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主僕易嫁

王妃姚氏出身於北直隸昌平縣一個刀筆小吏的家庭,兄妹七人,她有五個哥哥,一個妹妹。

姚迪是她庶出的五哥的庶女。姚氏的五哥將姚迪送進王府,目的是讓她在府裡學學規矩,看能不能借助王府的勢力,找個好婆家。

姚迪今年十三歲,身材不高,顏色普通,卻是非常聰明,也極爲勢力。見福王有意將周爽送與王興爲妾,她自告奮勇,去當她的丫環,目的當然是最後爬上王興的牀,成爲王興的妾室。

王興可是一方諸侯,還很年輕,今年也不過才十九歲,當他的妾室並不丟人,而且還聽說,王興對自己的妾室都很好,並不像對待下人那樣不拿妾室當人。

姚迪知道自己家庭不好,還是庶女,別說是嫁給大戶人家當正妻,將來就是嫁給富戶當個妾室也就不錯了。至於嫁到平民小戶家去,她纔不要呢,什麼正妻不正妻的,一輩子吃苦受罪,可不是她姚迪要的生活。

所以,姚迪見機會來了,主動跟姚氏說:“姑姑,迪兒願意去給周家姑娘當丫環,有迪兒在王督帥身邊,王爺的事就不用藉手他人了。再說,周家兄妹不知道能不能靠得住,到時候壞了王爺的大事,可就不美了。”

姚氏對姚迪並不喜愛,覺得這孩子心機太重,小小年紀算計來算計去,一點虧都不吃,早就想把她送走,或者找個門當戶對的平民小戶嫁出去。見她主動請纓,而且說的也是十分有理,所以也就很痛快地答應了。

……

王興拒絕了周爽,姚迪卻是非常高興,她想到了一個主意,連忙回到王府,將自己的想法說給姑姑。

姚氏也知道自己丈夫的脾氣,那是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王興不收,甭管什麼理由,丈夫就一定會再送,直到王興答應爲止。

所以,聽了姚迪的話,就點頭同意了。

福王回到後宮,不悅地對王妃說:“什麼事,還非要孤來見你?”

王妃太瞭解福王了,連忙說道:“王爺,臣妾確實有重要的事要跟王爺說,否則,臣妾哪敢勞王爺玉趾親自駕臨?”

王妃這樣一說,福王臉色稍好一些:“說吧,什麼要緊的事?”

“王爺,您是不是還想把周家女送給王興?”王妃問道。

“是啊,孤還就不信了,他王興竟敢拒絕本王的好意?”

“王爺,不可!”王妃連忙說道。

“嗯?你不知道孤的規矩嗎?”福王臉上寒意立現,冷冰冰地問道。

王妃連忙賠笑道:“王爺,別生氣。要是您聽完臣妾的話還生氣的話,臣妾甘願受罰。”

“你說。”

“好。王爺,臣妾覺得不能再把周氏原樣送回,有三個理由。一是王興之所以不肯納周氏,必然不是周家所說的什麼青梅竹馬,弄不好兩家還有仇呢。要是那樣的話,人家王興不納周氏確實不是不給您面子。如果您硬要將周氏送給王興,王興即使勉強收下,心裡會不會覺得王爺仗勢欺人呢?”姚氏分析道。

“嗯,王妃說的是,剛纔孤已經衝過周至了,的確是兩家有隙。早年間,周家勾結蘇州織造太監,謀奪王興的洗滌日用品的配方,被王興化解。雖然化解了,王興也沒有再找周家的茬,但兩家的關係要說很好,那也是胡說。孤派去周家村的人,正好打聽到了周家,這才被他們利用。想來,周家也是想徹底化解與王興的仇怨,怕王興報復吧。”福王點頭說道。

“王爺,還真不出臣妾所料。既是如此,更不能那樣辦了。”

“嗯,第二個理由是什麼?”

“二是咱們雖是主,王興雖是臣,但現在咱們是依仗人家,而不是人家依仗咱,咱們只能送美意,而不能送怨氣。王爺,您說是嗎?”

“有道理。第三呢?”

“第三,王興的妾室雖說不是正室,卻也不是尋常人家的女子可以攀得上的,畢竟人家是從一品大員,而且現在炙手可熱,權勢極大。周氏這樣的門第,給王興當奴婢還差不多,怎麼能送去當妾呢?”

“對,對極。愛妃說的很有道理!”

王妃說完,福王臉上露出興奮的表情。是啊,給王興送女人,怎麼也得考慮周全,並不是什麼貨色都能拿得出手的。當初送周氏的時候,不是考慮說周氏是王興青梅竹馬嗎?

“愛妃,你分析得很有道理。可是,孤的面子可怎麼挽回呢?”福王不甘心地問道。

“王爺,臣妾的意思不是不讓您送,畢竟王爺的面子最重要。送還是要送,不過,這人嘛,得換一換。王爺,您覺得讓迪兒和周氏來個主僕互換如何?”王妃提議道。

“主僕互換?”福王一沉吟,少時便眼前一亮:“妙!此計甚妙!兩全齊美!只是,愛妃,都說娶妾娶色,迪兒的顏色可只能算得中平。”

“王爺,迪兒雖顏色中平,可是身份夠了,這小丫頭很機靈,未必不能在後宅站穩腳跟,再說,不是陪送一個顏色好的丫頭呢嗎?幫着迪兒因寵應該不是問題。”王妃說道。

“孤不是擔心她,而是擔心王興看不上。”福王說。

“王爺,您放心,王興不是笨的,他不會再次拒絕的,再說了,您都將內侄女送過去了,他能這麼不識趣?”王妃分析道。

“好吧,就依王妃。”福王最終答應了。

……

王興正在後帳抱着小韻芯玩,就聽琴兒進來稟道:“老爺,洪管家來了,說洛陽又將人送過來了。”

什麼?又送來了?尼瑪還沒完了?仗着你是王爺就能如此欺負人嗎?

“不要,讓來人回去!”王興生氣地一擺手道。

“老爺,洪管家說,這回送來的,是王妃的侄女,不是周家女。”琴兒說道。

什麼?連內侄女都送來了?這回倒是真不好拒絕了,再拒絕可就沒有正當的理由了,福王的面子還是要顧忌的,畢竟現在兩家是合作關係。

王興心裡感到奇怪:“這福王是不是有強迫症啊?送女人還送上癮了?”

“給她安排個帳子先住下吧,我逗閨女呢,什麼都不如我閨女重要。”王興說道。

秋韻在一旁聽了,心裡一甜……。

第八十九章 將帥失和第三十八章 北地梟雄(三)第四十四章 建軍新思路(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賑饑平亂(二十三)第五十八章 御街誇官險失態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臣情深第一百七十三章 賑饑平亂(二十二)第四十六章 這人的話讓朕感到舒服第二十九章 船上風情第二十六章 潘莊冬訓(四)第一百四十八章 山東道上(九)第十三章 癡漢騎駿馬第八十章 楊鎬惱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老大老三命格有變第二十五章 潘莊冬訓(三)第二十九章 妙人第一百八十一章 連升三級第三十九章 被拜師第一百七十四章 賑饑平亂(二十三)第五十章 報紙問世(二)第七十八章 李家亂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罵你就是挽救你第六十三章 抗稅風波(一)第十五章 真想這麼爛下去麼?(爲不死人遺骨打賞加更)第一百七十二章 賑饑平亂(二十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賑饑平亂(十四)第六十九章 張家亂起(四)第九章 主僕易嫁第七十章 母老虎發威第六十七章 納東歌第七章 “青梅竹馬”的周家女郎第一章 進京(一)七十五章 自揭畫皮(五)第一百四十一章 山東道上(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奉旨出京(三)第二十九章 妙人第四十一章 杏榜名標(二)第四十五章 主事之人露面第一百四十章 山東道上(一)第十九章 同年聚會(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糖衣剝下炮彈打回第一百三十八章 什麼布的布袋?第二十八章 潘莊冬訓(六)八十八章 翰林院,我來過第一百二十二章 惆悵人間不平事第一百零八章 請罪第六十七章 張家亂起(二)第四十二章 未來大舅子的心理第一百一十章 破雷無計(二)第三十五章 此子絕非池中物第九十六章 二百五老師第一百二十三章 曹文詔來投第四十一章 杏榜名標(二)第三十三章 總原則第六十六章 抗稅風波(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奉旨出京(一)第七十八章 御賜敲竹槓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回身已是檻外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如此偏心亙古未見第四十八章 賀客盈門(二)第二十章 再遇邵儀第一百五十一章 山東道上(十二)第七十七章 吳王寶藏(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惆悵人間不平事第七十五章 中秋喋血(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賑饑平亂(二十)第六十六章 定陝西(三)第三十九章 校場點兵(六)第十六章 告狀第九十四章 欣喜欲狂險忘形第五十章 遇襲(一)第二十三章 潘莊冬訓(一)第十三章 癡漢騎駿馬第五十六章 投名狀(一)第一百零三章 兄友弟恭(三)第二十八章 吳牲犯難第三章 家人團聚甜中有酸第十章 小姐豈能爲婢?第一百七十二章 賑饑平亂(二十一)第五章 不義之財第九十四章 欣喜欲狂險忘形第四十一章 杏榜名標(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儒與道的對話第一百八十一章 連升三級第三十一章 私會情郎第一百二十二章 惆悵人間不平事第一百章 賞賜二百五第九十六章 二百五老師第九十九章 難救該死的鬼第二章 進京(二)第十六章 爲政基調第九十四章 兄弟爭鋒第十四章 稍盡人事第二十一章 如此駙馬第三十一章 白話招生簡章第二十五章 第一把火第一百一十章 破雷無計(二)第十九章 同年聚會(三)第五十五章 潛伏第一百八十三章 英子來了
第八十九章 將帥失和第三十八章 北地梟雄(三)第四十四章 建軍新思路(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賑饑平亂(二十三)第五十八章 御街誇官險失態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臣情深第一百七十三章 賑饑平亂(二十二)第四十六章 這人的話讓朕感到舒服第二十九章 船上風情第二十六章 潘莊冬訓(四)第一百四十八章 山東道上(九)第十三章 癡漢騎駿馬第八十章 楊鎬惱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老大老三命格有變第二十五章 潘莊冬訓(三)第二十九章 妙人第一百八十一章 連升三級第三十九章 被拜師第一百七十四章 賑饑平亂(二十三)第五十章 報紙問世(二)第七十八章 李家亂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罵你就是挽救你第六十三章 抗稅風波(一)第十五章 真想這麼爛下去麼?(爲不死人遺骨打賞加更)第一百七十二章 賑饑平亂(二十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賑饑平亂(十四)第六十九章 張家亂起(四)第九章 主僕易嫁第七十章 母老虎發威第六十七章 納東歌第七章 “青梅竹馬”的周家女郎第一章 進京(一)七十五章 自揭畫皮(五)第一百四十一章 山東道上(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奉旨出京(三)第二十九章 妙人第四十一章 杏榜名標(二)第四十五章 主事之人露面第一百四十章 山東道上(一)第十九章 同年聚會(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糖衣剝下炮彈打回第一百三十八章 什麼布的布袋?第二十八章 潘莊冬訓(六)八十八章 翰林院,我來過第一百二十二章 惆悵人間不平事第一百零八章 請罪第六十七章 張家亂起(二)第四十二章 未來大舅子的心理第一百一十章 破雷無計(二)第三十五章 此子絕非池中物第九十六章 二百五老師第一百二十三章 曹文詔來投第四十一章 杏榜名標(二)第三十三章 總原則第六十六章 抗稅風波(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奉旨出京(一)第七十八章 御賜敲竹槓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回身已是檻外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如此偏心亙古未見第四十八章 賀客盈門(二)第二十章 再遇邵儀第一百五十一章 山東道上(十二)第七十七章 吳王寶藏(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惆悵人間不平事第七十五章 中秋喋血(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賑饑平亂(二十)第六十六章 定陝西(三)第三十九章 校場點兵(六)第十六章 告狀第九十四章 欣喜欲狂險忘形第五十章 遇襲(一)第二十三章 潘莊冬訓(一)第十三章 癡漢騎駿馬第五十六章 投名狀(一)第一百零三章 兄友弟恭(三)第二十八章 吳牲犯難第三章 家人團聚甜中有酸第十章 小姐豈能爲婢?第一百七十二章 賑饑平亂(二十一)第五章 不義之財第九十四章 欣喜欲狂險忘形第四十一章 杏榜名標(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儒與道的對話第一百八十一章 連升三級第三十一章 私會情郎第一百二十二章 惆悵人間不平事第一百章 賞賜二百五第九十六章 二百五老師第九十九章 難救該死的鬼第二章 進京(二)第十六章 爲政基調第九十四章 兄弟爭鋒第十四章 稍盡人事第二十一章 如此駙馬第三十一章 白話招生簡章第二十五章 第一把火第一百一十章 破雷無計(二)第十九章 同年聚會(三)第五十五章 潛伏第一百八十三章 英子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