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玄武青龍決之十:大對決(2)

開原城。

就在前幾日,留守開原城的漢軍鑲紅旗梅勒額真金俊接到皇太極的密令——除去城池東北邊扼控大清河(葉赫河的下游)的鎮北關以外,開原城周圍的十個小堡、關隘的軍力全部撤到開原城等候下一步命令。

在開原城周圍,最大的一個城堡,便是扼控北上梨樹城要道的清陽堡了。

清陽堡,原本是大明在遼東最北面的堡壘,又稱清陽所,乃是一個千戶所,以前的明軍爲了防備蒙古人,在清陽堡可是設置了實打實的一千馬步軍,這裡的守禦千戶還多半掛着遼東都指揮使司都司一職,開原兵備道的衙門也設在這裡。

如今這裡也有漢軍旗三個牛錄的兵馬在此鎮守,其守將卻是上次在遼陽大言不慚被代善一封書信發配到這裡的夏承德之子夏舒,他手底下的這三個牛錄正是夏承德所獲爵位名下的一千漢人青壯。

其實按照皇太極的心思,像夏舒這樣不安分的人,應該打發到一個不緊要的地方去纔是正經,不過如今清陽堡北邊有孟喬芳五千精銳鎮守的梨樹城,東北邊有恩格圖五千蒙古騎兵,西北邊是科爾沁的部落,他區區一個正紅旗的三個牛錄着實翻不起大浪。

何況,自從他親自帶着大軍北上之後,根本就是打着只許勝不許敗的主意去的。

於是,一個潛在的不安定分子就這樣調到了清陽堡。

當然了,這也是在向漢軍正紅旗兩個固山額真之一的夏承德示好,否則一味猜忌的話,你讓境內衆多的漢軍怎麼想?

清陽堡接到命令後立即行動了,在當天晚上便抵達了開原。

此時,開原城已經關門了,金俊得知夏舒竟然在一日之內就趕到了開原,這心裡又是高興,又狂罵不止,“雖然皇上說要在三日之內趕到,不過你小子一日功夫便趕到了,你不是故意邀功便是別有用心!”

不過人家早早地趕到開原城協助自己守城,人家父親還是兵部右侍郎,這面子上總要給幾分——雖然在皇太極眼裡,金礪比夏承德重要多了,而金礪沒有兒子,今後這爵位、職位最終要他這位弟弟來承襲。

金俊趕到北城門,下面正整整齊齊排着夏舒的一千正紅旗步軍,而大隊的前面也有幾騎,當中的那位不是夏舒是誰?

此時,八面城戰事的消息並沒有傳到開原城,不過濟爾哈朗七千騎在大黑山東麓幾乎全軍覆沒的消息卻傳到了他這裡——因爲也有潰兵逃到了開原。

“難道是這廝聽到大黑山戰事的消息後畏懼了,接到命令便迫不及待地跑回像開原這樣的大城?”

“多半如此”,金俊一聲冷哼,不過他也挑不出半點毛病,這按照以前的規矩,還必須嘉獎纔是。

“開門!”

隨着金俊一聲令下,北門打開了,夏舒帶着一千正紅旗漢軍進來了。

看着夏舒那張略顯得有些疲倦的臉,金俊略有些過意不去,心想:“沒準人家就是因爲前不久調動的因素而極力想表現以挽回皇上的信任呢,自己保不準錯怪了他”

果然,夏舒見到金俊後趕緊下了馬,行了軍禮後又問道:“大人,今晚我部住在哪裡?可有值守任務?”

這下金俊更是過意不去了,人家風塵僕僕從清陽堡趕過來,如此之晚還問着值守的事情,還真是讓人感動啊。

“算了,你等進駐南大營,明日再說值守的事情,等會兒在我府裡給你等接風洗塵!”

“不用了”,夏舒卻是一臉肅然,“軍情嚴峻,我等也就是趕了四十里路,些許疲累何足掛齒,今晚無論如何也要我部上牆值守”

金俊心裡愈發感動起來,“都說夏承德的兒子是一個浪蕩子弟,不過經此一變後他還真是懂事了,知曉給自己父親分憂了,嗯,也罷,等此間事一了,我一定要上書郡王爺,像他這樣忠於職守之人朝廷應該大力褒獎纔是”

“也罷”,金俊說道,“開原城太大,自從郡王爺的大軍北上之後,本將手下這三千人馬幾乎每晚都在城頭值守,確實也疲累了,今晚你等就鎮守南門,明晚等其它堡子的人到了再輪換下來,如何?”

“遵命!”

夏舒毫不猶疑地答應了。

其實,金俊也藏了一個心眼,他不讓夏舒鎮守北門、東門、西門,而是南門,就算這廝有什麼不好的勾當,也影響不大。

因爲開原城就建在大清河的北岸,其防禦重點就是北、東、西三邊,那裡是靠近邊牆的地方,而南面是腹地,又面臨大河,一般情形下完全不需過多關注。

金俊見夏舒接受命令如此爽快,自己更加過意不去,他拍拍夏舒的肩膀,“今晚殺一頭豬,犒勞你部”

“多謝大人!”

……

一夜無話,不過就在夏舒部酒足飯飽後在城頭值守起來時,在開原城的東邊,離城池約莫六十里的邊牆附近,一支大軍正藏在那裡。

說起這開原附近的邊牆,以前在李成樑時代就已經殘破不堪了,不時有邊牆之外的蒙古人、女真人翻越邊牆進入關內劫掠的事發生,不過在那時攝於李成樑三千家丁的威力,彼等並不敢大規模地入關。

在老奴崛起,建州與大明戰事頻仍時,這邊牆根本是四處透風了,等建州人完全佔據了遼東,並與北邊的科爾沁部落交好,這邊牆的用處就更不大了,彼等肯定不會耗費人力財力去修葺,真正的修葺還得等到康熙年間修建“柳條邊”時。

邊牆底下,一人身穿清兵服飾,正在向另外一人說着什麼。

那人頭戴大帽,身穿棉甲,赫然是如今大夏國瀚海軍步軍的裝扮!

不多時,當那人轉過臉來,在月色下,一個約莫三十多歲中年漢子的面目便顯露出來。

吳應龍!

孫傳宇大軍那支唯一步軍的統領。

……

不多久,吳應龍的大軍全部越過了邊牆,來到了關內,從這裡,徑直向西行走約莫六十里便是開原城!

六十里,想要一個晚上就奔襲到位,如今也只有長期進行體能訓練的瀚海軍能辦到。

吳應龍的隊伍裡還有一百騎兵,他們都是清兵打扮,他們今晚的任務也很重要——肅清前面這六十里路上開原城清兵的偵騎。

一開始,吳應龍還在忐忑着,生怕在半路上碰到清兵的大隊人馬,不過走到一半時他便放下心來,前面的偵騎不時傳來情報。

“將軍,敵人偵騎大多在開原城北面遊弋,東面的偵騎很少,寥寥數騎都被我等擊殺了,可放心前往”

寅時末刻開始的時分(凌晨四點左右),開原城灰濛濛的身影已經出現在衆人面前了,不過他們想要進抵南城門,尚有一道關口——大清河。

不過,興許是敵人沒有想到瀚海軍能從東邊幾乎沒有道路的大山穿過來,南面又是通往鐵嶺衛城的官道,大清河上唯一的一座木橋此時並沒有拆掉,吳應龍的三千人馬有驚無險地越過了大清河。

時間來到寅卯之交時分(凌晨五點左右),東邊的天空已經有些矇矇亮了,此時,開原城牆上的所有清兵幾乎都在沉沉睡着,在城頭值守的人也抱着長槍、短刀靠着女牆打着盹。

當然了,除了鎮守南門的夏舒部。

夏舒,本來不是大夏國名單上的人物,不過當他的父親被取消了兵權,調到了瀋陽擔任兵部右侍郎,而自己也被調到偏遠的青陽堡鎮守時,灰衣衛在第一時間便找上了他,一開始,夏舒打死也不同意投降大夏國。

也是,他若是降了,他的父親怎麼辦?

不過隨着孟喬芳以及嶽託麾下衆多漢軍、滿洲軍將看向他時露出的那種不屑與嘲諷讓他這位原本是漢軍正紅旗固山額真長子,在遼陽過着舒舒服服小日子的公子爺一下從雲端跌落。

最後他答應了灰衣衛,至於自己的父親,他在內心裡還巴不得他早早死了,因爲這廝與夏承德的一個小妾一向眉來眼去,若是夏承德一死,他的那些小妾不都是自己的了嗎?

什麼?倫理道德?自從加入八旗之後這些東西還有嗎?按照滿洲八旗的風俗,父親的小妾裡,凡是沒有生下兒女的,在父親死後再嫁給兒子們也很普遍。

於是,在一個月朗星稀的夜晚,吳應龍的三千瀚海軍大大方方從南門進了城池,並利用城裡金俊兵馬熟睡困頓之際一舉拿下了開原城!

開原城一下,皇太極大軍向南撤退的難道便被封死了,到時候,彼等若是敗退了,就只有繼續向西行走,沿着大清河南下到鐵嶺了,何況,由於事出突然,包括金俊在內的三千漢軍八旗兵沒怎麼抵抗便束手就擒,整座城池沒有一個漏網之魚,就算皇太極帶着大軍南下,還不知曉開原城已經失守!

拿下開原城後,吳應龍將金俊軍隊裡的“旗丁”全部斬殺,只留下阿哈、披甲人兩類——按照八旗規制,一旗之中的丁壯包括三類:旗丁、披甲人、阿哈,旗丁自然是主子,披甲人沒有入旗,但還是有土地的,不過在沒有自己的阿哈之前需要自己耕種,而阿哈則純粹是農奴。

漢軍旗不像滿洲八旗,披甲人目前根本沒有像歷史上索倫人那樣的犯官家屬奴隸,只有分發的少量田地,需要自己耕種,不過若是他們獲得了軍功便能入旗籍,一旦入了旗籍便可以擁有阿哈奴才給自己耕種。

按照尼堪初步的想法,若是能順利拿下遼東,所有的旗人都在他的“消滅”之列,而披甲人和阿哈則是他爭取的對象。

第五十七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8)連鎖反應下的條約第四十六章 玄武青龍決之九:大對決(1)第十二章 奧拉號上的人們(二)瑪莎蘭第二十八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6)第三章 撥雲見日(上)第四章 鎮江堡的故事之三:風吹過第十章 姍姍來遲的皮島海戰第八十八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10)第十六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2)第七十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①第十九章 挺進中原之一:最後的革左五營(3)第五十四章 新瀛洲的老農民第三十七章 山海關之三:突圍第八章 旅順口殘唱之五:這個冬天有點冷(新年快樂!)第五十章 春之祭(四)祭司的舞蹈(上)第三十六章 山海關之一:三堵牆VS三眼槍(下)第十四章 風雪古道(下)第十八章 魅夜(下)第二十九章 少年天皇之一:五島靜雲和由井正雪第十二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2)波譎雲詭⑥第一章 秋之行(1)風乍起第四十三章 尾聲第一章 邊荒傳說(上)第六十三章 俄勒岡大草原(下)淘金夢(下)第二十九章 立陶宛省(4)維爾紐斯規劃第五十七章 收官(7):三城記(下)第十四章 換了人間之三:學生們(下)煥發新生第二十五章 木.野狐.禪之四:第三手第三十六章 中東歐紀行之五:波德拉謝之戰(2)第十五章 赤塔(上)第六十一章 暴風驟雨Ⅱ之二:新江南(上)第二十六章 日落紫禁城之二:殉道者與掠奪者(中)第三章 寧北將軍第八章 紫禁城第六十二章 明斯克大公國(4)第三十五章 行者無疆(3)劍客與忍者第十三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一:克里米亞的百姓們(3)第五章 夜襲第五十九章 川藏風雲(5)安曲之戰(下)第六十九章 明斯克大公國(11)第六章 大夏監國(5)赤塔①第四十八章 玄武青龍決之十一:大對決(3)第八章 亞速(上)第十一章 秋之行(11)特蘭西瓦尼亞(下)第二十五章 援救(四)雷霆一擊第二十章 新艦隊第二十七章 風雨欲來(一)商丘論道(上)第四章 總攻前夕(三)正宗唐風第十八章 阿巴坎(五)阿欽定計第三十九章 皮薩切克之四:黑與綠(下)第五十四章 半島之殤(8)東西方騎兵大戰Ⅲ第四十六章 半島之殤(5)刻赤攻城戰(下)第九章 美洲公司之二:彈指一揮間,煙波萬里第二十五章 新克里米亞(下)第四章 大夏監國(3)風雪古道Ⅱ(下)第七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2)波譎雲詭①第五十七章 收官(7):三城記(下)第四十六章 小玉茲風雲(2)夕照奧倫堡第十七章 三老、嗇夫、遊徼與灰衣衛第十九章 天下大亂(中)侯景現第二十三章 木.野狐.禪之二:第二手(上)第二十三章 中東歐紀行之二:森林國度(上)第三十五章 夕照旅順灣(二)石明雄與宋國輔第六十四章 世紀謀劃之一:騰籠換鳥第二十三章 諜影重重(上)盛京的柳郎第五章 索倫羣像之花:布耶楚克與哈爾額敦第五十三章 收官(3):海州第十三章 大夏監國(8)扎薩克圖省第十四章 高貴自由的哥薩克,請用農民來換第十五章 伊拉克利翁第十一章 強行拉入心何忍第二章 瀚海兒女初長成(二)第十章 阿斯蘭汗(上)第二十章 阿巴坎(七)尾聲第四十三章 關鍵一戰第三十六章 永遠盯着敵人的背部第六十一章 暴風驟雨Ⅱ之二:新江南(上)第三十三章 白山黑水(四)迷霧第三章 林中拓跋與黃頭韃靼第十一章 皮島陸戰(上)第三十六章 塔爾巴哈臺第二十三章 中東歐紀行之二:森林國度(上)第四章 索倫羣像之冬:嶽託與哈爾哈圖第七十四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8)第二十五章 外喀爾喀(二)哲布尊丹巴二世與姐夫尼堪第二十一章 挺進中原之二:小袁營(上)羣寇雲集第三十章 日落紫禁城之四:皇甫端的“妙計”第十五章 支奴幹(二)潰退的安卡第三十四章 行者無疆(2)壹岐-對馬第九十三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1)尾聲①第一章 北緯六十六度,東經六十六度(上)第三十七章 山海關之三:突圍第十五章 東方已曉(九)趕考(下)第六十八章 明斯克大公國(10)第六十七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⑤第五十五章 俄勒岡城的宴會(1)第三章 瀚海兒女初長成(三)第三十章 暴風驟雨之二:工業革命(上)基地第三章 北緯六十六度,東經六十六度(下)第十八章 聖戰(上)
第五十七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8)連鎖反應下的條約第四十六章 玄武青龍決之九:大對決(1)第十二章 奧拉號上的人們(二)瑪莎蘭第二十八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6)第三章 撥雲見日(上)第四章 鎮江堡的故事之三:風吹過第十章 姍姍來遲的皮島海戰第八十八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10)第十六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2)第七十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①第十九章 挺進中原之一:最後的革左五營(3)第五十四章 新瀛洲的老農民第三十七章 山海關之三:突圍第八章 旅順口殘唱之五:這個冬天有點冷(新年快樂!)第五十章 春之祭(四)祭司的舞蹈(上)第三十六章 山海關之一:三堵牆VS三眼槍(下)第十四章 風雪古道(下)第十八章 魅夜(下)第二十九章 少年天皇之一:五島靜雲和由井正雪第十二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2)波譎雲詭⑥第一章 秋之行(1)風乍起第四十三章 尾聲第一章 邊荒傳說(上)第六十三章 俄勒岡大草原(下)淘金夢(下)第二十九章 立陶宛省(4)維爾紐斯規劃第五十七章 收官(7):三城記(下)第十四章 換了人間之三:學生們(下)煥發新生第二十五章 木.野狐.禪之四:第三手第三十六章 中東歐紀行之五:波德拉謝之戰(2)第十五章 赤塔(上)第六十一章 暴風驟雨Ⅱ之二:新江南(上)第二十六章 日落紫禁城之二:殉道者與掠奪者(中)第三章 寧北將軍第八章 紫禁城第六十二章 明斯克大公國(4)第三十五章 行者無疆(3)劍客與忍者第十三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一:克里米亞的百姓們(3)第五章 夜襲第五十九章 川藏風雲(5)安曲之戰(下)第六十九章 明斯克大公國(11)第六章 大夏監國(5)赤塔①第四十八章 玄武青龍決之十一:大對決(3)第八章 亞速(上)第十一章 秋之行(11)特蘭西瓦尼亞(下)第二十五章 援救(四)雷霆一擊第二十章 新艦隊第二十七章 風雨欲來(一)商丘論道(上)第四章 總攻前夕(三)正宗唐風第十八章 阿巴坎(五)阿欽定計第三十九章 皮薩切克之四:黑與綠(下)第五十四章 半島之殤(8)東西方騎兵大戰Ⅲ第四十六章 半島之殤(5)刻赤攻城戰(下)第九章 美洲公司之二:彈指一揮間,煙波萬里第二十五章 新克里米亞(下)第四章 大夏監國(3)風雪古道Ⅱ(下)第七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2)波譎雲詭①第五十七章 收官(7):三城記(下)第四十六章 小玉茲風雲(2)夕照奧倫堡第十七章 三老、嗇夫、遊徼與灰衣衛第十九章 天下大亂(中)侯景現第二十三章 木.野狐.禪之二:第二手(上)第二十三章 中東歐紀行之二:森林國度(上)第三十五章 夕照旅順灣(二)石明雄與宋國輔第六十四章 世紀謀劃之一:騰籠換鳥第二十三章 諜影重重(上)盛京的柳郎第五章 索倫羣像之花:布耶楚克與哈爾額敦第五十三章 收官(3):海州第十三章 大夏監國(8)扎薩克圖省第十四章 高貴自由的哥薩克,請用農民來換第十五章 伊拉克利翁第十一章 強行拉入心何忍第二章 瀚海兒女初長成(二)第十章 阿斯蘭汗(上)第二十章 阿巴坎(七)尾聲第四十三章 關鍵一戰第三十六章 永遠盯着敵人的背部第六十一章 暴風驟雨Ⅱ之二:新江南(上)第三十三章 白山黑水(四)迷霧第三章 林中拓跋與黃頭韃靼第十一章 皮島陸戰(上)第三十六章 塔爾巴哈臺第二十三章 中東歐紀行之二:森林國度(上)第四章 索倫羣像之冬:嶽託與哈爾哈圖第七十四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8)第二十五章 外喀爾喀(二)哲布尊丹巴二世與姐夫尼堪第二十一章 挺進中原之二:小袁營(上)羣寇雲集第三十章 日落紫禁城之四:皇甫端的“妙計”第十五章 支奴幹(二)潰退的安卡第三十四章 行者無疆(2)壹岐-對馬第九十三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1)尾聲①第一章 北緯六十六度,東經六十六度(上)第三十七章 山海關之三:突圍第十五章 東方已曉(九)趕考(下)第六十八章 明斯克大公國(10)第六十七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⑤第五十五章 俄勒岡城的宴會(1)第三章 瀚海兒女初長成(三)第三十章 暴風驟雨之二:工業革命(上)基地第三章 北緯六十六度,東經六十六度(下)第十八章 聖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