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第二百一十七章 分兵拒敵

不管是天下譁然也好,兩路敵軍即將大兵壓境也罷,張君武的登基典禮都不曾受絲毫的影響,於大業十四年三月二十六日在太極宮太極殿隆重舉行,正式改元爲瑞明,是爲瑞明元年,於登基大殿上,張君武大肆分封手下文武百官,宣佈對大隋之中央治理機構進行調整。

設政事堂爲最高統籌機構,宰輔暫定七人,任命柴孝和、房玄齡、杜如晦、王誠爲宰相,暫時空缺兩人,留待將來,政事堂以下又設六部九卿,箇中六部尚書爲:吏部尚書張昭(南陽張氏原族長)、戶部尚書文振、禮部尚書孔穎達、兵部尚書李靖、刑部尚書揚師道(觀王楊雄之幼子),工部尚書衛玄,至於九卿則在隋朝舊員與早年從龍之文官中擇老成持重而又有才者爲之,箇中蕭懷靜爲御史大夫,原大隋朝之十六衛軍制暫時保留,秦瓊、羅士信、程咬金、文振以及李靖等五人先行進階大將軍,其餘諸如陳明振、牛進達等皆進位將軍,諸有功之臣封國公者八人,郡公者十六,縣公者二十,其餘侯爵以下者受封則多達三百餘,文武百官無不爲之歡欣鼓舞,又詔令大赦在押之囚徒,取前隋之庫銀犒賞各軍將士,所有轄地之稅負再減一半,民心遂定焉。

“皇上駕到!”

登基大典之後,張君武便正式入駐了富麗堂皇的太極宮,然則值此兩路大敵即將壓境之際,他顯然是沒時間去享受那等奢華的,甚至都來不及早朝上一回,於登基大典的次日一早便即將四大宰輔以及李靖、秦瓊等諸將們全都召集到了兩儀殿中。

“臣等叩見陛下!”

這一見張君武在數名小宦官的簇擁下,龍行虎步地從後殿行了出來,羣臣們自是不敢稍有怠慢,緊着便搶上了前去,齊齊大禮參拜不迭。

“都免了罷,衆愛卿且都隨朕來。”

儘管是初登帝位,然則張君武卻無一絲一毫的不適應,面對着衆臣工們的大禮參拜,也就只是隨意地一擺手,叫了免的同時,大步便往擱在大殿一角的大幅沙盤行了過去。

“臣等謝主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雖說在登基大典前,衆臣工們都在禮部官員們的培訓下,認真地演練過多回覲見禮儀,也在登基典禮上正式經歷過了一回,可對於大多是朝廷新人的衆臣工們來說,還是不免有些不太適應,無論是拜見還是謝恩時,動作乃至聲線都顯得格外的僵硬。

“諸位愛卿請看,據前方傳回的最新線報,樑師都所部已進至臨真縣境,距州治所膚施城只有一百六十餘里地,段德操所部在五龍山一帶佈防,試圖依山勢禦敵,以求限制住樑部騎軍之優勢,從戰略層面來說,倒是上策,然,守禦或許尚可,進攻卻是不足,一旦樑部以騎軍繞過五龍山,直取膚施城,段德操恐就難再支撐,必敗無疑,一旦延州失守,關中必然有危,故,此路不可不救;再看薛舉所部,如今其前鋒已至高墌城,蕭瑀部下驍將高望率軍萬餘據城死守,暫時看來無憂,久後必敗無疑,倘若河池有失,則關中門戶洞開,我軍若與西秦騎軍戰於平原之地,實有大不利,故,此路也同樣須得緊急馳援,換而言之,爲關中穩固計,我軍不得不兵分兩路拒敵,還須得留足兵力以防東都及太原方向之敵,所能派出之兵力最多隻有二十六萬之數,越此,則各地農事必大受影響,實不可取,情況便是如此,諸公且都說說看,該如何應對方好。”

張君武一伸手,自有一名隨侍的小宦官緊着奉上了一根細竹竿,隨即便見張君武右手握竿,一邊在沙盤上指點着,一邊將敵情分析詳述了一番,末了便將棘手的難題丟給了羣臣們。

“……”

聽完了張君武的敵情分析之後,羣臣們的臉色當即便全都凝重了起來,眉頭緊鎖的也自不在少數,但卻無一人敢在此時站出來進言,沒旁的,只因張君武向來便是全軍的主心骨,衆將士們都習慣了聽從張君武的安排行事,這會兒要他們提出戰略構思,自不免都有些心怯,唯恐說錯了話會惹來聖怒。

“藥師,若是你去抵抗樑師都所部,需得多少兵馬,又需得何人爲將?”

見得諸般臣工們全都保持着沉默,明顯是在擔心說錯話會捱罵,張君武實在是有些個哭笑不得,可也不好去責怪羣臣們的謹慎,這便沉吟着將問題丟給了李靖。

“回陛下的話,若是陛下肯將羅大將軍撥給微臣的話,微臣只需五萬步軍五千騎兵便足矣。”

聽得張君武見問,李靖認真地想了想之後,這才慎重地給出了答案。

“嗯,可以,然,朕有一要求,戰後務必確保延州徹底融入我朝體系之中,若是段德操有異動,提其頭來見朕,愛卿可能辦到否?”

李靖的要求與張君武原本的規劃大體相當——此番張君武定下來的作戰計劃便是左攻右擋,對於薛舉這一路,不僅僅只是擊潰,而是要趁機掃平河西走廊,連同不肯歸順的蕭瑀以及涼州的李軌都在蕩平之列,至於樑師都那一路麼,張君武並不急於消滅,只求擋住其兵鋒即可,待得大軍從河西走廊凱旋之後,再去收拾樑師都也還來得及。

“微臣遵旨!”

張君武所提出的這麼個附加要求明顯不那麼容易辦到,概因這不單要求李靖能打勝仗,還要求其能在政治上有所建樹,若是換了個人,顧此失彼恐是難免之事,然則李靖卻並未在意,認真地思索了片刻之後,便即無條件地應承了下來。

“那好,延州一戰,朕便不管了,藥師只管放手施爲了去,朕只看結果,至於左路麼,朕打算率二十萬大軍親征,目標有三,一是蕭瑀,二是薛舉,三是李軌,滅此三寇,漢中、巴蜀、河西三地就將盡在我朝的掌控之下,當可一舉奠定我朝統一天下之基礎,朕意已決,義明與克明留守京師,玄齡與軒逸隨朕一道出徵,文振留守關中,以防東都、太原兩路之入寇,三日後,藥師所部先行出動,朕五日後率主力趕赴河池,諸般糧秣輜重調集事宜由政事堂督導,着兵、戶二部全力爲之,不得有誤!”

解決了樑師都那一路的威脅之後,張君武也就沒再去詢問羣臣們的意見,直截了當地便將總體戰略就此定了下來。

“陛下聖明,臣等遵旨!”

張君武素來就是說一不二的主兒,他既是已下定了決斷,衆臣工們自是都不會有甚異議,就算有,也絕不會在這等場合下提出,齊齊稱頌也就屬再正常不過之事了的……

“啓奏陛下,蕭懷靜、蕭大人在宮門外求見。”

軍事會議儘管已開完,然則張君武卻並未就此消停下來,與衆宰輔們就後勤事宜交換了下意見之後,又分別召見了秦瓊等軍中重將,逐一安排相關之任務,這一忙就忙到了午時將盡,方纔有暇用午膳,卻不曾想飯菜都不曾扒上幾口呢,就見司禮宦官趙登高匆匆趕了來,小心翼翼地稟報了一句道。

“宣罷。”

一聽是蕭懷靜前來求見,張君武的眉頭不自覺地便是一皺,沒旁的,概因蕭老頭就一直臣,每回來覲見,總要提一大堆的諫議,但凡他看不慣的事兒,不管張君武樂意不樂意聽,他都只管照直說了去,從無甚忌諱可言,這才調回京不過月餘,就已經有數次令張君武很是下不來臺了,說實話,張君武還真有些怕見這個耿直的老頭兒,然則爲保證言路暢通,就算再不情願,張君武也絕對不會怠慢了此老。

“諾!”

張君武既是有所吩咐,趙登高自不敢稍有耽擱,緊着應諾之餘,匆匆便退出了殿去,不多會便又陪着一身紫袍的蕭懷靜從殿外行了進來。

“老臣叩見陛下!”

在張君武決意登基自立時,蕭懷靜可是明確表示反對的,甚至直言呵斥張君武此舉有違人臣之本分,可經張君武引經據典地與其辯論過一場之後,此老倒是轉變得很快,從一開始的堅決反對立馬轉爲了堅決支持,只是支持歸支持,該犯顏進諫的時候,此老卻是從來不曾客氣過的。

“愛卿不必多禮了,可曾用過膳?若是尚不曾,就陪朕一道用用好了。”

不管是誰,總是喜歡聽好話而不願聽直言,哪怕是聖人也不例外,縱使明知蕭懷靜的規諫不管對錯,都是一派的忠心,可張君武還是有些怕聽此老的直言,這一上來不問事由,先就想着用賜宴來堵住此老的嘴。

“老臣已用過了,陛下只管自用便是,老臣此來是爲一事,據聞陛下打算御駕親征河西,可是真有此事麼?”

張君武的算盤倒是打得很響,可惜蕭懷靜顯然不吃這一套,一開口便挑出了主題,壓根兒就沒給張君武留下絲毫轉圜之餘地……

第308章第三百零八章 奇襲韓信嶺(二)第486章第四百八十六章 甕中捉鱉(五)第440章第四百四十章 圖窮匕見(三)第178章第一百七十八章 過河擊賊(四)第417章第四百一十七章 各自備戰第252章第二百五十二章 強權就是真理(三)第517章第五百一十七章 臨洮之戰(二)第532章第五百三十二章 巧取居庸關(四)第147章第一百四十七章 巧取武關(四)第219章第二百一十九章 兵進雍城(一)第六百六十一章 摧枯拉朽(六)第六百六十三章 白道決戰(二)第97章第九十七章 以正合,以奇勝(二)第52章第五十二章 滎陽大戰(五)第27章第二十七章 算與反算(一)第578章第五百七十八章 揚眉劍出鞘(一)第322章第三百二十二章 驕兵照樣勝(二)第31章第三十一章 行險一搏(二)第七百零九章 不對稱戰爭(二)第260章第二百六十章 鐵血南陽(四)第507章第五百零七章 走投無路(一)第七百零四章 大追殺(二)第320章第三百二十章 兵進介休第483章第四百八十三章 甕中捉鱉(二)第114章第一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壞消息(四)第144章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取武關(一)第72章第七十二章 將計就計(三)第256章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野保衛戰(三)第304章第三百零四章 好事不嫌多第409章第四百零九章 性格決定命運(二)第189章第一百八十九章 引君入甕(一)第628章第六百二十八章 勢如破竹(三)第76章第七十六章 將計就計(七)第七百零七章 現成的演練對象第391章第三百九十一章 兵出函谷關(二)第123章第一百二十三章 少艾之慕(三)第553章第五百五十三章 強渡平水(二)第640章第六百四十章 輔公佑的末日(三)第563章第五百六十三章 騎軍對決(一)第614章第六百一十四章 強勢碾壓(二)第307章第三百零七章 奇襲韓信嶺(一)第542章第五百四十二章 華麗的脆敗(二)第404章第四百零四章 二將齟齬第512章第五百一十二章 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三)第136章第一百三十六章 軟硬不吃(八)第145章第一百四十五章 巧取武關(二)第370章第三百七十章 圍點打援(一)第620章第六百二十章 以誠相待(二)第245章第二百四十五章 內外交困(一)第507章第五百零七章 走投無路(一)第98章第九十八章 以正合,以奇勝(三)第454章第四百五十四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二)第640章第六百四十章 輔公佑的末日(三)第328章第三百二十八章 殲敵於野(三)第630章第六百三十章 奇襲望江城(二)第378章第三百七十八章 吃了一彈章(一)第七百一十五章 遼東戰役(三)第632章第六百三十二章 橫掃舒州(二)第373章第三百七十三章 圍點打援(四)第268章第二百六十八章 天下一盤棋(一)第413章第四百一十三章 喋血張八嶺(四)第412章第四百一十二章 喋血張八嶺(三)第224章第二百二十四章 初戰不利(二)第446章第四百四十六章 困獸猶鬥(三)第430章第四百三十章 落日餘暉(二)第284章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略構思第402章第四百零二章 兵敗如山倒(八)第570章第五百七十章 樑師都的末日(一)第六百九十八章 大非川陷阱(三)第62章第六十二章 詐取鄭州(二)第242章第二百四十二章 末路梟雄(三)第六百九十四章 再戰曼頭山(二)第215章第二百一十五章 正統之爭(一)第424章第四百二十四章 真假劫營(四)第259章第二百五十九章 鐵血南陽(三)第476章第四百七十六章 反身一擊(三)第146章第一百四十六章 巧取武關(三)第481章第四百八十一章 突襲安次城(三)第190章第一百九十章 引君入甕(二)第609章第六百零九章 會戰鄱陽湖(一)第312章第三百一十二章 韓信嶺攻防戰(四)第623章第六百二十三章 搶灘登陸(一)第七百二十一章 遼東戰役(九)第41章第四十一章 各方博弈(二)第420章第四百二十章 挫敵鋒銳(三)第461章第四百六十一章 南下還是北上(一)第158章第一百五十八章 灞水之戰(三)第377章第三百七十七章 城下之盟(三)第524章第五百二十四章 各個擊破(二)第302章第三百零二章 橫財就是這麼來的(二)第479章第四百七十九章 突襲安次城(一)第六百七十七章 攻守轉換(三)第319章第三百一十九章 強取霍邑(二)第402章第四百零二章 兵敗如山倒(八)第555章第五百五十五章 背水一戰(一)第396章第三百九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311章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信嶺攻防戰(三)第六百六十五章 白道決戰(四)第212章第兩百一十二章 潼關風雲(一)第282章第二百八十二章 治國理念
第308章第三百零八章 奇襲韓信嶺(二)第486章第四百八十六章 甕中捉鱉(五)第440章第四百四十章 圖窮匕見(三)第178章第一百七十八章 過河擊賊(四)第417章第四百一十七章 各自備戰第252章第二百五十二章 強權就是真理(三)第517章第五百一十七章 臨洮之戰(二)第532章第五百三十二章 巧取居庸關(四)第147章第一百四十七章 巧取武關(四)第219章第二百一十九章 兵進雍城(一)第六百六十一章 摧枯拉朽(六)第六百六十三章 白道決戰(二)第97章第九十七章 以正合,以奇勝(二)第52章第五十二章 滎陽大戰(五)第27章第二十七章 算與反算(一)第578章第五百七十八章 揚眉劍出鞘(一)第322章第三百二十二章 驕兵照樣勝(二)第31章第三十一章 行險一搏(二)第七百零九章 不對稱戰爭(二)第260章第二百六十章 鐵血南陽(四)第507章第五百零七章 走投無路(一)第七百零四章 大追殺(二)第320章第三百二十章 兵進介休第483章第四百八十三章 甕中捉鱉(二)第114章第一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壞消息(四)第144章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取武關(一)第72章第七十二章 將計就計(三)第256章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野保衛戰(三)第304章第三百零四章 好事不嫌多第409章第四百零九章 性格決定命運(二)第189章第一百八十九章 引君入甕(一)第628章第六百二十八章 勢如破竹(三)第76章第七十六章 將計就計(七)第七百零七章 現成的演練對象第391章第三百九十一章 兵出函谷關(二)第123章第一百二十三章 少艾之慕(三)第553章第五百五十三章 強渡平水(二)第640章第六百四十章 輔公佑的末日(三)第563章第五百六十三章 騎軍對決(一)第614章第六百一十四章 強勢碾壓(二)第307章第三百零七章 奇襲韓信嶺(一)第542章第五百四十二章 華麗的脆敗(二)第404章第四百零四章 二將齟齬第512章第五百一十二章 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三)第136章第一百三十六章 軟硬不吃(八)第145章第一百四十五章 巧取武關(二)第370章第三百七十章 圍點打援(一)第620章第六百二十章 以誠相待(二)第245章第二百四十五章 內外交困(一)第507章第五百零七章 走投無路(一)第98章第九十八章 以正合,以奇勝(三)第454章第四百五十四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二)第640章第六百四十章 輔公佑的末日(三)第328章第三百二十八章 殲敵於野(三)第630章第六百三十章 奇襲望江城(二)第378章第三百七十八章 吃了一彈章(一)第七百一十五章 遼東戰役(三)第632章第六百三十二章 橫掃舒州(二)第373章第三百七十三章 圍點打援(四)第268章第二百六十八章 天下一盤棋(一)第413章第四百一十三章 喋血張八嶺(四)第412章第四百一十二章 喋血張八嶺(三)第224章第二百二十四章 初戰不利(二)第446章第四百四十六章 困獸猶鬥(三)第430章第四百三十章 落日餘暉(二)第284章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略構思第402章第四百零二章 兵敗如山倒(八)第570章第五百七十章 樑師都的末日(一)第六百九十八章 大非川陷阱(三)第62章第六十二章 詐取鄭州(二)第242章第二百四十二章 末路梟雄(三)第六百九十四章 再戰曼頭山(二)第215章第二百一十五章 正統之爭(一)第424章第四百二十四章 真假劫營(四)第259章第二百五十九章 鐵血南陽(三)第476章第四百七十六章 反身一擊(三)第146章第一百四十六章 巧取武關(三)第481章第四百八十一章 突襲安次城(三)第190章第一百九十章 引君入甕(二)第609章第六百零九章 會戰鄱陽湖(一)第312章第三百一十二章 韓信嶺攻防戰(四)第623章第六百二十三章 搶灘登陸(一)第七百二十一章 遼東戰役(九)第41章第四十一章 各方博弈(二)第420章第四百二十章 挫敵鋒銳(三)第461章第四百六十一章 南下還是北上(一)第158章第一百五十八章 灞水之戰(三)第377章第三百七十七章 城下之盟(三)第524章第五百二十四章 各個擊破(二)第302章第三百零二章 橫財就是這麼來的(二)第479章第四百七十九章 突襲安次城(一)第六百七十七章 攻守轉換(三)第319章第三百一十九章 強取霍邑(二)第402章第四百零二章 兵敗如山倒(八)第555章第五百五十五章 背水一戰(一)第396章第三百九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311章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信嶺攻防戰(三)第六百六十五章 白道決戰(四)第212章第兩百一十二章 潼關風雲(一)第282章第二百八十二章 治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