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0章 對戰

?PS:稍後更正,大約兩點………………………………不象邪馬臺那樣存在已久,與中原王朝保持着一貫的朝貢關係,大和國與遙遠的中原王朝根本沒有任何的交集,普通的民衆根本就不知道中原王朝這個概念,而大和國的高層雖然知道中原王朝的存在,但也認爲那不過是萬里之外的國度,跟他們絲毫沒有關係。

但現在人家打到了家門口,大和的國王和大臣們顯然是坐不住了,他們被大大地嚇了一跳。要知道,中原王朝的軍隊可不是憑空出現在這兒的,他們首先是在筑紫島滅掉了邪馬臺國和狗奴國之後,才登陸的本州島。

邪馬臺國和狗奴國在倭國是什麼樣的國度,大和人是知道的很清楚,邪馬臺獨佔筑紫島北部,光是臣屬的藩國就多達三十餘國,狗奴國是唯一可以和邪馬臺進行對抗的王國,它的藩屬國也多達二十多個。

就是這麼兩個強大的王國,竟然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就全覆滅了,可想而知漢人有多麼的強大,已經到了令人不可思議的地步。

在他們的眼中,理所當然地認爲,中原王朝是派出了他們最精銳的全部主力,否則又怎麼會如此輕易地就滅掉了邪馬臺和狗奴國,漢軍的龐大實力,讓他們簌簌發抖。

其實,大和人完全是高擡了自己,漢軍進攻倭國,僅僅是隻動用了一少部分的兵力而已,充其量也只是動了動一根小姆指頭而已,坐井觀天的大和人如果知道真相的話,估計下巴都能掉到地上。

“大王,漢人這次強勢來襲,邪馬臺和狗奴國都抵擋不住,以我們現在的國力,恐怕是無法與之抗衡的,不如效仿馬韓、辰韓、弁韓,稱臣納貢,與之交好,可保國之安寧。”蘇我臣首先站出來道。

其後葛連臣、大伴連等大臣也是紛紛表達,支持蘇我臣的投降建議。

成平大王臉色陡然大變,做爲大和國王,成平大王還是極具野心的,他夢想着有朝一日可以統一倭國,做象中原王朝皇帝那樣地跨千里的倭國皇帝,但敵人剛剛攻到城下,這些大臣們就勸他屈膝投降,成平大王顯然是很難接受的。

物部連最擅於察言觀色,看到成平大王神色不悅,立刻道:“邪馬臺在卑彌呼女王死後,早已是江河日下,國力衰弱,再加上和狗奴國征戰不休,拼得早已是兩敗俱傷,這次爲漢人所破,絲毫不爲奇怪。某些人不爲大和國考慮,只想着一心結好漢人,賣國求榮,其罪當誅。”

物部連與蘇我臣素來不和,明爭暗鬥,相互傾軋,這回蘇我臣首先提議投降,物部連看到成平大王多有不滿,便立刻是提出了反對的意見,欲置蘇我臣於死地。

蘇我臣頓時是勃然大怒,道:“臣一心爲國,豈敢有半分私心,倒是某些人慫恿大王出戰,此戰若敗,我大和國豈有立錐之地?看看現在的狗奴國王井上,如喪家之狗一般,就算是逃到了伊予島,漢人還是窮追不捨,逼得他最後只能是切腹自盡,如果不是當初其無故招惹漢人,又豈會遭此噩運?請大王三思,莫要受某些小人的盅惑,做遺恨萬年之事。”

成平大王一聽,蘇我臣也是言之有理啊,主動地投降和被動的投降完全是兩個概念,邪馬臺和狗奴國拒降出戰,被人家滅得連渣都不剩了,三韓主動地投降,現在人家的日子過得不還是挺滋潤的嗎?

稱臣納貢,那不過是低人一頭的事罷了,其實向漢人稱臣之後,對大和國王的王位並沒有任何的影響,該怎麼統治還是怎麼統治。

想到這兒,成平大王便委派蘇我臣爲議和使臣,前往池田,與漢軍進行議和。成平大王給出的底線就是以三韓爲例,可以接受三韓的那種稱臣納貢方法,就是大和國做漢朝的藩屬國。

蘇我臣得意洋洋地瞥了物部連一眼,傲然地轉身而去。直氣得物部連是臉色鐵青,但卻也是無可奈何。

蘇我臣率着一個龐大的使團和帶着一些朝貢的物品,來到了池田,求見漢軍在倭國的最高統帥嚴詢。

嚴詢此刻正在接見本州島上的另外幾個小國的使者,聽到大和國的使者前來,只是淡淡地吩咐道:“本督現在沒空,讓他們在營門口等着。”

蘇我臣等人只能在營門口候着,這一等就等了兩三個時辰,被正午灼熱的太陽給曬得幾乎蔫了,可他們又不敢離去,只能是老老實實地等候下去。

終於,等到日頭偏西的時候,他們才獲准晉見。

嚴詢對他們奉上來的禮物是不屑一顧,對於蘇我臣提出的稱臣納貢之事也是不置可否,嚴詢稱,稱臣納貢可以,但仿三韓例不可行,大和國以及周邊的幾國所有的領土,都將被大漢朝廷統一徵用,大和國和其他諸國將會被另行安排到別的地方重新立國。

蘇我臣頓時便傻了眼,看來即使他們投降,也是不可能享受到三韓人的待遇的,無奈之下,蘇我臣只能是以稟報國主之名向嚴詢告退,準備回去和成平大王商議之後再做定奪。

嚴詢自然不攔他們,大和國不比周邊的小國,這些小國再屈辱地條件也必須得答應,因爲他們沒有和漢軍開戰的資本,但大和國不同,當是遷國這一項,顯然他們是很難同意的。

不過嚴詢不在乎,雖然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上策,但如果不把他們打疼了打怕了,這種苛刻的條件是很難讓他們接受的。

遷國之令是劉胤提出來的,這是一切倭國投降者必須要接受的一個先決條件,否則一切免談。如果談判桌上解決不了的問題,劉胤絲毫不介意付諸於武力。

第791章 金蟬脫殼第1319章 出兵伐吳第115章 求人不如求己第1034章 三道詔書(三)第665章 剛剛開始的較量第1358章 有刺客第977章 平陽告急(續)第1161章 大戰虎牢關(四)第437章 兵行子午第157章 撤退第339章 風起隴西第830章 再戰寒山要塞(下)第1169章 劉胤到訪第1200章 三王殞落(三)第1212章 再回冀州第145章 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第1149章 誰是黃雀第676章 偷襲弋陽第1182章 洛陽之戰(中)第196章 爭論第351章 大小榆谷第805章 拿下第785章 一個不留第903章 匪夷所思的命令第256章 誤入第1152章 後主駕崩第188章 永安之變(下)第707章 齊萬年第236章 涪城之戰(二)第552章 底線第1009章 羊腸阪第217章 衆叛親離第56章 初識陳壽第1051章 參軍曹第1356章 漏算了一個張家第1019章 攔道喊冤第16章 玉碎第888章 打不了就不打了第1261章 張網以待第942章 馬隆的智謀第920章 再起烽火第44章 漏洞第66章 當殿亮劍第1192章 前功盡棄第943章 發起總攻第230章 然而鄧艾早已看穿了一切第1344章 擒二陸第1169章 劉胤到訪第292章 出征前的準備第950章 誰更卑鄙第276章 平妻第205章 遺體第1016章 重回冀州第191章 難堪第344章 解圍第777章 無當飛軍的戰術第673章 三路皆敗第170章 此事有些蹊蹺第813章 包圍圈第409章 果然如是第759章 所向披靡第556章 遺言第561章 出兵第471章 撤第901章 天氣是大敵第755章 匈奴兇猛第926章 解圍第317章 牽弘的決擇第802章 寒山要塞攻堅戰(上)第661章 出師不利第177章 求援江東第944章 一敗塗地第589章 裴秀之死第106章 策反第10章 天涯何處無芳草第1250章 東進第204章 諸葛瞻身殞第412章 千軍萬馬獨木橋第1201章 三王殞落(四)第234章 反包圍第873章 西岸激戰第1166章 佈署第311章 臨洮第5章 北地王劉諶第695章 父子重逢第562章 請旨第810章 石豹的嗜好第486章 間諜赤鷹第160章 全軍覆滅第1159章 大戰虎牢關(二)第367章 街亭:蜀人心中永遠的痛第1142章 不共戴天第751章 又溜了第1233章 鮮卑亂(上)第274章 仇未報,身先殞第744章 夜奪五寨(二)第474章 五五之局第619章 精心準備第983章 撤向高梁邑第831章 三軍會師
第791章 金蟬脫殼第1319章 出兵伐吳第115章 求人不如求己第1034章 三道詔書(三)第665章 剛剛開始的較量第1358章 有刺客第977章 平陽告急(續)第1161章 大戰虎牢關(四)第437章 兵行子午第157章 撤退第339章 風起隴西第830章 再戰寒山要塞(下)第1169章 劉胤到訪第1200章 三王殞落(三)第1212章 再回冀州第145章 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第1149章 誰是黃雀第676章 偷襲弋陽第1182章 洛陽之戰(中)第196章 爭論第351章 大小榆谷第805章 拿下第785章 一個不留第903章 匪夷所思的命令第256章 誤入第1152章 後主駕崩第188章 永安之變(下)第707章 齊萬年第236章 涪城之戰(二)第552章 底線第1009章 羊腸阪第217章 衆叛親離第56章 初識陳壽第1051章 參軍曹第1356章 漏算了一個張家第1019章 攔道喊冤第16章 玉碎第888章 打不了就不打了第1261章 張網以待第942章 馬隆的智謀第920章 再起烽火第44章 漏洞第66章 當殿亮劍第1192章 前功盡棄第943章 發起總攻第230章 然而鄧艾早已看穿了一切第1344章 擒二陸第1169章 劉胤到訪第292章 出征前的準備第950章 誰更卑鄙第276章 平妻第205章 遺體第1016章 重回冀州第191章 難堪第344章 解圍第777章 無當飛軍的戰術第673章 三路皆敗第170章 此事有些蹊蹺第813章 包圍圈第409章 果然如是第759章 所向披靡第556章 遺言第561章 出兵第471章 撤第901章 天氣是大敵第755章 匈奴兇猛第926章 解圍第317章 牽弘的決擇第802章 寒山要塞攻堅戰(上)第661章 出師不利第177章 求援江東第944章 一敗塗地第589章 裴秀之死第106章 策反第10章 天涯何處無芳草第1250章 東進第204章 諸葛瞻身殞第412章 千軍萬馬獨木橋第1201章 三王殞落(四)第234章 反包圍第873章 西岸激戰第1166章 佈署第311章 臨洮第5章 北地王劉諶第695章 父子重逢第562章 請旨第810章 石豹的嗜好第486章 間諜赤鷹第160章 全軍覆滅第1159章 大戰虎牢關(二)第367章 街亭:蜀人心中永遠的痛第1142章 不共戴天第751章 又溜了第1233章 鮮卑亂(上)第274章 仇未報,身先殞第744章 夜奪五寨(二)第474章 五五之局第619章 精心準備第983章 撤向高梁邑第831章 三軍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