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清河之盟

1262年,9月2日,白露18日,濟南,北清河,東海號。

李庭芝走後,陸秀夫不得不咀嚼起了他的話。

幼年時的儒學教育和進入六藝學院以來在軍中接受的民族主義教育在他的腦中開始發生激盪。

我是宋人?食君之祿報君之憂,但是我並未食宋之祿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更該是東海人,但是我並不是在東海出生的啊?可是東海國亦是大宋的藩國,都是華夏之民,我,這,他們,我,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在陸秀夫陷入糾結的同時,陳宜中也因突然領悟到了什麼而感到了震驚。

他所震驚的並不是自己的身份認同,他出生在南宋,吃的也是南宋朝廷的米,所以自我認知是標準的宋人並沒有動搖。他之所以震驚,是因爲被李庭芝的話提醒後,回憶起了當初魏萬程請他寫的一篇以“亡國與亡天下奚辯”爲題的文章。

當初他只覺得是這用來對抗蒙古人的,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嘛,並未在意。但現在想想,這命題豈不是還有另一層含義,也就是“一姓興亡關我屁事”嗎?

這,這……難道東海人早就有不臣之心了?

不過他們幾人在今天只是無足輕重的小角色,糾結不糾結震驚不震驚都無關大局,真正有影響力的大佬,現在正一個個開始登場。

李璮甩開隨從的攙扶,沿着舷梯走上了甲板。

經過數月驚心動魄的守城戰,李璮的頭髮已經如同過了無數歲月一樣全白了,爲此今日他特別帶了一個大號的蹼頭遮掩一下。而且他從濟南城中出來之後,得知了外界所發生的劇烈變化,確實也產生了滄海桑田的感覺……我這隻與世隔絕幾個月,怎麼外面的世界一下子變了這麼多?當初知道東海軍能打,沒想到居然這麼能打,來勢洶洶的三十萬蒙軍,怎麼就被他們打成狗了?

也正是因爲這種震驚,在後面的和議之中,李璮就沒怎麼提出自己的意見,全盤接受了東海人爲他提出的條件。實際上東海人並沒讓他吃虧,把他的地盤擴張到了濟南府,並且爭取到了在南宋體系中的獨立地位,所付出的代價不過是割讓東南邊沂州莒州等本來也守不住的雞肋之地罷了。

李璮上船後,與李庭芝問候了幾句,便在船上海軍人員的引領下去了甲板上的會議桌前入座,喝茶裝作熱情地聊起了天,等待其他人的到來。

稍後,青陽夢炎也帶着一個護衛上了船,見到上級李庭芝後打了招呼,本想坐到他身邊去,結果卻發現位次早已定好了,只能坐去隔了兩個位子的自己名牌前,略帶尷尬地與二李隔空聊起天來。

不久後,夏貴、夏富父子也嘖嘖稱奇地登上船來了。

與李庭芝等朝廷忠臣不同,夏家與東海人的關係在收復東平之後急劇轉暖。東海商社有意扶持夏家在山東西部建立一個藩鎮性質的緩衝地帶,而夏貴對此也非常感興趣,雙方具有共同利益,一拍即合,迅速結成攻守同盟關係。

不過這只是暗地裡的,在幕後進行了一系列見不得人的交易並且達成共識後,雙方出於策略的考慮,表面上反而疏遠了起來,甚至還演了幾齣爭搶補給的戲碼,以免引發朝廷的猜忌。

夏貴讓夏富站在後面伺候,自己坐到席位中,剛和前面幾人打了招呼,船下就傳來了一陣喧鬧。然後幾人不禁站了起來,因爲今天這出大戲的重要角色,蒙古一方的代表們來了!

郭陽首先登上了船,對船上的幾位大員做了個揖,然後便站在舷梯邊引領蒙古那邊的大員上來。

第一個上船的是忽必烈的國信使郝經,他爲和議之事多次奔波,最後的簽訂儀式自然不會落下。

然後便是臉色鐵青的史天澤,實際上他早就對失敗有了準備,但當真的知道和議成功的時候還是感覺世界都崩潰了。不過和議關係到濟南蒙軍的撤離,必須有話事人出面協調此事,於是他便代表濟南蒙軍來出席此次會議了。

郝經和郭陽本來邀請合必赤也來參加,但這位大王實在丟不起那個人,也怕東海人來一次鴻門宴,所以就堅決不肯過來,不過派了愛將愛不花過來替代。

此外,還有幾名文武隨員,比如趙璧、陳嵬、通譯張惠、護衛懷都等人。

蒙古人一到(雖說其中大都是漢人),船上的氣氛頓時凝重起來。敵對雙方看着不久前還打生打死的彼此,一時間感慨萬千,還好郭陽及時講了個笑話,讓場面尬笑了過去。

人已到齊,本來就在船上指揮室的軍委會三人張船長、韓鬆、夏有書也走了下來,作爲東海軍方的代表參加這次會議。

東海號後甲板的面積不能說多麼充裕,沒法擺太大的會議桌,所以蒙宋雙方往兩邊一坐,位置就不夠了,三人只能坐在側面,莫名奇妙產生了一種中立第三方的感覺。

郭陽作爲全體大會的全權代表兼主持人,就只能佇在上首的位置,不過也沒法坐下只能站着,宣佈了儀式正式開始。

“噹噹!”

一陣雄壯的樂聲傳來,不禁將衆人的目光吸引到了船樓上方去,那是軍樂隊在進行演奏,後甲板位置不夠只能搬到頂上去。

文天祥不知道什麼時候也爬到了上面,拿出畫板攤了開來,開始記錄這個極富歷史意義的場面。在他嫺熟的筆技之下,用透視畫法構圖的甲板、炮位、會議桌、人羣、遠處的其他船隻和陸地漸漸成形,然後又開始逐一補充起了細節。

緊接着,已經在艙門位置列好隊的二十名海陸精英,隨着樂聲邁出劃一的步伐,整齊地走到軍委會三人背後,然後“唰”地一下停了下來,紅白雙色的陸軍在左,紅白藍三色的海軍在右,形成了一道堅實的背景牆。

看到這堵人牆,在座衆人的臉色不禁精彩起來。

儀仗兵並非東海人首創,搞些高大威猛的士兵裝點門面是各方軍頭都喜歡做的事情,就連南宋大慶殿都有所謂的“鎮殿將軍”呢。但這二十人,並不能說多麼高大威武,甚至身高都參差不齊,但是隻是往那邊一站,就有一股驚心動魄的氣勢,尤其是真正見識過東海軍的作戰方式的那些人,更是引發了難忘的回憶。

蒙古一方站着的隨從羣中,懷都甚至下意識地要往腰間摸刀,然後被愛不花瞪了回去。

“咳咳。”郭陽對這個效果很是滿意,咳嗽兩聲將衆人的目光拉了回來,“可喜可賀,經過多日努力,我們終於達成了和平的共識,讓我們……”

在一通廢話後,他終於進入了正題:“那麼,我便將和議內容宣讀於下,若無異議,各位便可簽約了。第一,從本日,也就是壬戌年……”

協議又臭又長,但主要內容是蒙宋雙方即刻停戰,並重新劃分地盤。

在東線,雙方以南北清河爲界。

在中線,雙方以徐、宿、蘄、懷遠、淮河、息州、襄陽一線爲界。

在西線,宋軍除了保有之前的控制區以及剛剛收復的瀘州,還可以收回尚在蒙軍掌握中但卻已經完全殘破的潼川府。至此,四川四路中,利州路和成都府路在蒙古手中,潼川府路和夔州路在宋朝手中,雙方可以說是瓜分了四川,這中間無險可守,將來說不得會產生什麼摩擦。

雙方就此罷兵,南北朝廷承認彼此是對等的存在,互派使節定期來往,並且在瀘州、襄陽、濟州、濱州、直沽寨五口設立榷場通商,允商人互通有無。

明面上的協議主要內容就是這些,大致上只是確認了目前的實際控制線。但這樣的協議已經足夠讓南宋朝廷上下欣喜了,連歲幣都不用納就和談了,哪裡還有這樣的好事呢?

於是,郭陽讀完協議後,雙方便再無異議,迅速在和平協議上簽字用印,和平終於真正地到來了!

……

有明面上的協議,自然就有暗地裡的協議。忽必烈和東海商社還有一筆另外的交易,即前者向後者支付一筆二百萬貫的款項,名義上是“貿易”,換取東海商社的一批武裝和盔甲(主要來自於繳獲,還有一些是東海產的盔甲和冷兵器,並且包括了四門原先要售予李璮的狼牙後裝炮,總價值不會超過十萬貫),而後者需要將冒險者協會撤離,並且允許一部分蒙軍撤出濟南。

當然,這筆交易是見不得光的,所以只是郝經與東海人私下達成協議,沒有放在這次的簽約儀式上。

不過,忽必烈財政緊張,一時也真拿不出那麼多現金。在陳嵬和王文統的反覆騰挪下,最終只湊出了約六十萬貫的金銀銅等貴金屬,又給了一批古董字畫工藝品折價五十萬貫,其中大部分是金朝宮藏的珍品,實際上若是慢慢出手的話百八十萬貫也不止,但是事急只能折價了。

剩下的,一部分用物資補足,比如大宗的煤鐵礦物,還有優質木材、馬匹、牛羊等等。當然,這些東西運輸緩慢,以蒙古朝廷的行政能力也很難調度,所以只能找些現成的,抵不了多少錢。更重要的,是陳嵬調撥了好幾百匠戶出來,又請忽必烈騰挪了上百匹產自西域的良馬,又把歸義營降兵的家眷送過來,加上前面的大宗貨物,才折了四十萬。

最後的五十萬,東海人見他們實在是沒辦法,便“貼心”地提議,他們可拿高麗的耽羅島抵債。

耽羅便是後世的濟州島,原先是一個附庸於高麗的獨立國家,後來被高麗朝廷設了郡縣治理,前不久才改稱“濟州”。不過,高麗收了這個島,更多的是處於一種彰顯權威的考慮,帶來的實際利益並不多。但這個島位於中國、高麗、日本海域交匯處,地理位置關鍵,而且面積足夠大,實際上是有很大價值的。在歷史上,元朝朝廷也認識到這個島的關鍵性,出於將它經營成攻伐日本的前線基地的目的,將它收歸了朝廷直轄。

東海人現在索要耽羅,很是有點趁火打劫的意思。

海洋部也曾經做過武力佔領耽羅的預案,以海軍的能力,佔領這麼個破島可謂不費吹灰之力,但是在成本上並不划算。因爲這意味着與高麗這樣一個大國全面開戰,每年幾十萬的貿易額必然因此中斷,還要花費大量軍費在島上駐軍以防高麗軍反攻,這代價可就海了去了。而收益卻並不高,除了一點點稅收和海產品,還能從島上得到什麼?所謂地理地位好,不就是便於與周邊貿易嗎?但是現在的貿易本來就暢通無阻啊!

所以,用武力攻佔耽羅是完全不划算的。但是,如果不是通過武力,而是通過談判獲得,那麼事情就容易多了。不需要付出太多額外成本,與高麗的貿易也不會中斷,高麗人要恨就恨宗主國蒙古人去吧!這麼一看,用五十萬換這個島,還是勉強可以接受的。

而對於蒙古人來說,反正那破島是高麗人的東西,隨手一劃不就出去了,自己完全沒有損失嘛。所以忽必烈雖然意識到了此中的問題,最後還是痛快的答應了,一道詔書下給了王禃,命他將濟州割與東海國。

於是這麼一來,這個協議最後就雙方皆滿意地達成了。

拋開那些雜七雜八的,本質上,這場交易就是忽必烈用二百萬貫財物換了幾萬精兵強將回來,讓他得以應付阿里不哥帶來的危機,攤在一個人頭上也就幾十貫,其實也算挺值的了。對於東海人來說,這雖然有些放虎歸山之嫌,但權衡一下當前局勢,要是被阿里不哥取代了忽必烈,帶着西域幾萬生力軍入主中原,那情況可要糟多了,所以還是把忽必烈強化一下,讓他跟弟弟好好抗一下吧。

當然,這筆交易牽扯太大,不可能一次交付完成,忽必烈也不會放心,所以從現在開始就已經在分批分期地進行了。爲免夜長夢多,海軍派遣一支小艦隊拿着忽必烈的詔書徑直去了耽羅島接收政權,另一邊則開始釋放一批蒙軍作爲交易的開始。

清河之上,就在雙方代表在東海號上籤訂和約的同時,十艘船隻從河南岸駛到了河北岸,將一千多蒙軍放了下來。

這些蒙軍暈頭轉向地下船,隨即被前來接應的軍官訓斥了一番,勉強排了個隊開始向北轉移。與此同時,東海財政部的人員開始清點對方送來的幾大箱子各類財物。

在他們旁邊,範龍城正帶着一個騎兵營,威風凜凜地監視着蒙軍的撤離。當他注意到這支隊伍中有不少色目人的時候,不禁冷笑了起來,突然一振臂,高喊道:“殺韃!”

東海騎兵們早已習慣了他們的主官的習慣,立刻也跟着高喊了起來:“殺韃,殺韃!”

數百人的怒吼聲匯成一道,爆發出了雷鳴般的震撼力,剛剛列隊的蒙軍精神本來就極度緊張,聽到這幾聲怒吼後,立刻嚇了個魂飛魄散,也不管根本沒人向他們發動攻擊,直接撒腿就向北方奔逃起來。其中有人跑得特別快,但也有更多人的餓了幾個月早就沒體力了,沒跑幾步就累趴到了地上,整個隊伍散亂得不成樣子,儼然一支接連吃了敗仗的喪家之師……呃,還真是!

北岸負責接引的一個蒙軍千夫長立刻帶人打馬過來,對着範龍城質問道:“你們作甚?這是破壞和議!告上去,你們可擔待不起的!”

範龍城冷笑道:“不過是吼了一聲而已,他們沒膽嚇跑了,關我們什麼事?”

千夫長似乎還搞不清情況,大喝一聲道:“你們這麼挑釁是嫌命長了?要是惹惱了大汗,他發兵過來……”

話音未落,範龍城就不耐煩了,瞬間抽出手槍朝他的腦袋旁開了一槍,他身後的騎兵們也齊刷刷抽出了刀子。

範龍城繼續舉槍對着他:“想打?那儘管放馬過來!你倒是回去問問,看忽必烈是想要我的命還是你的命?”

千夫長腦子嗡嗡作響,看看黑洞洞的槍口,又看看旁邊的無數鋼刀,不敢輕舉妄動,服了個軟就掉頭回去了。

在他背後,範龍城帶領東海軍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來。這樣的笑聲傳到在場的其他蒙古軍官那裡,很刺耳,但又不得不忍住,給他們的心裡種下了一棵深深的刺。

就這樣,今天的這次意義重大的和平典禮,就這樣在“和平友好”的氣氛中結束了。

這個標誌性的事件,記錄着歷史進程的重大轉折,某種意義上,它是古典時代的正式終結,也是一系列影響深遠的事件的開端,意義再怎麼強調也不爲過。

後世,歷史學家追根溯源,將這個節點稱之爲:

“清河之盟”。

第572章 大哉乾元 上(今日四更 1/4)第713章 最後一戰第765章 圍剿第494章 義士們進入了山城國第112章 山河防線 一 棱堡第531章 驅逐艦 下第622章 南印度第278章 沭水航路第654章 禮崩樂壞第132章 攻取乳山 下第862章 威尼斯的決意第469章 東洋景 上第391章 金融手段第539章 出海第268章 金丹計劃第275章 滿萬了第228章 火炮第860章 節日第369章 角色反了第544章 無線電第886章 成都會戰 上第63章 金口新區第905章 亂第700章 散兵第127章 人生如夢第220章 是大汗,也是皇帝後11章 新年第181章 兵役制度 三第673章 重鑄秩序第275章 滿萬了第573章 大哉乾元 下 (2/4)第308章 攻取利津第556章 沙漠風暴 四 澳門第264章 呼之欲出第466章 回家:一個道姑第846章 鑿空 二 天山郡,黃草縣,鬆關第322章 開幕第525章 運馬船第53章 逆風航線第360章 私掠第425章 後勤第129章 十字路口第437章 南下:真臘第43章 慶元府第741章 雙城(加更)第46章 縱橫號第6章 軍訓第489章 不忘初心第662章 臨安事變 四 概率與數量第459章 另一個世界:青花瓷第657章 戰列巡洋艦第401章 真正的立國第322章 開幕第7章 即墨城第419章 東進:白銀貿易流第468章 回家:英雄歸來後21章 決戰海角天涯 下第670章 臨安事變 十二 滿千不可敵第515章 熱點項目第642章 割草第87章 獅子搏兔 上第843章 星星峽第816章 新航路 五 地球的另一端第684章 都好起來了 二 (加更)第371章 爆炸彈後16章 至暗時刻第644章 一份爲期十年的停戰第758章 征服大漠第843章 星星峽第198章 這次我來做初一(感謝dsfdfdf的打賞,加更2/2)第65章 星火級(第二更)第639章 關門第49章 曲線第699章 前哨戰第286章 天下又雙叒叕震動了第672章 天無二日第305章 封鎖第313章 大殺四方第650章 奈何大宋有高達第550章 謀國第342章 正向溪堂歡笑第331章 泰山之戰 六 騎對騎,鐵浮屠重現江湖!第851章 鑿空 七 彈道學第6章 軍訓第853章 鑿空 九 賽藍城第219章 新泰縣第281章 營救第168章 硫酸 下第868章 黑海第62章 北地貿易 三後19章 大海第157章 測地術(感謝江西胖哥的紅包,第三次加更)第111章 外交攻勢 下第642章 割草第330章 泰山之戰 五 衝陣第770章 二、主流文化爲……第360章 私掠第219章 新泰縣第697章 沿江擊節
第572章 大哉乾元 上(今日四更 1/4)第713章 最後一戰第765章 圍剿第494章 義士們進入了山城國第112章 山河防線 一 棱堡第531章 驅逐艦 下第622章 南印度第278章 沭水航路第654章 禮崩樂壞第132章 攻取乳山 下第862章 威尼斯的決意第469章 東洋景 上第391章 金融手段第539章 出海第268章 金丹計劃第275章 滿萬了第228章 火炮第860章 節日第369章 角色反了第544章 無線電第886章 成都會戰 上第63章 金口新區第905章 亂第700章 散兵第127章 人生如夢第220章 是大汗,也是皇帝後11章 新年第181章 兵役制度 三第673章 重鑄秩序第275章 滿萬了第573章 大哉乾元 下 (2/4)第308章 攻取利津第556章 沙漠風暴 四 澳門第264章 呼之欲出第466章 回家:一個道姑第846章 鑿空 二 天山郡,黃草縣,鬆關第322章 開幕第525章 運馬船第53章 逆風航線第360章 私掠第425章 後勤第129章 十字路口第437章 南下:真臘第43章 慶元府第741章 雙城(加更)第46章 縱橫號第6章 軍訓第489章 不忘初心第662章 臨安事變 四 概率與數量第459章 另一個世界:青花瓷第657章 戰列巡洋艦第401章 真正的立國第322章 開幕第7章 即墨城第419章 東進:白銀貿易流第468章 回家:英雄歸來後21章 決戰海角天涯 下第670章 臨安事變 十二 滿千不可敵第515章 熱點項目第642章 割草第87章 獅子搏兔 上第843章 星星峽第816章 新航路 五 地球的另一端第684章 都好起來了 二 (加更)第371章 爆炸彈後16章 至暗時刻第644章 一份爲期十年的停戰第758章 征服大漠第843章 星星峽第198章 這次我來做初一(感謝dsfdfdf的打賞,加更2/2)第65章 星火級(第二更)第639章 關門第49章 曲線第699章 前哨戰第286章 天下又雙叒叕震動了第672章 天無二日第305章 封鎖第313章 大殺四方第650章 奈何大宋有高達第550章 謀國第342章 正向溪堂歡笑第331章 泰山之戰 六 騎對騎,鐵浮屠重現江湖!第851章 鑿空 七 彈道學第6章 軍訓第853章 鑿空 九 賽藍城第219章 新泰縣第281章 營救第168章 硫酸 下第868章 黑海第62章 北地貿易 三後19章 大海第157章 測地術(感謝江西胖哥的紅包,第三次加更)第111章 外交攻勢 下第642章 割草第330章 泰山之戰 五 衝陣第770章 二、主流文化爲……第360章 私掠第219章 新泰縣第697章 沿江擊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