鬥,蒲陰城東部的夜戰麴義燒掉營寨中陶升屯放的至少八百石糧草,左寨千餘石糧草則盡數爲燕北所獲。次日襲擊潰敗,黑山軍一樣丟下了三百餘石糧草。

前前後後,燕北從陶升手裡獲得一千五百石上下的糧食。

一千五百石,只夠燕北部下吃五日;黑山軍雖然可以節衣縮食,但萬衆之下,一旬糧草消耗也要三千石以上。陶升率軍迎擊燕北,不會只帶五日糧草出城。

而燕北只奪取到這點糧食,只能說明一個事實。

黑山軍沒糧食了,至少,在蒲陰近畿的幾座城池,陶升沒有太多糧食。

“缺少糧食?”鮮于銀臉上露出疑惑,“這與陶升出城有什麼關係?”

燕北輕鬆笑道:“再有兩個月,地裡的糧食便要大收,如果陶升據守盧奴不出,我便派遣部將圍城,招募民夫渡河將盧奴城近畿田地全部收下……鮮于兄以爲,陶升能不眼紅?”

甚至就算不渡河,燕北只要派遣各縣長吏帶百姓開始收割恆水北岸的田地,他就不信陶升會穩坐城頭看他收糧。

這個節骨眼上,陶升還能怎麼做呢?

就是爲了中山國北部大片田地,陶升也會在大收之際與燕北決一死戰。

“燕某尚需在蒲陰駐軍三日,待鄉勇募足千五百之數,便領兵南下。”燕北這麼說着,旋即對鮮于銀拱手道:“蒲陰、唐縣、常山關便交與鮮于兄守備了。”

鮮于銀見燕北已定下戰策,自然也不會多說,當即應下,“這是自然。”

“此外,還需鮮于兄押糧之餘在各縣爲燕某招募些鄉勇,讓他們自行集結於望都城,燕某會在那裡將他們整編部曲。”燕北說着便從案几上取出一封信件說道:“在下這裡還有一封私信,望鮮于兄派人向劉公傳送戰報時一併送還……冀州有許多燕某部下的家眷,近日已派出騎卒於各地探尋,待遷往遼東,到時還請劉公放行。”

鮮于銀笑了,他從來沒覺得燕北會是個如此謹小慎微的人,這點事情還要什麼寫信通報?你堂堂護烏桓校尉,一封書信過去哪個不開眼的亭長敢攔你的人?

不過燕北這種歸附的將領謹慎一些也好,因此他只是笑着應下,並未去說太多,而是問道:“校尉想在中山各縣募兵多少?”

燕北向着自己用人的缺口,板着指頭在地形圖上邊看邊說道:“蒲陰再募五百良家子,唐縣、廣昌、北平,各募七百吧,合計兩千六百人,到時燕某再從望都募兵,儘量再編出一個校尉部。這支鄉勇所耗糧草無需讓州府擔憂,州府自可從遼東來要……對了,燕某這還正有個事相問,伯圭將軍可交與遼東糧草?”

這個問題太重要了,如果公孫瓚還沒把糧食給沮授,那他又要從哪裡去出糧食養活人。

鮮于銀笑道:“校尉出幽州平亂還擔憂着這些事情,放心吧,某出幽州時聽說沮太守正與遼西互市,以駿馬換糧食做得火熱。不過校尉要再募兵,最好在信中與劉公說明,倒不是必須要說,只是這,不說不好。”

“從事放心,這事燕某是曉得的。”

目下看來,劉虞對自己感觀不錯,可再好的看法也架不住整座薊縣城沒幾個誇他的。一幫人各個都覺得自己是個狼心狗肺之徒,若他再因爲這點兒小事從心裡起了誤會,那是無論如何也說不清的。

風言風語亦可三人成虎,何況是這麼大個人呢!

此後,燕北便在蒲陰城中募兵數日,直至各鄉里遊俠兒惡少年皆帶着殺人破家的仇恨來投,這才帶着舊部南下直撲望都,至於新募的士卒則在其後押運糧草輜重,緩緩而行。

從蒲陰至望都的路尚且好走,皆是寬闊官道,步卒往返亦不過三日可至,這樣的道路對輜重往來運輸是再好不過的選擇。

而鮮于銀則帶着幽州軍入駐蒲陰,溝通唐縣、廣昌、北平及派兵入駐常山關,主募兵事宜。其實鮮于銀心裡清楚,燕北多半是要將這些冀州各地新募士卒當作民夫與力役來用,直接讓他們上陣打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即便是財大氣粗的燕北,在招募蒲陰千餘新卒之後手裡也不剩什麼兵甲,只有那些鐵矛頭、戟頭可以一用,但就他在幾日裡與燕北短暫相處的瞭解看來,如果燕北手下兵馬沒有遭到折損過半的大敗,他不大可能將新卒派上戰場。

燕北這個人很珍惜士卒的性命,寧願用最好的兵甲武裝最好的軍卒,也不願盲目招募大軍以勢壓敵。

這種思想在如今並不奇怪,自光武中興以來,國家便採取與先漢截然不同的精兵政策,也正是依靠這些精兵才平定國內一次接一次的叛亂。燕北這個人投身過兩次叛亂,應當深知精兵的可怕……也只有如此,纔會使他全力供養手下這麼一支兵甲可媲美洛陽北軍的精銳吧!

隨着燕北進兵望都,中山國的局勢再度緊張起來,朝廷平叛大軍與黑山陶升之兵以恆水爲界,相互虎視眈眈。

先是燕北放兩曲兵馬巡恆水北岸,再是陶升派弓手於中大亭石橋守備,使百姓尚且以爲戰事暫時不會生。緊接着,不過在燕將軍入駐望都的第五日,便派出護烏桓校尉部擁節長史太史慈率一屯精兵趁夜渡河,襲殺黑山軍在對岸部下的遊卒而還。

近百顆頭顱被遼東軍耀武揚威地用長矛插在恆水北岸。

隨後,大隊人馬出望都,於恆水北岸紮營下寨,部曲在河岸以北整整百里之地修築木障,集蘆葦爲號,但見黑山渡河便引燃狼煙……一副要據河爲守的模樣。

黑山軍初始不爲所動,但是緊接着,蒲陰城而來的新卒輜重軍便送來糧草,轅車上還帶着數百把鐮刀,千餘新卒磨刀霍霍,將目光望向城外泛着綠芽子的麥地。

用燕北的話說,就是沒長熟的麥子,便是喂牲口也割了不留給黑山一粒!

第三十五章 忠烈慷慨第四十九章 關呂交手第二百九十三章 族羣第九十章 痛打落水狗第一百七十六章 真過癮第二百九十五章 漢鬼第五十五章 後路未知第三十五章 王芬廢立第二十七章 狗奴倭兵第七十九章 洶涌民心第七十八章 三家抗袁第三章 質子難樓第四十五章 拉攏鮮卑第三十二章 丸都山城第一百七十六章 真過癮第二百零二章 船隊第一章 走馬入薊第三百二十章 開市第九十八章 羣起攻之第五十一章 呼嘯而來第九十九章 汶縣夜戰第五十三章 都是我的第五十五章 夜襲曹營第一百九十七章 攻城第三百一十章 足矣第一百章 改良弓弩第一百零二章 羊入虎口第四十四章 霜雨已至第二十八章 利慾薰心第二百一十三章 石閣第二章 孫文臺死第三百零七章 兩封信第七十八章 神明垂首第七十五章 徙民遼東第二百零七章 依靠第五十二章 心有餘悸第九十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九十八章 還師遼東第二百七十一章 睚眥必報第一百八十九章 校尉部第三十八章 驕陽正烈第五章 窮且益堅第一百二十七章 五百四十里第六十四章 慾壑難填 七夕快樂第二百四十二章 傷寒第四十六章 從長計議第三十五章 洛陽大火第二十三章 背井離鄉第二百一十四章 專事第二百六十五章 三路兵馬第十九章 應當應份第三十章 邴原泣學第三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二十八章 一番大業第一百一十一章 忠君之事第七十七章 疲兵之策第四十章 野性難馴第一百零四章 兵伏安市第二百一十九章 好世道第二十六章 合圍之勢第七十九章 洶涌民心第八十二章 鳩佔遼東二百零六章 十七畝地第二十二章 燕北贈驢第五十九章 長命百歲第八十八章 早去早回第六十六章 英雄之器 七夕快樂第八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八十三章 亦有權謀第七十七章 新年伊始第五十八章 說沒就沒第七十一章 反目成性第一百零九章 高句麗犬第八十六章 人心思變第九十一章 青石橋之戰 四第一百零二章 兵臨關下第三章 刺殺陶謙第四十二章 以胡制胡第三十六章 此爲國事第六十七章 戰火將燃第九十一章 青石橋之戰 四第六十三章 借道鮮卑第一百零三章 五十四箭第七十八章 陳明厲害第一百章 幽州風雪第六十一章 倒行逆施第三百零三章 四面混戰第二十五章 短兵相接第一百一十七章 烏合之衆第三十七章 劍指黑山第二百五十九章 慰藉第九十五章 抄掠各地第九十四章 黑雲壓城第三十二章 一箭生死第五十二章 開疆闢土第二十五章 蹋頓讓位第二十章 斥候受困第三十四章 一片天第一百一十五章 心思飛轉
第三十五章 忠烈慷慨第四十九章 關呂交手第二百九十三章 族羣第九十章 痛打落水狗第一百七十六章 真過癮第二百九十五章 漢鬼第五十五章 後路未知第三十五章 王芬廢立第二十七章 狗奴倭兵第七十九章 洶涌民心第七十八章 三家抗袁第三章 質子難樓第四十五章 拉攏鮮卑第三十二章 丸都山城第一百七十六章 真過癮第二百零二章 船隊第一章 走馬入薊第三百二十章 開市第九十八章 羣起攻之第五十一章 呼嘯而來第九十九章 汶縣夜戰第五十三章 都是我的第五十五章 夜襲曹營第一百九十七章 攻城第三百一十章 足矣第一百章 改良弓弩第一百零二章 羊入虎口第四十四章 霜雨已至第二十八章 利慾薰心第二百一十三章 石閣第二章 孫文臺死第三百零七章 兩封信第七十八章 神明垂首第七十五章 徙民遼東第二百零七章 依靠第五十二章 心有餘悸第九十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九十八章 還師遼東第二百七十一章 睚眥必報第一百八十九章 校尉部第三十八章 驕陽正烈第五章 窮且益堅第一百二十七章 五百四十里第六十四章 慾壑難填 七夕快樂第二百四十二章 傷寒第四十六章 從長計議第三十五章 洛陽大火第二十三章 背井離鄉第二百一十四章 專事第二百六十五章 三路兵馬第十九章 應當應份第三十章 邴原泣學第三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二十八章 一番大業第一百一十一章 忠君之事第七十七章 疲兵之策第四十章 野性難馴第一百零四章 兵伏安市第二百一十九章 好世道第二十六章 合圍之勢第七十九章 洶涌民心第八十二章 鳩佔遼東二百零六章 十七畝地第二十二章 燕北贈驢第五十九章 長命百歲第八十八章 早去早回第六十六章 英雄之器 七夕快樂第八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八十三章 亦有權謀第七十七章 新年伊始第五十八章 說沒就沒第七十一章 反目成性第一百零九章 高句麗犬第八十六章 人心思變第九十一章 青石橋之戰 四第一百零二章 兵臨關下第三章 刺殺陶謙第四十二章 以胡制胡第三十六章 此爲國事第六十七章 戰火將燃第九十一章 青石橋之戰 四第六十三章 借道鮮卑第一百零三章 五十四箭第七十八章 陳明厲害第一百章 幽州風雪第六十一章 倒行逆施第三百零三章 四面混戰第二十五章 短兵相接第一百一十七章 烏合之衆第三十七章 劍指黑山第二百五十九章 慰藉第九十五章 抄掠各地第九十四章 黑雲壓城第三十二章 一箭生死第五十二章 開疆闢土第二十五章 蹋頓讓位第二十章 斥候受困第三十四章 一片天第一百一十五章 心思飛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