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阿里不哥捲土重來

1262年,8月15日,立秋29日,開平。

今日本是中秋佳節,然而天下大亂,焦頭爛額的忽必烈無心慶祝,依然不斷召見着臣屬商量對策。

現在,他就對着一名年輕官員問道:“呃,你是說,他們除了要求和議,就是要求朕認了那兩個叛逆,然後就是要朕賠款二百萬貫?”

這名年輕官員就是之前被他派去協助郝經處理和議的陳嵬。郝經仍然在灤州持續討價還價,商議和平條件,但已經有了個大體框架,就派陳嵬把這初步的議定內容送回來給忽必烈過目。

忽必烈聽了陳嵬帶回來的中段談判成果後,有些驚愕。他早已預料到,相比當初撤軍換停戰的簡單條件,現在的條件會更苛刻一點。但是沒想到,增加的條件居然不是什麼割地撤軍,而是賠款!果然是一幫短視商人提的條件啊。

陳嵬行了一禮,正色說道:“稟陛下,他們之前還提了不少要求,比如割讓濱州金州等地、納歲幣云云,都被郝先生據理力爭回絕了。此外,這二百萬貫也不是所謂的賠款,而是一筆交易……”

接着,他便把所謂“交易”的內容說了一遍,其實就是用二百萬去換之前東海軍繳獲的一些戰利品,價值並不對等,主要是名義上好聽點。這聽得忽必烈連連點頭,感嘆道:“多虧有郝先生在啊,不然就得由着東海賊漫天要價了。哼,他們也是掉進錢眼裡去了,爲了這二百萬……真是窮人志短!不過,這到底是二百萬……”

二百萬貫,這個數額倒也不算誇張,蒙古朝廷的歲入以銀兩計都有數百萬。不過這是把各種糧食、絲絹、鹽鐵等實物稅收都折算過來的總數,若是要用現金支付的話,還真不是一筆小數。

忽必烈手裡有歷屆大汗搶奪來的大量財寶,可以說富有四海,不過他的開支也大。

朝廷走上正規之後支出連年遞增,前後又打了兩場大仗,錢財如流水一般花出去。徵稅水平卻一直上不去,反而稅基受今年的天災人禍影響,遭到了嚴重破壞,財政赤字如同黑洞一樣急劇擴大。

之前他派郝經去南宋議和,很大程度上就是想要點歲幣緩解一下自己的財政危機。參照南宋對金的歲幣,一年該有個幾十萬兩銀、絹,夠他花用一陣子了。沒想到現在非但要不到歲幣,還要倒貼一筆出去,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看到忽必烈糾結的樣子,陳嵬閉嘴靜靜地站在旁邊等他思考。

忽必烈思索了一陣子,臨到頭了還是不敢貿然下決定,苦笑着對陳嵬說道:“是二百萬啊!蘇合木仁,你也知道現在的財政,那些個虧空……唉,那阿合馬也算盡力了……算了,朕宣他過來問問看吧。”

看到本應高高在上皇帝對自己展露出苦惱之情,陳嵬頓時產生了深深的感動,立刻爲皇上解憂道:“陛下無慮,東海軍雖獅子大開口,但也未必要用現錢付賬,撥些馬匹、古董、字畫、丁口、銅鐵等等抵賬亦無不可。當然,臣只是粗通財務,不敢亂說,不過臣斗膽舉薦一人,他或許能解陛下燃眉之急。”

忽必烈聽他這麼一說,一下子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急忙問道:“是誰?!”

陳嵬頓了一下,然後深深鞠躬行禮,說道:“恕臣斗膽,請陛下啓用罪臣王文統!”

“什麼!”忽必烈一驚,隨即怒氣涌了上來,“怎麼能啓用那個吃裡爬外的傢伙!朕看你就幹得不錯,不必用他!”

陳嵬立刻毫不相讓地說道:“正是因爲臣攝理了一段時日的財政,才知經營不易!之前阿合馬竭澤而漁,毀壞了鈔法。而如今之計,要疏解我朝錢糧難題,只能從鈔法入手,此任非王文統無他人可行。爲千秋萬代計,還請陛下啓用王文統渡過難關!”

忽必烈又是一怒,剛要發作,殿外就又傳來了急報的聲音,緊接着就是一個內侍急急忙忙跑了進來。

這段時間來的急報太多,忽必烈都習慣了,大手一揮問道:“說,哪裡又出事了?”

內侍漲紅了臉,看了看陳嵬,不敢說話。

忽必烈不耐煩地道:“他你怕什麼,有什麼事趕快說!”

內侍這才急着把一份文書遞了上去,哭喪着臉說道:“漠北移相哥來報,和林告急!阿里不哥率大軍來襲!”

“什麼!”

聽到這個消息,忽必烈一下子站了起來,臉色一陣紅一陣白。

這下他是真正的急了。南邊再怎麼鬧也好,不過是多吃點肉少吃點肉的問題,然而阿里不哥的動向,可是關係到他的權位和身家性命的真正大事啊!

“難道終究消息還是讓他知道了?可惡,朕當初就該把李毅那幫人給剮了!”

去年這個時候,他手下兵多將廣,自然不懼阿里不哥,然而現在……

他匆匆把文書拆開一看,大驚失色,又看了一遍,還是一樣,於是揮揮手讓內侍退下,整個人像泄氣了一樣,苦笑着對陳嵬說道:“罷了,就依你吧。去把王文統提出來,讓他幫着理一理。再去與郝先生說說,東海國有什麼條件都許了他們吧,若是銀錢不足,真要割個一州兩縣的地盤也便割吧,讓他們速速把濟南大軍放回來,就這樣吧……”

-------------------------------

與此同時,和林。

和林,又稱哈拉和林,突厥語“黑圓石”之意,位於漠北核心位置,杭愛嶺之南,後世蒙古國烏蘭巴托西南方約五百公里處。此城由窩闊臺大汗在1235年所建,在之後的二十多年內都是整個大蒙古國的中心。各國使節皆來此朝覲,就連泰西之地的法蘭西都曾經遣使來訪,四方貨物和財富在此匯聚,某種程度上,這裡不但是蒙古帝國的中心,還一度是世界的中心。

不過,隨着征服的進行和時間的推移,分封於各被征服地區的黃金家族子孫開始專注於各自份地的治理。他們更願意就近居住在富庶繁華的中原、西域、波斯、羅斯等地,而不是趕去萬里迢迢的和林吃土,和林也因此漸漸衰落下去。

而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的爭位,進一步加劇了和林的衰落。不但戰爭本身對和林的繁華造成了打擊,還切斷了商路、影響了和林的戰略地位,讓它的地位一落千丈。

現在的和林,更像是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讓對方佔去了自然不行,但是自己拿過來也沒什麼用,還不得不派兵駐守,又要給駐軍運輸補給,造成一堆麻煩。

在他們兄弟二人的爭奪過程中,和林反覆易手,但基本可以說,誰把和林拿到手,誰就倒黴。1260年,和林一開始在阿里不哥手裡,然後被忽必烈的遠征軍打了個大敗;1261年,和林在忽必烈的部下移相哥手裡,結果阿里不哥來了個詐降偷襲,移相哥又大敗;但是阿里不哥取得和林之後,又在當年底野戰中敗給了忽必烈,不過忽必烈也沒去取和林,仍然留在阿里不哥手裡;結果到了今年初,待在和林的阿里不哥糧草不濟,不得不主動撤離,和林就被移相哥兵不血刃地收復了。

然後到了現在,忽必烈在漢地焦頭爛額,阿里不哥就又輕鬆地打回和林了!

“哈哈哈……移相哥如此不堪一擊,看來忽必烈真的無人可用了!我就說嘛,他依賴那些漢人,是不行的!”

一身典型蒙古服飾的阿里不哥騎着一匹金光閃閃的汗血寶馬,率部進入了和林城中。

居住在城中的蒙古元老們夾道相迎,他們沒什麼政治野心卻有不小影響力,誰得了和林都得笑臉相迎,所以也樂得做一個牆頭草。

“恭迎大汗!”“賀喜大汗!”

“哈哈,各位在移相哥手下辛苦了,待我打去開平捉了忽必烈,就再徵發一批丁口過來,給各位鞍前馬後服侍!”

雙方互相吹捧着,進入了和林城的舊皇宮中。和林的皇宮與定居文明不同,沒有華麗的建築,只是一片空地,用於搭建大汗專屬的豪華大帳。現在剛剛結束戰事,阿里不哥自己的營帳還沒移進來,只能因陋就簡,從元老們那裡借了幾間帳篷搭起來。之後又開始一番接風飲宴不提。

和林城外,同樣也是一片一眼望不到邊的營帳搭了起來,成羣的馬兒和牛羊在周邊遼闊的草原上進食。

和林周邊水草豐美,但是歷屆大汗爲了保持附近的水土,都禁止部民在此放牧。積累到如今攢了一大片肥美草原,現在正適合用來哺育阿里不哥帶來的龐大牲畜羣。

當下,正是所謂的“秋高馬肥”之季,並不是說這個季節草長得多麼茂盛,而是說草到了繁殖季節,開始結出草籽,而草籽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等營養,正適合馬匹養膘。

顯然,任何一個明眼人看到這個景象,都會明白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等這不知道幾萬匹馬都養肥了,就是又一場大戰的開端了……

阿里不哥之所以在忽必烈最爲虛弱的這個時候捲土重來,自然不會是偶然事件。

當初李璮造反之時,試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力量,不但寫信給其他世侯勸誘他們一同起事,還向西通過驛路向阿里不哥傳遞消息,“承認”他爲正統大汗,請求他授予官爵。

蒙古人由於地域廣大需要保持信息通暢,很注重驛路的設置,但是管理又不是很完善,公驛私驛並行,用後世的話說就是信息安全問題很嚴重。李璮本人就搭建過私有驛路,當初他從燕京救回兒子李彥簡就是通過自建的私驛,對於驛路的運行很熟悉,所以能夠加以利用,通過蒙古驛路向外傳遞消息。一時間,各方面真真假假的消息就在驛路上傳遞,各方分辨不及又怕誤了軍務,只能來一封就發一封,混亂甚至一直持續了半年之久。

最終,李璮反叛的消息就成功通過太原、平陽路的驛路傳到了草原上。後來忽必烈得知之後氣急,直接將這兩路的總管李毅奴哥和達魯花赤戴曲薛給砍了。

其實他們也挺倒黴的,底下人做事他們怎麼能管那麼細呢?更別說,河東山西的這塊地方,是當初窩闊臺分給朮赤、察合臺兩系的財賦份地,而這兩系一向同情阿里不哥,私底下有人幫着傳遞點消息,怎麼管的住啊!

不管怎麼樣,李璮叛亂的消息最終還是傳到阿里不哥那裡去了。在歷史上,由於李璮的速敗震懾了漢侯們和蒙古西道諸王,阿里不哥沒有取得足夠的支持,最終也不敢輕舉妄動。而在這個時空,李璮成功地守住了濟南,反而忽必烈的大軍撞了個灰頭土臉,威望大損,因此本來就對忽必烈不滿的西道諸王又蠢蠢欲動起來,給予了阿里不哥更多的支持,從而讓他能夠組織起又一場對忽必烈的遠征。

而這也最終爲中統三年的山東亂局畫上了句號。

第516章 文化場所第221章 合謀第733章 清理(加更)第768章   何去何從第603章 進擊的滕國 五第211章 告一段落第751章 科爾沁大草原第360章 私掠第319章 轉進第482章 尊皇討奸,大政奉還第496章 上洛第225章 自由港第76章 槍桿子第13章 改制會議第297章 徐州危急(今日四更)第402章 火器時代第591章 排隊槍斃第458章 另一個世界:買馬第326章 泰山之戰 一 入場第376章 三蹶名王第558章 沙漠風暴 六 大典第383章 勝利之後第143章 血肉磨坊第893章 出臨安第244章 新財政 一第492章 惡黨們正在沿澱川前進第370章 騎炮兵第272章 出賣第598章 訪問第493章 倒幕軍越過了水無瀨川第197章 這東海國我們認了!(感謝dsfdfdf的打賞,加更1/2)第76章 槍桿子第89章 光榮與夢想第679章 臨安條約第893章 出臨安第640章 大戰第497章 院政第482章 尊皇討奸,大政奉還第568章 通商 三第567章 通商 二第306章 東海號,再出發!第139章 初次交鋒第698章 陷阱後8章 戰場 二第872章 逆十字軍 一第96章 七艦戰歌 下第489章 不忘初心第84章 新的建設 er….等等,有麻煩了?第597章 擴張吧,東海關稅同盟!第453章 另一個世界:古裡第230章 戰爭之神第696章 親善第662章 臨安事變 四 概率與數量第432章 南下:溫州第899章 疾風暴雨 三第184章 育馬第149章 黎明之戰 二第509章 天塹變通途第731章 血色軍令第166章 火帽 下第157章 測地術(感謝江西胖哥的紅包,第三次加更)第1章 倒黴的同學會第545章 占城沙漠第288章 認捐第748章 黃河大決第192章 尖刀第429章 北上:韶窯第454章 另一個世界:軍事介入第292章 局破第661章 臨安事變 三 先進火炮系統第810章 殖民地攻略第862章 威尼斯的決意第855章 鑿空 十一 玉龍傑赤關於穿越者國度的遠景規劃第718章 天誅第692章 樊城之圍第174章 土地與人第380章 阿里不哥捲土重來第106章 全取膠東!第12章 事後第267章 天命之地第578章 黑龍江上 五 奴兒干第451章 北印度洋環流第904章 泉州第691章 兩廣第345章 千里路第727章 窮則戰術突破第576章 黑龍江上 三 真·隕星第622章 南印度第445章 另一個世界:龍牙交椅第246章 新財政 三第190章 雙桅星火級 上第412章 東進:高麗外交後11章 新年第518章 東海科舉第538章 大祭第469章 東洋景 上第221章 合謀第846章 鑿空 二 天山郡,黃草縣,鬆關第298章 濟南之圍(2/4)
第516章 文化場所第221章 合謀第733章 清理(加更)第768章   何去何從第603章 進擊的滕國 五第211章 告一段落第751章 科爾沁大草原第360章 私掠第319章 轉進第482章 尊皇討奸,大政奉還第496章 上洛第225章 自由港第76章 槍桿子第13章 改制會議第297章 徐州危急(今日四更)第402章 火器時代第591章 排隊槍斃第458章 另一個世界:買馬第326章 泰山之戰 一 入場第376章 三蹶名王第558章 沙漠風暴 六 大典第383章 勝利之後第143章 血肉磨坊第893章 出臨安第244章 新財政 一第492章 惡黨們正在沿澱川前進第370章 騎炮兵第272章 出賣第598章 訪問第493章 倒幕軍越過了水無瀨川第197章 這東海國我們認了!(感謝dsfdfdf的打賞,加更1/2)第76章 槍桿子第89章 光榮與夢想第679章 臨安條約第893章 出臨安第640章 大戰第497章 院政第482章 尊皇討奸,大政奉還第568章 通商 三第567章 通商 二第306章 東海號,再出發!第139章 初次交鋒第698章 陷阱後8章 戰場 二第872章 逆十字軍 一第96章 七艦戰歌 下第489章 不忘初心第84章 新的建設 er….等等,有麻煩了?第597章 擴張吧,東海關稅同盟!第453章 另一個世界:古裡第230章 戰爭之神第696章 親善第662章 臨安事變 四 概率與數量第432章 南下:溫州第899章 疾風暴雨 三第184章 育馬第149章 黎明之戰 二第509章 天塹變通途第731章 血色軍令第166章 火帽 下第157章 測地術(感謝江西胖哥的紅包,第三次加更)第1章 倒黴的同學會第545章 占城沙漠第288章 認捐第748章 黃河大決第192章 尖刀第429章 北上:韶窯第454章 另一個世界:軍事介入第292章 局破第661章 臨安事變 三 先進火炮系統第810章 殖民地攻略第862章 威尼斯的決意第855章 鑿空 十一 玉龍傑赤關於穿越者國度的遠景規劃第718章 天誅第692章 樊城之圍第174章 土地與人第380章 阿里不哥捲土重來第106章 全取膠東!第12章 事後第267章 天命之地第578章 黑龍江上 五 奴兒干第451章 北印度洋環流第904章 泉州第691章 兩廣第345章 千里路第727章 窮則戰術突破第576章 黑龍江上 三 真·隕星第622章 南印度第445章 另一個世界:龍牙交椅第246章 新財政 三第190章 雙桅星火級 上第412章 東進:高麗外交後11章 新年第518章 東海科舉第538章 大祭第469章 東洋景 上第221章 合謀第846章 鑿空 二 天山郡,黃草縣,鬆關第298章 濟南之圍(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