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召見周瑜

魯肅能夠理解孫權的心情。※%※%diǎn※%小※%說,o

片刻之後,魯肅緩緩的拾起被孫權摔在地上的書簡。

“主公,你莫要聽取那幫老臣的諫言,他們心中只顧自己,根本就沒替主公考慮。”魯肅道。

“此話怎講?”

“主公你想想,如果投降曹操,我等還可以做官,不會有什麼變化,而主公呢,dǐng多做被封個閒散侯爺,出行不過車一騎,隨從一人而已,還要被曹操監視,豈比現在快哉?”

孫權認真想了想魯肅的話,一拍腦袋道:“聽子敬一言,我茅塞頓開啊。”

魯肅笑了笑道:“主公,當下應該早作決定。”

“恩,對,孔明可否還在?”孫權問道。

“還在堂外候着。”

“快有請。”

“諾。”

魯肅說完,走出黨外,片刻之後將諸葛亮帶入了後堂。

“吳候。”諸葛亮拜道。

“孔明不必多禮,請坐。”孫權伸手做了個請的手勢。

“謝吳候。”諸葛亮坐下。

“來人,上酒。”等待諸葛亮坐下之後,孫權命令道。

很快又侍女端着酒水走了過來,爲孫權、諸葛亮、魯肅斟滿酒杯。

“孔明請。”

“吳候請。”

喝完酒,放下酒杯,雙方進入了正題。

“不知道劉皇叔現在何處,手裡還有多少人馬?”孫權放下酒杯問道。

諸葛亮搖着羽扇說道:“我主現在屯兵漢津,手裡有水軍一萬,公子琦手裡有一萬多,總共有兩萬五千人。”

“曹操有二十多萬大軍,我們如何才能對抗?”孫權皺眉道。

“曹操雖然有二十多萬人馬,但是其中十五萬爲北方士卒,不習水性,何況遠道而來,水土不服,不過疲憊之師,不足爲懼,吳候有長江天塹,士卒多爲水軍,所要顧慮的不過荊州願十萬水軍而已,然而荊州水軍久不經戰,久無操練,戰鬥力根本不入江東水軍,只要我們兩家聯手,必然可以敗曹操。”

“恩,孔明之言,正合我意。”孫權眉頭舒展,diǎndiǎn頭。

“吳候,我有個不情之請,還望吳候答應。”突然諸葛亮作揖道。

“什麼事情,但講無妨。”聽完整諸葛亮的分析,孫權心情大好。

“如今我主屯兵漢津,然而漢津遠在漢水之上,張允率領荊州水軍屯兵安陸,切斷了我主的去路,一旦曹操大軍南下,必然被夾擊,處境堪危,所以我想請吳候將江夏一部借於我主,暫且安身,等待退了曹兵,我主自會奉還所借之地。”

“這……”孫權猶豫了,看向了魯肅。

魯肅想了想,權衡利弊一番之後,說道:“主公,此時大敵當前,我們與劉皇叔的共同敵人乃曹操,需要齊心協力,方能破操,如果劉皇叔兵敗,我們也不能獨善其身,我看可以借與劉皇叔棲身,好看的:。”

心裡面孫權是十分不願意將自己好不容易纔下的地盤借給劉備的,但是此時他也知道脣齒相依的道理,故而猶豫了片刻之後,答應了諸葛亮的建議。

“好,那就暫時借給劉皇叔吧。”

“多謝吳候。”

雙方杯酒盡歡,諸葛亮十分的高興,自己此番出使基本完成了任務,而孫權的心情也不錯,通過諸葛亮所帶來的情報以及分析,曹操看起來也並不是那麼可怕。

“子敬,你覺得諸葛亮所言有幾分真?”待到諸葛亮離開之後,孫權單獨留下魯肅問道。

魯肅摸了摸鬍鬚道:“在次關鍵時刻,欺騙我們對他並沒有什麼好處,所以我覺得他的話應當爲實情。”

“恩,那就好。”

“當下,我們雖然決定了與劉備共同抗曹,但是曹操手下猛將謀士如雲,我們需要一個文武兼備之人才能勝任統帥之職啊。”

“子敬覺得何人能擔此重任?”孫權問道。

魯肅道:“昔年孫將軍彌留之際,曾經對主公說過,內事可問張子布,外事可用周公瑾,主公和不召公瑾前來呢,公瑾雅量,能文能武,破操之事唯公瑾不能爲之。”

孫權醍醐灌dǐng,說道:“子敬所言沒錯,我立刻下書,讓公瑾立刻回柴桑,等候命令。”

“恩。”

第二天,一小卒攜帶着孫權的信前往了番陽湖,此時周瑜正在番陽湖操練水軍,得到孫權的命令之後,立刻啓程前往柴桑。

與此同時,諸葛亮也是命人傳書給劉備,讓劉備儘快率軍前往夏口駐紮。

此時龐統駕着戰船也已經過了江夏,快要到達柴桑。

曹操自從當陽慘白逃回襄陽之後,心情糟糕透dǐng,立刻便召集衆位文臣武將,集結十五萬大軍開始南下,同時封蔡瑁爲水軍都督,張允爲水軍副都督,即刻命令屯兵於安陸的幾萬水軍移師漢江口,準備先切斷劉備與劉琦的退路,不過劉備與劉琦在襄陽也有眼線,很快就知道了消息,同時得知了諸葛亮從孫權手裡借的了半個江夏,立刻率軍撤退,沿江南下,準備屯兵夏口。

命人攔截劉備的同時,曹操率領十五萬大軍直奔江陵,大軍於九月中旬進入江陵地界,雖然曹操將劉修恨之入骨,然而曹操也並沒有被仇恨衝昏頭腦,沒有急於進攻江陵,而是分兵先攻下南郡各縣,將江陵孤立起來。

對於曹操的舉動,劉修彷彿視而不見,繼續龜縮在江陵城內,經過半個多月的準備,劉修加緊修補了江陵的城牆,同時準備了大量的防禦器械,準備堅守。

經過半個月多的招兵,在江陵中再次招募了五千餘人新兵,由黃忠統帥操練,當然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劉修是不可能讓新兵上戰場的,畢竟訓練時間短,用來守城勉強可以。

當蔡瑁張允率領大軍到達準備沿着逆流而上前往漢津的時候,突然得到消息,劉備與劉琦溜得比兔子還快,早就率軍撤出了漢津,已經駐紮在了夏口。

這讓蔡瑁氣急敗壞,不過此時他也無可奈何,只得快馬向曹操稟報。

曹操得到消息之後,立刻意識到劉備與孫權聯合起來了。

爲了防止劉修也與孫權和劉備聯合,曹操命令蔡瑁與張允率軍駐紮在烏林,切斷劉修與孫權的聯繫。

第137章 人命草芥第36章 設計圈套第214章 劉璋出兵第155章 曹操心碎第121章 劉備對策第82章 兵臨城下第23章 雙方對策第160章 魯肅來訪第181章 一石三鳥第165章 單挑羣毆第218章 返回江陵第210章 生擒關羽第40章 混進城內第70章 鹿門山行第128章 劉聰投降第198章 血債血償第70章 鹿門山行第243章 四方聯合第81章 涅水防禦第177章 分裂荊州第206章 圍魏救趙第65章 諸葛孔明第145章 三方會談第78章 會晤劉備第66章 置狼牙營第182章 劉修願景第3章 天下英雄第74章 鳳雛三策第117章 返回穰縣第45章 最後一戰第134章 火燒曹軍第79章 治所穰城第213章 出使益州第190章 書籍博弈第221章 騎虎難下第94章 背水一戰第149章 樂進賭約第142章 召見周瑜第33章 病子黃敘第95章 問計徐庶第242章 士燮歸附第99章 胸有成竹第213章 出使益州第210章 生擒關羽第137章 人命草芥第235章 孫權逃走第138章 江東來人第120章 曹操南征第61章 南陽太守第6章 酒品人品第14章 路遇刺殺第239章 你屬狗的第103章 黃忠出戰第48章 謀反大罪第12章 魏延來投第241章 慘烈之戰第11章 招兵買馬第217章 湘州入手第108章 軍心不穩第79章 治所穰城第16章 精悍強兵第36章 設計圈套第196章 徐庶跑了第240章 歪門邪道第79章 治所穰城第128章 劉聰投降第203章 孫劉聯軍第128章 劉聰投降第156章 潛在威脅第218章 返回江陵第220章 馬良笑意第77章 大軍開拔第32章 醫聖張機第173章 春節快樂第40章 混進城內第110章 凱旋而歸第151章 曹操督戰第233章 中了圈套第161章 醉翁之意第221章 騎虎難下第77章 大軍開拔第73章 龐統士元第27章 大獲全勝第65章 諸葛孔明第168章 曹操撤軍第74章 鳳雛三策第89章 從長計議第100章 淯水對峙第164章 劫持曹仁第147章 曹仁攻城第237章 孫權下落第144章 周瑜公瑾第73章 龐統士元第171章 扣爲人質第102章 沒卵閹人第132章 巾幗英雄第24章 水賊援軍第36章 設計圈套第237章 孫權下落
第137章 人命草芥第36章 設計圈套第214章 劉璋出兵第155章 曹操心碎第121章 劉備對策第82章 兵臨城下第23章 雙方對策第160章 魯肅來訪第181章 一石三鳥第165章 單挑羣毆第218章 返回江陵第210章 生擒關羽第40章 混進城內第70章 鹿門山行第128章 劉聰投降第198章 血債血償第70章 鹿門山行第243章 四方聯合第81章 涅水防禦第177章 分裂荊州第206章 圍魏救趙第65章 諸葛孔明第145章 三方會談第78章 會晤劉備第66章 置狼牙營第182章 劉修願景第3章 天下英雄第74章 鳳雛三策第117章 返回穰縣第45章 最後一戰第134章 火燒曹軍第79章 治所穰城第213章 出使益州第190章 書籍博弈第221章 騎虎難下第94章 背水一戰第149章 樂進賭約第142章 召見周瑜第33章 病子黃敘第95章 問計徐庶第242章 士燮歸附第99章 胸有成竹第213章 出使益州第210章 生擒關羽第137章 人命草芥第235章 孫權逃走第138章 江東來人第120章 曹操南征第61章 南陽太守第6章 酒品人品第14章 路遇刺殺第239章 你屬狗的第103章 黃忠出戰第48章 謀反大罪第12章 魏延來投第241章 慘烈之戰第11章 招兵買馬第217章 湘州入手第108章 軍心不穩第79章 治所穰城第16章 精悍強兵第36章 設計圈套第196章 徐庶跑了第240章 歪門邪道第79章 治所穰城第128章 劉聰投降第203章 孫劉聯軍第128章 劉聰投降第156章 潛在威脅第218章 返回江陵第220章 馬良笑意第77章 大軍開拔第32章 醫聖張機第173章 春節快樂第40章 混進城內第110章 凱旋而歸第151章 曹操督戰第233章 中了圈套第161章 醉翁之意第221章 騎虎難下第77章 大軍開拔第73章 龐統士元第27章 大獲全勝第65章 諸葛孔明第168章 曹操撤軍第74章 鳳雛三策第89章 從長計議第100章 淯水對峙第164章 劫持曹仁第147章 曹仁攻城第237章 孫權下落第144章 周瑜公瑾第73章 龐統士元第171章 扣爲人質第102章 沒卵閹人第132章 巾幗英雄第24章 水賊援軍第36章 設計圈套第237章 孫權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