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事變

1273年,癸酉,南宋鹹淳九年,元朝至元十年,東海商社登陸第十九年。

4月12日,10:30,臨安。

四十歲的陳宜中,就站在那裡,複雜的目光望過去,都是自己二十歲的影子。

當初寶祐年間,他還在太學就讀的時候,當朝權相丁大全倒行逆施、肆意妄爲,惹得民間怨聲載道。他與黃鏞、林則祖等五位同窗不懼權貴,勇敢地站了出來,上書官家聲討丁大全,並號召世人共反這個奸相。

那是多麼一段意氣風發的歲月啊,年輕人的激情與情懷完全迸發了出來,雖然最後遭到了丁大全的打擊報復,但人生有此一遭,無疑是值了。

也正是因爲這段經歷,他和他的同窗才贏得了“六君子”的美名,也爲他後來的仕途鋪平了道路,也纔有了他現在的榮華富貴……而有了榮華富貴之後,他的立場也悄然調轉了!

“年輕真好啊……”

陳宜中感嘆了一句,然後收起了感嘆的思緒,換上了一副嚴峻的表情,冷冷地一揮手道:“前進!”

這個模糊的命令很快被他身邊的新編禁軍軍官轉化成了具體的口令,然後御街南端一部嚴陣以待的新軍舉起了盾牌,排出了一個足以將整條街擠滿的龜甲陣,向北邊推擠了過去。

在這羣武夫正對着的方向,有一大批穿着長衫高冠的文士,同樣把不寬的御街擠得熙熙攘攘。他們不久前還士氣高昂,一路從城西的風波亭出發,經過國子監、太學,沿着御街一路南行,喊着口號,試圖去皇城根下向朝廷請願。然而現在秀才遇到了兵,自然是沒法說理了,整齊的口號一下子變成了譁然之聲,士氣不由得矮了下來,頂在前面的人嚥着口水,不知道該怎麼辦,後面的人則有意無意地向後排和兩邊的街巷挪動,做好了退卻的準備。

今年初,蔡國公高達試圖收復一部分北方故土,結果兵敗被俘,這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朝廷得知之後自然是雷霆大怒,賈似道很快取得了皇帝的同意,將一軍新軍調往湖北蔡國邊界,並要求高家遣人赴行在請罪並講明情況。

賈似道一向與高達不睦,此舉顯然有趁機報復之嫌,但畢竟高達無令出擊在先,旁人也不好說什麼。

而更令人憂慮的是,元國在擊敗高達之後並未停手,反而向淮西、襄樊前線增派兵力,一時間局勢震動,天下人爲之側目,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意。

在這種時候,朝廷卻未覺醒過來,沒有加強對蒙元的防禦,反而仍在不斷對安南增兵,在各地厲行清田,在信陽與蔡軍殘部拉鋸,在朝中打擊“高黨”,高官們仍然日夜鶯歌、醉生夢死。這便引發了有識之士的憂慮,他們在輿論和公開場合表達自己的不滿,要求朝廷停止無謂的內耗行爲,專心應對元國的威脅,相互串聯之下,最終有了這次的大遊行。

隊伍中有着大量來自各地的名士,但其中的骨幹卻是太學生,畢竟他們有激情、平日住在一起組織起來也方便,可以說是活動的主體。他們打出了“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停止清田,專心抗敵!”等口號,希望朝廷能收縮精力,專心對付元朝的威脅。

名士們結成的團隊浩浩蕩蕩,旁邊的街巷中還有大量看熱鬧的民衆,其中不少人還學着秀才們喊上兩句。

各大報社的記者們現在更是奮筆疾書,有的用慷慨激昂的文字記錄下遊行盛況,有的用現代素描技巧在畫板上龍飛鳳舞,一副副簡單卻傳神的圖像不斷浮現出來。

如此之盛況,幾乎可以確定會載入史冊了。

不過,他們自以爲自己是正義的,可朝廷卻並不這麼看。對於賈似道來說,元朝的威脅是遙遠的,可這種形同逼宮的有組織遊行的威脅卻是近在眼前實實在在的——若是就讓他們這麼成了,以後有點事就再來一次,那他這個丞相還怎麼當?

所以,賈似道就令陳宜中出面解決此事——之所以派他來,自然是因爲當年他就是這麼起家的,大概會更有經驗些——但面對洶涌的民意,陳宜中也沒什麼好辦法,只能帶兵來跟他們說理了。

現在,面對徐徐推進的盾牆,遊行隊伍果然慌亂起來。陳宜中從高臺上望去,北面的隊伍後方不斷有人散去,看來整個隊伍消散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他鬆了一口氣,捋着鬍子說道:“好,這樣就好——”

“且慢!”

正當危機即將解決的時候,遊行隊伍中卻突然衝出了十幾個男子,衝到了盾牆前面試圖阻止他們的推進——單憑他們這點力氣肯定是擋不住的,但大宋重文輕武了幾百年,士兵們心裡對於這些讀書人還是很敬畏,剛纔遠遠地嚇一嚇也就罷了,現在面對面地接觸起來,就不知道該不該繼續推了。於是一時間盾牆還真就停了下來。

陳宜中當場暗罵了一句,定睛一看,在這幫人裡發現了一個眼熟的身影,然後便氣不打一處來,忍不住在隨從的陪護下去到了前線,對他罵道:“文宋瑞,你身爲朝廷命官,與一幫亂民廝混在一起胡鬧,成何體統?!”

沒錯,領頭鬧事的這個中年男子正是著名法律專家、畫家兼實業家文天祥——這麼熱鬧的場面,怎能少得了他的身影呢?

文天祥見陳宜中過來,笑了一下,打招呼道:“喲,是與權兄啊,你這一直藏頭露尾的,我還以爲是那家的龜公呢,真沒認出來。與權剛纔說的可不對,我現在哪裡是什麼朝廷命官,只是一介白身而已,怎麼就不能廝混了?再說了,我們這是向天子請命,都是正經出身的士人,可不是什麼亂民哪!”

呃,之前文天祥因爲得罪賈似道太過,已經被御史找了個理由彈劾,官職一擼到底,確實算不上官了。但也算不上白身,他這麼一說,倒有些賭氣的意味。

陳宜中一跺腳:“你莫要意氣用事!朝廷已經有意着你去湖南提刑,你現在這麼胡鬧,不是自毀前程嗎?”

文天祥哈哈一笑,然後嚴肅了起來:“與權好意,在下心領了。不過,自毀前程?朝廷現在悶起頭來自行其是,人人只知橫徵暴斂,罔顧陸沉危機,這纔是自毀前程啊!”

陳宜中往西南方後樂園的方向一拱手:“太師高瞻遠矚,自有謀劃,你這什麼都不知道,如何敢評判他老人家?你們這麼鬧下去,朝廷無法正常辦事,便是好事也變成壞事了!”

文天祥哼了一聲:“是好是壞,世人自會用眼去看,怎麼能讓賈師憲一人決斷?”

他倆這一見面,自然是誰也說不服誰,不過停了這麼一陣子,後面的遊行隊伍見盾牆不進了,頓時重拾信心,重新喊起了口號向前進了起來。

這下子就換士兵們緊張了,等秀才們過來,他們能怎麼辦?打肯定是不行的,但退又不能退,難道只能被動挨打?

於是,盾牆不可避免地動搖起來。見狀,陳宜中急了,對文天祥喝道:“宋瑞,趕緊帶你的人讓開,不然我就不客氣了!”

文天祥仍然一副硬骨頭:“該讓的是你們!快讓開,讓我們面見官家,不然你們這就是矇蔽聖聽了。”

這時圍繞在文天祥身邊的士子已經越來越多,他們見文天祥辯論不落下風,底氣一下子就足了起來,這時候也跟着起鬨道:“矇蔽聖聽!”“小人作祟!”

聲音越來越大,陳宜中臉色慘白,一咬牙,指着文天祥說道:“宋瑞,今日你便是罪魁禍首!”

說完,他便往後退了一步,然後惡狠狠地下令道:“前進!”

周圍的人,不管是自己人還是對面的人,都是一愣。一個軍官湊上來道:“給事中,前,前面可都是士人啊!”

“我知道!”陳宜中額頭上青筋暴露,“又沒讓你用槍捅,就用盾壓過去,傷不了他們!你快去,有事我頂着!”

他都這麼說了,軍官自然沒辦法,只得走到前面去,指令着士兵們舉盾繼續推進。

“陳與權,你真是道德淪喪,有辱斯文!”文天祥隔得並不遠,對他們的對話聽得一清二楚,這時怒火攻心,對他喝罵起來。

雖然兩人現在的立場不同,但從階級上來說都是士大夫一級。大宋一向是以文馭武,現在陳宜中居然公然命令武人壓制文人,這不僅是立場的敵對,也是對階級的背叛!

陳宜中並不理他,哼了一聲便拂袖背過了手去,任由文天祥等人在後面喝罵。不過不管是他還是文天祥,此時並未真正意識到這個事件將產生的影響……

士兵們舉着盾牆向前推進過去,一直撞到了文天祥等人的身上。一開始,他們的力度雖大,但算是緩力,只是擠壓着對面的文弱書生們,並沒有什麼危險。但這反而助長了書生們的士氣,很快就有人喊道:“同仁們,這些丘八力氣雖大,但也不過百人罷了,咱們齊心協力把他們推回去!”

“好!”“用力!”書生們羣情激憤,很快響起了一片應和之聲,你推我我推你,向前擠壓了過去。

誠如發起者所說,他們人數衆多,真推起來並不會落了下風。可是,他們畢竟不是經過了嚴格訓練的士兵,毫無列陣的章法,擠壓之下人羣很快混亂了起來,然後就是——

“啊!”“啊!”“別擠了!”

人羣作爲一個混沌系統,一點混亂開始後很快開始了坍塌進程,從勉強還能騰挪的隊形狀態轉化成完全無序的混亂狀態。幾乎人人身不由己,在別人的推擠下無序運動,同時自己也在推擠着別人,爲這份混亂添磚加瓦。最後,有人甚至被推搡到了地上。而這一片混亂之下,這個小事故很快被忽視,後面的人不由自主地補上了缺口,然後就不由自主地踩到了倒地者的身上。這樣的事故不會只有一例,很快慘叫聲便此起彼伏從人羣中散發出來,然後就是——

“死人啦!”

一名瘦弱的書生倒地後無力起身,活生生被周圍的人踩踏致死,當詭異的氣味從他身上發出來的時候,終於有人發現這個情況,然後便發出了驚恐的聲音。

這一聲音從隊伍中央傳了出來,頓時給狂熱的氣氛潑了一頭冷水,然後又添了一把火——現場的人知道是踩死的,可旁邊的人不知道啊。於是報喪聲在傳播過程中很快變了味,“死人啦”先是變成了“殺人啦”,然後就是“卒子殺人啦!”“快跑啊!”

這一謠言傳遍了整個隊伍,士子們無心分辨謠言的真假,只想儘快逃離這個是非之地,然後,就造成了更大的混亂。逃離的過程中,更多的踩踏事故產生了,哀嚎聲和臭味很快遍佈了整條御街,不知道有多少人莫名其妙地折在了自己人的腳下。

陳宜中在後面看得傻眼了,他明明只是想驅散隊伍,怎麼鬧出人命來了?他趕緊對手下下令道:“快,快上去救人!”

士兵們慌亂地衝了上去,試圖將踩踏事故的受害者從地上救起來,然而這一幕落在有心人眼裡,便變成了他們行兇的罪證,更多的謠言流傳了出來。

這些流言即使尚未傳到陳宜中耳裡,他也已經意識到了大事不好——出了這麼大的亂子,這些倒黴的小子誰知道有什麼背景,日後定然輿論大譁,即使是賈相也未必能壓下去——而且他也未必會強壓,多半會把自己扔出來平衆怒,這下可就倒黴了。

所以,他立刻做出了判斷——必須找個背鍋的!

可是該找誰背呢?他焦慮地環顧四周,然後很快就發現了一個合適的目標,於是當機立斷,指着前面不遠處正在救人的文天祥對軍官喊道:“去,把這個亂臣賊子給我拿下!”

“哈?”軍官沒他腦子轉得那麼快,一時沒反應過來,“爲何?”

陳宜中氣不打一處來,連忙罵了兩句,催促他快過去,而這個軍官也大概明白了情況,趕緊召集兵員了。

不過他們鬧了這麼一陣,也驚動了文天祥,讓他意識到了不好。現在他也顧不得救人了,帶着幾個友人一溜煙地向旁邊的小巷鑽了進去,不知道往哪逃了。這幾個書生的腳力沒法跟士兵比,但後者今天爲了壯膽穿了重甲,行動不便,硬是沒追上。

回來報信的部將氣喘吁吁地說道:“給事中,他們出了崇新門,往東去了。我已命手下繼續追了,不過,您看……”

“他們是往京東商城去了!”陳宜中很快做出了判斷,文天祥與東海人關係匪淺,這時候肯定是去尋求他們的庇護了。“可惡的東海人,之前他們整天上書要朝廷停戰,這次遊行說不得也是他們煽動的,現在又給我添麻煩!”

他在原地不斷轉圈踱着步,最後一咬牙,取出賈似道給他的令牌,做出了又一個未來影響將遠遠超出他預期的決定:“去,召集你部全員,去把京東商城圍了,找他們要人!”

第209章 京東商城第900章 硬骨頭第377章 空心方陣第381章 重鑄秩序第240章 六藝學院第778章 第三把火:大包圍第675章 從中央王朝到民族國家第413章 東進:等待第729章 四野要入關了!第848章 鑿空 四 三汗會盟第31章 起點號第559章 沙漠風暴 七 文明之歌第491章 混世魔王在難波登陸第754章 會盟 三第407章 東海關稅同盟 上第441章 南洋戰略第190章 雙桅星火級 上第44章 透視畫法與糖第751章 科爾沁大草原第697章 沿江擊節第345章 千里路第458章 另一個世界:買馬第140章 分兵第666章 臨安事變 八 昨日重現第772章 四、政體爲……第443章 另一個世界:羅衛第480章 老朋友第647章 陷入泥潭了?(加更1/2)第498章 關原第538章 大祭第383章 勝利之後第835章 熱那亞的崛起 七 地中海上的炮聲第282章 震怒第309章 清空第313章 大殺四方第435章 南下:離島第301章 劫掠第643章 安條克復仇軍第584章 北上第518章 東海科舉第525章 運馬船第353章 關門第353章 關門第105章 戰時經濟 三第607章 李氏朝鮮 四第824章 曙光 (加更)第247章 教育事業第585章 拓展後7章 戰場第707章 黃州大撤退第714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第679章 臨安條約第878章 吊死威尼斯總督第340章 艦炮支援第826章 闖關第176章 東海法系(加更)第501章 窮途末路第352章 崩解第311章 前衛戰第741章 雙城(加更)第208章 功成歸來第178章 火炮設計第184章 育馬第642章 割草第187章 歸來第380章 阿里不哥捲土重來第16章 募工第673章 重鑄秩序第732章 陷盧龍第861章 外部勢力後8章 戰場 二後18章 搶冬第235章 劫郝經 下第242章 技術驗證船 二第474章 國使後19章 大海第768章   何去何從第539章 出海第692章 樊城之圍第630章 鐵血強宋 三 馬政(加更)第705章 巷戰第410章 向東望第111章 外交攻勢 下第848章 鑿空 四 三汗會盟第791章 邕桂分流 下第688章 賈似道的奮鬥第189章 五九軍制第333章 泰山之戰 八 山動第493章 倒幕軍越過了水無瀨川第114章 山河防線 三 75mm炮族第700章 散兵第752章 會盟 一(加更)第754章 會盟 三第887章 成都會戰 下第15章 海洋事業第896章 與你何干第417章 東進:瀛山島第369章 角色反了後3章 干涉第373章 正主來了
第209章 京東商城第900章 硬骨頭第377章 空心方陣第381章 重鑄秩序第240章 六藝學院第778章 第三把火:大包圍第675章 從中央王朝到民族國家第413章 東進:等待第729章 四野要入關了!第848章 鑿空 四 三汗會盟第31章 起點號第559章 沙漠風暴 七 文明之歌第491章 混世魔王在難波登陸第754章 會盟 三第407章 東海關稅同盟 上第441章 南洋戰略第190章 雙桅星火級 上第44章 透視畫法與糖第751章 科爾沁大草原第697章 沿江擊節第345章 千里路第458章 另一個世界:買馬第140章 分兵第666章 臨安事變 八 昨日重現第772章 四、政體爲……第443章 另一個世界:羅衛第480章 老朋友第647章 陷入泥潭了?(加更1/2)第498章 關原第538章 大祭第383章 勝利之後第835章 熱那亞的崛起 七 地中海上的炮聲第282章 震怒第309章 清空第313章 大殺四方第435章 南下:離島第301章 劫掠第643章 安條克復仇軍第584章 北上第518章 東海科舉第525章 運馬船第353章 關門第353章 關門第105章 戰時經濟 三第607章 李氏朝鮮 四第824章 曙光 (加更)第247章 教育事業第585章 拓展後7章 戰場第707章 黃州大撤退第714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第679章 臨安條約第878章 吊死威尼斯總督第340章 艦炮支援第826章 闖關第176章 東海法系(加更)第501章 窮途末路第352章 崩解第311章 前衛戰第741章 雙城(加更)第208章 功成歸來第178章 火炮設計第184章 育馬第642章 割草第187章 歸來第380章 阿里不哥捲土重來第16章 募工第673章 重鑄秩序第732章 陷盧龍第861章 外部勢力後8章 戰場 二後18章 搶冬第235章 劫郝經 下第242章 技術驗證船 二第474章 國使後19章 大海第768章   何去何從第539章 出海第692章 樊城之圍第630章 鐵血強宋 三 馬政(加更)第705章 巷戰第410章 向東望第111章 外交攻勢 下第848章 鑿空 四 三汗會盟第791章 邕桂分流 下第688章 賈似道的奮鬥第189章 五九軍制第333章 泰山之戰 八 山動第493章 倒幕軍越過了水無瀨川第114章 山河防線 三 75mm炮族第700章 散兵第752章 會盟 一(加更)第754章 會盟 三第887章 成都會戰 下第15章 海洋事業第896章 與你何干第417章 東進:瀛山島第369章 角色反了後3章 干涉第373章 正主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