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江東來人

漢津渡口,位於當陽東南,漢江之上。⊙小,..o

劉備自從當陽率領諸葛亮等人逃走之後,便轉向此地,此時趙雲與張飛一起護送着甘夫人、阿斗已經諸葛亮的妻子黃月英與劉備匯合。

見到劉備,趙雲立刻俯身痛苦道:“主公,趙雲有罪,趙雲有罪,只護送甘夫人、阿斗逃出了曹操的追擊,糜夫人不肯上馬,與徐夫人一起……”

說道此處,趙雲說不下去了,唯有以頭搶地。

甘夫人與黃月英也是哭泣不止,他們更多的是爲糜夫人與徐夫人哭泣。

諸葛亮見黃月英沒事,心裡便暗自慶幸,只要黃月英沒事就好,不然他沒法向老丈人黃承彥交代,如此便會得罪整個黃族,甚至會影響到自己的名聲。

劉備關心的是自己的兒子阿斗,畢竟是老來得子,對這個兒子他寵愛得不得了。

現在看兒子沒事,便不再慌亂。

不過劉備僞裝的很好,並沒有從臉上表現出異樣,反而表現的十分痛心,痛哭流涕,傷心欲絕,哭的差dian暈厥過去。

“我對不起子仲、子方啊。”劉備以頭搶地,聲淚俱下。

糜竺和糜芳聽到自己的妹妹並沒有安全突圍,雖然沒有從趙雲的口中得知自己妹妹的具體消息,但是在亂戰之中,生還的概率很低,故而二人痛苦的閉上眼睛,眼淚流了下來。

“主公不必自責,此乃我妹妹命中劫難,與他人無關。”糜竺看到劉備的樣子,心下大爲感動。

見糜竺與糜芳沒有怪罪自己的意思,而且如此感恩戴德,劉備心中竊喜,不過表面上裝的依然悲痛,懷裡抱着阿斗,阿斗的身上裹着厚厚的棉毯,突然劉備心裡一動,此時是收買人心的最好時機,因爲自己在當陽不顧士卒和百姓安危,可能會引起一些人的不滿。

想到這裡劉備突然將阿斗仍在了地上,不過由於阿斗裹着厚厚的棉毯,以及劉備又是跪着的,距離地面不高,所以阿斗甩在地上,根本就不會有事。

扔下阿斗,劉備繼續哭泣道:“爲此子,損失我一夫人,元直的母親徐老夫人,差dian讓軍師失去愛妻,差dian讓我損失一員大將,要其有何用。”

果然劉備的舉動,讓在場的人大爲感動。

所有的人跪下高呼道:“原爲主公效死力。”

趙雲抱拳道:“主公之恩,雲萬死無以爲報也。”

劉備對自己機智的效果大爲滿意,而甘夫人卻十分的痛心,連忙上去將阿斗抱在懷裡,畢竟是自己的骨肉,在她的心中沒有什麼政治,沒有心機,她的心裡只有兒子。

在場的人只有諸葛亮心如明鏡,不過此時他也認爲劉備做的無可厚非。

當然徐庶不在場,已經前往柴桑,出使江東了,否則如果聽到劉備不顧自己老母親的安危,獨自逃生,必然會不滿。

雖然失敗,但是日子還要過,對劉備來說一dian小挫折而已,只要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修整了兩個時辰之後,衆人再次上路。

在距離漢津二十餘里的時候,孫乾從劉琦那裡搬來了救兵。

當劉琦聽說曹操追擊劉備之後,劉琦二話不說便親自引兵前來相救,劉琦此人沒有什麼心計,他爲人寬厚善良,一直在心裡記得劉備曾經相救自己,故而一直懷抱感恩之心。

“叔父,軍師你們沒事吧。”劉琦遠遠的看到狼狽的劉備等人,立刻下馬,快步跑到劉備的面前關切道。

劉備看到劉琦,嘆息一聲說道:“唉,此番損失慘重啊。”

“都怪我來遲了。”劉琦自責道,其實當他一聽到消息之後就立刻整備人馬,與孫乾一起趕來了。

劉備擺擺手道:“怎麼能怪大公子呢,此是備之過也。”

“請叔父與軍事移駕漢津,若曹操來,我一定與叔父一起抵抗。”劉琦道。

劉備抱拳道:“多謝大公子。”

“叔父何必這麼客氣,我的命都是叔父救的。”劉琦立刻道。

隨着劉琦來到了漢津,進入了營帳之內,雙方落座之後,全都像霜打的茄子,無精打采。

“叔父,接下來該如何是好?”片刻之後,劉琦打破了沉默。

劉備看了一眼諸葛亮,說道:“看軍師有何計策能破此局。”

於是所有人的目光再次看向了諸葛亮。

諸葛亮搖着羽扇,也是十分的煩惱:“暫時還不好說啊,看雲長那邊有什麼消息,還有元直出使江東能有什麼收穫,然後我們再做打算。”

衆人又是一陣沉默。

“我三弟現在怎麼樣了?”劉琦突然想起劉修是南陽太守,於是問道。

“三公子先一步南撤了,不過曹操騎兵速度很快,擊敗我主以後必然會繼續追擊三公子,三公子手下只有七千餘人,還都是步卒,想要逃過曹操的鐵騎,幾乎不可能。”

劉琦其實對於劉修並沒有太多感情,一方面是因爲劉修身份低下,屬於庶出,另方面是二人見面很少,劉修以前足不出戶,也不與人交往,所以劉琦只是隨口一問,故而聽說劉修也難逃一敗之後,心裡並沒有起多大波瀾。

接下來劉備日夜盼望這關羽與徐庶能夠帶來好消息。

果然第二天,徐庶返回了漢津,與此同時他還帶來了一個人,看到此人諸葛亮等人的面容都是一喜。

與徐庶一同前來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從江東趕來荊州打探軍情的魯肅。

而此時魯肅從劉備的口中得知了,劉琮在蔡瑁與蒯越等人的脅迫下投降了曹操,如今荊州已經易手,成爲了曹操的地盤,對此魯肅大爲震驚。

不過魯肅畢竟是孫權所仰仗的謀士,立刻從劉備給的消息與自己的判斷之後,下了決定聯合劉備抗擊曹操,讓劉備派一人與自己一同前往江東,說服孫權聯合。

而徐庶此時也終於得到了自己母親被曹操殺害的消息,大爲震驚,悲痛欲絕,徐庶是個出了名的孝子,如今聽到母親被害,放聲嚎啕,聲音悽慘。

“曹阿瞞,我徐庶在此立誓,與你不死不休。”徐庶仰天長嘯一聲。

“元直節哀,沒能保護好徐老夫人,是備之罪也。”劉備也是淚流滿面。

第92章 孔明來訪第238章 女扮男裝第146章 隔江對峙第146章 隔江對峙第62章 大浪淘沙第24章 水賊援軍第137章 人命草芥第123章 劉表去世第117章 返回穰縣第228章 指東打西第204章 攻城失敗第187章 蠻夷鬧事第203章 孫劉聯軍第219章 給我飛機第213章 出使益州第190章 書籍博弈第53章 益水之陽第150章 山雨欲來第64章 高儀謀略第68章 文聘仲業第44章 賊子休走第169章 各有打算第238章 女扮男裝第112章 劉修翻臉第57章 甘寧水軍第184章 再上鹿門第215章 江東之危第13章 劉修練兵第226章 借道關中第222章 飛舞拒婚第96章 疑兵之計第127章 賣主求榮第130章 劉備決心第147章 曹仁攻城第16章 精悍強兵第9章 必謀荊州第186章 教化萬民第71章 桃花美女第14章 路遇刺殺第57章 甘寧水軍第104章 暗度宛城第156章 潛在威脅第98章 伏擊斥候第122章 聯合抗曹第12章 魏延來投第38章 慘烈一天第79章 治所穰城第46章 知己知彼第193章 南蠻番王第137章 人命草芥第95章 問計徐庶第237章 孫權下落第125章 劉備南撤第17章 三軍成立第177章 分裂荊州第239章 你屬狗的第190章 書籍博弈第107章 合兵一處第209章 大戰關羽第91章 兩面夾擊第236章 改變策略第124章 孔明三策第106章 控制宛城第51章 高儀獻策第171章 扣爲人質第233章 中了圈套第171章 扣爲人質第158章 深謀遠慮第136章 虎豹之殤第25章 不死不休第29章 抵達臨湘第82章 兵臨城下第10章 劉表悲傷第88章 峰迴路轉第56章 再臨洞庭第241章 慘烈之戰第27章 大獲全勝第58章 劉修資本第54章 張機仲景第98章 伏擊斥候第229章 圍攻西陵第94章 背水一戰第78章 會晤劉備第142章 召見周瑜第230章 孔明獻計第59章 返回襄陽第164章 劫持曹仁第255章 一統江南第36章 設計圈套第143章 劉修使臣第124章 孔明三策第35章 借兵世族第46章 知己知彼第143章 劉修使臣第168章 曹操撤軍第139章 江陵消息第48章 謀反大罪第64章 高儀謀略第124章 孔明三策第59章 返回襄陽
第92章 孔明來訪第238章 女扮男裝第146章 隔江對峙第146章 隔江對峙第62章 大浪淘沙第24章 水賊援軍第137章 人命草芥第123章 劉表去世第117章 返回穰縣第228章 指東打西第204章 攻城失敗第187章 蠻夷鬧事第203章 孫劉聯軍第219章 給我飛機第213章 出使益州第190章 書籍博弈第53章 益水之陽第150章 山雨欲來第64章 高儀謀略第68章 文聘仲業第44章 賊子休走第169章 各有打算第238章 女扮男裝第112章 劉修翻臉第57章 甘寧水軍第184章 再上鹿門第215章 江東之危第13章 劉修練兵第226章 借道關中第222章 飛舞拒婚第96章 疑兵之計第127章 賣主求榮第130章 劉備決心第147章 曹仁攻城第16章 精悍強兵第9章 必謀荊州第186章 教化萬民第71章 桃花美女第14章 路遇刺殺第57章 甘寧水軍第104章 暗度宛城第156章 潛在威脅第98章 伏擊斥候第122章 聯合抗曹第12章 魏延來投第38章 慘烈一天第79章 治所穰城第46章 知己知彼第193章 南蠻番王第137章 人命草芥第95章 問計徐庶第237章 孫權下落第125章 劉備南撤第17章 三軍成立第177章 分裂荊州第239章 你屬狗的第190章 書籍博弈第107章 合兵一處第209章 大戰關羽第91章 兩面夾擊第236章 改變策略第124章 孔明三策第106章 控制宛城第51章 高儀獻策第171章 扣爲人質第233章 中了圈套第171章 扣爲人質第158章 深謀遠慮第136章 虎豹之殤第25章 不死不休第29章 抵達臨湘第82章 兵臨城下第10章 劉表悲傷第88章 峰迴路轉第56章 再臨洞庭第241章 慘烈之戰第27章 大獲全勝第58章 劉修資本第54章 張機仲景第98章 伏擊斥候第229章 圍攻西陵第94章 背水一戰第78章 會晤劉備第142章 召見周瑜第230章 孔明獻計第59章 返回襄陽第164章 劫持曹仁第255章 一統江南第36章 設計圈套第143章 劉修使臣第124章 孔明三策第35章 借兵世族第46章 知己知彼第143章 劉修使臣第168章 曹操撤軍第139章 江陵消息第48章 謀反大罪第64章 高儀謀略第124章 孔明三策第59章 返回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