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第一百一十八章 曲徑通幽(三)

“賢侄勿慌,明日一早,老朽便陪賢侄一道面聖去。”

不管是從父輩交情來說,還是從社稷大局而論,來護兒都斷不能坐視張君武遭人暗算,這一見張君武面帶難色,立馬大包大攬地給出了個承諾。

“多謝伯父擡愛,小侄感激不盡。”

對於來護兒的維護之情,張君武自是感激得很,至於說到找出坑自己一把的罪魁禍首麼,張君武卻是半點興趣全無,沒旁的,概因他根本就沒打算混大隋官場,此來江都的根本用意也就只是想着釣李淵那條大魚而已,只消李淵那頭一反,甭管隋煬帝同意還是不同意,他都會緊着趕回南陽備戰,只要能順利拿下關中,大隋的江山也就基本成了囊中之物,待得天下平定,又甚仇,到那時再報也不爲遲,正因爲此,張君武只謝了一聲,卻渾然不提遭人構陷之事。

“此小事耳,賢侄不必掛懷。”

來護兒先前痛罵朝中奸佞雖說是出自義憤,可其實也是在試探張君武的秉性如何,這一見張君武絲毫沒半點的氣惱之色,也不曾提出要追緝真兇,心下里暗暗稱奇之餘,對張君武的胸襟也自不免高看了幾分。

“小侄離開南陽之際,叔寶兄曾託付了封給您的信,還請伯父過目。”

來護兒既是不打算再提徹查構陷者之事,張君武自是樂得輕鬆,緊着便從寬大的衣袖裡取出了封信函,雙手捧着,往前一遞,自有一名隨侍在側的來府下人緊着搶上了前去,伸出雙手,恭敬無比地從張君武手中接過了信函,轉呈到了來護兒處。

“嗯,好,叔寶乃世之良將也,幸遇你父子皆不世帥才,始得大用,善,甚善。”

秦瓊的信並不長,也沒太多的實質性內容,大體上不過就是些問安的話語罷了,可來護兒卻是看得很細,良久之後,這才放下了書信,笑着點評了一句道。

“伯父過譽了。”

來護兒乃是兩朝元勳,素以戰功彪炳而聞名於世,能得其誇獎,饒是張君武心性沉穩,也自不免有幾分的自得,也就是靠着城府足夠深,這纔不曾帶到臉上來。

“不然,老朽自問於武略上也已是浸淫了數十年,素以此自傲,然,觀賢侄於河南之十數仗,始知不如遠甚矣,長江後浪推前浪啊,好,甚好,我大隋能有賢侄這等大才,綏靖可期也。”

來護兒在軍中素來以善於提攜後輩而著稱,經其手提拔起來的大將無數,閱人可謂多矣,卻還真沒見過似張君武這等少年成名而又能保持謙遜態度者,當真是越看越是喜愛,誇獎起來麼,自也就不吝褒獎之辭了的。

“小侄慚愧,雖屢經努力,卻依舊未能綏靖中原之地,眼見江山糜爛至此,百姓無辜遭劫,小侄心如刀絞,待來日,自當竭力平亂,還我社稷之清寧。”

儘管來護兒一再嘉許,然則張君武卻並未因此而飄飄然,反倒是更謙遜了幾分,於表態之際,也自將演技發揮得個十足十,渾然就是一憂國憂民之良臣形象,此無他,來護兒雖是有維護之心,可出發點卻是爲了大隋社稷,而不是真看在所謂的父輩交情上,要想讓這位大隋的忠臣鼎力相助,就必須表現出願爲大隋社稷赴湯蹈火之決心,此一條,張君武自是心中有數得很。

“好,好啊,賢侄能有此心,社稷有救矣!明日一早老朽便陪賢侄一道去面聖,看何人敢爲難賢侄,老朽定饒其不得。”

來護兒雖一直在誇獎張君武,渾然就是一派長輩對有出息的晚輩之欣賞,可實際上麼,卻是在考察着張君武的爲人,很顯然,縱使來護兒心細如髮,卻依舊沒能真正看透張君武,這不,愣是被張君武的精彩絕倫之演技給瞞了過去。

“伯父言重了,先父在日,每每教導小侄曰:苟利社稷,生死以之,先父用鮮血與性命實踐了此言,小侄雖不才,卻不敢忘了先父之教導,然,小侄也就一人耳,就算渾身是鐵,也打不得幾顆釘,社稷要綏靖,還須得靠諸多臣工們齊心合力,方可致天下太平。”

對來護兒這等忠臣,張君武是打心眼裡佩服的,然則佩服歸佩服,雙方到底不是一路人,也不可能走在一起,對此,幾番交談下來,張君武已是看得個通透了的,自然不可能跟其說甚真話,所能說的也就是些事先準備好的套話罷了。

“賢侄說得好啊,若能得萬衆一心,何愁天下不寧哉,走,隨老朽到書房一行,今日老朽要與賢侄秉燭夜談,商議出個平亂之策,明日一早也好報與陛下知曉。”

張君武是在演戲不假,只是演得實在太真了些,饒是來護兒精明過人,也沒能看出絲毫的破綻,反倒是被張君武給感動得不行,有心幫襯之下,竟是緊着便起了身,不容分說地拉着張君武的胳膊便往內院書房行了去……

迷樓,可不是猜謎之樓,而是隋煬帝於揚州西北郊觀音山上修建的行宮,之所以取名爲迷樓,概因此宮中千門萬戶,複道連綿,幽房雅室,曲屋自通,步入迷樓,令人意奪神飛,不知所在,建成之日,煬帝暢遊宮中,心神皆爲之醉,贊曰:使真仙遊其中,亦當自迷也,可目之曰迷樓。從此後,揚州行宮便以迷樓爲名,隋煬帝巡幸揚州,皆入住於此。

“站住!”

迷樓既是行宮,守禦自是森嚴無比,哪怕張君武一身整齊的大將軍服飾,又有來護兒陪着,然則方纔剛到宮門外的警戒線處,便被一名驍果軍隊正給攔住了去路。

“休得無禮,此乃新任左武衛大將軍張君武,奉旨前來覲見。”

沒等張君武有所表示,來護兒已從旁站了出來,一揮手,不甚客氣地便呵斥了一嗓子。

“大將軍息怒,末將職責所在,非驗關防,實不敢放人入宮,還請二位大將軍海涵則個。”

來護兒不單是軍中元勳,還是天子寵臣,他這麼一出頭,那名驍果軍隊正自是不敢怠慢了去,忙不迭地便陪了個不是,但卻並未就此放行,而是堅持要驗證張君武的請見牌。

第185章第一百八十五章 步步爲營(二)第186章第一百八十六章 步步爲營(三)第131章第一百三十一章 軟硬不吃(三)第六百六十章 摧枯拉朽(五)第618章第六百一十八章 強勢碾壓(六)第374章第三百七十四章 圍點打援(五)第283章第二百八十三章 利刃總教官第356章第三百五十六章 李唐的覆滅(六)第161章第一百六十一章 瞬息萬變(二)第455章第四百五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三)第六百六十七章 義成公主第六百七十五章 攻守轉換(一)第六百六十章 摧枯拉朽(五)第503章第五百零三章 詐降計(一)第347章第三百四十七章 猛攻太原城(一)第58章第五十八章 壁虎斷尾(四)第201章第二百零一章 關中大捷(二)第121章第一百二十一章 少艾之慕(一)第627章第六百二十七章 勢如破竹(二)第232章第兩百三十二章 巧戲薛舉(四)第358章第三百五十八章 輕取雁門關(二)第376章第三百七十六章 城下之盟(二)第4章第四章 突出重圍(二)第601章第六百零一章 巧取襄陽(二)第84章第八十四章 官渡之戰(六)第533章第五百三十三章 開門見紅(一)第七百零二章 會攻伏俟城(三)第456章第四百五十六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四)第157章第一百五十七章 灞水之戰(二)第617章第六百一十七章 強勢碾壓(五)第454章第四百五十四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二)第186章第一百八十六章 步步爲營(三)第300章第三百章 刺王殺駕(二)第32章第三十二章 行險一搏(三)第633章第六百三十三章 橫掃舒州(三)第472章第四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二)第404章第四百零四章 二將齟齬第220章第二百二十章 兵進雍城(二)第641章第六百四十一章 輔公佑的末日(四)第550章第五百五十章 決議北伐第43章第四十三章 各方博弈(四)第六百九十三章 再戰曼頭山(一)第494章第四百九十四章 警訊連連(一)第373章第三百七十三章 圍點打援(四)第375章第三百七十五章 城下之盟(一)第154章第一百五十四章 因變而變(三)第262章第二百六十二章 懲戒之戰(二)第644章第六百四十四章 政體革新(一)第526章第五百二十六章 各個擊破(四)第481章第四百八十一章 突襲安次城(三)第58章第五十八章 壁虎斷尾(四)第六百六十八章 脣亡齒必寒(一)第136章第一百三十六章 軟硬不吃(八)第149章第一百四十九章 洛河之戰(二)第102章第一百零二章 以正合,以奇勝(七)第577章第五百七十七章 艱難的抉擇第144章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取武關(一)第71章第七十一章 將計就計(二)第441章第四百四十一章 圖窮匕見(四)第374章第三百七十四章 圍點打援(五)第602章第六百零二章 巧取襄陽(三)第六百六十章 摧枯拉朽(五)第218章第二百一十八章 納妃之議第629章第六百二十九章 奇襲望江城(一)第181章第一百八十一章 末路窮途(二)第33章第三十三章 強取洛口倉(一)第234章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敗西秦軍(二)第18章第十八章 堂堂之陣(一)第277章第二百七十七章 中原大戰(四)第9章第九章 大路朝天(一)第398章第三百九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四)第328章第三百二十八章 殲敵於野(三)第305章第三百零五章 朕不急第217章第二百一十七章 分兵拒敵第252章第二百五十二章 強權就是真理(三)第552章第五百五十二章 強渡平水(一)第215章第二百一十五章 正統之爭(一)第644章第六百四十四章 政體革新(一)第273章第二百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四)第586章第五百八十六章 勇取九宮山(一)第386章第三百八十六章 兵進夷陵(二)第314章第三百一十四章 血肉磨坊(二)第141章第一百四十一章 急謀脫身(五)第30章第三十章 行險一搏(一)第230章第兩百三十章 巧戲薛舉(二)第459章第四百五十九章 窮途末路(二)第567章第五百六十七章 離間之計(一)第120章第一百二十章 臣有罪(二)第463章第四百六十三章 高家軍的瘋狂(一)第52章第五十二章 滎陽大戰(五)第579章第五百七十九章 揚眉劍出鞘(二)第358章第三百五十八章 輕取雁門關(二)第570章第五百七十章 樑師都的末日(一)第505章第五百零五章 詐降計(三)第298章第二百九十八章 強取伊闕關(五)第六百八十九章 牛刀小試(二)第169章第一百六十九章 遍地烽火(二)第361章第三百六十一章 雁門關阻擊戰(二)第399章第三百九十九章 兵敗如山倒(五)第612章第六百一十二章 會戰鄱陽湖(四)
第185章第一百八十五章 步步爲營(二)第186章第一百八十六章 步步爲營(三)第131章第一百三十一章 軟硬不吃(三)第六百六十章 摧枯拉朽(五)第618章第六百一十八章 強勢碾壓(六)第374章第三百七十四章 圍點打援(五)第283章第二百八十三章 利刃總教官第356章第三百五十六章 李唐的覆滅(六)第161章第一百六十一章 瞬息萬變(二)第455章第四百五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三)第六百六十七章 義成公主第六百七十五章 攻守轉換(一)第六百六十章 摧枯拉朽(五)第503章第五百零三章 詐降計(一)第347章第三百四十七章 猛攻太原城(一)第58章第五十八章 壁虎斷尾(四)第201章第二百零一章 關中大捷(二)第121章第一百二十一章 少艾之慕(一)第627章第六百二十七章 勢如破竹(二)第232章第兩百三十二章 巧戲薛舉(四)第358章第三百五十八章 輕取雁門關(二)第376章第三百七十六章 城下之盟(二)第4章第四章 突出重圍(二)第601章第六百零一章 巧取襄陽(二)第84章第八十四章 官渡之戰(六)第533章第五百三十三章 開門見紅(一)第七百零二章 會攻伏俟城(三)第456章第四百五十六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四)第157章第一百五十七章 灞水之戰(二)第617章第六百一十七章 強勢碾壓(五)第454章第四百五十四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二)第186章第一百八十六章 步步爲營(三)第300章第三百章 刺王殺駕(二)第32章第三十二章 行險一搏(三)第633章第六百三十三章 橫掃舒州(三)第472章第四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二)第404章第四百零四章 二將齟齬第220章第二百二十章 兵進雍城(二)第641章第六百四十一章 輔公佑的末日(四)第550章第五百五十章 決議北伐第43章第四十三章 各方博弈(四)第六百九十三章 再戰曼頭山(一)第494章第四百九十四章 警訊連連(一)第373章第三百七十三章 圍點打援(四)第375章第三百七十五章 城下之盟(一)第154章第一百五十四章 因變而變(三)第262章第二百六十二章 懲戒之戰(二)第644章第六百四十四章 政體革新(一)第526章第五百二十六章 各個擊破(四)第481章第四百八十一章 突襲安次城(三)第58章第五十八章 壁虎斷尾(四)第六百六十八章 脣亡齒必寒(一)第136章第一百三十六章 軟硬不吃(八)第149章第一百四十九章 洛河之戰(二)第102章第一百零二章 以正合,以奇勝(七)第577章第五百七十七章 艱難的抉擇第144章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取武關(一)第71章第七十一章 將計就計(二)第441章第四百四十一章 圖窮匕見(四)第374章第三百七十四章 圍點打援(五)第602章第六百零二章 巧取襄陽(三)第六百六十章 摧枯拉朽(五)第218章第二百一十八章 納妃之議第629章第六百二十九章 奇襲望江城(一)第181章第一百八十一章 末路窮途(二)第33章第三十三章 強取洛口倉(一)第234章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敗西秦軍(二)第18章第十八章 堂堂之陣(一)第277章第二百七十七章 中原大戰(四)第9章第九章 大路朝天(一)第398章第三百九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四)第328章第三百二十八章 殲敵於野(三)第305章第三百零五章 朕不急第217章第二百一十七章 分兵拒敵第252章第二百五十二章 強權就是真理(三)第552章第五百五十二章 強渡平水(一)第215章第二百一十五章 正統之爭(一)第644章第六百四十四章 政體革新(一)第273章第二百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四)第586章第五百八十六章 勇取九宮山(一)第386章第三百八十六章 兵進夷陵(二)第314章第三百一十四章 血肉磨坊(二)第141章第一百四十一章 急謀脫身(五)第30章第三十章 行險一搏(一)第230章第兩百三十章 巧戲薛舉(二)第459章第四百五十九章 窮途末路(二)第567章第五百六十七章 離間之計(一)第120章第一百二十章 臣有罪(二)第463章第四百六十三章 高家軍的瘋狂(一)第52章第五十二章 滎陽大戰(五)第579章第五百七十九章 揚眉劍出鞘(二)第358章第三百五十八章 輕取雁門關(二)第570章第五百七十章 樑師都的末日(一)第505章第五百零五章 詐降計(三)第298章第二百九十八章 強取伊闕關(五)第六百八十九章 牛刀小試(二)第169章第一百六十九章 遍地烽火(二)第361章第三百六十一章 雁門關阻擊戰(二)第399章第三百九十九章 兵敗如山倒(五)第612章第六百一十二章 會戰鄱陽湖(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