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展望和當下

土地是任何國家農民最大的嚮往,地廣人稀的中國北方聯邦自治區加上同樣地廣人稀的外蒙古、綏遠、察哈爾、熱河、吉林和黑龍江,成爲未來中國的新土地法令的先行受益者。

比起蘇俄那個一切權力歸蘇維埃,地主、富農的一切土地宅院資產都收歸國有,並分配給農民耕種的《土地法令》來,王庚在北方試行的《土地管理暫行條例》是改良主義的嶄新嘗試。

地主們和富農們當然也有不願意的,憑什麼自己幾代人積攢起來的土地,突然超過人均40畝的部分要被國家贖買了?不賣可不可以?

這一點,對新收復並建立起來的中國北方聯邦自治區內的原俄籍地主和富農來說,他們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選擇加入中國國籍,成爲中國公民,並繼續擁有自己在西伯利亞的土地和資產,是絕大多數當地俄籍地主和富農的選擇。

不加入中國,那就要保留俄國國籍,那就成爲僑民,而根據中國北方聯邦自治區的管理條例,禁止外國僑民在中國擁有土地,因爲中國不是俄國的殖民地,中國人的土地,此刻除了租界之外,沒有向外籍投資者開放,至少耕地是絕對的不開放。

沒有什麼爲什麼,你可以選擇回那個正在執行戰時一切收穫都歸公和餘糧徵集制的蘇俄去,當然,你回了蘇俄,也將無法擁有自己的土地,因爲蘇俄的土地法令宣佈了一切土地都將被沒收和分配給無地的農民耕種。

至於在黑龍江、吉林和察哈爾、熱河、綏遠、外蒙古,本來也是地廣人稀亟待開發的地方,所以雖然有地主和富農抵-制《土地管理暫行條例》,但在參戰軍輝煌的戰績以及鐵血的手腕面前,一切抗爭都顯得那麼脆弱和蒼白。

新聞輿論則一邊倒的支持中央政府在北方試行的《土地管理暫行條例》,地主富農和有產階級們的土地被國家用發行的民國七年北方開發公債所贖買,而不是直接沒收和掠奪,從保護私有財產的角度出發,從緩和土地兼併,避免蘇俄那種主義在中國蔓延和發展的角度出發,中國-政府頒佈的《土地管理暫行條例》顯得相當明智和及時。

這是真正的未雨綢繆,當然國家的財政負擔會增加,但是整個北方農村的社會矛盾會大大緩和,而從政府手裡租賃到土地的農民在《三七五減租條例》的保護下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收益和生活水平。

更不要說整個北方聯邦自治區三年免田賦的優惠政策的出臺,既讓這片土地上的原俄籍居民絕大部分的選擇了留下,選擇了加入中國國籍,又讓內地廣大的失地農民,那些還沒有實行《三七五減租條例》的省份的貧僱農們選擇了北上墾荒和移民。

而且隨着北方春播即將到來,整個移民大潮爲了搶時間滾滾向北方進發,整個中國都沉浸在一種快活和忙亂的氣氛中。

在“捍衛18收復國土”軍事行動中中國參戰軍一共出動了四個師,在兩個星期的戰鬥中沿着鐵路線推進,前後殲滅了近3萬俄軍,其中打死打傷近8000人,俘虜近20000人,繳獲馬克沁機槍198挺,各型火炮346門,各型步槍近15000支。

參戰軍自身的傷亡在3000人左右,其中陣亡895人,受傷2200人,所有陣亡的戰士都被追認爲烈士,家屬則一次性獲得了撫卹金兩千元,此外最重要的是烈士的家屬還獲得了北方聯邦自治區內四十畝土國有土地20年的田賦所有權,烈屬的父母、子女和配偶,每個月還將獲得20塊錢的扶助津貼。

在中國北方聯邦自治區所有城鎮,都豎立起了模範軍陣亡將士紀念碑和烈士陵園,中國既然收回了這些土地,便從此不曾再打算放棄!

除了中文成爲北方聯邦自治區的官方語言之外,俄語同樣成爲第二官方語言,所有告示、文件等都有中文和俄文兩個版本,當地的學校既教中文也教俄語,用王庚的話來說,絕對不歧視當地的多數民族,在當時1918年3月的時候,遠東和西伯利亞,俄羅斯族的居民佔當地人口總數的90%以上。

這片新的土地,中國北方聯邦自治區分村、鎮、縣市和自治區四級政權,並將逐步在三年內實現普選,村委會、鎮議會、縣市議會和自治區議會將在年底前選舉產生,在這之前,四級政權的公務員採取的是任命和推舉制度並行的措施。

整個北方聯邦自治區在1918年3月底時的150萬人口,只相當於當時北京市的人口,這在客觀上爲中國-政府試行新的行政區劃和體制管理辦法創造了條件。

在徐樹錚主持的憲法起草委員會修憲的初稿中,中國將選擇改制成一個類似美國那樣聯邦制的國家,而不是一個全部中央集權的國家,每一個省和自治區都將獲得極大的自治和立法權力,只有國防和外交、軍事由中央政府掌控,各省和自治區在遵循憲法的框架下降獲得足夠的自治和立法權力。

當然,類似土地法、資源法、兵役法、刑事法等這些國家基本大-法依然由中央政府一級的議會創立和修訂,當然,一切現在都還在討論之中,各派勢力在軍事上失去了和中央一級參戰軍抗衡的機會之後,將在議會政治中儘可能的爲自己的派系和主義謀取地位和發展空間。

至於是類似美國那樣的總統制還是英法那樣的內閣制,此時還沒有定論,各派爭論的非常激烈,總統制相對能保持每一屆政府任期內的穩定性,但不可避免的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人來當家,內閣制則更容易發揚民主避免獨裁。

在直皖奉重新大聯合之後的新北洋中,如果選擇繼續保持現在的內閣政體,那麼主流的傾向是由段祺瑞擔任大總統、馮國璋擔任副總統,而徐樹錚則擔任內閣總理,經過這大半年的努力,並在段祺瑞和王庚的實際支持下,以段祺瑞爲首、徐樹錚輔之的安福系成爲下屆議會選舉中最有可能獲得多數的黨派。

至於王庚,這位炙手可熱紅的發紫的中國參戰軍總司令,已經和德國的魯登道夫一起被吹噓成當代最優秀的軍事統帥,他最大可能是擔任陸軍總長兼參謀總長,舍此無他!因爲他是參戰模範軍之父!

曹錕則可以謀求一個參議院議長的職位,那些退下來不在帶兵的督軍們,很多人有機會成爲代表各省的參議員,而衆議院議長,在王庚說服了段祺瑞和徐樹錚之後,不出意外的話將會交給南方黨人,用王庚的話來說,中國依然需要一個不同的聲音,在野黨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社會現實,只有正視,引導,團結他們,並且鞭策我們自己。

當然,如果最終選擇了類似美國那樣的總統制的話,段祺瑞將成爲大總統的唯一人選,而馮國璋會成爲參議院議長,曹錕成爲副議長,徐樹錚或許會成爲總統內閣中除了陸軍部部長以外的任何一個部長,而王庚則是當仁不讓的陸軍部長,事實上這廝可以勝任陸軍部。財政部和外交部任何一個部長的角色。

當然現在不過是1918年4月初,說這一切還言之過早,對中國而言,抓緊時間建立和鞏固北方聯邦自治區的政權和控制,辦好當地俄籍居民的入籍並開始落實《土地管理暫行條例》是當務之急。

根據內務部民政廳的測算,在未來的一個月內,將有超過三十萬的內地移民將風塵僕僕的舉家北遷進入中國北方聯邦自治區,有超過五十萬的移民將進入綏遠、外蒙古、察哈爾、熱河、吉林和黑龍江。

第460章 不按牌理出牌第771章 武裝到了牙齒(三)第782章 奠定了成功的基礎(二)第719章 炮兵在哪?(二)第六百七十一章 一吃虧在炮火不足第669章 關鍵因素(三)第114章 搞定國會?不如搞定總統第547章 震聾發聵的開導第773章 血肉橫飛(八)第788章 德國人的戰鬥力不俗(二)第786章 聯軍進攻了!(七)第550章 軍銜、兵役法和總司令第684章 打不過就撤(一)第749章 別爾津的意見(四)第120章 怡香院的姑娘第11章 中國王的如意算盤第130章 來,讓爺疼你們第694章 藝高人膽大(一)第351章 針鋒相對步步緊逼第662章 戰損和分工(一)第六百七十二章 一停下準不行第779章 主動出擊怎麼樣(一)第793章 激烈的要塞爭奪(六)第15章 存在就是合理的第637章 基輔的重要性(上)第320章 哈切夫斯基的危機第944章 失敗的替罪羊第664章 新的戰鬥機(四)第406章 打不贏只好求和第669章 以退爲進(四)第160章 先遣隊出發和航空隊開張第596章 執法之神(下)第653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中)第116章 備用人選第772章 嫡庶之分(五)第693章 空城計被看穿了?(二)第897章 關鍵是炮兵陣地第777章 迫擊炮神勇無比(二)第206章 輕騎突進第129章 溫香軟玉撲面而來第102章 換個地兒談談第929章 戈林的破敵良策第260章 揚眉吐氣待今朝第10章 幸福來的如此突然第694章 叢林阻擊(四)第67章 第一次碰撞第773章 看個清楚(四)第766章 用不着那麼複雜(六)第912章 請求戰術指導第771章 下達進攻命令(一)第七百二十三章 三彈藥消耗巨大第647章 東線聯軍的戰略(上)第640章 誰是無冕之王?(上)第242章 展望和當下第56章 不可妄自菲薄,更不能盲目自大第460章 不按牌理出牌第639章 都要上陣立功(下)第644章 一臉的羨慕(上)第741章 吉季斯遭遇重創(一)第151章 兵強馬壯第711章 急轉直下的局勢(三)第729章 奮戰吧!(三)第399章 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第163章 中國航空先驅第419章 另闢蹊徑第679章 集團軍詐降?!(三)第779章 香椎多門挑重擔(五)第795章 決心下的很快(四)第774章 裝甲團的炮兵營(一)第243章 生產形勢一片大好第917章 火線整編刻不容緩(九)第299章 血與火的較量第541章 兵強馬壯第771章 白熱化的戰鬥(五)第679章 詐降加夜襲!(六)第694章 德軍的盤算(二)第12章 托馬斯.愛迪生第632章 小算盤人人在打(下)第606章 還能從哪調兵?(下)第445章 血流成河下的曙光?第784章 巷戰是不得已而爲之(三)第689章 暫且給你記下(二)第179章 東西兩線蓄勢待發第170章 平衡是一門藝術第393章 勝利似乎就在眼前第392章 玩的就是心跳第724章 暫時的休止符(一)第26章 轉眼就上千萬的身家?第153章 去永定河挖泥第770章 關鍵看是否值得(五)第114章 搞定國會?不如搞定總統第709章 不能貿然進攻?(四)第245章 穆拉維約夫的叛變第六百六十九章 二決戰的地點選擇第595章 悲劇不會重演(下)第171章 臨界點第656章 亂棍揍死老師傅(下)第492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927章 三天拿下庫爾斯克第642章 看誰的功夫好(下)
第460章 不按牌理出牌第771章 武裝到了牙齒(三)第782章 奠定了成功的基礎(二)第719章 炮兵在哪?(二)第六百七十一章 一吃虧在炮火不足第669章 關鍵因素(三)第114章 搞定國會?不如搞定總統第547章 震聾發聵的開導第773章 血肉橫飛(八)第788章 德國人的戰鬥力不俗(二)第786章 聯軍進攻了!(七)第550章 軍銜、兵役法和總司令第684章 打不過就撤(一)第749章 別爾津的意見(四)第120章 怡香院的姑娘第11章 中國王的如意算盤第130章 來,讓爺疼你們第694章 藝高人膽大(一)第351章 針鋒相對步步緊逼第662章 戰損和分工(一)第六百七十二章 一停下準不行第779章 主動出擊怎麼樣(一)第793章 激烈的要塞爭奪(六)第15章 存在就是合理的第637章 基輔的重要性(上)第320章 哈切夫斯基的危機第944章 失敗的替罪羊第664章 新的戰鬥機(四)第406章 打不贏只好求和第669章 以退爲進(四)第160章 先遣隊出發和航空隊開張第596章 執法之神(下)第653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中)第116章 備用人選第772章 嫡庶之分(五)第693章 空城計被看穿了?(二)第897章 關鍵是炮兵陣地第777章 迫擊炮神勇無比(二)第206章 輕騎突進第129章 溫香軟玉撲面而來第102章 換個地兒談談第929章 戈林的破敵良策第260章 揚眉吐氣待今朝第10章 幸福來的如此突然第694章 叢林阻擊(四)第67章 第一次碰撞第773章 看個清楚(四)第766章 用不着那麼複雜(六)第912章 請求戰術指導第771章 下達進攻命令(一)第七百二十三章 三彈藥消耗巨大第647章 東線聯軍的戰略(上)第640章 誰是無冕之王?(上)第242章 展望和當下第56章 不可妄自菲薄,更不能盲目自大第460章 不按牌理出牌第639章 都要上陣立功(下)第644章 一臉的羨慕(上)第741章 吉季斯遭遇重創(一)第151章 兵強馬壯第711章 急轉直下的局勢(三)第729章 奮戰吧!(三)第399章 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第163章 中國航空先驅第419章 另闢蹊徑第679章 集團軍詐降?!(三)第779章 香椎多門挑重擔(五)第795章 決心下的很快(四)第774章 裝甲團的炮兵營(一)第243章 生產形勢一片大好第917章 火線整編刻不容緩(九)第299章 血與火的較量第541章 兵強馬壯第771章 白熱化的戰鬥(五)第679章 詐降加夜襲!(六)第694章 德軍的盤算(二)第12章 托馬斯.愛迪生第632章 小算盤人人在打(下)第606章 還能從哪調兵?(下)第445章 血流成河下的曙光?第784章 巷戰是不得已而爲之(三)第689章 暫且給你記下(二)第179章 東西兩線蓄勢待發第170章 平衡是一門藝術第393章 勝利似乎就在眼前第392章 玩的就是心跳第724章 暫時的休止符(一)第26章 轉眼就上千萬的身家?第153章 去永定河挖泥第770章 關鍵看是否值得(五)第114章 搞定國會?不如搞定總統第709章 不能貿然進攻?(四)第245章 穆拉維約夫的叛變第六百六十九章 二決戰的地點選擇第595章 悲劇不會重演(下)第171章 臨界點第656章 亂棍揍死老師傅(下)第492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927章 三天拿下庫爾斯克第642章 看誰的功夫好(下)