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燕雲招討使

清晨明媚的陽光撫散露水,清新的空氣中卻瀰漫着濃重的血腥味,望着龍泉山旁原野之上滿是周遼兩軍兵卒的屍體,徐皓月不禁暗暗自責起來,緊握的雙拳青筋爆現,他自詡算無遺策,但世間又哪有不犯錯的人呢?正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更何況他被一系列的勝利所矇蔽,多少有些沾沾自喜。就是他這所慮一失,差點釀成周軍大軍覆沒的大敗,或許更糟糕的是柴榮身死,大周瞬間就會分崩離析,那何時天下才能重新歸於一統,就變得更加遙遙無期了。

徐皓月帶着白甲軍追殺遼軍直到沙河岸邊才停下,斬獲遼軍首級萬餘,耶律休哥、耶律沙、耶律敵祿、蕭撻凜等遼將坐騎都是上好的良馬,仗着馬快引着數百騎逃遁,徐皓月怕過了沙河追擊中遼軍埋伏,便收軍回幽州。

這一戰遼軍四萬餘騎差不多盡數覆滅,但周軍損失也不小,而且折損了劉廷讓這員殿前軍大將,戰死三萬餘人,大周皇帝柴榮還受了重傷。

柴榮肩窩處中了一箭,仍然在馬上督戰,強撐了一個多時辰,等到援軍趕到之後,終於再也忍不住昏死過去,被左右救回幽州城去急救。

徐皓月一路回軍,命人收拾戰場,收攏周軍遺體,幽州城內的百姓們也出城幫着收拾,此地雖然被遼國統治十餘年,但百姓仍是以漢人居多。整個戰場方圓數十里,共收得上好鎧甲數萬副,弓矛刀劍旌旗無數,這些徐皓月還不怎麼在乎,最難得的是得到了遼軍的戰馬萬餘匹,這可都是上好的伊犁純血馬,個個都是神駿無比,趙順平也說就算是幽燕之地也很少見這麼好的馬匹。徐皓月便命趙順平、陳子劍二人收攏戰馬,招募幽州百姓中的養馬人挑選上好馬匹留下來育種,其餘的戰馬先留在軍中聽候調用。

領兵回到幽州城外之時,卻見韓令坤帶着人迎了上來,在馬上匆匆一禮後,徐皓月問道:“陛下傷勢如何?”他聽聞柴榮肩頭中了一箭,雖然昏迷,但想着並非要害,而且孫庭運在他身旁,應該沒有大恙。

果然韓令坤說道:“箭頭已經取出,陛下現在醒了,命我詔你去見駕。”

徐皓月哦了一聲,便和韓令坤並排同騎往幽州城內柴榮的臨時行營而去。

騎在馬上韓令坤說道:“陛下雖然已經醒了,但受創甚重,孫道長勸陛下將養數日後回京城靜養,陛下日積勞累頗重,再也不能經受風霜之苦,所以最好鑾駕回京靜養。”

徐皓月微微一愣道:“那燕雲之戰怎麼辦?如今遼軍新敗,正是用兵之時。”

韓令坤點頭道:“我猜陛下叫元宜過去,便是想問計於你,其實這幾戰下來,大家都看到元宜的戰功,陛下若將燕雲之事交託與你,我想也是順理成章之事。”

徐皓月微微一鄂,但隨即想來柴榮若真是回京城去,燕雲十六州尚未完全收復,還是要有人繼續留在北地征戰,誠如韓令坤所言,自己的確是最適合的人選,而且徐皓月自己也想留下來,親自去完成這件事。

當下徐皓月微微頷首道:“若真是如此,在下一定替天下漢人鼎定北疆。”

韓令坤忽然說道:“我也想留下來,到時候還請元宜代爲說項。”

徐皓月奇道:“北疆苦寒,韓大哥你怎麼會想到要留下?”

韓令坤搖搖頭欲言又止,過了片刻才低聲說道:“有時候戍守疆塞,遠離朝廷那些是非總是好的。”

聽韓令坤的語氣似乎不願意在京城這個大漩渦中,一路上徐皓月還在思索着韓令坤的話,他和趙匡胤一樣算是柴榮提拔起來的殿前軍大將,但卻不是趙匡胤等人的結社兄弟,從前的官位和趙匡胤差不多,但如今已經隱隱被趙匡胤壓在身後了。

徐皓月也知道如今大周軍伍之中,分爲兩派,一派便是後晉、後漢便征戰沙場,後來跟隨郭威建立後周的名臣宿將,一派卻是柴榮繼位後,刻意提拔的新銳將領大臣,兩派平日裡雖然看似無隙無間,但私下裡卻是暗流涌動。

出征淮南之時,趙匡胤等新銳將領大出風頭,張永德、李重進等大將卻在白甲軍面前屢吃敗仗,這次伐遼柴榮更是一個宿將都沒帶,把張永德打發到西京洛陽做留守,李重進駐守漢周邊境,向訓去了西南防備蜀國,便說明柴榮不想張永德等老派將領坐大。柴榮回京,趙匡胤等定然也會回去,到那時候兩派或許會有新一輪的爭競也說不定,韓令坤想要留下來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正出神間,兩人已經到了柴榮行營之外,柴榮的行營設在幽州城原遼國南京宮城內的喜寧殿。遼國設立了五京制,上京臨潢府、中京大定府、南京幽州府、東京遼陽府、西京大同府,遼國皇帝還是保持了原本遊牧民族的風俗,每年便在這五京之中來回遊走巡狩,“四時各有行在之所,謂之捺鉢”,這種巡狩制度又稱爲捺鉢,捺鉢便是漢語行營的意思。南京幽州府爲五京之一,所以城內建有宮殿,供遼帝南來之時居住。

進到殿中,只見殿上滿是隨駕的文武大臣,各軍之中只有徐皓月帶兵去追擊遼軍,而其餘的大臣將領則早早的護衛着柴榮回幽州,因爲各部之中似乎也只有白甲軍還跑得動了。

見徐皓月和韓令坤聯袂而來,趙匡胤等將急忙迎了上去,趙匡胤急問道“戰況如何?”徐皓月尚未回答,韓令坤說道:“趙將軍,陛下還在內殿等候,讓徐將軍先進去見駕好了,戰況我已經知曉,便由在下來說好了。”當下自有近侍引着徐皓月進內殿,韓令坤則留在大殿上向各人說戰事。

進到內殿,徐皓月便聞到一股濃濃的藥味,卻見孫庭運帶着幾名醫官正在內殿一角煎熬着藥物,內殿上寬大的牀鋪上,柴榮赤裸着上身靠在牀頭,肩頭包裹着厚厚的白紗,身旁十餘名宮女近侍在一旁照料着,看這些宮女的服飾似乎還是契丹服色,想來是喜寧殿原本便有的遼國宮女。

徐皓月上前向柴榮行了大禮道:“末將追擊遼軍,護駕來遲,請陛下治罪。”

柴榮面色雖然還是有些發白,但面上已經沒有了痛苦之色,淡淡一笑揮退左右宮女、近侍,指着牀邊一張椅子說道:“坐下說話,戰況如何?”

徐皓月坐下後,簡要的將追擊遼軍的戰果說了,接着說道:“幽州一役,我大周軍和遼軍苦戰數日,殺傷遼軍不下十萬,又取下幽州城,可謂大勝,此乃陛下御駕親征之功也。”

柴榮微笑道:“你莫要寬慰朕心,此戰我軍是慘勝,各部兵馬傷亡過半,進兵乏力了。朕急着找你來,是想問下一步該當如何?”

徐皓月微微欠身道:“這要看陛下如何部署了。”

柴榮嗯了一聲,面色冷峻下來,拿起牀邊臺几上一支帶着鮮血的箭簇,只見箭簇上兩個半月型的倒鉤看起來甚是險惡,柴榮皺眉道:“這上面的契丹文朕適才讓人認過了,是耶律休哥幾個字。”說着將箭簇遞了過去。

徐皓月接過箭簇,果然見箭頭上刻着幾個契丹文字,只聽柴榮續道:“朕打算回京休養身體,而且朕離京已久,需要回京處理國事。這燕雲之事朕打算交託於你,這耶律休哥乃是此次遼國統兵大將,聽你剛纔說追擊遼軍未獲敵首,這耶律休哥想來是跑了,朕要你生擒此人替朕報這一箭之仇!”

徐皓月心中暗想,果然是要他留下來,當下起身恭恭敬敬的領命,柴榮擺擺手讓他坐下,緩緩說道:“朕便封你爲燕雲十六州招討使,行營部署,判燕雲十六州府事,總督燕雲各部軍馬,朕許你臨機專斷之權,繼續收復尚未攻克的各州縣,直到遼國肯俯首稱臣爲止!”

“末將領命,定然收復我漢人河山。”徐皓月心中一陣激動,柴榮果真將燕雲之事交託,而且給自己極大的信任,幾乎將燕雲十六州的大權都交給了自己,雖然各州府官員還是朝廷任命,但卻是由徐皓月總制,一下子徐皓月便算是一方封疆大吏了。

柴榮又道:“你屬下的白甲軍也可擴充至八萬人上下,各級將校都按朕先前所說的得首功計賞,你將功勞薄送到範質那裡,他會辦理的。”徐皓月又拜謝了一回,想不到如今還是自己帶着白甲軍得了伐遼的首功,而且柴榮言出必行,更讓徐皓月欣喜。

“你還有其他想要的麼?”柴榮稍微動了動身體,馬上齜牙咧嘴的吸了口涼氣,似乎是牽動了傷口,徐皓月急忙起身想要去扶他,柴榮卻說道:“你還有什麼想要的就說來。”

徐皓月想起韓令坤的話,急忙說道:“我想讓韓令坤韓將軍留下來輔助。”

柴榮微微一笑說道:“也好,韓令坤此戰也立下功勞,朕便封他爲幽州節度使,判幽州事,受你節制,如此可好?”徐皓月大喜便替韓令坤拜謝了。

君臣二人說了會兒話,柴榮忽然指着臺几上一塊綢布包裹着的物件說道:“還有一件事想問計於你,你先看看那東西。”

徐皓月起身將臺几上那物件拿了過來,揭開綢布一看,卻是一塊黑得發亮的石木,只見上面刻着五個大字“點檢做天子”。

第九十五章 夜襲武王莊第三百零七章 以退欲爲進第二百八十四章 歷史的命運第三百二十六章 是對是錯焉第三百零一章 事出有蹊蹺第二百二十九章 伴讀青竹馬第四十二章 綠水紫金釵第三百二十六章 是對是錯焉第二百一十四章 御帳親騎兵第二百六十二章 黃袍亦加身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喪諸國祭第十九章 打虎徐皓月第十章 惡虎嘯山崗第二百一十一章 初戰風雨折第四十五章 義社十兄弟第二百五十三章 鼓動方悔遲第二百二十一章 燕雲招討使第三十章 月下傳太極第一百八十章 不敗之名號第二百零八章 稚女蕭綽兒第二百一十四章 御帳親騎兵第一百三十六章 知退方有進第三百三十三章 當局者亦迷第一百八十四章 湖岸據追兵第二百四十九章 清明荷葉蓮第二百九十五章 內戰的序幕第二百一十六章 連夜下幽州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攻破連環第八十九章 黔驢技已窮第三百三十二章 稚氣未脫時第四十八章 舌如燦蓮花第一百三十九章 戰急忙歸返第二百五十一章 驟雨風雷至第五十一章 月盈自有虧第二百六十章 軍中流言急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宸龍馭天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周軍典制第二百三十九章 夜送歸燕雲第一百五十四章 生死作相知第二百四十一章 燕雲傳捷報第一百三十七章 英山王從義第五十五章 高雅雲霧茶第二百五十五章 昔日信諾言第一百二十六章 正陽浮橋散第一百七十一章 飛雪奮登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都監下軍令第二十三章 武秀天下聯第三十六章 威猛鬼頭刀第二百九十五章 內戰的序幕第二百一十五章 佈陣得勝口第二十七章 冬青樹若思第一百零三章 上下同欲行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闈諸事定第一百零七章 白甲升賞令第三百三十六章 鳥盡良弓藏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宸龍馭天第九十六章 千斤獄閘落第一百五十四章 生死作相知第三百一十五章 守土皆如故第一百一十章 借船欲何往第三百一十三章 取其而代之第二百一十五章 佈陣得勝口第三十八章 松下參劍勁第二百六十七章 未曾留情面第二百八十章 胸中四方略第二百一十一章 初戰風雨折第一百八十四章 湖岸據追兵第二十六章 英氏二兄弟第二百一十三章 南河岸血戰第二百二十九章 伴讀青竹馬第一百一十六章 名將之血路第二百八十一章 玉清說永德第二百七十九章 重賞奪權計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州籌謀事第七十二章 糧草換獻策第一百零五章 噩耗惡英主第三百三十七章 詐死尋退隱第三百一十二章 夏州定難軍第七十三章 斷其歸路計第一百一十一章 淮南梅雨季第二百四十七章 春霖甘如飴第九十四章 白甲軍幡旗第二百六十章 軍中流言急第一百一十三章 邀客英山行第五十八章 浮光夢泡影第一百九十一章 元稹均田圖第三百二十七章 唯有死戰耳第二百七十章 回光徒返照第二百一十三章 南河岸血戰第一百四十四章 同袍豈無義第一百九十二章 治國六綱言第一百四十八章 爲何而死節第二百三十八章 玉清淚潸然第二百四十七章 春霖甘如飴第三百零一章 事出有蹊蹺第七十一章 北風入淮來第八十一章 淮南掙頸紅第二十三章 武秀天下聯第四十章 大智皆若愚第一百三十二章 舊地重又遊
第九十五章 夜襲武王莊第三百零七章 以退欲爲進第二百八十四章 歷史的命運第三百二十六章 是對是錯焉第三百零一章 事出有蹊蹺第二百二十九章 伴讀青竹馬第四十二章 綠水紫金釵第三百二十六章 是對是錯焉第二百一十四章 御帳親騎兵第二百六十二章 黃袍亦加身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喪諸國祭第十九章 打虎徐皓月第十章 惡虎嘯山崗第二百一十一章 初戰風雨折第四十五章 義社十兄弟第二百五十三章 鼓動方悔遲第二百二十一章 燕雲招討使第三十章 月下傳太極第一百八十章 不敗之名號第二百零八章 稚女蕭綽兒第二百一十四章 御帳親騎兵第一百三十六章 知退方有進第三百三十三章 當局者亦迷第一百八十四章 湖岸據追兵第二百四十九章 清明荷葉蓮第二百九十五章 內戰的序幕第二百一十六章 連夜下幽州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攻破連環第八十九章 黔驢技已窮第三百三十二章 稚氣未脫時第四十八章 舌如燦蓮花第一百三十九章 戰急忙歸返第二百五十一章 驟雨風雷至第五十一章 月盈自有虧第二百六十章 軍中流言急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宸龍馭天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周軍典制第二百三十九章 夜送歸燕雲第一百五十四章 生死作相知第二百四十一章 燕雲傳捷報第一百三十七章 英山王從義第五十五章 高雅雲霧茶第二百五十五章 昔日信諾言第一百二十六章 正陽浮橋散第一百七十一章 飛雪奮登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都監下軍令第二十三章 武秀天下聯第三十六章 威猛鬼頭刀第二百九十五章 內戰的序幕第二百一十五章 佈陣得勝口第二十七章 冬青樹若思第一百零三章 上下同欲行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闈諸事定第一百零七章 白甲升賞令第三百三十六章 鳥盡良弓藏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宸龍馭天第九十六章 千斤獄閘落第一百五十四章 生死作相知第三百一十五章 守土皆如故第一百一十章 借船欲何往第三百一十三章 取其而代之第二百一十五章 佈陣得勝口第三十八章 松下參劍勁第二百六十七章 未曾留情面第二百八十章 胸中四方略第二百一十一章 初戰風雨折第一百八十四章 湖岸據追兵第二十六章 英氏二兄弟第二百一十三章 南河岸血戰第二百二十九章 伴讀青竹馬第一百一十六章 名將之血路第二百八十一章 玉清說永德第二百七十九章 重賞奪權計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州籌謀事第七十二章 糧草換獻策第一百零五章 噩耗惡英主第三百三十七章 詐死尋退隱第三百一十二章 夏州定難軍第七十三章 斷其歸路計第一百一十一章 淮南梅雨季第二百四十七章 春霖甘如飴第九十四章 白甲軍幡旗第二百六十章 軍中流言急第一百一十三章 邀客英山行第五十八章 浮光夢泡影第一百九十一章 元稹均田圖第三百二十七章 唯有死戰耳第二百七十章 回光徒返照第二百一十三章 南河岸血戰第一百四十四章 同袍豈無義第一百九十二章 治國六綱言第一百四十八章 爲何而死節第二百三十八章 玉清淚潸然第二百四十七章 春霖甘如飴第三百零一章 事出有蹊蹺第七十一章 北風入淮來第八十一章 淮南掙頸紅第二十三章 武秀天下聯第四十章 大智皆若愚第一百三十二章 舊地重又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